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潮汕感受浓郁的中秋拜月风情

2023-09-08朱旭先

美食 2023年9期
关键词:潮汕人赏月潮汕

朱旭先

7 年前,适逢丹桂飘香、中秋月圆之际,我有幸前往广东汕头,在当地感受到了潮汕城乡百姓浓浓的中秋拜月赏月习俗,令人难忘。

潮汕是我国著名的侨乡,这里乡风各异、民风扑实。抵达汕头的第二天便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同行的阿唐与我年龄相仿,他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早年他独自一人来南京打拼,如今创出一片天地,衣锦还乡好不自在。他说在潮汕地区流传最广的便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为中秋节习俗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神话色彩。阿唐告诉我,潮汕地区有中秋大如年之说,民间习俗除了传统的拜月、赏月、吃月饼外,还有剥芋、烧塔、观神等习俗,可谓别开生面、丰富有趣。

虔诚的拜月赏月习俗

潮汕城乡各地的中秋拜月,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潮人谓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拜月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中秋时节,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一齐登场,人们就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奉献给月娘。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饭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等。

拜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待

出嫁的姑娘拜月的重要心愿是寻求一个好夫婿。潮汕有首歌谣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潮汕是个侨乡,不少妇人的丈夫远隔重洋,于是妇人托月寄意,更为情切,有歌谣唱道:“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思君想君来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听得寒蛩啼叫声,凄凄惨惨得人惊,不知我君在何处,欲托明月传心声。”正在上学的小孩喜欢在供桌上安放新文具和新本子,祈盼月娘保佑读书聪明,成绩优秀。旧时大人还要撮一点香灰,慎重地包在红纸上,然后用“井心水”(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打水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说这是月娘恩赐的“仙丹”,喝了能使人变得聪明、健康。

拜月后,家人闲笑庭前,吃糕饼,喝工夫茶,赏月谈天,心旷神怡。此时,大人们总喜欢给孩子们讲述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相传,月亮上隐隐约约的影子是位樵夫在砍一棵桂树。樵夫名叫吴刚,他醉心于仙道,却不肯专心学习,激怒了天帝,将其禁在月宫,命他每日砍伐桂树。世人若能得到吴刚砍树掉下来的桂枝,就能长生不老。于是,常见有些天真的孩子中秋到处乱跑寻觅,希望能捡到从天上掉下来的桂枝哩。中秋之夜,年青的人们更增游兴,月下泛舟,唱歌作乐,凉风拂面,飘飘欲仙。中秋佳景,尽在月明之夜也。孩子们则多自糊纸灯,赏月游行,凑凑热闹,也有一番欢乐。城镇的孩子多到花纸店购买多式灯饰游赏。有些学校布置学生自制灯景,开展竞赛,是堂很好的工艺和美术教育课。

潮式月饼庆团圆

吃月饼,是迄今仍然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中秋岁时节令礼俗。食月饼、供月饼、馈赠月饼成为佳节的重要礼俗,迄今而不衰。

中秋圆月时,我与阿唐来到位于汕头市中心的观音庙拜月现场。我们与当地百姓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品尝当地的特色月饼。阿唐的老父亲,年逾90 的老阿公笑呵呵地说:“月饼是中秋佳节深受潮汕人喜爱的传统糕点。” 潮汕人以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善于经商而著称。潮汕人制作的月饼,称为潮式月饼,本地人叫“朥饼”。它有色泽金黄鲜艳、皮酥薄脆、豆沙馅厚、润滑、口味清甜、肥而不腻等特点,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地方风味饼食之一。

潮式月饼按其馅料不同,可分为绿豆沙月饼、乌豆沙月饼、水晶月饼、芋泥月饼和双烹月饼等不同品种,以意溪朥饼、贵屿朥饼和苏南朥饼较为著名。意溪朥饼,产于潮州市意溪镇,食品作坊生产月饼始于清乾隆年间,尤以范合盛作坊更有名气。贵屿朥饼,产于潮阳贵屿镇,清康熙年间,由乡民薛源合和侯源合两间铺号创制,分为斋饼和荤饼两种。早在道光年间就以细料精调、无腥不腻而备受称赞。苏南朥饼,产于澄海苏南一带,首创于清代末期,是用加猪朥的面粉作皮,甜豆沙作馅,经印制、烧烤等精制焙成。饼皮脆薄多层,入口成粉,有香味,饼馅香甜、软滑、清凉。

