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史镜像里的选修记忆

2023-09-09卢廷顺黄正瑶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8期
关键词:选修课程

卢廷顺 黄正瑶

摘要:二十世纪初叶,江苏中小学选修教学起步早,覆盖所有学段,课程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课程设置既注意到必修课程的基础性,又重视选修课程的拓展和深化;根据学段不同开设共同选修或分科选修;循序渐进地安排选修课程;提供课程纲要和选修规程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实行学分制评价。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天新课改中选修课的设置、学生选课指导和选修课的教学与管理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选修课程

清末,中学实行文、实(理)分科教育,课程设置实行分科选修,但各科的课程是固定的、必修的,学生并没有选择学习的自由。“五四”前后,逐步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选修。江苏省的一些中学曾商定将当时设置的一些重要科目定为必修科,其余关于职业教育和不在必修科目中的科目定为选科,“修业时间必修科占三分之二,选科占三分之一”[1]。1922年实行壬戌学制,规定高中(普通科与职业科)课程均分公共必修、分科专修、纯粹选修三部分。1932年,选科选修从正式文件中消失,但学校实施中仍保留选修,一直持续到1937年7月。翻读《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长编》,找到一段百年前的江苏省扬州中学选修课程的记忆。

江苏省扬州中学创办于1902年,初为仪董学堂,1912年改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简称“省立八中”),同时开办了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简称“省立五师”)。1927年,省立八中和省立五师合并办学,定名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1953年,改名江苏省扬州中学。当时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办有高中(普通科和师范科)、初中、实验小学(含幼稚园),各个学段都曾广泛地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实施分层教学,初中和高中实行学分制管理,实施兼顾过程性评价的学业水平评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关于选修课程的设置、安排和管理不乏创举。

一、关于选修课程的设置

二十世纪初叶,西方现代教育思想传入国内,杜威、孟禄等教育家来华讲学或考察,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比如:孟禄认为,中学的课程要活,要应济社会需要,要有几种选修科,使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中学开始了分科教学,设置了选修课程。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及其前身省立八中、省立五师就是这类学校中的代表。其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具有下列特点:

(一)选修课程设置起步早

1917年,李荃(字更生)出任省立八中校长,张震南在《八中校长之李更生先生》中回忆道:“自第八届起,按照双轨招生”,“各班自二年级起,分科授课,甲组偏重文科,乙组偏重实科。当实行此制之时,全省学校中,恐怕要推为最早”。[2]《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壬戌(1922)级纪念册〉》中刊载了《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壬戌(1922)级历年课程表》共7份,其中第一学年为甲、乙两组共同的必修课程表,第二学年开始,课程表分甲、乙两组共6份,每份课程表既有必修科,也有选科。下页表1所示是甲组第二学年课程表[3]。

省立五师在1921年修订的《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校则》中载有《各学年必修选习各科目每周教学时数分配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五师学生从预科到毕业需要五年,五年内必修科目为伦理、论理、心理、教育史学、教育哲学、小学教学法管理、国文、外国文、算术、代数几何及平三角大要、历史、地理、理科、公民学、图画、手工、乐歌、体操等18门,选习科目为哲学、心理测试、教育社会学、国文、外国文、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博物学、气象天文学、农学、博物实习、理化实习、商学、簿记学、图画、手工、美术史、乐歌等24门。

可以说,省立八中、省立五师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其必修选修并举的课程设置和众多的选修课程,为以后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修课程设置覆盖所有学段

1927年,省立八中、省立五师合并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支撑下,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在所有学段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设置。1928年6月出版的《一年来之扬中》一书详细地介绍了各学段选修课的设置情况。在中学(尤其是高中)开设选修课的学校是较多的,而在小学开设选修课就难能可贵了。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所办的实验小学就为学生开设了9门选修课,在《一年来之扬中》之《一年来之实验小学》的“教学概况”中载有下列文字:

三年级以上儿童每日除正课外,必须另习选修学科,每人选习两科。

选修科目暂定国技、国乐、讲演、戏剧、篮球、队球、缝纫、刺绣、歌舞九项。[4]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所小学能开设这么多的选修课程,无疑是相当先进的。

(三)选修课程数量充足

要满足学生自我选择的需要,就要有足够多的选修课程。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及其前身省立八中、省立五师的选修课程并不是点缀的一两门,而是有相当多的数量。省立八中的高中分甲、乙两组(甲组偏重文科,乙组偏重实科),从第二学年开始,甲组三个学年的选修课依次为5门(含6小门)、3门(含5小门)、2门(含6小门);乙组三个学年的选修课依次为4门(含5小门)、6门(含8小门)、6门(含8小门)。省立五师也是从第二学年开始开设选修课,三年内共开设选修课24门。省立八中、省立五师合并后,高中普通科、师范科之文史地组的选修课程有20多门;自然科学组选修课程有近20门,师范科艺术组有16门(另师范科还开设教育学选修课6门)。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初中开设选修课程15门,实验小学开设选修课程9门。据《一年来之扬中》学生名册统计,1928年江苏省立扬州中学高中学生约390人,初中学生约280人。选修课程数量之充足,完全能满足学生自我选择的需求。

