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在肺段切除手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中的影响
2023-09-07张淑芳
张淑芳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胸腔恶性肿瘤,早期肺癌患者主要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能有效切除病灶,改善患者预后[1]。然而手术会导致胸廓处肌肉损伤及挤压,破坏患者的胸壁结构,导致其胸腔内压较难达到负压的状态,从而影响肺部扩张[2]。术后为了改善呼吸功能需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通过肺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肺通气量,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缺氧及肺不张等并发症[3]。然而呼吸功能锻炼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出院后由于自我管理水平低下,导致患者肺功能锻炼依从性较低[4]。传统健康宣教以医护讲授为主,患者被动接受健康知识,使得患者对功能锻炼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影响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健康授权理论能帮助患者发现自身潜能,学会利用内在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5]。该理论以患者为中心,要求干预者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自身在自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强化自我管理水平,基于这种优点,健康授权理论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之中[6]。出院准备服务是从患者入院时护士就有计划地整合健康资源,向患者提供适当健康照顾,以保证护理持续和完整性的干预项目[7]。本研究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肺段切除手术患者出院后肺功能锻炼依从性,将授权理论应用在患者出院准备服务中,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其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 年2 月—2022 年1 月在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的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肺腺癌者;患者符合肺段切除手术指征;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统一,愿意积极配合。排除条件: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合并语言交流障碍或阿尔茨海默病;术后严重肺漏气,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困难。共纳入80例患者,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男32 例,女8 例;年龄34~65 岁,平均年龄45.25±3.45 岁;临床分期:Ⅰ期15 例、Ⅱ期15 例、Ⅲ期10 例;学历:初中及初中以下12 例、高中或中专18 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0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10 例;年龄32~65 岁,平均年龄45.63±3.58 岁;临床分期:Ⅰ期14 例、Ⅱ期16 例、Ⅲ期10 例;学历:初中及初中以下13 例、高中或中专19 例、大专及大专以上8 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指导及干预。围手术期由责任护士根据健康教育内容为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包括术前准备、围手术期饮食、呼吸功能锻炼内容及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等。住院期间,护士需要每天按时到病床旁询问和检查患者的情况,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在患者出院的前1 天,需要协助患者办理其出院手续,并告知患者按时复查。患者出院1 周后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1 周的感受,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应的情况,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同时指导患者持续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
(1)组建自我管理干预小组:共10 名成员,包括主治医师3 名、胸外科副护士长1 名、胸外科责任护士3 名,医护联合门诊护士1 名,具有心理咨询专业资质的护士2 名。
(2)团队成员共同编制肺段切除手术自我护理手册(简称《手册》):由责任护士负责指导,其他成员从既往病历、网站、图书资料中查阅文献,关键词为:肺段切除手术治疗原理、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术后基础护理、术后肺功能评估、出院后复诊、居家康复、随访。制订手册内容,分为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后呼吸功能评估。其中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手术治疗效果、既往病史等。呼吸功能评估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相关指标,包括第1 s 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EV1/FVC)。同时附加考核记录的反馈表单,用以记录患者的自身管理考核情况,方便团队进行研究并制订改进措施。
(3)实施患者为中心自我护理健康教育:①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在患者入院的第1 天,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填写《手册》的具体内容,应用肺功能检测仪评价患者的肺功能,并让患者自己保存手册,若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先查阅手册。②逐步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将10 名团队成员划分为3 个小组,每个团队中都需要有1名医师和1 名责任护士。每个小组需要对12~14 名患者负责。在患者住院的1~2 d,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床旁健康教育,详细讲解自我管理内容,强调自我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责任护士需要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根据患者情况分解康复目标,合理制订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将目标内容记录在《手册》中。由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护士评估患者当前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为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教会患者学会自我调整心态,如通过聆听音乐、深呼吸等方法缓解其焦虑情绪。在下次床旁检查时,需要提问患者上一次健康教育时提出的问题,了解患者的掌握情况。如果患者掌握效果不佳,需要再次进行健康指导,并在下次干预时继续进行考察,直到患者完全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另外,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各小组每天组织1 次交流讨论会,参与者可携带《手册》,谈一谈自己每天自我管理的心得体会,管理小组成员为患者讲解呼吸功能训练方法、辅助工具使用、锻炼注意事项、训练短期和长期目标解读等内容,持续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参与呼吸功能锻炼的积极性。
(4)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评价:管理小组需要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康复情况编制《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自评表》,具体内容包括呼吸功能训练项目、评价效果、注意事项等。在患者术后的第3、7、14 d 分别让患者进行自评,让患者了解自我管理中的不足,将需要改进的项目记录下来并放置在病历资料中。小组成员需隔天进行一次床旁检查,了解患者参与呼吸功能锻炼的具体情况。在患者出院的前2~3 d,对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整体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再次开展针对患者的培训指导,直到其完全掌握相关内容。另外还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将适合患者的康复训练项目、康复训练目标、居家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记录在《手册》上,方便患者出院后继续坚持康复锻炼,同时也能够作为复诊随访的依据。
