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3-09-08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赛资格证书

周 霓 忻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南京 210029)

我国“双高计划”的深入推进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为高职教育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岗课赛证”融通“四位一体”的全新育人模式。《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岗课赛证”融通是对职业教育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回溯”,以及对产业快速发展的再适应[1]。可见,“岗课赛证”融通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鲜明特征。高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也应顺应当前的趋势,基于“岗课赛证”融通开展英语教学改革。

一、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逻辑体系

(一)课程是核心

课,可细分为课程与课堂。课程是核心部分,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与改进等;课堂是载体,是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2]。“课”在“岗课赛证”融通当中位于核心,是逻辑中介,与其他要素之间都能进行融通,体现为课岗融通、课证融通、课赛融通以及综合融通。从宏观层面来说,要实现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课程改革开始抓起。具体到专业教学内容模块,不仅包括英语理论知识还包括职业英语相关内容,要将这些都融入课程体系当中。而且,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英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只有抓住课程这一核心,才能发挥英语教学改革的作用,大幅度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实现“岗课赛证”的充分融合。

(二)岗位是依据

岗,可理解为岗位要求和人才需求。“源于岗、立足岗、服务岗是‘岗课赛证’融通导向下改革专业课程内容的逻辑起点。”[3]按照反向设计的原则,从岗位标准出发,提炼出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逐一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具体环节。而且,岗位标准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改革、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高职英语专业是语言类专业,随着社会发展,人才需求量增加,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能力需要侧重点并不相同,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英语沟通交际能力。主要是强调英语专业人才在日常生活、商务合作等场合下进行流畅沟通的能力,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完成企业的沟通目标。其次,专业英语辨别能力。英语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对有特定指向性和应用需求的英语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例如,遇到英语文件或全英文说明书等,需要英语专业人才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处理。基于此,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需要以岗位为依据,着重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三)竞赛是载体

赛,即进行技能砥砺与展示的各类竞赛[4]。技能竞赛是职教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职业技能大赛能够成为职教改革的风向标,又可以调动职业院校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职业技能大赛是在课堂以外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竞赛模式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推动学生的自我提升。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可参与的具体竞赛项目包括以下几类:首先,演讲类竞赛。这类竞赛可以检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参与竞赛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英语知识与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这类竞赛还能达到锻炼学生心理素质、激发学生个人自信的目的。其次,写作类赛事。参与写作类赛事能够考核学生的综合英语实践能力,以及对于英语语言的组织和应用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最后,词汇基本功类赛事。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对于词汇的掌握程度和掌握数量也会影响学生的英语能力。目前有很多针对英语词汇的竞赛,这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

(四)证书是认可

证,即关于职业能力的证书,是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达标证明”。对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目前能够获得的证书主要来自英语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获得此类证书代表着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对学生个人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一种认可。

二、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培养主体趋于单一化,“岗课赛证”的匹配度不高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英语专业的特点,推行“岗课赛证”融通需要多元主体互相配合。但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培养主体趋于单一化,缺乏除了高职院校之外的其他主体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企业和社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企业缺位,导致英语课程框架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并未体现岗位标准;社会主体缺位,导致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缺少前沿的专业知识,难以紧跟最新的行业动向和社会潮流;赛教脱离,导致英语专业比赛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的内容缺少联系,难以有效引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证教脱离,导致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尚未渗透到具体的英语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标准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素质。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职院校在“岗课赛证”融合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并未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育人机制,而且“岗课赛证”的匹配度不高,很难实现“岗课赛证”的相互融通。

(二)课程设置出现失序化现象,难以对接职业能力的需求

推动“岗课赛证”的融通,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作支撑。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属性边界不够清晰,有些学校将英语专业课程划入基础课,有些学校将其划入核心课程,课程的定位差异导致培养目标的差异。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存在失序化的现象。部分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不足以支撑扩招的情况下,参与生源竞争,随意扩大招生规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因人设课”的问题,即根据教师资源来开设相关课程,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不利于英语专业人才素养的提升。在此趋向下,与英语专业相关的竞赛内容、岗位需求以及职业证书的标准很难完全融入课程标准中,导致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难以对接职业能力的需求,所培育的英语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三)英语技能竞赛出现功利化倾向,难以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为奖办赛、为奖参赛、为奖备赛的竞赛功利化倾向。集中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投入小部分学生身上,通过集训的方式准备比赛,提高获奖的频次、获奖等级。在此形势下,导致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平等参赛的机会,无法获得参与竞赛的学习体验,很难发挥英语技能竞赛帮助学生增长才艺、砥砺技能的作用。还有部分院校的三级大赛体系不健全,主要专注于高级别的赛事,对于校级竞赛缺乏足够重视,造成部分学生独占备赛资源的现象。同时,功利化的竞赛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比赛内容与当前的人才培养工作相脱离、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贴合度较低、与英语专业实际岗位需求相脱节,降低了英语技能竞赛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引导作用。此外,英语技能大赛的相关资源转化率不高,也会削弱“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效果。

(四)英语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薄弱,难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

