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23-09-08宿元黄文健秦伟王仲春朱元明赵燕鹏刘正琦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身体育人思政

宿元 黄文健 秦伟 王仲春 朱元明 赵燕鹏 刘正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泰安 271000)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发挥所有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教育部于2020 年制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指导全国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旨在使高校课程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形成合力,以实现共同育人的目的。《纲要》指出,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以“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着力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2]。体育课程具有以体立身、以体铸魂、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怡情、以体养志的独特育人功能[3],在落实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深入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是发挥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基础,而对体育课程教学中思政要素的认识深度和运用策略则决定了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高度。体育中包含着德育、智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等综合教育功能,这些内容以各种形式寓于体育之中,只有充分理解它们与体育的关系,并将其恰当地融入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利用好体育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引领,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大学课程思政培育体系中的协同作用。

1 内在的德育功能是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根源

从古至今,中西方各个历史时期的体育教育中素来都蕴含着德育的内容和功能。随着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体育的教育意义不断得到丰富,人们对体育的德育功能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在我国,德育的内涵极为丰富,外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张,其内容基本包含了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几乎涵盖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所有内容[4]。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5]。体育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功能,尤其是德育教育功能,使其天然具有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作用;同时,体育与智育、心理教育之间的联系以及体育与竞技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其拥有众多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接受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熏陶、进行意志品质磨炼、践行道德行为规范等形式的德育教育,都将对他们在社会中的道德表现具有深远的支持作用和延伸作用,这也是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在育人作用上同向同行的根源所在。

2 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发挥其思政协同育人作用的基础

在大学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在学科特点、知识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因课而异,因而各类课程在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时所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方法也是不同的。然而,从教育是“培养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属性来看,所有课程的教学都是一种教育活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所要达成的终极目的和根本目标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这种目标和任务的一致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而课程特点的差异则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作用,实现了全面覆盖和优势互补,进而形成了课程之间的协同育人作用。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大学体育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着力点是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种“四位一体”目标的出发点是由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强调了学校体育的核心价值,体现了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6]。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水平、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7],体育课程的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使其在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培育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8],作为构成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共同发挥着落实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9]。然而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体育课程最重要的特点是从事身体练习,这一独特的教学特点使大学体育课程在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的具体方式上与其他课程存在较大差别,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性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

3 体育课程发挥思政协同育人作用的切入点寓于教学要素中

体育课程的思政要素内隐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之中,且具有各不相同的作用,发挥体育课程的思政协同育人作用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些教学要素所蕴含的切入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课程目标

体育的课程目标是由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5个维度构成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分类标准。体育课程目标所体现的是以身体运动为纽带,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所构成的健康主线和运动参与、运动技能构成的运动主线衔接在一起,是一种将身和心的发展融于一体的目标,因此,在体育课程中进行的思政教育应紧密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从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心理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育人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主要差异在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由运动项目的技能学习及其相应的身体练习所构成的,是以特定运动项目的身体运动实践为中介、伴随着身体大肌肉群活动的教学过程。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除了通过思维活动解决知道与理解的问题之外,还需要通过肌肉运动的本体感觉和动作记忆解决学会的问题,所以体育课程的教学是一种将头脑思维和身体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活动,因此,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的思政”[10]。从这一点出发,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应使学生从“体感”上升到“体认”,进而升华到“体悟”[11],将学生在身体活动中所产生的感受与他们切身领悟到的意志品质紧密结合起来。

3.3 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呈现为多维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的动态过程,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相对稳定的静态交往,这一特点使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将身体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融为一体。体育教学除了利用语言交流、教具演示等教学方法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动作示范、身体练习和比赛实践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有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有知识技能外化的运用实践过程,因此,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运动技能知识传授和身体锻炼活动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组织方式及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以实现思政教育目的。

4 体育课程发挥思政协同育人作用的三个维度

4.1 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教材特点,增加思政教育的广度和高度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材内容极为丰富,每个运动项目中都蕴含着不同的思政教育价值。如以速度性、力量性、耐力性练习为主的田径类项目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顽强意志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团体性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教学,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合作竞争意识、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武术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文化自信等具有独特的意义。此外,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历史、传统、文化及激励人奋进的故事,这些思政元素都可成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素材,通过合理的加工和组合,能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掌握动作技能的同时接受各种类型的思政教育。然而,将种类繁多的思政元素进行简单罗列和叠加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过度追求和强调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包含思政元素的全面性、丰富性而忽略了提升思政教育的高度,则会使体育课程的思想教育效果徘徊在较低层次的说教上,学生仅能泛泛地从这些思政元素中了解其思想教育的作用,却无法从更高层次上感受到这些思政元素带来的启迪。因此,提高体育教学思政教育的效果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从众多思政元素中精挑细选出最有代表意义的思政元素,并有目的地将其融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体会教材所带来的启示,教师因势利导,将思政元素所反映的教育价值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4.2 借助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大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度

