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潮课”热现象

2016-04-21姚军

科教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选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姚军

摘 要 近年来,受到国外“潮课”现象的影响,在国内的一些高校选修课中出现了“潮课”热现象。这些时尚化、国际范儿十足的潮课对大学生的伦理观念以及跨文化观念冲击,引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拟从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加以分析。

关键词 潮课 思想政治教育 选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36

1 “潮课”热现象

近年,国际化“潮课”热现象来袭,在一些大学选修课中出现了“潮课”热现象。所谓潮课,是指高校中出现的区别于以往传统内容与形式的较为新鲜的选修课程。这些潮课名目繁多,内容各异,比如“哈利·波特与遗传学”、“三国杀攻略教程”、“爱情心理学”等,还有“品酒课”、“化妆课”、“星座课”、“蘑菇课”、“生死课”、“新女性课”、“舞龙舞狮课”等。这些时尚化、国际范儿十足的潮课引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2 “潮课”的实质

潮课的出现以及风靡,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是因为其在内容与形式上容易与高校德育工作出现摩擦与冲突。这就需要对潮课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

潮课是高校选修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形式,是课程多样化的形式之一。潮课的出现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对欧美国家选修课程的引进和创新,属于舶来品。欧美国家高校早就有类似的选修课程课程出现,如英国史塔福郡大学的教授曾开设了一门研究贝克汉姆的课程,英国南泰晤士学院的“都市性感高跟鞋”,美国南加州大学还曾开设一门社会学范畴的“Lady Gaga课”,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爬树”,美国巴尔的摩大学传媒设计学院开设的“僵尸”等等。

国际化的“潮课”热现象,实质上是高校教师对传统意义上的选修课程的推陈出新,是一种大胆的教育教学尝试。选修课程是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修习的课程。高校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涉足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拓展知识面,提升学习能力,开阔和丰富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课程类型来看,必修课与选修课是根据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而划分的两类课程。而选修课程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是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内容选定的;一类是公共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需要所选定的。从潮课的本源来看,它隶属于公共选修课课程的范畴。

在高校中,选修课程的开展状况并不乐观。高校中流传着“必修选逃,选修必逃”的口头禅,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选修课程的境遇。很多学生出于拿学分的目的,去选择一些轻松、容易的选修课程,并且很少对所选课程进行认真学习。教师经常发现上课的人越来越少,认真听课的人越来越少,选修课就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中艰难进行。当然,实际中也存在受到学生欢迎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往往比较符合现代学生的“胃口”,在选报开始便被抢报一空,上课更是座无虚席。于是高校教师开始了对这些课程进行研究,逐渐摸清了其中的规律,从学科内容过渡到学生的兴趣,最终实现二者的结合,潮课便应运而生了。因此,潮课是高校教师为迎合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以及优化选修课程实施而开设的较为新颖的选修课程。

3 “潮课”热的哲学意蕴

从哲学层次来讲,关于潮课热现象,存在即合理。从本质上说,事物的存在都是基于其现实的理性,只有符合现实的需要,事物才有存在的价值。潮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能从高校选修课程这个旧有的母体中产生,说明了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不可逆性。

(1)从认识层面看,潮课是选修课程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必要动力。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要实现这一次飞跃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第一,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修课程自引进至今不过短短的二十多年,全国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开展了选修课程,并获得了一定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和经验。但是由于对选修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没有对选修课程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把握,所以选修课程暴露出的诸如信息量小,结构不平衡,体系单薄,交叉课程少等问题也是明显的。面对学生“选修必逃”的尴尬境地,选修课程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而潮课的出现,是高校教师对传统选修课程的现状反思与总结。高校教师将以往选修课程积累下来的材料与经验进行分析与加工,对选修课程形成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与理解。潮课课程可以说是高校教师解决选修课课程问题的一种创新,是我国高校选修课程发展历程中的又一突破。潮课将知识与时尚元素相结合,从形式上对高校选修课课程进行了创新,实现了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课堂信息量巨大,并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自潮课出现之后,选修课程不再枯燥乏味,课堂不再门庭冷清,更多的学生(包括旁听生)走进了潮课的课堂。潮课使高校选修课程突破了发展瓶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课程发展的必要动力。

(2)从人本主义层面看,潮课是逆转高校逆人本化的有力支撑。人本主义思想起源于十四世纪的欧洲,在文艺复兴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在于对人的尊重,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关注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关注人的幸福。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一直偏向逆人本化化。高校作为培养人的平台,在现实当中却往往忽视“人”的要义。高校课程趋于社会本位思想,开设的课程没有关涉到每个“人”的未来,学科分化严重,不注重课程的融合。尤其是传统的选修课程,课程设置随意性强,内容往往死板单一,而且所讲授的内容大多是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知识的整合,缺乏创新性与吸引力,使学生陷入“只为拿学分”的恶性循环,造成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

潮课,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既满足了学生兴趣的需要,又能够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顺应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趋向。人本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满足学生生长和个性整合(包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整合)需要的自由解放的过程;课程的核心是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所关心的事情联系起来,并允许学生探索自己所想的、所关心的事情;课程的类型提出合成课程,即通过把情感因素增添到常规课程中去,赋予课程内容以一种个人意义,以实现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的整合”。潮课打破了冰冷的选修课堂模式,使选修课程充满了人文关怀。因此,高校选修课程回归学生世界是人本主义思想的呼唤,潮课则是实现这一回归的有力支撑。

(3)从文化层面看,潮课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又是现代多元文化创新的重要形式。一方面,从夏代文字的产生至今,我国的灿烂文明史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不是通过简单的口耳相传或说遗传的方式就能够实现传承的。教育的产生无疑是解决文化传承的难题的最佳方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学校课程的演进与发展中获得了传承。高等教育承担着高层次知识文化的传承的重任,是受教育者获得文化的重要载体。潮课课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对于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选修课程,只是局限于授课教师相关专业的知识的范围,对文化传承的层次与广度是有限的。而潮课在文化传承这个层面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它包含的文化层面与广度是传统课程所不能及的。如前文所提到的“舞龙舞狮课”,这类潮课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生死课”是对一千多年前先哲们对生死观争论的一种继续与发展,等等。总之,潮课打破了传统选修课程围绕某一领域知识传授的模式,将课程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联系起来,是高校实现文化传承这一载体作用的重要形式与途径。另一方面,从我国古代儒家文化“一统天下”到如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的趋势来看,课程不能仅限于对文化的传承,还要积极适应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保留民族性等根本属性的同时,应该吸收多元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促进文化的创新与生成。在这个层面来看,潮课同样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潮课课程是对多元文化的巧妙融合,一门课程包含着多种文化,这种“包含”不是机械的、非自觉的,而是通过课程的理性加工而来的,如“哈利波特与遗传学”这类潮课课程正是对文化创新所做的有益探索。

总之,从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潮课”热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与适应选修课程的选择,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德顺.关于价值与核心价值.学术研究,2007(12):14.

[2] 张瑜.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1(9):197.

猜你喜欢

选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JSP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内容
中职学校选修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