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T2DM患者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对并发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
2023-09-08李珩李平
李 珩 李 平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二科 467000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随着社会结构趋于老龄化及生活方式改变,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随之升高[1]。2型糖尿病(T2DM)为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高血糖代谢性疾病,其中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为T2DM患者在骨骼系统中发生的慢性并发症,且T2DM患者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尽早对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预测评估,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至关重要[2]。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为近年来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与糖脂代谢调控、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为一类炎性指标,可反映机体免疫反应平衡状态;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WISP1)为一种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可广泛参与机体病理过程。目前临床已证实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与糖尿病密切相关[3-4],但关于其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相关研究较少,本文试分析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与老年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4例我院2019年7月—2021年5月就诊的T2D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8例,女26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59±4.78)岁;体质量指数20.3~26.8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35±1.23)kg/m2。另选取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66.84±4.52)岁;体质量指数20.1~27.2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53±1.18)kg/m2。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入选T2DM患者均符合201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中T2DM相关诊断标准[5];知晓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合并病理性、创伤性、复发性骨折;合并肾、肝、凝血功能障碍;合并精神障碍无法积极配合者;合并恶性肿瘤;入组前服用抗凝、抗癫痫等影响骨代谢药物。
1.3 方法
1.3.1 血清检测方法:分别采集入院时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对照组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5ml,37℃条件下经离心半径8cm、3 500r/min离心10min后,收集血清于-2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Betatrophin、WISP1水平进行检测;采用贝克曼AU6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贝克曼库尔特LH75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单核细胞数目进行测定,并计算MH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2 骨质疏松标准:均采用GE LunarDPX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记录腰椎L1~4、股骨颈、全髋部位骨密度,用T值表示,当T值降低程度≥2.5个标准差判定为骨质疏松。
1.4 观察指标 (1)比较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对照组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2)随访6个月后,根据骨质疏松组是否发生骨折分为(骨折组、未骨折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3)分析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4)分析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对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
2 结果
2.1 三组入院时血清指标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比较:骨质疏松组>骨量正常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三组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
2.2 骨折组、未骨折组入院时血清指标比较 随访6个月后,骨质疏松组共发生骨折15例。与未骨折组比较,骨折组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较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骨折组、未骨折组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
2.3 入院时血清指标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 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与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P<0.05)。见表3。
表3 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
2.4 预测价值分析 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预测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AUC分别为0.848、0.796、0.876,联合预测AUC为0.928,大于单一指标预测值。见表4。
表4 入院时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对发生骨折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为老年T2DM患者常见的慢性合并症之一,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骼微结构破坏及骨骼脆性提高,具有较高的骨折发生率、致残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尽早评估T2DM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至关重要[6]。
Betatrophin为一种由肝脏及脂肪组织合成的分泌性蛋白,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高表达的Betatrophin可引起胰岛β细胞的增殖[7]。本文结果发现,入院时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相关性,预测AUC为0.796,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分析血清Betatrophin水平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升高的原因为,血清Betatrophin水平可影响机体Ca2+浓度,与骨钙素等骨代谢指标密切相关,通过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可导致骨质疏松,而血清Betatrophin与血清FT3水平呈负相关,因此,血清Betatrophin可通过参与甲状腺功能紊乱,从而引起骨质疏松[8]。
WISP1是一种新型脂肪因子,在脂肪组织生成中起调节作用,可作为骨细胞分化的转录调节因子,在骨骼发育各个阶段均表达,且随细胞向骨细胞方向分化而增加[9]。本文结果显示,入院时骨质疏松组、骨量正常组、对照组血清WISP1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对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预测AUC为0.848。高血糖水平可激活Wnt/β-catenin通过引起下游靶基因WISP1表达提高,从而改善骨强度及骨生成量,且高水平WISP1可促进骨细胞分化,进而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及骨折发生风险[10];杨婷等研究表明[11],WISP1基因敲除可引起小鼠体内骨厚度降低、骨中矿物质减少、生物学强度降低,而WISP1过表达可导致小鼠骨密度及骨小梁厚度提高,提示血清WISP1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2],T2DM患者由于血糖水平升高可引起机体炎性因子浓度提高,而T2DM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机体炎性因子表达更高,其中MHR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炎性标志物。本文结果发现,入院时血清MHR水平对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AUC为0.876,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合朱光等[13]分析其原因在于,单核细胞可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而MCP-1可刺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成破骨细胞,参与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增加机体骨吸收量,进一步促使骨质疏松发生;高密度脂蛋白可抑制单核细胞活化并抑制单核细胞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且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抑制巨噬细胞迁移发挥抗炎作用,当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时机体炎症状态加重,促进骨质疏松发生;倪会芳等[14]研究结果表明,MHR水平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血清WISP1、Betatrophin、MHR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联合检测其水平以预测骨折发生风险,制定相应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