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常点”——文学创作中的不二法门

2023-09-09张欣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句法

张欣

“反常点”创作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不二法门。“反常点”,带给同学们的阅读感受是情感挪移、深蕴埋伏和变化多姿,是语文核心素养习得的必由之路。一些经典作家常用此种手法,化腐朽为神奇,具有“反常处理,却见美学寄达”的创作水准。“反常点”为什么会让作者反复使用,这是因正话反说的曲折深入、别有洞天和非正常呈现,能使内心情感表达更加浓烈,产生让读者深刻意会的异趣。如此偏出剑锋,反倒使思想感情愈为深厚。

在一文中,连续多次运用“反常点”的奥秘

在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式:“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在这个句式里,作者有一种理性上的认知——“于死者毫不相干”,既然“毫不相干”还要说下去,就表明鲁迅内心对刘和珍之死深深惋惜的感情。在“不信鬼”的鲁迅身上,之后反常地出现“在天之灵”这个词语,甚至想让死去的刘和珍君得到“安慰”,这证明鲁迅的深厚感情可以跨越已有认知。之后,话锋一转,此种话——是说给生者听的,特别是两次“如此而已”的表达,则透出无限的哀婉与对世事的无奈。

《记念刘和珍君》第六自然段:“……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在以上这个句式中,为了痛惜和尊敬刘和珍君的需要,鲁迅在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的基础上,做了升华变形处理——“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在这里,以学生超越老师的“反常点”定义,一下子提升了刘和珍君的精神高度——“为中国而死”。在阅读中,同学们要敏锐地寻找“异常点”处理背后的缘由,品味蕴藏在“异常点”背后的心灵寄达。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第十五段自然段,作者在描述完刘和珍君、杨德群君和张静淑君死伤惨状后,又因胸中涌动的悲愤,再一次明白无误地使用“反常点”句式:“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是“反常点”句式的典型呈现:鲁迅以“伟绩”“武功”反陈述起笔,突出这些霸道,是为了它们却因“几缕血痕”全被“抹杀”。合并联读,则显出“反常点”先以强凌弱、后以弱胜强关系的特征。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连续多次运用“反常点”句式的奥秘,是对段祺瑞当局滥使武力甚至向女学生施暴的愤慨,更是对刘和珍诸君死伤的深切惋惜和深刻敬重,更为刘和珍诸君虽弱胜强的韧性形象树碑立传。在全文二十二个自然段中,鲁迅以反为正,以退为攻,以深情胜忘却,曲折处见凝眉,“反常点”有心智,令人深深折服。

异常创立,“反常点”令人物、语言、情节和构思焕然一新

“异常创立,往往驶来风格马车”。异常创立,闪耀着作者智慧的火花,同学们要用心体会,在被点燃中进行深入赏析,借以提高阅读的敏感度。

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双手的不同动作、神态刻画——从大到小,从小到微,从虚到空:“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此处的“反常点”建立在祥林嫂两个分列的越来越悲惨的白描分句上,最终落墨于“空的”“开了裂”这些字眼;预示或象征着祥林嫂悲惨绝境,过多年再读,其人物形象还像立在读者眼前一样。

再如,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有价值,才被“追忆”,前半句积极入世,但后半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说往事如烟、引人怀恋处模糊不清或难于说清。“已惘然”是避世、哀婉的,又是超脱的,诗人这里运用了“反常亦正常”往返有无的写作技巧。一个“追”字,在情势上揭示了“忆”的特质,但经历世事变迁“此情”已成明日黄花,于“惘然”处那般模糊,不如让它随风而逝吧。

又如,小说《党费》为在情节跌宕起伏中让读者身临其境,作者王愿坚在情节安排上进行异常创立,通过“反常点”句式使人物情感表达更为浓烈。“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过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是我听到她最后的一句话。”这里“我”决定和敌人拼,女党员黄新同志却“正话反说”,让“我”不要暴露自己:“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个“反常点”句式一语双关,首先这里的“孩子”是指“我”——要听党的话,保存自身实力;然后才是她被带走后,用安慰她孩子的方式希望“我”向“党”托孤。“反常点”不仅使情节异常紧张,又借以表现人物形象的勇敢机智,令同学们读后肝肠寸断。

文章在构思时的异常创立,需要作者用尽心智,借助精巧构思诸多“反常点”达到作品回味无穷的目的。例如,鐵凝《哦,香雪》运用轻巧的散文体例来写以情节取胜的小说,貌似反常,实际上散文笔法诸多“反常点”却衬托了台儿沟周边的景物美,点化了香雪和凤娇不同性格的人物美,揭示了改革开放之始的人情美——人在画中走,喜从心头生的独特情韵,具有“以众美服众人”之功。

华裔作家黄哲伦的代表作《蝴蝶君》,构思时设置大量难以理解的“反常点”, 如此异常创立恰是黄哲伦最大的构思亮点。宋丽玲本为男儿身却凭借女儿装和内在智慧,以东方女性“羞涩”性格“骗”了伽利马二十年。如此反常至谬甚近荒诞的构思,恰是为凸显伽利马内心的“畸形认知”。宋丽玲诸多反常呈现却被伽利马一一放过,令读者对小说欲罢不能。

“反常点”探究,寻找文本的脉络、内容和形式

“反常点”探究,在经典文本形成后有诸多亮点需耐心发掘,有些是通过心理暗示,有些是通过音乐句法,还有些是利用“不合语言逻辑”而又耐人寻味的新语句惊艳读者。反常句法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曲折辉映现实的特性,使探究的具体路径、内容和形式颇受同学们关注。

从文本上深入剖析,“反常点”探究既引人注目又耐人寻味,很多反常句法背后都隐含着作者的创作初衷。因文学归根结底是人学,人不但要展现已发生的第一世界,还要将未有的第二世界及其幻想进行描摹。

“小镇里的宁静显得单调,没有柏油的大街,街边的杂货店,杂货店的柜台上排着橄榄、冰糖、生姜糖的玻璃罐。站在柜台前,矮小得像从小人国里来的我,望着柜台后的掌柜;而那个‘瓜皮帽则望着店外睡着了的午后太阳。”作者运用反常句法不仅写了已发生的事及其回响,而且隐含着写出将来要发生的事。

以下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反常音乐句法:“向左走向左走,道路愈走愈顺畅。向右走向右走,拐个弯又回来。”此反常音乐句法通过象征性的小句排列,把外在动作对人物的时空逻辑规律以音乐重复形式予以总结,在甲乙反常比照下彰显了经验与思想的象征意义。

而“不合语言逻辑”的新语句,也特耐人品味。如作家欧·亨利笔下的“富人不富,伟人渺小,乞丐不穷,美人不美,高楼不高,乐事不乐”,处处都在矛盾和“反常点”中周折,愈是反复品味,便愈觉意味深长,辛辣至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个“轻”字,却让人无法承受,这种“反常点”的渗透揭示了世界的无限神秘感。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句法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纪念刘和珍君》的情感触动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