近年来,潮式月饼在遵古法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食品工艺原理,用科学方法配制更适合广大群众口味的馅料,推出潮粤合璧的莲蓉、五仁、蛋黄、水果等不同饼食,不断提高饼食质量,使产品更享盛誉,备受青睐。

剥芋食芋享受中秋乐趣

潮汕人中秋拜月娘,供品中必有芋头,因此,民间有“剥芋食芋”之俗。同行的阿唐介绍说:中秋之夜,用芋头拜月娘,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相传,元兵攻进潮州城后,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还规定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其上哪家睡觉,尤其是新娶媳妇头夜要跟元兵睡觉。百姓忍无可忍,便利用中秋夜拜月娘之机,在月饼下垫一“杀”字白纸,并放一盘芋头祭拜,相约请元兵吃饼时齐动手起义。因芋头的“芋”字与潮州话“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结果中秋之夜,起义如期成功。后来,潮人便世代保留中秋拜芋、剥芋食之俗。剥芋头皮即剥胡头皮之意,告诫人们不忘过去受胡人统治之苦,享受起义成功之喜悦。

如今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剥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

燃塔与明月大海交相辉映

中秋节的下午,我随阿唐的父亲老阿公来到了离汕头30 多公里的濠江乡下,观看当地百姓们燃塔。在去乡下的小车上老阿公说,燃塔是一种中秋夜孩童常玩的民俗游戏活动。它起源于何时尚不可知,不过清代潮州各县、府志对此也都有所记载。清顺治《潮州府志》云:“中秋玩月……儿童燃塔为乐。”清光绪《潮阳县志》曰:“(中秋)儿童则聚瓦片结小塔燃之。”

中秋节这天下午,孩子们四处收集残砖瓦片,选一个开阔的场地累砌瓦塔。小型瓦塔直径二三尺,高四五尺,大型直径七八尺,高丈余。叠砌的方法是取来几块旧墙土角或石条砌成塔脚,然后找来几块砖头砌起一个瓦塔门,用旧瓦片从塔脚逐层砌起来。架瓦片时注意留空隙,二片瓦之间留一空隙,第二层就在下层的空隙处叠起来,依次砌上去。在叠砌时逐渐收缩,成塔状,最后出现塔尖,用一砖片盖于塔尖。塔中央一般插有一根较粗的木条做塔心,烧塔时可以不断燃烧保持火势。砌塔时下面要留有“灶口”,并用柴草填实塔里。黄昏时分,孩子们便把柴草点燃。燃至夜半,熊熊烈火从砖瓦的缝隙向天上窜。这时,他们又将准备好的松香、食盐、硫磺和鞭炮往塔里撒,发出噼啪作响之声和蓝色火焰,甚是好看。

老阿公说,潮汕人的中秋烧瓦塔有两层意思:一是纪念当年潮州人民燃放烟火约好杀掉元兵的信号;二是因潮音瓦与“蚁”同音,烧瓦塔读成烧“蚁”塔,把蚁烧死。俗称中秋烧塔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虫害。

潮汕有的地方现在还有赛烧塔之俗,以烧得全塔通红而不倒者为胜。揭阳炮台等地,则有搭竹塔之俗,塔高有达数丈者。燃烧时,全塔尽烧,火势猛烈,更为壮观。中秋夜晚,观赏烧塔的游客簇拥海滨,被烧得通红的塔身与明月大海交相辉映,辉煌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像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中秋游月娘

在潮汕,除了观神还有游月娘的习俗。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牙牙学语,就缠着奶奶、爷爷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把竹子劈成竹篾,扎成了面盆大小的骨架,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點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地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下到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聆听老阿公的介绍,潮汕中秋节习俗原来如此有趣。转眼间7 年过去了,这浓郁的、富有南国风情的中秋拜月习俗着实令人难忘!

猜你喜欢

潮汕人赏月潮汕
潮汕牛肉火锅
中秋赏月邀请会
中秋赏月
嗜甜的潮汕人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中秋一起来赏月
潮剧创新要坚守“潮味”
潮汕人的生意经
潮汕人做生意赚钱技巧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