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性定向师范生专业认同何以提升
——基于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叙事研究

2023-09-08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定向师范生幼儿园

唐 蕾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0507)

一、问题提出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开端,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为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政策和法规。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着眼于幼儿教师队伍的质量,前提是扩大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规模,关键是提升学前教育师资的水平。在校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定向师范生是高质量男幼师的重要来源,然而在女性主导的学前教育生态中,男幼师仍呈现严重缺乏状态[1]。相关研究发现,定向师范生对未来的取向会通过专业认同间接影响学习投入[2]。由此可以管窥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定向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认同”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并应用于心理分析之中[3]。埃里克森进而延伸出“自我认同”理论,强调自我的作用[4]。本研究参考已有研究将专业认同定义为:学习者在认知和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上,表现出积极的外在行为和产生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以及在未来职业上矢志不渝选择该专业的坚定信念,是一种认知、行为、情感的移入过程[5]。从现有文献来看,已有研究多以问卷调查法等横断、静态层面进行统计与分析[6-8],少有呈现男性定向师范生更为细微、深入的心路历程。在男性定向师范生专业认同的过程中有哪些体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影响了其专业认同?如何提升其专业认同?

有鉴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挖掘一例典型个案回答上述问题,通过选取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定向师范生小G作为研究对象,从专业认知、专业行为、专业情感及职业选择四个维度对其专业认同的发展历程进行叙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定向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多维因素,希冀从动态、纵向层面借助男性定向师范生的“心声”,提出有效提升其专业认同的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个体的专业认同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仅通过量化分析难以呈现具体的转变过程。叙事能够揭示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从认识论上可以突破量化研究关于社会现象是“客观的外在存在”的局限[9]。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相比于其他质性研究,其特点在于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上[10]。鉴于此,研究采用叙事研究,以小G专业认同的变化历程为主线,将影响因素贯穿始终,完整且动态地呈现这一过程,通过叙事性的资料深入挖掘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心路历程及变化图景。叙事研究的目的是获取研究对象的故事经验,最直接和便捷的方法即通过叙事性访谈,从研究对象的口中直接获取所需的数据与信息。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性访谈,兼具结构性访谈结构性强和非结构性访谈迁移性强的优点。在访谈前拟好问题,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话,便于挖掘研究中的“新大陆”,同时在访谈的过程中根据研究对象的回答灵活抛出新的问题,时刻围绕研究问题展开,将问题化有形于无形之中。

(二)研究对象

采取目的性抽样法,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了一位定向西藏就业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定向师范生小G,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小G的故事非常典型和鲜活——他在这条少有人选择的道路上,创造了非同一般的精彩。大学期间,小G从“初生牛犊”到“出类拔萃”,从“平淡无奇”到“名列前茅”。作为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将前往西部地区,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学前教育事业梦。另一方面,笔者上大学时曾与小G接触过两年时间,较为了解小G的具体情况。对于研究对象的熟悉和了解有利于消除与研究对象之间的陌生感和深入挖掘研究对象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获取更真实的研究资料。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

对小G进行正式和非正式访谈,正式访谈时间为90分钟,访谈提纲涉及入学前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出现的专业行为、萌发的专业情感、未来的职业选择,影响专业认知、专业行为、专业情感及职业选择的因素等。非正式访谈没有固定的访谈提纲,主要是对研究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同时,围绕研究问题对小G的教师、同学进行访谈,多角度了解并分析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为确保研究的信度,研究者采用“三角检验法”,主要进行了三次验证:第一次验证,研究者对受访者的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得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对照和检验;第二次验证,研究者将访谈获得的数据提交给访谈对象进行校对和检查,修订表述中的不妥之处;第三次验证,研究者结合他人的意见,了解“第三者”对访谈对象的看法。