(四)选修课程种类齐全

江苏省立扬州中学选修课程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齐全。小学选修课程主要是發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课程虽然只有9门,但涉及艺术、运动、劳技等多个领域。初中选修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科素养外,还注意提高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在初中选修课程表后有附注:“兹为适应地方需要,于初中第三学年特设关于商业选修学程五种,备初中学生毕业后职业之补助。”[5]这类选修课的设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非常先进的。高中选修课大致可分为必修课程补充类、全面素养拓展类和学科素养深化类。如文史地组的应用文、应用英文等课程可以作为必修课程的补充,社会学及社会问题、经济概论、政治概论、法制概论、哲学概论等课程就属于全面素养拓展类课程,文字学、文学史大纲、英文名著选读、史学概要等课程则可纳入专业素养深化类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江苏省立扬州中学的有些课程现在已经作为必修课了,但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选修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这样的课程设置具有相当强的前瞻意识。

二、关于选修课程的安排

从省立八中、省立五师到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在选修课程的安排上都是非常科学的。这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兼顾必修课程的基础性和选修课程的拓展性

省立八中高中第一学年全部学习必修课程,省立五师的预科和第一学年也是全部学习必修课程;其余学年既安排了必修课程,也安排了选修课程。江苏省立扬州中学的高中做了调整,每学年都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程,如普通科第一学年开设必修课程9门,第二学年开设必修课程7门,第三学年开设必修课程5门,师范科必修课程第一学年有13门,第二学年有10门,第三学年有8门;同时,安排数量不等的选修课程。初中属于基础阶段,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初中选修课程除了国技外,全部安排在第三学年。附属小学的选修课程也全部安排在三年级以后。应该说,这样的安排充分注意到了必修课程的基础性和选修课程的拓展性。

(二)根据学段不同开设共同选修或分科选修

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根据学段不同对选修课作出不同安排,开设共同选修课或分组选修课。实验小学和初中开设的选修课属于共同选修课,不分组;高中则根据学生的志趣组织选修,普通科分文史地、自然科学两组,师范科分文史地、自然科学、艺术三组开设选修课。

(三)选修安排循序渐进

江苏省立扬州中学高中选修课程的安排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文史地组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第一学年有5门,第二学年有9门,第三学年有10门(普通科、师范科课程相同);自然科学组选修课程第一学年有6门,第二学年有6门,第三学年有8门(普通科、师范科课程相同);师范科艺术组选修课程第一学年有7门,第二学年有7门,第三学年有6门,另师范科在第二、第三学年还开设教育学类选修课程6门。同一门类课程安排在不同学期开设。如自然科学组选修课程就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及气象学分别安排在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的六个学期中。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志趣,又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初中和实验小学的选修课程安排与高中不同,初中集中安排在初三年级,小学安排在三年级以后。

这样科学有机的安排,对于我们今天中学的选修教学,特别是高中年级的教学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关于选修课程的管理

如何管理选修课程和选修教学,如何评定选修教学的成绩,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及其前身省立八中、省立五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提供课程纲要引导学生选课

《一年来之扬中》之《一年来之教务》指出:“在施行选科制之学校,选科指导甚为重要。而各学程之目标与内容尤必有具体之规定,庶教学双方俱有一定之历程与统系可循,而选课学生籍此得有详切之了解,方有准确判断。故特编定各科课程纲要,专备教学之依据。”[6]目前能见到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当年的初高中课程纲要分国文、英文、算学、理科、历史、地理、三民主义公民学、社会学及政治经济、教育及哲学、书法、音乐、图画、手工、体育等14个门类,每个门类含有若干课程,总共约80多门课程(含必修、选修)。每门课的课程纲要一般由时间与学分、(教学)目标、(内容)纲要、教法等部分组成。如文史地组高二第一学期选修课程“本国近世史”课程纲要:

时间与学分:高二上学期每周二小时,共二学分。

目标:(一)了解民族思想之起伏及民族主义之发展,以增进国族之观念与民族之精神。

(二)了解国际关系之原委,战争之伤痛,与不平等条件之流毒,以砺进自求独立解放之意志。

(三)了解学术思想之变迁与趋势,以培养发扬与创造之思想与能力。

纲要:(一)以民族关系为中心,凡关于民族间之压抑反抗起伏等之实况连类列之。

(二)以国际关系为中心,凡关于国际之交通战争条约等之实况连类列之。

(三)以学术思想为中心,凡关于政教改革学说变迁等源流连类列之。

教法:(一)编用讲义讲述纲领。

(二)提出研究题,选印参考资料,使学者按题研究。

(三)介绍参考书,使学者目(似为“自”字)作札记,自觅问题研究。[7]

这份课程纲要无论是格式还是内容,在当时的背景下都是相当先进的。即使按照现在的观念,课程纲要的目标也充分体现了素养提升的要求,教学方法则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求,而以专题为纲的内容体系则更具特色。选修课程的课程纲要使学生对课程有了充分的了解,为学生选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二)制定选科规程加强选课管理

在《一年来之扬中》之《一年来之教务》中有“选科规程”十一条,具体条文如下:

