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历史选修的教学研究
2016-12-01常爱稳
常爱稳
摘 要:高中历史选修课在高考试卷中体现出知识脱离教材,突出考查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思路,既不能因为其“新”而盲目创新教学方法,又不能完全依照必修模块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选修课程;教学理念;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依然是应试教育,为了得高分,往往只重视必修课程忽视了选修课程,只是笼统地勾画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改要求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选修课程的教学也应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重视选修课程。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有关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要实现从必修课到选修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高中历史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选修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理念是不一样的。
选修课的教学理念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要使学生借助必修课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来选择性地学习,以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选修课应该让学生自己“学完”,而不是由教师来“教完”。教师只有真正进行这样的教学观念的转变,选修课的教学才能真正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例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这节课时,先让学生通读教材,把握好教材的脉络;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通过谈话法、问答法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特别是在学习了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这个内容后,我进一步将内容拓展,提出“面对经济危机为什么美国未走上法西斯道路”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各个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学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必修知识与选修知识联系起来。
二、教学目标要有选择性和侧重性
选修课的教学不能像必修课的教学那样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选择性和侧重性。所谓选择性是指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学习能力。即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愿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意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这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也是设计、构拟选修课程的初衷。重要目的是强化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培养学生有特色的学业素养和人格特征,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才华和特长,获取多样化的成功。例如,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在六本选修中选择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两本,一方面学生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积极性;另一方面在高考中也比较容易取得较高的分数。
三、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由于选修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选择性的学习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具体教学时应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有在课堂上充分保障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充分地加以运用,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新课改下突出的是能力要求,特别是在历史材料方面提取、理解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不断练习,所以在历史选修的教学中我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选修课本就是材料,我向学生提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经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最后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内容时,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然后学生叙述珍珠港事件,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中的材料,引导学生提炼出珍珠港事件的影响。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教学目的明确,学生不仅很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
四、要努力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究和讨论
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是选修课课程中,讨论是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探究和讨论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运用能力,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学习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向纵深发展,真正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2.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延伸拓展
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我们应经常引导学生对那些散乱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并从中进行纵横联系。找到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恰当地进行拓展延伸,不仅有助于把握知识的脉络,对历史知识更清晰,而且这将大大拓展我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会大有裨益。
3.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学习成果
新课改倡导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养成相互交流的习惯。一方面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自己,另一方面又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多角度的看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当前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否适应新课程理念,历史选修内容关系重大。而当前选修课程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历史选修教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钻研教学,利用新的教学思路和理念,把选修课程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朱汉国.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萍.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J].教学参考,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