APP下载

基于系统设计的参与式工具:构建可持续建筑的地域身份

2023-09-12张玲瑞

艺术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建筑文化

□张玲瑞 刘 源

文化是历史的记忆与沉淀,它积累了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人与自然关系时的经验与成果,体现在可持续发展文化价值观的方方面面。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的日益显现,人们开始对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反思,这也促使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人类正在走向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中心的道路。

一、系统设计应用:建筑中的文化可持续

(一)建筑中的地域特色正在流失

建筑是由人们根据当时当地所具备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建造的,它反映了国家和地区文化的水平,是时代历史记录者。然而,根据目前的建筑设计趋势可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文化也逐渐趋同,这种现象使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消减,建筑的民族性正在转向“国际性”。当我们讨论“地域”时有两种解读:一是作为单一实体的“地域”,空间、场所、地段与地理环境、地理形态和地理条件紧密联系;二是“地域”表达了人们关于历史与记忆的成果记录,它几乎囊括了除现有客观事实以外的主观表达。

在这里,笔者提到的“地域”主要指第二个方面,即“地域”是民族与历史的象征,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得以保存,具有文化方面的可持续性。

(二)用系统设计思维构建可持续性建筑

系统理论着眼于从事物的整体来考察其结构与功能,因此,系统设计在可持续性建筑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从一个层面来说,可持续性建筑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拓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另一层面来说,系统设计为可持续性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除此之外,可持续性建筑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不只包括与周围自然环境及生活用水的合理利用、废水处理及还原等,还需要考虑与所在的历史、文化传统、气候条件的交相呼应,让建筑成为身处文化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三)系统设计在可持续性建筑中的时代性与传播性

系统设计在可持续性建筑中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其主要表现为关注气候,形成了“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环境系统设计中的整体设计思维成为可持续性建筑的重要体现。之后,系统设计逐步转向寻求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建筑设计,思想也逐步完善。

在信息密集型的社会,高密度的文化价值、信息建构了我们复杂的价值意识,如何在系统设计中实现文化价值也是值得考虑的。建筑语言具有传播社会信息的功能。当前,信息社会中的建筑传播使命尤为突出,人们被建筑包围,也被建筑承载的信息包围,时刻被建筑承载的信息冲击。这些信息绝大多数是商业信息,随着消费者市场占据的份额越来越重,商品的制造者也更加希望通过传播手段来争夺商品的消费者。

二、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可持续建筑

(一)如何定义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

建筑的地域性体现在建筑具有本土精神。在人文环境中,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的习惯及方式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师应该在地区的传统文化中寻根,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

综上所述,要建立建筑的文化可持续认同,应该具备以下两点品质:一是体现时代性,二是体现地域性。时代性是指随着时代发展的转变,新的工业、物质文化需求对建筑的意义及语言造成冲击,元宇宙等新的技术的诞生甚至会带来全新的设计需求。文化的地域性体现,就需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气候、自然环境、人文、历史这些重要因素,使得建筑饱含归属感、亲切感,同时展现建筑的地域特色。

(二)构建建筑身份对于文化可持续的价值

1.自然环境中的可持续性

(1)高密度环境中的自然因素

首先,在建筑的形式、布局和方向考量上,应该与区域周围的地理环境相结合,如港口、河流、山脉、古树、季节风等。其次,需将亲生物设计整合到公共区域中,如水景、绿色墙、绿植等,并尽可能建立多层次的绿化系统。同时,设计还需考虑到利用通风和自然采光营造更优异的城市微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从而营造更健康的环境,让人们有舒适惬意的体验。

(2)助力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社会化的生态系统。城市系统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它在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如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时的弹性。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连通性加入城市结构,能够大大增强城市的弹性。

(3)重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以西班牙格乔表演音乐学校演艺中心建设为例,LMU Arkitektura 事务所的建筑师将音乐学习的功能与环境问题以及居住者的热学、声学舒适性结合起来,成功地重建了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2.情感的可持续性

建筑发展不断改变和影响着人本身,也在改造着周围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社会、人文等,在某种意义上说,建筑本来就是一种环境。由于个体发展所产生的价值观不同,个体审美情趣也不一样,所以使用者的追求充满差异,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支配下,建筑效果也会不同。

2022 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家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在为美国蒙大拿州的Tippet Rise 艺术中心构思展亭时,选择以“枯树”为主材料。整个展厅的屋顶、柱子和座椅等,都是由当地因自然修建而被砍伐的树木构造而成。被自然淘汰掉的树,在化身为建筑的同时,亦得到了重生和永恒。

3.地域、民族或政治的可持续性

不同地域或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各有差异,反映了各民族地区最具本质和代表性的东西。每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文条件、历史传统、审美观念都不相同,加上各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也都不同,所以各民族地区建筑的结构方法、平面布局,尤其是各个建筑的造型和细部特征开始有所区别,体现在建筑风格上各具特色。