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对体育知识、运动经验的领会与掌握主要是通过身体活动获得,在这一过程中,身体既是学生认知的客体,又是他们实践的主体。体育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和身体锻炼行为,是学生实现身体认知并把认知转化实践的中介,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即是将知识、经验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内化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并外化于实践活动。由于教学过程中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深度结合,所以学生在活动中的身体认知与他们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密切联系在一起,尤其有一定难度、一定负荷的运动不但会对学生身体机能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而且会对其人格的健全和意志品质的锻炼产生一定作用。只有合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通过身体认知体会到吃苦耐劳、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勇敢坚毅等意志品质教育,才能提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度,这是言语教育无法达到的。

4.3 利用体育课堂人际交流的特点,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贯穿于技能学习、身体练习和比赛活动之中,与其他课程教学过程相比,这种多向的交往活动使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的互动方式更为多样、直接、频繁和复杂,因此,体育课堂的人文环境能够使教师更加贴近学生、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是有温度的,思想教育的成效不仅在于说服人和教育人,还在于引导人和关心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是提升其质量的关键,而这种温度产生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怀、教师自身的教育信仰和人格魅力[12]。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建立同理心、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才能使学生“信其师亲其道,尊其师奉其道,敬其师效其行”。

5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挥思政教育协同作用的策略

5.1 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学科特点开展思政教育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内容集体育知识、运动经验和身体活动于一体,学生对知识和经验掌握的深度,与其在活动中形成的身体认知密切联系。因此,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应遵循隐性教育为主、显性教育为辅的策略,过于强调显性的思政教育既不符合体育课程教学的规律,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应立足于学科特点和教学特点,从身体认知角度出发,以身体活动为载体,将思政教育寓于知识技能学习、身体素质训练、心理健康培养以及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之中,将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等意志品质教育融入各种类型、具有一定身体负荷的运动中,使学生通过身体的感知来体会这些品质的内涵,并主动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及其他领域中。

5.2 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体育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丰富且深刻,在具体教学实践时应使思政教育元素与体育课程的教学要素深度结合,进而通过学生的感悟,上升为对他们融入社会产生长远影响的教育价值,因此,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切入点尤为必要。

5.2.1 规则和规范

大学体育课程中,任何一种体育项目教学中都包含着项目本身的规则、规范传授,身体活动和技术学习过程也是体育道德、体育规范和体育规则内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建立遵守规则的意识,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规范自己的言行,进而能将这种对于规则和规范的自觉执行进一步上升为对宪法、法律、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等公民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自觉遵守,这是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5.2.2 团结与合作

体育教学活动包含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无论是技能学习还是各种形式的竞赛,都需要参与者以各种角色融入这些活动中。学习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伴之间也需要必要的协助配合、相互切磋,身体练习和技能掌握中有合作行为的发生,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竞赛中也必然需要有团结精神,才能克敌制胜。团结与合作精神所体现的就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观念,这种认知伴随着运动技能的掌握而融入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之内。

5.2.3 集体与荣誉

体育课程中,学生在集体学习、集体活动中的心理活动通常是与集体的荣誉联系在一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作为集体的一员获得深刻的体验。集体荣誉感是体育课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的情感,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则是集体与荣誉的升华,要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充分体会到集体和荣誉对自己的意义,引导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深层次情感,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5.3 积极延伸体育课程在学校体育其他领域中的思政教育作用

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功能的发挥,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堂学会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些能力。除了体育课堂教学以外,我国高校学校体育还包含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及各种类型体育比赛等形式,学校体育中各种类型的活动应成为落实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战斗堡垒和实践基地,使学生在这些类型的活动中自发地践行体育课堂所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主动地通过有组织的团体活动,锻炼身体、展示运动技能和才智、增进友谊、联络情感,这将使体育课程思政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延伸,使思政协同育人作用得更持久。为达到这一目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与体育教师同心协力,共同发挥对学生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将思政教育贯彻到体育竞赛、运动队训练、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活动的组织管理中,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形成校园体育的整体思政协同育人作用。

6 结语

体育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决定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途径。可以认为,大学体育课程对学生所起到的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健全人格、享受运动乐趣和锤炼意志品质的作用,不仅是思政建设的立足点,也是体育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思政建设中协同育人作用的出发点。充分利用好课内外的体育资源,结合体育课程的教学元素,不断提高大学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体育课程真正发挥其思政协同育人作用,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身体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