一本校初高中各级除一部分科目必修外兼采选科制。

二在学期结束前第四星期内校中规定各班选课时间,由各科主任将下学期开放学程性质内容于规定时间内详細说明。

三选课学生应各领学程表一纸、选课表一纸、查存表一纸。

四填写选课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将姓名年组填入。

2.查照学程表将本级必修学程学分填入。

3.学程名称须详细、真确填写。

五将本人所选学程详细填入查存表,自己收存。

六选课表填写后在规定时间内交教务处。

七选课时因病或其他特别事故未与选课者,可至教务处申明按照选课手续补选。

八选读人数不满十五人之科目不得开班。

九举行选课统计后一星期内如对所选科目有不惬意,或因不满十五人不得开班者,可以改选。

十学期开始第一星期内如对于所选学程因特别关系得教务处之允许时可以改选,倘选读人数适为十五者不得退去。

十一开学时学生应凭缴费收据至教务处领取各选修学程上课证。

十二未经教务处注册,自行往选修学程班中,上课者不得学分。[8]

这份“选科规程”对选课时间、选课程序、补选和改选、注意事项等做了必要的规定。《一年来之教务》之《高初中学则》(以下简称《学则》)第十九条还明确:“选修学程以一学期为单位,其注明上下者为一学年之学程。”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选课自由,可以跨组别选课,《学则》第二十九条规定:“高中学生选修学程至少须于本组中选习五分之三,其余五分之二得于他组选修科中选习之。”[9]

(三)制定详细的学分管理方案

省立五师将学分制管理列入学校文件。《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校则》第二十九条规定:“各学科除体操外均以学分计算,每周四时积半学年为一学分(不足四时或四时以上者类推),各学年应得总数以十六学分为标准。本科二年级以后,因选习关系,得略予变通,但积至本科四年级上半年修了时,至少必满足七十学分,方可毕业。”[10]省立五师、省立八中合并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后,学校又制定了比较详细的学分制管理方案。《一年来之扬中》之《一年来之教务》中有《学则》55条,其中第8条就规定“本校学生(按:这里指初高中)学业成绩以学科为单位,各学科均以学分计算”[11]。无论必修还是选修,每门学科学分均在学程表中表明。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基础性特点,《学则》强化了必修学分,第21条规定:“初中学生须修满一百八十学分毕业,除必修学程共一百七十五学分外,至少须读选修学程五学分。”高中学生修满150学分毕业,为了适应进一步深造或就业的需要,选修学分比重则明显增加,《学则》第23条规定“高中普通科,除必修学程共一百二十一学分外,至少须读选修学程二十九学分”,第24条规定“高中师范科,除必修学程一百十五学分半外,至少须读选修学程三十四学分半”[12]。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可以自己决定选修科目数,高中普通科学生最多可以取得59选修学分(参看下页表2)[13],师范科学生最多可以取得64.5学分。

在学分制管理方面,江苏省立扬州中学也有完整的配套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年级必修与选修学分的分配非常合理。初一、初二是基础阶段,必修学分比重很大,每学期均有30.5学分,初三年级两个学期则分别为28.5(女生增加家事课,為29.5)和24.5(女生25.5)学分,而选修学分初一、初二每学期为0.5学分,其余在初三取得。高中阶段也是必修学分随年级上升递减,选修学分则反之。二是根据不同科目学习的要求赋予不同的学分。《学则》第25条规定:“须课外预备之学程,每周上课一小时,满一学期者,作一(按:此处空缺,似为‘一)学分,凡无须课外预备之学程(如理化实验图画、手工、习字、唱歌等)每周上课一小时,满一学期者,作半学分。”三是明确学习成绩与学分的关系。《学则》第26条明确:“各学程以最后平均成绩满六十分者为及格,给与学分。”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最后平均成绩”,而非一次考试决定,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业水平评定很有借鉴意义。四是注意过程性管理。《学则》第27条明确:“一学期内某学程缺上课时间至三分之一以上者,不给学分。”[14]可以说,在当时提

出过程性管理的措施是很有远见的,这对于我们今天在学分认定中突出过程性管理也有借鉴意义。

从《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长编》这份校史资料中,了解江苏省扬州中学选修课程历史发展的大概情况,对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着重要意义。比如,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开设不同类别的选修课,要有数量充足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要建立科学的选课机制,要合理安排选修课程,要规范学分制评价,等等。江苏省扬州中学校史资料较为丰富,其中很多内容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分析、学习和借鉴。本文只是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对当下中小学的课程改革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张心科,戴元枝.清末民国中学选修课程兴亡的过程及原因[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85.

[2][3]《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长编》编委会.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长编·上编(第一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69,86.

[4][5][6][7][8][9][10][11][12][13][14]《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长编》编委会.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长编·上编(第二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357,236,234,262263,280,242243,140,235,242,242,242.

(卢廷顺,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黄正瑶,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扬州市名师工作总室领衔人。)

猜你喜欢

选修课程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评价
爱植物、爱校园、爱生活,从这里开始
爱植物、爱校园、爱生活,从这里开始
对高中数学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JSP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潮课”热现象
中职学校选修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