当前,各高职院校虽然普遍重视校企合作,开展了顶岗实习、合作培养、订单式培养、教学见习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项目,但是实习实训的效果却不如人意。普遍存在实训基地数量偏少、类型单一、实训教学体系也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语言实训教室、固定实践基地以及实训设备匮乏的现象,不仅是硬件条件偏差,英语实训的软实力也有待增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存在动手操作能力偏弱、校企双向流动受阻等问题。在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当中,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难以满足英语教学改革的需求。

(五)职业资格证书与教学体系缺乏有效衔接,难以满足学生获取证书的需求

在“1+X”证书制度大力实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也加快了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融入教学体系的进程。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还存在职业资格证书与教学体系缺乏有效衔接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与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存在一些差异,英语教学大纲的条目和内容当中并没有直接体现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要求[5]。教师在依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忽略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要求,导致教学模块偏重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高职英语专业考核阶段并未体现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学生会认为所学习的课堂内容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关联性较小,如果需要考证还要自学相关内容,如此学生不仅会降低对英语课堂学习的兴趣,还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额外的内容。

三、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基于成果导向理念,构建多元联动的高职英语教学机制

“岗课赛证”融通从本质上来说需要多元主体共同育人,整合多方主体优势,形成多元联动机制[6]。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服务地方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高职院校要基于成果导向的理念,将高职院校、企业、政府、第三方机构的工作任务和各种需求进行整合与梳理,依托多元主体建立高职英语多元联动的教学机制,共同实施育人工作。所谓“多元联动”是指通过多方联合构建育人机制,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科研探索以及进行资源共享,实现高职院校与其他主体之间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通过构建“多元联动”机制,为“岗课赛证”融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共同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此外,通过多主体的多元联动,实现高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标准的一一对应,促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有效衔接、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考核方法与课程目标的衔接、实践技能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高度吻合,进一步增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基于企业岗位标准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岗课”融合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英语教学改革,必须构建符合企业岗位标准与市场需求的英语课程体系,实现“岗课”的真正融合。首先,根据行业企业的相关岗位标准,优化改革当前的英语专业课程标准。高职院校要与相关行业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开展调研,构建由学校、行业、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在该委员会指导下,高职院校根据科学的课程开发理念,梳理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围绕英语专业所对应岗位的胜任力来重新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并根据岗位所需技术技能来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此外,高职院校要建立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明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具体岗位,并收集他们在企业的各类数据,以此来持续改进课程标准,保证专业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的全面对接。其次,将岗位能力提升作为主线,创新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把握住岗位胜任力这个中心点,将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主体,推动项目化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在岗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实施,确保“岗课”融合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大力优化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从基础技能实训、单岗技能实训到全岗综合实训的分层次递进式实训教学体系,确保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充分掌握专业技能。

(三)举办高水平的英语技能竞赛,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开展英语技能竞赛是实现“岗课赛证”融通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举办的英语技能大赛不仅能够有效检验学生技能,还可以检阅学校教学成果,同时也是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展示平台。首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要积极举办多层次、高水平的英语技能大赛,促进地区级的英语技能大赛举办常态化。高职院校要重视每次的英语技能大赛,立足本校实际情况,针对校内学生的能力素质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其次,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参与英语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学生的一次检验,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想在英语技能大赛重取得好的成绩,需要老师有的放矢的指导。高职院校通过积极举办和参与英语技能大赛,激励英语专业教师强化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实操技能,并深入研究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从而了解行业最新动态,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同时,在支持学生群体参与英语技能大赛中,使其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优势与劣势,切身感知行业企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从而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效率,实现“以赛促学”的目标。

(四)优化团队人员结构,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进行课程开发的主体,也是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高职院校深化英语教学改革,要不断优化教师团队的人员结构,完善梯队分布,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首先,整合现有的英语专业教师资源,形成教师团队的动态优化机制。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企业高级人才的引进途径,形成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的双向流动机制。完善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动态管理办法,全面提升英语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明确团队内部分工、促进团队合作,增强英语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实施分类别、分层次的定期培训。对于英语教学团队内的成员进行分类专项培训,全方位提升团队内部成员的教学改革能力。分阶段开展教研方法、课程设计、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要将团队成员的培训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并且与成员的年度考核直接挂钩,以此来激励团队成员不断提升自我,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的“双师型”英语教师团队。

(五)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教学方案,打造“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

职业资格证书对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是从事与英语相关职业的凭证,是对学生技术技能的直接认可。高职院校必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融入教学方案中,打造“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首先,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建设的依据,为了完成“课证”融合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融入教学大纲。高职院校应根据英语专业对口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资格证书,分析其所要求的相关技能和能力,并将要求体现在教学大纲的具体条目中加以实施。同时,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考试大纲,融入英语专业教学计划,设计与其相对应的教学模块。其次,按照英语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来设计教学流程。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并且可以细分为多项知识技能要点。高职院校可以据此设计模块化的教学流程。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来设计教学活动,在每堂课开始前布置学习任务,并进行讲解与示范,再由学生进行操作,老师从旁答疑。每项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能够提升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具体的知识技能,有助于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课赛资格证书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