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23-09-08岳建娜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霉层抗病品种白粉病

岳建娜

(张家口市崇礼区农业农村局 河北 崇礼 076350)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田常见病害,因其传播速度快、影响面积广、危害严重,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会造成严重影响。据统计,一般发病田可导致小麦减产5%~10%,重病区减产达20%以上,局部严重地区减产30%~50%,种植感病品种甚至会导致小麦绝收[1]。白粉病的侵染还会降低小麦籽粒品质和后期面粉加工品质,因此加强小麦白粉病病情监测、预报、宣传,以及推广先进的病害防治技术,对提高小麦产量、品质,保障小麦生产、食用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小麦白粉病的病原菌及发病症状

1.1 病原菌。小麦白粉病是由禾谷类白粉菌小麦转化型引起的,该病原菌分为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2 种,有性世代属于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是一种活性专性寄生菌。病菌为表面寄生菌,菌丝生于寄主体表,无色,以吸器深入寄主表皮细胞。分生孢子卵圆形,单孢,无色,串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在寄主表面形成白色粉状霉层。闭囊壳黑色球形,内有子囊,子囊内有子囊孢子。白粉病孢子对温度湿度的适应性较广,在0.5 ℃~30 ℃均可萌发,最适宜萌发的温度是10 ℃~17 ℃,没有水滴形成的情况下,湿度越大越有利于孢子萌发[2]。

1.2 发病症状。小麦白粉病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可为害叶鞘、茎秆甚至穗部。病原菌侵染小麦后首先在叶片上出现褪绿或是变黄的病斑,随着病情加重出现白色霉层。白色霉层多出现在叶片正面,后期白色霉层变成灰色或灰褐色,霉层上产生黑色的小颗粒,即有性世代的闭囊壳。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覆盖在叶片上[3],导致叶片失去光合能力,使植株变弱,叶片早衰,甚至枯死。随着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病斑会上升到穗部,导致麦粒干瘪甚至腐烂,发病严重时病株矮而弱,抽穗短小甚至无法抽穗,千粒重大幅度下降,并使带病籽粒增加,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4]。

2 白粉病的发病规律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气传病害,在我国于20 世纪70 年代起开始流行、发展,逐渐上升为小麦主要病害之一。由于秸秆还田、农机跨区作业等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矮秆密植等新品种的推广,以及田间肥水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变化,都给小麦白粉病的广泛传播、流行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在我国北部麦区和黄淮海麦区白粉病大面积流行,年发病面积高达600 万~800 万hm2[5~6]。小麦白粉病病菌通过菌丝在小麦叶片或是叶鞘上越冬,第2 年春天条件适宜时病原菌开始萌发、侵染,菌丝通过不断在小麦上生长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小麦白粉病菌通过在冷凉地区夏播小麦或植株残体、种子上的菌丝和闭囊壳上越夏,由于小麦白粉病是气传病害,在一些不能完成越夏的地区一旦发生也很容易造成病害流行[7]。

3 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降低小麦白粉病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小麦品种抗性的高低以及抗性品种的播种面积可以影响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同等栽培条件下种植抗性品种的麦田发病轻于感病品种麦田。因此,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手段,可明显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程度[8],抗病品种有冀麦23、冀麦24、豫麦9、鲁麦1 等。

3.2 加强田间管理。在小麦生育期内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人工创造出不适宜小麦白粉病发病的条件,降低病害的发生。郁蔽环境有利于白粉病病原菌生长,可在保证产量的同时降低田间小麦密度,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田间灌溉要合理,以免出现田间湿度过大的情况;适当施用有机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植株生长过度茂密[9]。有研究表明,选择4 ~8 种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混种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发病[10]。秸秆还田的地块要深翻土壤,将秸秆埋入土中使其充分腐熟,可减少菌源,降低病害的发生。常年连作会导致病原菌大量积累,与其它非禾谷类作物轮作换茬可以降低田间病原菌的积累。综合使用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田间环境,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田间清洁,及时除草,及时清理残枝,减少病原菌的寄生场所。

3.3 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治宣传。各级农业技术人员要及时监测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并结合气候等因素做出病害发生的预测预报。根据当年小麦种植生长情况、气候情况以及当地的种植习惯等做好小麦种植的技术指导工作,并通过培训会、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种粮大户、农户等开展小麦白粉病防治的宣传、培训工作,使种植户获得更多的田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经验,提高种植户对小麦病害的重视程度和防治能力,促进小麦稳产增产和品质提升。

3.4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因其具有高效、快速、成本低等特点,仍是目前病害防治的最主要手段之一。药剂使用方式可分为2 种:①播种期药剂处理。在秋苗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区可用三唑醇按照播种量的0.03%用药量拌种,要严格控制用药量,不可过大,防止出现出苗困难的情况。或是用烯唑醇按照播种量的0.02%用药量拌种。药剂拌种可以有效控制小麦秋苗期白粉病的发生,促苗壮,有利于小麦安全过冬。②喷药防治。翌年春天密切关注田间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及时喷药防治,防止出现大规模流行。当病叶率到达10%或是病情指数达到1 以上时,可用30%肟菌·戊唑醇、17%吡唑氧环唑、25%吡唑醚菌脂、75%戊唑百菌清等药剂进行喷药防治。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4 结束语

小麦在生育期内会受到不同病害的侵袭,其中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产区发生面积较广、发病程度较严重的一种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加强预测预报,及时把握病害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合理使用药剂,强化种植管理,多管齐下,落实“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可以降低小麦病害的发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进而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霉层抗病品种白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番茄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万寿菊制种田中的病害鉴定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温室草莓灰霉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