三、研究发现:小G的专业认同历程

(一)专业认知:灰色——行于黑暗,心生无奈

专业认知是专业认同最基本的维度,指个体对本专业的发展渊源、价值观、意义、理论与技能等知识层面的认识和了解。“我高中是一名体育特长生,本来应该参加体育高考,但当时由于受伤变成一名文化考生。高考分数出来后面临填报志愿的难题,在两所师范院校中纠结与徘徊,那会选择了一些师范类专业,结果‘阴差阳错’被调剂到学前教育专业。一开始,我内心十分抵触这个专业,但我向小学老师请教后得知毕业后只要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就可以去小学或中学任教。虽然内心不甘,但发现可以逃离未来去幼儿园工作的归宿,只能无奈接受这个专业。”从小G自述中可以发现,影响小G入学前专业认知的主要包括两个因素:其一,社会地位低。社会大众认为幼儿园教师就是“带娃的保姆”“孩子王”,而男幼师地位更低,“男保姆”“没出息”成为社会公认观点,降低了男性师范生对专业的认同度[11]。其二,工资待遇低。小G了解到当前社会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而自己作为男性,应当成为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主要承担者,而微薄的薪资难以支撑未来家庭的生活,因而对学前教育专业产生了排斥与拒绝的心理。“在大一进校时,我本来想转到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多番打听之后,由于自己是定向就业的师范生,转专业也进入了死胡同,只能被迫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然而,通过学习理论和技能课程我逐渐了解这个专业,重新认识这个专业,特别是在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与孩子的相处,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天都是难忘的,而且不知不觉中,我发现了这个专业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领域,并打从内心热爱和喜欢这个专业。”小G从入学前的排斥、抵触到入学后的认同、坚定,体现了专业学习能动性的提高。

(二)专业行为:蓝色——迎难而上,全力以赴

专业行为是指在专业认知的基础上,个体是否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完成专业学习,这是专业认同在践行层面的核心表现。学前教育的理论课程开拓了小G的眼界,然而技能课程却成为了求学路上的拦路虎。“对于男生来说,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真是困难重重,在学习舞蹈时四肢极不协调,在学习钢琴时左手和右手不能灵活配合,学习简笔画、水墨画、国画等美术课程完全没有天赋和灵感,学习手工更是粗糙,制作的成品和其他女生相比无地自容。”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小G决定寻找新的方向。人生中两次行动成为了小G专业成长旅程中的亮丽风景线,同时也是小G对学前教育产生专业认同的催化剂。小G意识到目前开设的课程犹如“蜻蜓点水”,必须从“井底之蛙”向外发展,汲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其一,在理论方面,小G抓住了去台湾交换学习的机会,开拓了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的新视野,夯实了个人理论知识储备。“在大二上学期,我去了国立台中教育大学交换学习半年,在台期间我既学习了幼儿教育学院的课程,也去体育学院学习相关课程,同时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性别特征申请了学术课题,尝试将多学科理论进行交叉,在男幼师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其二,在实践方面,小G参加了师范生技能大赛,从院级、校级再到省级,一路“披荆斩棘”,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评委及专家的认可与称赞,荣获学前教育组一等奖。“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往届参赛者获奖的视频,久而久之积累和总结了相关经验,平时也注重自身素质的训练。”在专业学习之路上,小G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取得进步与突破,经历了从困难重重到得心应手的转变过程。

(三)专业情感:绿色——名师指点,豁然开朗

专业情感是指学习者整体的情感体验,是个体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等要素的集合[12]。名师指点犹如贵人相助,在小G求学经历中,W老师和H老师的耐心引导、T老师的循循善诱无形之中影响了小G的专业情感。“我觉得W老师是最有水准的老师,上过W老师的《幼儿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程,上课时非常善于使用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也不会局限于教材的内容,紧跟学前教育领域的时事热点,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的东西,让我们愈发想要深入学习和探索。”W老师启发式的授课方式不仅调动了小G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让小G有了豁然开朗的欣喜感。“我觉得H老师也是经历很丰富,专业很实在的老师,H老师曾在A市幼儿园担任两年一线幼儿园教师,在课堂中会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生动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上过H老师的两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新的感受,顿时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小G总结W老师和H老师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内容,接触新的知识面,开拓新的学习场域。“这两位老师都能结合热点问题或实际案例引导我们探索新的内容。”此外,小G的毕业论文在T老师的指导下,入选学校优秀论文,内心激动而又兴奋。“最敬佩的是我的毕业论文导师T老师,在毕业论文选题及研究过程给予了诸多帮助与指导,最终评定为学校优秀论文,也将在学校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永久保存,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肯定。”小G的专业情感经历了从消极到积极的过程,从内心的迟疑转变为自发的欣喜。

(四)职业选择:红色——以梦为马,壮志凌云

职业选择作为衡量学生专业认同感的一个重要指标[13],是学习者对自己是否继续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确定。“根据往年的情况,毕业后分配的工作是定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或者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我在校期间第一个考的是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书,希望可以在定向就业的地方担任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说实话,比起幼儿园我更倾向于去中职学校工作,不过两者都可以,我也拿到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等职业学校,小G都希望深耕在学前教育的田野里,也想要在学前教育领域进一步深造,实现自己的教师梦。

