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评价:如何对待“这一个”

2023-09-09吴非

关键词:作文评价教学观

吴非

摘要:对能力有差异的学生,作文评价可以探讨不同的办法。评价公正客观,稳固作文教学的应有位置,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克服功利化倾向,才可能有真正的能力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坚持正确的教学观,与具体的帮扶并不矛盾。比写出好作文更有意义的,是学生能把写作当成一件随时可做的事,而不在于所谓的“重要性”和“用处”。让学生重视写作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也许是更有价值的教学。

关键词:作文评价;教学观;学生个体;能力差异

有老师说,听了我的建议,给学生作文打了高分,却适得其反,学生作文并没有进步,问我该怎么办。我看了他的批改,可能有点盲目,评判像是没有标准。我建议“尽量不要打低分”“适当地多给几分”,这并不是摒弃教学要求,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我只是希望等待时机,因势利导,灵活机动地给学生鼓励。这是教学,不是发糖果哄小孩子。多打几分,是鼓舞信心,点燃希望,并不是“贿赂”“利诱”学生。

对于小学作文,很多学校实行等第制,淡化“得分”,这个办法比较理性。但等第制也有不足,总有个“画线”的“格”。然而,79还是81,能不能那么精准?很难。可是在一些学校,最终可能就是两个等第了。如果一个学期的习作,三分之一评分,其余打等第,可能比较合适,是不是可以试试?

中学作文实行百分制,结合考试要求,让学生大致有数,是可行的;但能不能做到公平准确,是不是有效,值得研究。但是,对能力有差异的学生,特别是面对“这一个”时,是不是可以探讨不同的办法?我认为可以尝试。

有时很为难:这个学生的作文,总是七十多分,属于那种“什么都想说,什么也没能说透”或总是“平”的状态,很想鼓励他一下,却又找不到恰当的理由。改作文不是“扶贫帮困”,廉价的同情或许会导致学生满足现状,也可能让他们丧失自尊。于是,面对“这一个”,评语诚恳地多写几句,提示不足之处,给出建议,给点鼓励,表明作为教师的态度,虽然这样批改得比较辛苦。

评语写多了,效率并不高,不如作文講评和课堂交流有效。但是,作文讲评往往很难兼顾少数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对“这一个”、对“我的作文”而言。我非常希望作文有困难的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问题能具体一些更好。遗憾的是,他未必重视作文,也不愿意多思考。有些学生的理由或许会对语文教学产生“刺激”。比如,他的作文一直“中不溜”,但他会说“高考作文要提高七八分,很难;但数理化只要少错一题,就有了”。在高考阅卷复查中,我曾对老师们说,冲着学生的这种作文观,作文阅卷一定要提高专业水平,敢打高分,也敢打不及格。评价公正客观,稳固作文教学的应有位置,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克服功利化倾向,才可能有真正的能力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坚持正确的教学观,与具体的帮扶并不矛盾。

学生如果能就作文评价主动找教师交流,教师要“看好处,提建议”,尽可能肯定学生的进步,不提过高要求;适时就“这一位”的真实水平,恰当地提一两处可以修改的建议,让他“踮起脚能够得着”,引导他自主修改,乃是上策。有这么几次交流,再就其他问题商量,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在辅导交流时,学生有时恍然大悟,教师则可以看准时机,启发他延伸思考。

比写出好作文更有意义的,是学生能把写作当成一件随时可做的事,而不在于所谓的“重要性”和“用处”。让学生重视写作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是更有价值的教学。夸大“用处”“好处”,免不了功利化。学生有正常的写作能力,比如,写一封美好的信给思念的人,写一份说明向学校申诉某件事的大致经过,写一封信为同学排忧解难,向老友通报一件有趣的事……或者写出了很好的句子甚至段落,感到轻松愉快,等等。这样的作文经历,远比一个“85分”有意思。

