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研究

2023-09-08杨敏

艺术大观 2023年23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钢琴演奏心理素质

杨敏

摘 要: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演奏技巧,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演奏者在每次演奏中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在演奏每一首乐曲时,都不会受到其他外界的影响,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演奏乐曲中,利用心理上的热情、想象、控制把乐曲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演奏中更好地体现钢琴艺术的科学性。基于此,笔者从多年的钢琴教学和自身钢琴实践演奏中,总结出一些方法来帮助演奏者克服演奏中的心理障碍,并提供有效的心理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将精湛的演奏技巧与良好的演奏心理相结合,达到钢琴艺术的完美境界。

关键词:心理素质;钢琴演奏;钢琴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3-0-03

钢琴演奏是一种舞台艺术,是同观众产生共鸣的艺术。钢琴演奏不仅仅是单纯地演奏方法和各种技能技巧的表现,且注重的是演奏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演奏心理对钢琴演奏的作用和影响。演奏心理支配和影响着钢琴演奏技能技巧及音乐情感的产生和发展。只有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心理自控能力,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才能保证演奏的成功。

一、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心理是一种涉及演奏者多种感知觉活动的复杂心理状态。钢琴演奏者除具备精湛的演奏技巧外,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融入演奏者独特的艺术情感,赋予音乐灵魂,因此,演奏者在表演时心理素质尤为重要。钢琴演奏需表演者集中精力,演奏时有丰富的想象力、控制力、记忆力,从而启发创造性思维。在演奏中融入自身的情感,用心去体会、去思考、去理解音乐,最终将赋予音乐以生命。那么,心理素质较高的演奏者可能就会超常发挥,而心理素质不过关的演奏者则会导致演奏技巧和艺术情感无法得到充分展现最终失败。在钢琴教学中,经常有些学生在参加钢琴汇报演出或考试时,会出现中途“抛锚”“失误”“情绪慌乱”“心跳加快”“脑子空白”等现象,导致乐曲中断,或者有的学生只进行生硬的手指运动,没有一定的情感表达,没有真正去理解作品,自然就更谈上如何表现作品了。

二、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分析

造成演奏者心理上的障碍,归根到底,就是心理过度紧张、怯场,台下训练不到位,使得演奏的效果未能发挥到最佳水平,使整个演奏处于“混”的状态。心理学上认为这是因为情绪不稳定,过度紧张,忘记原本熟练的演奏动作,而出现的一种茫然、不知所措,进而无法在演奏中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高超精湛的演奏技能需要长期不懈的训练,并且需要有计划、逐步深入、逐步提升。完美的表演需要扎实的技术基础。“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这句话辩证地阐述了精湛技艺和良好的心态之间的关系,对于演奏者来说非常重要。“艺高人胆大”的意思是,为了在台上表现出色,演奏者需要在台下进行长期专业的训练,充分的准备,科学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演奏技术,使作品表现得更加完美。只有达到这种水平,演奏者才能够大胆地表现出来,做到尽善尽美。因此,演奏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平时的刻苦训练,最大可能地降低紧张和怯场情绪。钢琴演奏的效果和学生自身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想达到理想的钢琴演奏效果,教师需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心理[1]。只有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素质,演奏者才可能集中精力,将个人情感和音乐作品完全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一种情感的交流,美的享受,这样的钢琴演奏才富有灵魂、有内涵、有价值。同时,由于学生通常没有太多的机会上台表演,也没有足够的舞台演出经验,因此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这会导致他们的精神紧张,并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无法冷静聆听自己的弹奏效果,难以很快调整自己的演奏状态,只好“顺其自然”。上述问题都是演奏者在演奏中出现反常心态的原因,它极大地阻碍了演奏的顺利进行。只有正确分析出弹奏者心理紧张的根源,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有成功的演奏效果。

三、演奏中的心理训练

(一)掌握合理的练琴方法

演奏者在日常练琴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难点,应采用“慢练”的手法,可以分手、分段、分声部。只有慢练,才能有效解决乐曲速度上、节奏上的复杂性以及复调作品中的技术难点。“慢练”这种方法可以使演奏者大脑清晰,严格控制自己的手,注重手指、手腕、肌肉之间的配合,引导学生正确读谱,并让学生随时关注每一句指法的使用、对乐句的呼吸及弹奏基本动作的走向,确保学生的练习有一定的成效。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真评估学生的练习情况,并严格要求他们专心致志,勤学苦练。如果学生遇到“高原现象”的问题,我们应该清楚地告诉他们这是学习的必然结果,并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克服困难。

对于学生而言,只有消除精神紧张,减少心理压力,在练习中达到更加准确、更加熟练的目标,才能为演奏者成功的演奏增加更多的保证。

(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心态

在钢琴心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知识可以带来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正面的情绪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有动力去探索,并且拥有更强的自信心。正面的情绪对于获得身心健康和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然而,我们的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基础薄弱、音乐节奏感不强、识谱视唱能力较弱,这就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钢琴存在畏惧心理。课下不主动练琴,课上怕教师抽查作业,有的学生甚至不敢上钢琴课,从心理上选择了一种逃避,他们无法应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難。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转变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如果教师总是给学生过高的期望,让他们不断尝试,不断证明自己的能力,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控制目标,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降低曲目的难度,布置容易操作的,容易达到目标的乐曲,并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一些弹奏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一定的难度,布置技巧性较强的乐曲,通过曲目量的积累,提高演奏的水平,同样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钢琴弹奏的技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