(三)地域性建筑的衡量指标

1.气候适应性

气候是一种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着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建筑作为一种生产生活的产物,要主动去适应各地不一样的气候条件,这是建筑生活的一种普遍法则,体现出建筑表达的可持续性,如减少排放、减少能耗、节约能源,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2.材料地方性

在传统的建筑材料中,砖、石、木材等自然材料占据着绝大部分,它们具有就地取材、施工方便、因地制宜、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等特点。现代的建筑师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创作的可持续性,一方面保证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在形式特征、空间形态中回应传统建筑;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将现代建筑与传统材料的有机结合。

3.地域性材料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地域性材料作为体现地域文化的载体,更多注重理性形式的表达和现代技术的运用,并非基于气候、文化、工艺等条件的传统乡土建筑。例如,武汉主媒体中心由建筑师刘观祥设计,借助现代科技,诠释楚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从荆楚文化的图案中开拓创作思想,将其作为创作元素。

4.地形原生性

建筑原则要求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和谐共生,于是被动设计应运而生。被动设计是指根据原生环境的状态去设计,不砍伐雨林的树木,不改变地形,让环境保持在最原始的状态,也就是按地形等高线的外形设计的原生建筑,这使建筑和原生环境相互呼应,不突兀,相爱相生。

由于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各种因素的制约,高校绩效考核的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都存在一定欠缺,因此,无法得到让人们信服的绩效评价结果。客观地说,现阶段高校财务人员绩效评价工作仍处探索阶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要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并且要对其进行规范,使其作用可以得到合理发挥。

5.节能环保性

“低碳经济”推动建筑节能成为建筑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在居住环境改善的条件下,能源使用趋向合理,并将节能减排的意识贯穿到建筑设计、施工的各环节,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合理分隔设计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内部空间,这样既借助了原有的外部气候环境条件和新技术、新材料,又达到了节能降耗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使建筑节能获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系统设计指导下的参与式工具与方法

在构建地域性可持续建筑方面,笔者认为参与式设计有其相应的优越性,一是能够通过分散的方式分析地域建筑构成的各个方面,例如,体现自然文化的建筑生态材料,体现地域、民族或政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以及情感可持续性的叙事、文化符号的可视化等。二是能够通过发散性的探讨与发散,为从建筑居住者(普通居民)、建筑设计者(设计师)以及城市规划者(政府、社区、集团)等角度多方面理解可持续性建筑的地域特色,为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实用性的方法。

同时,当下的参与式设计也呈现出虚拟的应用趋势,借助网络开展广泛的方案讨论,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参与者在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运用建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也可以共享甚至与其他参与者讨论建模思想和理念,通过广泛的讨论,集思广益,逐步优化自己的方案。

(一)设计产出:小方块展览模型

通过实地考察,笔者收集了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材料,并通过小型展览的形式,将这些建筑材料陈列在一套10cm×10cm 的展示箱中。实物、图片、文字按五个测量等级整齐排列,形成美观直观的区域数据墙。

(二)五个级别的可持续材料特性

(1)气候适应性:图片包括温度、降水变化数据图表、极端天气事件、地理分布。(2)地域取材:材料包括黄土、碎瓦、青砖、稻草、原木等建筑所需的主要材料。(3)乡土地形:地貌沟谷村段示意图、村落等高线带状建筑分布、四合院三合院、不规则建筑等。(4)节能环保:废旧金属、可回收青砖、石材、消费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以文字和图片形式)、环保方式。(5)文化象征:手工艺品、装饰图案、雕刻等实物与建筑模型图,酒、醋、豆腐等地方特色。

在实验过程中,作者邀请了当地手工艺人、民间手工艺人、普通居民和志愿者组成一个20 人的设计团队。面对“小方块”展览,笔者向队员们介绍了古村落改造的意义和展示内容以及数据墙的使用方法。参会人员讨论后投票选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元素,提出古村落改造的想法和建议。

笔者收集了20 位参与者的成果,初步确立了适合古村落可持续发展和改造的地域建筑标识,制定了改造的方向、目标和理念,为改造方案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初步涉及的设计问题包括但不限于:(1)各种因年久失修的建筑,存在墙体开裂、结构不稳定等问题,私人住宅和商铺坐落凌乱。(2)村民的收入低,没有保护历史建筑的经济能力。(3)改造资金需要外部的资金支持。(4)在保留历史价值的情况下改善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5)增加新生代居民的历史文化认同,从而增加当地的吸引力。

根据对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分析可知,地域特色是城市建筑设计的依据,也是建筑设计创作灵感的来源,树立正确的地域观有助于设计出符合当地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建筑物。这在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居住环境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建筑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谁远谁近?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