(5)出院随访:所有患者出院之前均需要加入微信群,由专人管理。在微信群中,患者需要每周上传1 次自己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自评表》,详细记录患者每天呼吸功能锻炼情况。若患者在康复锻炼期间出现了任何的不适或者疑问,也可以在微信群中进行提问,1 名专业医护人员线上回复。在患者出院1 个月进行门诊复查时,由医护联合门诊护士进行一次评估,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训练情况、心理状态等,再次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将随访情况详细记录在《手册》上。另外,科室还需要专门设立康复医学门诊,由1 名专科医生来坐诊,患者需要携带《手册》,定期到该门诊进行复查,专科医生可以根据《手册》中的内容评价患者的呼吸功能康复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等。
1.3 观察指标
由经统一培训的2 名责任护士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干预3 个月结束时功能锻炼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持续胸痛等。
(2)呼吸功能锻炼依从率:采用自拟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自评表》进行评价,问卷从锻炼内容、锻炼时间、锻炼方法、锻炼频次等方面评价依从性,每方面赋值1~4 分,总评分4~16 分,>12分为依从,依从率=依从例数/总例数×100%。量表经3 名肺癌护理专家共同修订,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24~0.878,信度系数为0.866~0.932,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3)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8]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自我护理技能(12个条目)、自我护理概念(9 个条目)、健康知识水平(14 个条目)、自我责任感(8 个条目)4 个维度评价,合计43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1~5 分评分,其中有11 个条目反向评分,总评分43~215 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相关评分呈正相关。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17~0.868,信度系数为0.842~0.945,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4)生活质量:采用肺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9]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肺癌特异模块9 个条目、功能情况7 个条目、生理情况7 个条目、社会/家庭情况7 个条目、情感情况6 个条目,共5 个维度,合计36 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5 分,总评分36~18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34~0.888,信度系数为0.876~0.922,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功能锻炼依从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锻炼依从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能有效提高肺段切除手术患者肺功能锻炼依从性
肺段切除手术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胸腔脏器功能,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而肺功能的下降则会影响机体氧合功能,导致机体出现缺氧反应,进而加重心肺负担,最终影响肺功能恢复[10]。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肺功能呼吸锻炼的指导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对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11]。然而,肺癌患者肺功能锻炼效果受患者依从性影响,不少患者在出院后,由于缺乏专业性护理指导,导致其肺功能锻炼依从性偏低,从而影响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12]。本研究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肺段切除手术患者肺功能锻炼依从性,尝试将授权理论应用在患者出院准备的服务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肺功能锻炼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肺段切除手术患者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考虑原因是因为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从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了短期康复目标和长期康复目标,符合患者的个性化康复需求,激发了患者参与肺功能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患者锻炼依从性[13],加快了患者康复的速度。
3.2 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能有效提高肺段切除手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个体为了维持自身健康而掌握的疾病管理知识及技能,并加以运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14]。本研究对肺段切除手术患者实施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模式,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相关维度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能有效提高肺段切除手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授权理论与常规护理的区别在于,它认为患者在疾病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15]。该管理观念让患者逐步形成了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并逐渐承担起自我管理的责任。在本次研究当中,应用授权理论开展自我管理,管理小组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干预理念,充分发挥了患者的主导作用[16]。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过程中,患者始终积极参与自身管理的过程,这调动了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并逐渐提高了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对改善患者出院时的状态及提高出院后的自我管理效果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17]。
3.3 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基于授权理论的干预模式可更有效降低肺段切除术患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因为该自我管理模式中干预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专业资质强,可及时发现患者特别情况并为患者解决问题,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18]。此外,运用《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自评表》可以动态了解患者的肺功能锻炼积极性情况,结合评估结果持续改进康复锻炼方案,更符合患者实际情况,因此能获得更理想的康复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降低相关并发症[19]。出院后,患者仍然能够接受有效干预,微信、家庭访视等形式确保了延续护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能够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社交需要,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0]。
4 小结
综上所述,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能有效提高肺段切除手术肺癌患者肺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且因人力资源限制,术后对患者随访时间较短,关于基于授权理论的自我管理模式对肺段切除手术肺癌远期预后的影响在日后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