“我真的希望能够真正深入基层,成为一名学前教育的教师,去到祖国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用行动为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小G坚定地选择了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工作,从入学前的急切逃离到入学后的渐入佳境,体现了小G从大一到大四专业认同逐渐形成的过程。“我查了一些资料,也了解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途径,可以通过单独招考或者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方式继续深造。对比分析之后,我之后可能会选择报考H省的一所知名师范院校,主要考虑的是离家比较近,想回到家乡从事学前教育的相关工作。”小G的最终目标是继续深造后回到家乡从事学前教育的相关工作,为学前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G从大一选择的犹豫与迟疑到大四义无反顾的坚定选择,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度呈现了由低变高的趋势。

四、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一)画板:政府投入

国家为解决农村尤其是偏远艰苦地区各学段教师资源紧缺的问题,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制定了定向师范生的政策,即由政府出资、专门为农村及偏远地区培养各学段师资力量,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政府的前期宣传、就职待遇和深造政策是影响小G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在访谈中了解到小G填报志愿时压根不了解学前教育定向师范生的具体工作内容,也并不清楚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然而,当小G真正接触并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时,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偏低,作为男性的身份“喜忧参半”,既遭受当下内心的挣扎,也产生对未来的担忧,因而在大一时就产生了转专业的想法,迫切地想要“逃离”学前教育专业。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小G坚定了继续深造的信念,迫于政府现有的政策只能暂时搁置,极大地影响了其专业认同的发展过程。

(二)画纸:学校支持

从课程设置来看,一方面,相关研究指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上以适合女性的课程为主,而忽视了男性特点”[14]。例如,教师在教授钢琴、舞蹈、美术等技能课程上更多地考虑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学校较少开设适合男性特点的课程,如体育、篮球、武术等课程。男性相比于女性而言,身体的柔软性、灵活性和协调性较为欠缺,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挫,导致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学校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多是理论层面的探讨,较少提供实践环节的训练机会,师范生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教学中,使得理论学习过于片面化、浅显化。从教师队伍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定向师范生在学习时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客体”行为,其专业认同的过程受到教师及教学环节的推动和影响。名师指点犹如贵人相助,在小G求学经历中,W老师、H老师及T老师对小G的专业情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橡皮:社会环境

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定向师范生专业认同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笔者主要对人文环境进行探讨,分别体现在社会舆论和家长认同方面。其一,在社会舆论方面,入学前小G了解到社会大众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带娃的保姆”“孩子王”,以及本科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没出息等刻板印象,从而产生对自我的怀疑,导致自我效能感下降,甚至有时会出现自卑情绪。其二,在家长认同方面,家长对于男幼师的认同程度影响着男性定向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小G提及实习期间曾亲眼目睹一位男幼师遭遇家长的质疑,家长质问这位男性幼儿教师:“你一个男生凭什么带好我的女儿?”考虑到性别差异,家长认为男性与女性相比不够细心,照顾女孩不方便,因而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孩子交由女性教师照顾和教育。家长对男幼师的认知偏见化,对男性定向师范生的专业认同产生负面影响。

(四)画笔:自身发展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男性定向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关键性因素,在其专业认同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科学的儿童观潜移默化地为小G提升专业认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小G在访谈中提及:“女性教师给予孩子的是温柔、细腻与体贴,男性教师给予孩子自信、坚强、勇敢的品质。如同父爱和母爱的不同,对孩子的爱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十分喜欢和孩子相处和交流。”可见,小G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在形成专业认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小G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增强了自身的专业认同。小G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内部状态和坚定信念巩固和强化了小G的专业认同。而这种内部状态源于心理弹性,能够唤醒个体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走出学业的低迷期[15]。因而当小G遇到技能的“拦路虎”时,能够迎难而上,及时调整内心的专业认同状态。

五、教育建议

(一)发挥教师力量做“加法”,激发专业认同

1.打造精英师资团队

教师队伍是定向师范生培养的关键力量,影响着定向师范生的从业动力。首先,学校应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以训促教,致力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将优质教师的培养上升到战略发展层面,打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效性培训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学校教师之间形成可以学习、教学、研究的共同体,构建“引领型”和“发展型”教师团队,强化并提升专业发展能力,为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师范生提供拓展视野的学习机会,使其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最后,教师要潜心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定向师范生的特点,采用反思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专业情感上激发男性定向师范生的专业认同。

