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2023-09-08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赛校企电子商务

邓 琳 佳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管理系,山西 长治 046000)

随着我国经济深入发展,经济增长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由过去注重规模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效益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转变要求产业链实现现代化,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创新创业型、实践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满足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培养适应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不断深化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社会机构等多元教育主体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实现人才需求、人才培育、人才供给等方面的相互融通。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要求高职院校加快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实施“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一、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价值

为了适应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实施“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对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培育更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加细化,尤其是围绕人才规格、质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岗位之间的界限,人才需求也逐渐趋向复合型[1]。“岗课赛证训创”的人才培养是在“岗课赛证”基础上的创新,创造性地融入“训、创”两个元素,提升了对实训和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是“行业企业岗位、院校课程体系、技术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六个要素的融会贯通。在该模式下,高职院校将产业界、教育界、证书界的要求相互融通,使所培育的人才能够掌握复合型技能,实现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企业岗位无缝衔接,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施“岗课赛证训创”人才培养是彰显高职“类型教育”特征的有效形式,一是强化“岗课对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共筑教学模式、共享师资与人才等方式,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二是注重“引赛入课”,通过各层级的技术技能大赛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彰显了实践教学与岗位能力的对接;三是注重“课证融通”,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X”职业技能证书要素,彰显了证书层面与职业能力的对接;四是注重“实习实训”要素,通过系统化的实习实训增加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五是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的变化。

(二)帮助学生把握人才需求的变化,实现高质量就业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将岗位、课程、大赛、职业技能证书、实训、创新创业中的知识融会贯通,便于本专业的学生及时把握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能够与时俱进地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素养,从而促进电商人才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困难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人才供给侧的能力素质水平难以适应产业需求侧的岗位要求,导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而“岗课赛证训创”融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电商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专业课程、职业大赛、技能证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够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素质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困境

(一)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够明晰,未能突出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综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跨专业融合课、专业核心课等。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并不明确,未能凸显出职业教育分类培养的特色,也难以满足广大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方面的培养目标并未明确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是开设一两门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提升相关能力素养,如“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职业生涯与职业规划”等相关课程[2]。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于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的认识与自身的专业割裂开来。例如,在各类的创新创业比赛中,可以看到部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业计划局限于开餐饮、宾馆、奶茶店等实体店的创业想法,与所学专业的关联度不大,对于创业的认识较为片面。实际上,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物联网时代,“互联网+”创业浪潮蜂拥,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而言,进行相关行业的创新创业机遇无限。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滞后于行业要求,课程教学的具体标准脱离企业岗位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评价内容衔接不畅,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对学生缺乏系统性的指导

电子商务专业的实操性较强,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较高。通过对山西省电子商务企业调研后,发现大部分相关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主要归结于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不突出、创新能力较弱、团队协作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等因素。要解决以上短板问题,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让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主要采用室内授课的方式,教学的方式较为单一,学习趣味性不强,并且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受到场地、设备等方面的限制,也无法保证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时长和质量。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停留在网络产品销售环节,缺乏对学生系统化、规范化的全程跟踪指导。

(三)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电子商务教师团队建设结构有待完善

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包括工学交替、订单式合作、互动式合作、人才引进、职教集团等[3],但是现实中的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校企合作时长偏短,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话语权不足,缺乏参与积极性;二是部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校企缺乏有效充分的沟通,企业中断合作的概率较高;三是部分校企合作中,学生在企业学习的内容与本专业相关程度较低,很难提升与本专业对口的职业技能。通过调研,发现山西省大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少开设网店的实战经验,很难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电子商务团队建设结构有待完善,缺少一支高水平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团队。

(四)对“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认识不足,“岗课赛证”融通程度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岗课赛证”融合关乎企业界、教育界,各要素在融通过程中缺乏有效整合,融通程度有待提升。近年来,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教师无法全面掌握电子商务的发展动向,并且教师对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认识不到位,片面注重比赛成绩,将资源倾斜到部分优秀学生,忽略了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教学。除此以外,部分教师对于“1+X”证书制度还存在理解偏差,过于重视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通过率,导致学生盲目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忽视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教师对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认识不清,出现片面整合的现象,“岗课赛证”融通程度有待提升。

三、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充分把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把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特征是推动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构建的前提。经过前期多方面的调研,发现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人才需求量较大,电子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整体位于各行业人才缺口排名的前十名。二是人才需求分布于多种行业,目前电子商务行业人才的就业范围并不局限于电子商务企业,金融行业、教育业、旅游行业等相关行业也需要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加入。三是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在不断地提升。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更新,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敏锐性和适应性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基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特征,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将岗位标准任务化。学校在详细分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规格、岗位职责等相关标准后,将其细化并纳入人才标准中,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标准的导向性作用。其次,要将岗位任务课程化。根据电子商务岗位标准与典型任务,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不仅要将岗位工作任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还要设置与之匹配的工作项目,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通过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与未来岗位的进阶相互结合,全过程和全方位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二)实施“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

高职院校要实施“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具体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注重“岗课”融通,促进高职院校的产学共同发展。高职院校要根据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化定期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并重构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企业培育更多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其次,实施“课赛”融通,持续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4]。高职院校要以参加高水平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不断强化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技能的提升。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按照职业技能竞赛的考核内容布置工作任务,督促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技能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新技术,并将平时所学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而且“课赛”融通还能够促进教师根据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达到“以赛促教”的目标。再次,落实“课证”融通,实现学习成果转化。高职院校应不断推进“1+X”证书标准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相对接,将“1+X”证书培训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相融通。让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果能够及时“变现”,获得更多证书。最后,强化“训创”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在设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时,充分融入创新创业元素,适当增加实训课时比例,让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接近日后工作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实现“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

(三)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组建校企导师共同引领的高水平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团队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是推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具体而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首先,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指导机构。高职院校应联合电子商务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实训和创新创业基地,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其次,校企共建结构化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团队应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帮助学生形成理实一体的知识体系,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再次,校企共建资源平台。加强校企资源整合,在共建实训基地时,要根据社会需求,秉承实用性、发展性原则,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及时引入产业新技术[5]。最后,组建一支由企业员工、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师共同组成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对学生的就业创业进行指导与帮助。

(四)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深化“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岗课赛证训创”融通的人才培养,要将六个要素融合成一个立体化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评价方式可以参考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大赛的评价要求,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课前,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观看相关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并自觉完成线上测试;课中,通过仿真模拟平台和实操平台,开展多元化、多种形式的项目任务考核;课后,利用线上平台完成实操项目,提交学习成果。终结性评价一般放在课程结束后,利用测验、研究报告、小论文等方式实施终结性评价。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导师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知识、技能、素养等多个方面给学生的表现打分,发挥校企双主体的评价作用,使评价结果更具真实性。此外,评价结果还可以用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持续改进,帮助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安排。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有助于解决岗位需求与课程体系对接不畅、课程具体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匹配、教学体系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接困难、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体系难融合、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学用分离”“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等现状,全面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多主体协同育人,实现“岗、课、赛、证、训、创”协同发展的新型格局,构建“岗课赛证训创”融通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新生态。

猜你喜欢

课赛校企电子商务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