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处理与应对
2023-09-10李传江
李传江
高校加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管理,对于优化校园食品安全舆情预警、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以及保障学生食品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看,高校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管理中还存在体系建设不充分,食品采购者、餐饮服务人员专业素养欠缺等问题。对此,高校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构建更加全面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舆论引导,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及时发现、妥善处理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还学生一处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一、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学生食堂。高校要保证学生集体用餐符合食品卫生相关法律和校园卫生管理标准,保证食堂从业人员具有从业资质,采购食品要安全合格,同时还要定期进行蔬菜农药残留检测、食物留样等。其次是学校超市。学校要对超市承包者的资质进行审查和管理,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严格把控饮料、零食等食品的卫生状况。最后是饮用水。学校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保证饮水安全,当发现水质有问题时,第一时间停止供水;在购买饮用水时,要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
二、高校加强食品安全
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优化校园网络舆情环境。高校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在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当高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辅导员、校园管理者以及广大学生群体都可能成为网络舆情的参与者、传播者、扩散者。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管理,有助于提高对辅导员、校园管理者以及广大学生的管理效率,避免食品安全舆情快速发酵,破坏高校和谐的环境。另外,加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管理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督促高校构建起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对体系,有助于针对舆情产生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遏制错误思潮、不实信息以及恶意传播行为,稳定高校网络舆情环境,将网络舆情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小。
2.有助于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水平。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专业、重要的工作,对相关人员的技术性、专业性要求较高,同时涉及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高校管理者以及学生群体等多个主体。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管理,有助于增强高校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性和专业性,构建更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食品安全舆情预警机制、食物中毒事故处理机制等,提高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高校加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管理还有助于充分调动师生群体、监管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出售等不同阶段进行重点防控,更好地落实卫生清洁、食品留样等管理措施,避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3.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对于广大学生群体来说,监督和反映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摄入健康、安全的食物以及知晓了解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处理进度是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一旦高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高校舆论环境会出现负面性言论,社会上也可能出现恐慌、愤怒等情绪化言论,许多人会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形成新的舆情,进而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管理,有助于帮助学校构建起有效的食品安全问题处理机制,形成更加规范、科学、严格的餐具消毒、食品保存及烹饪、销售制度,进而提高广大师生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
三、当前高校在食品安全
网络舆情处理中的困境与挑战
1.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难度提升。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进一步提高了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预警难度。自媒体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舆论讨论环境,但另一方面也给错误信息提供了快速传播的渠道,使得网络舆情发展更具广泛性和复杂性,这给高校的食品安全舆情预警增加了许多难度。高校是一个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学生群体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当高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学生之间争相传播,很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集聚效应,使得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具有爆炸性和强大的破坏力。再加上当前网络舆情环境更加开放、自由,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内容鱼龙混杂,真实信息往往会被网络谣言所埋没,最终增加高校食品安全舆情引导以及辟谣的难度。
2.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处理体系不完善。从当前高校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处理与应对来看,许多学校尚未培养出高水平的食品安全舆情管理人员,也没有构建较为有效的网络舆情管理机构,这就导致高校食品安全信息预警、舆论引导、管理监督等工作无法有序开展。当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生时,很多高校由于缺少针对舆情管理的专门部门,往往采取冷处理或模糊回应的方式,这种方式非但无法平息网络舆情,甚至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比如,许多高校缺少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在进行舆情处置时无法做到信息公开、信息共享,缺少与其他监管部门的联动,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处理效果不理想。
3.参与主体缺少食品安全舆情管理的专业素养。高校食品安全舆情管理人员以及师生群体是食品安全舆情参与的主体。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与塑造阶段,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舆论价值判断能力和食品安全监管意识,缺少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坚定的立场。因此当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爆发时,许多学生容易受到網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错误判断,甚至参与到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使网络舆情继续发酵。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为博眼球,热衷于传播不实的刺激性内容,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以讹传讹,最终导致难以收场。
此外,从事高校食品安全舆情管理的专业人员也缺乏专业素养与能力。高校构建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网络舆情管理部门大都是新设置的功能性部门,部门成员大都是专业教师或其他职能部门抽调过来的人员,缺少参与高校食品安全舆情管理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或网络舆情发酵传播时,相关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素养和能力,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发展的趋势,也无法对舆情进行恰当、有效的处理,从而导致舆情不断发酵。
四、新时期高校食品安全
网络舆情处理与应对的有效策略
1.构建有效的校園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搜集预警机制。当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爆发时,高校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并且在舆情处理中占据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网络舆情演变为更加负面的舆论事件。为此,政府有关部门以及高校管理者都应将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纳入常态化工作。例如,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舆情监测部门,提供一定的经费和技术设备支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相关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实时监测食品安全舆情相关信息,并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分析系统对舆情演变的具体态势和负面影响进行评估,从而进行舆论引导工作。在舆情处理的过程中,相关成员需要及时将舆情内容上报学校领导或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多部门协同讨论找出舆情处理的最优策略,避免事态扩大化。
2.构建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处理体系。首先要优化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处理的人员、流程和部门,具体包括成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应对小组、抽调教职工担任舆情监管职务,同时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舆情处置制度,提高舆情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其次要优化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处理流程。部门人员在接收到舆情监测部门成员的上报内容后,需要立即召开舆情应对会议,发挥专业人员的管理优势,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和最新动态,同时集合宣传组、技术组、调查组、领导组形成文字材料,对下一步的舆论发展演变进行预判。在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中,要及时做好与学生、公众的交流沟通工作。一方面,及时公开舆情信息,使信息透明化,杜绝产生虚假信息内容,保证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渠道通畅性和内容信息的真实性,消除师生恐慌情绪。另一方面,做好与媒体的互动沟通工作,与权威机构形成相互联动,在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情发展的主导权,借助媒体对外传播更加科学、有效、真实的主流观点,引导网络舆情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提高食品安全舆情参与者的专业素养。首先,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素养。高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网络舆情处理能力、担当能力,秉承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科学处理的理念,及时准确地把握食品安全舆情的发展方向,向广大师生群体展现出真诚解决问题的态度。管理者还应提高对网络舆情的把控能力,利用新媒体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舆论,使高校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朝正确方向发展。
其次,提高广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优势,提高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辨能力,使学生拥有更加成熟的思想意识,避免受舆论场中错误信息的干扰。学生也应当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明确自身的基本权利,进而在食品安全舆情预警、问题辟谣中坚持正确立场,避免受到不实信息的干扰和误导。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阶段,高校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处理中会面对更加困难、更加复杂的情况,为此,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发展,提高高校的公信力。
作者简介:李传江(1991-),男,湖北恩施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