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视域下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2023-09-11吴艳艳庞洋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吴艳艳 庞洋

摘要:全媒体视域下,社会各界对传媒类专业愈加重视,此专业的意识形态属性较为鲜明,应制定明确的育人目标,将思想导向、价值导向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自从“课程思政”理念出现后,传媒类专业教学迎来了新契机和新挑战,如何做好传媒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为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首先阐述传媒类专业人才价值,其次从翻转课堂、技术创新、实训基地等方面提出全媒体视域下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最后加以总结。

研究结果表明,全媒体视域下传媒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一定不足,高校还要认识到推进课程思政深入融合的必要性,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打造技术创新和内涵教育共存的局面;营造轻松活跃的课程思政氛围,着眼于典型案例,对其涵盖的思政元素进行不断挖掘,注重特色团队中的课程思政养成,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教师要秉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强化思政教育;将大数据、VR技术等与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相融合,培养优秀的传媒人才。

关键词:全媒体视域;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068-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B1422136;2022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哈职特色‘寒地艰苦创业校园文化融入‘三全育人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B1422122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并凭借自身优势在各行各業中得到普及。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获得了改革的新思路。当前,高校专业教育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彰显协同效应,运用新媒体使教育工作更具先进性,为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1]。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全媒体视域下,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如何使其与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成为重中之重。

一、传媒类专业人才价值

(一)传播信息,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全媒体视域下,信息传播的渠道日益丰富,这也使传媒专业人才需求发生一定变化。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存在一定不足,时效性不强。随着我国掀起新媒体热潮,传播手段、传播内容日益丰富,传媒人才在信息传播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把握信息传播的正确流程和注意事项,正确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2]。从人才角度分析,传媒人才承担着解释、传播信息的职责,既要控制好事件舆论走向,又要提高对舆论监督的重视程度。在具体工作中,要立足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了解该领域的相关工作,掌握相应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二)传承文化,影响主流价值观发展

传媒人才是向大众传递文化知识的重要主体之一,对主流价值观的发展方向会产生一定影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大众适应当前的社会趋势[3]。比如,传媒人才可以对传统文化和国家教育方针进行宣传,提升全民文化自信。

传媒人才在进行知识与技术传播时,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传播手段与模式,使文化传承工作朝着现代化发展,促进形成新的文化形态。传媒人才在工作中需要完成大量信息整合工作,并进行再加工,以便于受众更容易接受和认可,从而提高传播的有效性。我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传媒人才已然成为当下文化传播的带头人。同时,传媒行业具备商业化特点,这为传媒人才发展提供了机遇,这种背景下,传媒人才必须关注文化传播问题,严防虚假信息的扩散,避免对人们的正确价值观念造成冲击。

二、全媒体视域下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采用翻转课堂,在情境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开展传媒类专业教学时,教师要以全媒体视域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明确其教学优势,将其应用在具体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使教师清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还能够提供生动的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开展趣味化的思政教育[4]。全媒体视域下,为了引导学生对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与要求形成明确认知,教师要以翻转课堂为主要手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讨论目前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此类新闻报道与哪些事件密切相关,进而提出有效的新媒体传播策略。

比如,在课堂中,很多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提到了央视网的一组图片新闻“比疫情更可怕的是你有了疫情的心态”[5]。几组简单的图文令学生感到震撼,很多人将这些图片发布在微博平台鼓励好友转发。教师在对图文进行解析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抗疫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请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策划白衣天使、社区人员、师生等各个主体抗疫的新闻吧!”各学习小组纷纷参与到教师布置的任务中,针对寝室中有关抗疫的内容进行搜集整理,也完成了相应资源的整合,先后设计出了《繁花》《疫情过后……》等多组作品,充分展现了疫情期间社会各界人士的团结配合,表现出学生在此阶段心态的变化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由此使学生的创造水平有所提升,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技巧,传递正能量。

(二)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点,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全媒体视域下,课程思政活动发生了一定改变,更具活力,且获得了更强的技术赋能,为价值观教育奠定了基础[6]。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要积极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摒弃早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生动趣味的课堂。与此同时,高校需要借助全媒体构建多样化教学方案,充分考虑学习内容的差异性,针对各个平台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应用何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宜,将讨论法、故事法、课内外结合法、辩论法、线上线下结合法、论坛法等方式充分结合起来[7]。

教师要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微信、微博、钉钉等平台中,挖掘并整合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图片、视频,使其与这些平台有机结合,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VR虚拟等技术开展课程思政,将教学内容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课程思政的学习中。