2.增设实践导师队伍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一方面,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理论需要运用到校外的实践之中;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又需要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并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然而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与评价,难以获得即时和有效的反馈信息。因此,学校应实施理论与实践“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机制,增设教研员、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等实践导师队伍,将高校理论教师的学理性剖析与幼儿园经验教师的实践性示范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科学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二)理性安排课程想“减法”,巩固专业认同

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在课程体系中,某些技能课程不适合男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如舞蹈课、钢琴课、手工课等。首先,学校承担着师范生培养的重任,应考虑性别差异,在男性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形式中不能照搬以女性为主的课程,应开设专门为男性定向师范生“量身打造”的针对性课程,发挥男性的性别优势,巩固其专业认同。例如,在音乐类课程中增加男声部练习;在舞蹈类课程中引入男生形体课程;在体育类课程中,增加专攻篮球、足球、武术等体育领域的教育活动课程。其次,学校应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和交流,根据当前社会对男教师的最新要求和幼儿园对男性教师的招聘要求,设置学科课程和体育学院交叉学科的必选和限选课程,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剔除无关课程。

2.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训练是提高未来教师从教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专业认同的关键路径。第一,以赛促学,提升专业认识。通过组织院级——校级——省级等多轮师范生技能大赛,充分锻炼和提升男性定向师范生的个人能力,为其提供发展的平台,进而有效提高男性定向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专业认同水平。第二,利用“两习”强学,巩固专业认同。学校应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安排,选择优质的幼儿园作为见习和实习的实践基地,满足男性定向师范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通。通过入园观摩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并结合理论学习进行研讨分析,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巩固男性定向师范生的专业认同。

(三)积极宣传保障用“乘法”,增强专业认同

1.国家切实保障投入

国家和政府的投入是增加男性定向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强力举措和有力保障。首先,针对专业报考前的突出问题,国家应及时更新和发布信息,邀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校讲解和针对性的指导,提前让有报考意愿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有真实、可靠、充分的了解。其次,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是男性定向师范生关切的问题,国家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如增加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让男性定向师范生愿意留、留得住。最后,未来发展是男性定向师范生进行职业选择的关键要素,国家应逐渐从职前吸引关注到职后吸引,高度重视并完善定向师范生的深造政策和晋升机制。

2.社会进行正面宣传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既需要温柔细心的女教师,也需要刚毅坚强的男教师。当前,社会大众、家长甚至幼儿园女教师对于男教师的印象刻板,抱着嘲笑、讥讽的心态看待幼儿园男教师的工作。这种畸形的偏见,无形之中挫伤了男性定向师范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社会各界应努力扭转这种负面的风气,正确认知男性对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媒体、教育部门官方网站应充分借助网络、电视等方式宣传和报道幼儿园男教师的正面优秀事迹,为男性定向师范生增强专业认同营造正向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缓解情绪压力靠“除法”,提升专业认同

1.组织开展心理辅导

从专业情感来看,男性定向师范生面临学习、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学校应组织开展心理辅导,及时把握男性定向师范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帮助其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有效化解男性定向师范生在专业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及矛盾冲突。在大一、大二阶段,要引导男性定向师范生逐渐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特点、就业方向等,形成对专业的正确认知;在大三、大四阶段,要进一步引导男性定向师范生深化对本专业的认知,形成稳定的专业认同。此外,除了开展心理咨询以外,还可以邀请毕业或在校的男性定向师范生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开展相关的交流活动,帮助男性定向师范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改善自身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进而提升专业认同。

2.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在某种程度上,男幼师常常与“男保姆”“没出息”等负面词汇相联系。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深深根植于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之中,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男性教师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对男性定向师范生的专业认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男性定向师范生应学会积极心理暗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突破旧观念的束缚。一方面,男性定向师范生可以把握自身的性别优势,认知到男性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如增加幼儿园的“阳刚之气”,促进幼儿形成坚强、刚毅的良好品格。同时男教师擅长的幼儿体育、武术等活动能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幼儿早期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男性定向师范生应端正学习态度,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开拓视野、积累经验,努力提升专业认同度和投入度。

猜你喜欢

定向师范生幼儿园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爱“上”幼儿园
定向越野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