(三)注重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演奏技巧是支撑学生在演奏中树立良好心态的关键因素。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基本功练习,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2]。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实践来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同时,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训练。例如,音阶、琶音、和弦的练习;手指的独立性、跑动性;八度以及复调弹奏技巧,尤其是乐曲的难度加深时,追求速度、力度时,应着重训练手指的灵活性和手指的爆发力,选择针对性强的练习曲,帮助学生快速地提高演奏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解决演奏技术上的难点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

(四)发挥音乐想象力

在钢琴演奏中,需要演奏者充分发挥想象力,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体验作品的情感,塑造正确的艺术形象。一切艺术形象的塑造都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演奏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加以分析,身临其境地切身感受,从中获得极大的艺术感受,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弹奏乐曲中,无论是古典派、浪漫派、近现代派作品,还是本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都要带着一种求知的心态,培养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3],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使音乐作品表现得更加生动而富有生命力。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作品演奏中,达到“琴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才不会只关注弹错音、曲子是否中断等问题,导致演奏出错或出现重大失误。例如,学生在弹奏中国作品钢琴曲《北风吹》引子部分时,谱面标记为散拍子,也叫自由拍子,就是告诉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自由的演奏,速度是自由、明亮的。乐曲一开始就是一个颤音,模仿长笛独奏,声音纯净、明亮。这段旋律表现出寒冷的冬天,平地起风,漫天雪花从天而降,学生可以展开联想,仿佛眼前出现一个天真、活泼的白毛女少女时的美好形象,急切盼望爹爹回家过年的场景。为了把这部分音乐表现好,塑造好人物形象,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眼前要有画面感,把自己的情绪带入作品中,在演奏中表达出与之相近的情感,同时体现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特色。

(五)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钢琴演奏本身实质上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需要演奏者具有活跃的思维方式以及敏锐的感觉去发掘音乐中潜在的思想和情绪。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感知力和表现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教育模式,课堂上多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多运用激励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想象力和控制力,以提高他们对乐器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并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现在被广泛采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一种基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方法,旨在利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学生在感受一段音乐时,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可以运用自己身上的各个器官来进行感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音乐的律动感。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融入课程实践,以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并积极激发他们的即兴创造力,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敏锐度。通过结合自己的理解,学生可以进行二度创作,展现出更具个性的表演,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将演奏和作品完美结合,能够在舞台上极致发挥自己的演奏水平。

(一)培养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要一味用口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而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钢琴技巧,可以观看视频、音频资料,以及现场音乐会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营造一种有趣、有活力的课堂气氛。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举办个人音乐会、为歌曲伴奏、展示个人阶段性成果等活动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提供各种展示和挑战的舞台,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

(二)培养演奏自信心

造成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一是过于焦虑,二是缺乏强烈的表现欲望。技术上的不过关和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造成学生表演时产生怯场和自卑慌乱心理的根本原因。因此,演奏者要不断加强钢琴专业技能训练,具备较强的演奏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胸有成竹,同时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预期满意的演奏效果,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因为每一次成功的演奏经历都会使演奏者对下一次的演奏充满期待和自信。只有当学生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提升钢琴演奏专业水平。

(三)培养良好的听觉能力

许多钢琴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提示,这导致他们缺乏独立和客观的自我反馈能力。钢琴演奏者内心听觉是演奏者必不可缺的一种心理能力。只有具备这种倾听的能力,才能塑造完美的音色与音乐形象。当我们在演奏时,要用耳朵去鉴别声音是否是所要求的音色,是否突出旋律的歌唱性,这都需要演奏者仔细用心去倾听,把作品表现得更具感染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将无法及时根据演奏效果进行调整。笔者认为,在舞台上,演奏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演技,更要注重对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去理解作品和表达作品。

(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在所有的审美经验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与他们的演奏水平相适应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层次,是关系到学生音乐艺术表现水平高低的关键[4]。审美能力是一种高级心理能力,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这种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受后天审美教育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这一方面。演奏者一旦建立起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就可以展现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而艺术表现力正是音乐演奏实践中的灵魂。

(五)培养临场演奏时的心理状态

当你准备进行表演时,临场偶然事件是有可能发生的,演奏者如何去应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观众席上可能有小朋友的尖叫,舞台上的灯光可能突然亮起,你的指法可能有所偏差,你的思维可能有所混乱。面对这些情况,演奏者需要拥有足够的冷静和反应速度,具备良好的心态和丰富的经验,把握好整首作品,保持乐曲的完整性,使听众保持欣赏的热情,就会忽略掉小的失误。所以,演奏时要消除杂念,将注意力全身心投入音乐作品中,心里唱着旋律,从而遗忘紧张感。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演出时要全神贯注,保证钢琴表演平稳顺利,要有意识地培養和锻炼这种心理状态。

五、结束语

钢琴演奏不仅是对演奏者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的检验,也是对演奏者心理素质的考验和锻炼,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演奏者才可以在艺术的领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展示个人高水平的演奏技术和独特的艺术情感,赋予钢琴音乐灵魂。只有将精湛的演奏技巧与良好的演奏心理相结合,才能保证演奏顺利进行,取得圆满成功,最终达到钢琴艺术的完美境界。

参考文献:

[1]陈晨.探究大学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J].经贸实践,2018(05):340.

[2]张倩倩.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研究[J].戏剧之家,2020(27):105-106.

[3]李卫红.试论钢琴音乐的艺术感染力[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S1):211-213.

[4]刘洋.关于钢琴教学中如何进行演奏心理训练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0(04):74-75.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钢琴演奏心理素质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初探
谈钢琴教学中意志力与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