有些学生,只要帮他出个点子,打消他一个顾虑,也能让他愉快地写起来。比如,告诉他“想不到好的开头,先随便应付两三句,写完了回头改,到时肯定会有办法”,或者劝他“这里接不上,先空两行,写完了,说不定就能有过渡的句子了”……课本上不会有这样的示例,“作文教学法”也没有这样的表述。教学要讲“程序”,但是,人们做事的经验,往往的确可以有“先跳过去”“搁置”甚至“放弃”的办法。教学可以灵活机动,只要能解决“这一个”目前的困难,让他“会学”,总会有办法。

有时花了不少时间,尽了努力而一无所获,个别学生还会觉得浪费了他的时间。的确,有“暂时教不会”的学生,也许“这一个”会认为老师是无的放矢;而在未来,因生存需要,他的语文能力有了提高,也正常。教师的教学,从来就无法计算“成本”,尽了最大的努力,不但无法立竿见影,而且未必有结果。但是,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去探索、去尝试。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一般的作文打个分不难,好作文往往很难打分。比如,某些好作文已经超过中学作文的基本要求,在关注大学以上文化才论及的话题了;除了表达方面有点稚嫩,已有个人独立见解,有根有据,言之有理;不再谨小慎微地循规蹈矩,而能陶醉于自我表达,汪洋恣肆,等等——遇到这类作文,教师又何必要按常规来打分?

有段时间,学校里有不少学生的作文发表了,我任课的班上也有一些。但我注意到,也有学生对这些看不上。我很看重他的“看不上”——报刊能刊登的作文,多多少少是“有用”的示范。而这个学生重视自己的思想,觉得报刊能刊载的学生作文,只是“合适的”,未必是好的。有时,为了适应刊物要求,老师和他商量,让他把这篇作文的某一段修改一下,他面有难色。起先以为他是“不会改”,后来才知道他是“不想改”,他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虽然自己的作文有不完美之处,但也不希望老师锯掉他头上长出的角。何必让学生为了发表一篇作文而放弃对自己文字的尊重?有这样的学生,真是该向时代与社会道贺。

每一届都有几个作文特别好的学生,底子好,自学能力强,进了高中,几乎不需要教。但这些学生学养不齐,有些有自知之明,有些不免少年狂放。当年我的教育观念有局限,也一度像园丁一样端着一把大剪刀伺机而动,后来有所反思、修正,知道要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毕竟,教育要培育创造人格。我渐渐成为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成为“这一个”的知音。

鼓励或表扬学生,也要拓展思路,要多一些办法。总要尽量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一点点积极的变化,要让他们知道“老师看到了”“老师很在意”。如果有问题,则尽量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不要吝啬表扬——直到退休,我也没发现学生因为被教师夸奖而变得不会写作。表扬学生作文,要让他能记住,这是“评语”。如果学生不重视“评语”,教师岂不是白写?

学生有时会拿自己的随笔悄悄到办公室找我,他们只想听听老师的评价。这些随笔,是写给自己的,写给生命的,写给未来的。我珍惜这样的信任,有时会看好几遍。“留着,以后可以给儿子女儿看”——我说这话时,没抬头,担心他或她尴尬,但我说的是心里话。也许会有那一天,当我的学生白发苍苍时,拿出少年时写的作文,给孙辈说起七十年前的事,他或她也许清清楚楚地记得我说过的某句话。

有学生把我批改的作文保存了三十多年,我觉得他可能还会保留下去。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我共处三年,仅仅做到了“不怕写”,对作文尚未有进一步的追求,失去了提高作文趣味的最好时机。这种结局,让我感到自己并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可能是我的急躁或短视:对“这一个”,满足于让他“高考不会吃亏”;对“这一个”,觉得“他以后也能过得去”;而“这一个”,“阅读背景不足,以后也许会后悔”;“这一个”,三年来一直固执地把全部时间花在追求理科竞赛上……我大致能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往往本能地寻找自我开脱的理由。可是,中学时代结束了,学生或许仍然没能成为一个有写作自觉的人,还没形成自由表达的习惯——而他们的老师也一直在摸索更好的办法。

猜你喜欢

作文评价教学观
学生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互批成为作文评价的有效路径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思考
小学作文评价问题与建议
巧借作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
学生作文评价教学改革初探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试论作文的个性化评价
确立正确观念注重学导教学研究
诗心语文的“田园嬉乐”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