(三)中层部门要搭建“教改”“科研”“党建”贯通的平台

首先,构建以教学行政部门为主力军的工作机制,将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提上日程,分析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注重对该体系的优化,根据课程思政现状制定相关要求标准。

其次,教师工作及宣传部门要积极营造课程思政氛围,树立宣传典型,同时加强典型案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构建具备课程思政特色的团队,改革思政教学模式,为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奖的孵化做好储备[8]。

再次,人事部门要关注对师德师风考核,将其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依据,并融入具体考评过程,鼓励教师评优评先。

最后,无论是党建部门还是团委部门,都要注重和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鼓励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讨论会,制定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案[9]。

(四)以价值引领为落脚点,厚植课程思政的文化土壤

全媒体视域下,媒介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也使人们的行为方式、情感态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成为塑造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10]。

所以,针对目前的传媒类课程思政而言,如何利用全媒体实现良好的价值观教育成为一大难题。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全媒体视域下传媒类课程思政的特征和变化,在具体教学中应时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新媒体技术的利用率,使其在传媒类课程思政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教师还要注重个人政治素养的提升,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强化自身媒介素养,在立足全媒体视域的基础上进行传媒类课程思政建设,体现全媒体精神,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11]。另外,教师应与宣传部门积极合作,树立典型,宣传思政元素和思政价值,积极挖掘社会热点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使传媒类专业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元素无处不在,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助力。

学校人事部门应加强师风师德考核,强化对教师团队德育能力的综合培养,完善优秀教师晋升机制;教师需充分考虑到传媒类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的区别,引导学生认识到媒介对引导人们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不可被网络中的错误思想和观点迷惑[12]。

作为当代传媒专业学生,除了要积极学习专业内的知识之外,还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通过这些理论净化心灵,以正确的视角看待社会,在遇到问题时,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基石明辨是非。同时,传媒类学生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升华。

(五)拓展实训基地的育人价值

传媒类专业和其他专业有所区别,更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参与到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中。

全媒体视域下,无论是载体传播,还是音频制作,都对实践教学有着严格要求[13],这也是此类专业的一大特征。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高校要着眼于传媒类专业的实践性这一特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育人元素,判断何种类型的实训更加适合传媒類学生,加强对此类基地的研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从不同层面挖掘思政元素,确保传媒类专业教学与全媒体发展的理念相符。

传媒类专业和科研创作平台存在一定关联性,很多实践教学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教师要利用好实践课堂,对课堂进行丰富和创新,针对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增加此类课程的实践比例,不断完善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结构[14]。

在学生实训学习环节,教师要以思政要素为切入点,进行提炼,确保学生对传媒类专业的功能产生清晰认识,自主开展实践学习[15]。专业训练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一项积极举措,可以引导学生摒弃不规范的职业行为,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结语

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学校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媒体视域下,高校须创新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意识到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和现状,构建与学生需求和现代社会相符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符合传媒类特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沉浸式学习。此外,教师应从全媒体视域出发,结合传媒专业学生实际,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传媒工作必须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弘扬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传媒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陈婷,卜言彬,薛雁丹.传媒类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5):134-136.

[2] 潘健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传媒论坛,2023,6(1):84-86.

[3] 石伊琳,周阳.红色影视作品贯穿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影视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为例[J].高教论坛,2022(12):35-38.

[4] 荆梦婷,贺霞.文化资本视域下传媒类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研究:以诗歌教学为例[J].林区教学,2022(11):28-31.

[5] 李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以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为例[J].大学,2022(18):65-68.

[6] 马树声.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创新[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0):188-190.

[7] 石艳华.“三进、三融、三协”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构策略研究: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例[J].传媒评论,2022(3):85-87.

[8] 吴娅坤.全媒体视域下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采写编,2022(1):138-140.

[9] 谢琪,崔路飞,孙云宽.高等院校传媒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新闻传播,2021(19):111-112.

[10] 陈昊.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传媒类专业的价值与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7):234-236.

[11] 韦诗业,李素芬.新时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0):36-39.

[12] 欧勇芬.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工科类专业教材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2):107-111.

[13] 陈卓.课程思政在《微视频制作》课中的实践探索[J].传媒观察,2021(8):80-84.

[14] 殷虹.全媒体视域下地市级传统媒体提升影响力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21(03):31-33.

[15] 侯隽,叶珲.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全媒体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路径初探[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3):28-36.

作者简介 吴艳艳,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庞洋,副教授,教学副总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高校德育。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