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课文应做到“短教”“长学”齐步走*

2023-09-07王强善

江苏教育 2023年27期
关键词:课外课文素养

王强善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都倍受关注,“长文短教”已成为不少语文教师的共识。笔者以为,小学语文中的长课文既要“短教”,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也要“长学”,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加强文学积淀,形成阅读习惯,涵养语文素养。

一、厘清长课文“短教”和“长学”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大家普遍将篇幅较长和阅读难度较大的课文称为“长课文”。朱旭光认为,“第一学段长课文20 篇(325 字以上),主要为童话故事;第二、三学段长课文分别为25 篇和22 篇(分别在582 字、1154 字以上),主要为记叙文(叙事类)、童话故事、小说。”[1]长课文篇幅长、内容多、情节复杂、艺术手法多样,学生阅读难度大,受课时所限,教师须“短教”才能完成任务。然“短教”亦有不足,学生整体阅读不够,文本感知浅淡,难以享受含英咀华的阅读乐趣。教师要厘清“短教”与“长学”的关系,整合课内外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如牛进食,既享受“朵颐”的痛快,也在“反刍”中滋养。

1.“短教”侧重课堂,“长学”功在课外

长课文教学最大的矛盾就是内容多但课时紧,有限时间内难以将全文内容按部就班讲授完。如统编六上《少年闰土》共4 页1240 字,文中叙事纷繁、手法多样,且写作时代相对久远,学生理解难度大,整体感知耗时长。两三课时内,教师只能挑选重点和精彩片段“短教”,其他内容以及原文《故乡》等就需要师生用好课外时间,在“长学”中深入感悟和拓展延伸。

2.“短教”侧重能力,“长学”旨在习惯

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将知识向能力转化,将能力向素养发展。课堂是深度学习的场所,特别是对于长课文,教师更应变“课堂”为“鱼塘”,精心“短教”授以“渔”的方法,培养学生“渔”的能力。但这只是深度学习的前奏,学生还应将获得的方法和能力自觉用于日常阅读,在“长学”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核心素养。如统编四下《挑山工》一课,一课时的教学只能侧重了解外貌、动作和语言等描写方法,培养学生感受人物性格的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课后“长学”,在大量阅读中使用上述方法“读文”“识人”,形成人物类文章的阅读素养。

3.“短教”侧重效率,“长学”意在效果

有限的课堂倒逼教师对长课文精挑细选,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但教学效率不等于学习效果。教学中更应引导学生把习得的知识、能力转化为语文素养。转化的过程,离不开学生自觉有效的“长学”。仍以《少年闰土》为例,“短教”能让学生初步认识闰土的活泼能干、机智勇敢。笔者通过补充阅读《故乡》,让学生阅读比较少年和中年的闰土,分析变化,探究原因,既加深了人物印象,激发了情感共鸣,也进一步训练了阅读方法,提升了阅读能力。

二、优化长课文“短教”与“长学”的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把握好“短教”与“长学”关系的基础上,根据班情和学情,积极调优“短教”和“长学”的实施策略,更好地服务学生对长课文的学习。

1.明确“短教”与“长学”的任务

教师只有明确二者各自的任务,才能有所侧重,进而各得其所。笔者以为,长课文“短教”的任务侧重知识的积累、方法的习得和能力的培养,而“长学”应在方法运用、能力强化、习惯培养和素养培育上多发力、求实效。

如对统编四下《小英雄雨来》一课,笔者设计了两课时,包括“读写、理解本文生字”等知识积累任务,“列小标题”“归纳主要内容”“赏析人物描写和景色描写”等方法训练,“速读”“默读”“概括”等能力训练。课文篇幅较长,且有大量人物和景色描写,“短教”只能挑选片段进行赏析并教授相关方法,更多内容还需课后“长学”。因此,第一课时后笔者布置阅读强化型任务,引导学生独立运用列小标题、写主要内容、赏析语言描写等方法,强化默读、概括、分析能力。第二课时后则布置能力拓展型任务,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通过分角色朗读、编写小剧本、情境表演等,形成语文综合素养。

2.畅通“短教”与“长学”的渠道

“短教”在课堂,“长学”重课外,如何把“短教”的“活水”不断引入“长学”的“小池”,成就“一泓清泉”,相对固定的时空和便捷的形式就是畅通二者的有效渠道。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托课后延时服务,抽出30 分钟,家长尝试周一至周五晚七点半至九点间抽出20 分钟,学生周末固定40~60 分钟,用于小组阅读、亲子阅读或个人阅读,地点可相对固定在班级、校图书馆、家中书房或阳台等,形式包括主题阅读沙龙、“悦读”分享会等。相对固定的时空有利于养成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也能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规定的阅读量落到实处;不同的阅读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创新等意识和能力,并在课外阅读中强化课堂所学的方法,实现长课文“短教”和“长学”的衔接融合,以及文章的延长阅读和衍生学习,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丰富“短教”与“长学”的方法

方法是“砍柴”的“刀”。长课文“短教”在实践中已探索出很多有效方法,如吴德梅在长课文教学中“借助段落划分,使‘长课文’成为几段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关联的‘短课文’,降低学习难度”[2]。陈先云强调长课文教学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关键问题”并“重视用好思考练习题,实现教学目标”[3]等。笔者以为,教师更应关注“长学”的方法指导。

小学长课文多为叙事类,笔者认为要突出培养学生六类学习方法,包括工具书使用的方法、主题归纳的方法、人物分析的方法、精彩语段赏析的方法、做阅读笔记的方法、材料查阅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外也能会学、善学,进而爱学、笃学,和书本结为好朋友。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以统编五上《父爱之舟》的教学为例,学生运用不同方法均能较好地进行主题归纳,如生1用课题拓展法得出“梦到父亲用小船送‘我’去无锡师范考试,考上后又用小船送‘我’去上学,船里装着父亲对‘我’的爱”。生2 用段意整合法得出“梦到父亲带‘我’住船、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初小、凑钱送‘我’上高小、用船送‘我’报考无锡师范和上学等几件事,写了家庭的艰辛以及父亲深深的爱”。

4.加强“短教”与“长学”的反馈

有效的反馈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因此,教师要注重对长课文学习的反馈,尤其是对学生“长学”结果的反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积极调整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长学”的反馈形式有哪些?以统编三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学生完成相关自学或小组学习任务后,笔者探索了多种类型的反馈形式,包括知识梳理型,以填空的形式回顾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概括和识记情况;能力训练型,出示任务:童话的最大特点是想象,但不能凭空乱想,就如小女孩看到的一切都是内心需求的表现,若你在夜晚看到流星划过,会想到什么,写一写,说一说,再评一评;文本拓展型,如:你对丹麦有哪些了解?安徒生还有哪些代表作?讲给大家听听?我国童话作家有哪些?推荐给大家;其他类型,如学习分享会、莎士比亚小剧场等,多形式引导学生个性化再现文本,拓展能力,形成素养。

综上,无论“短教”还是“长学”,都是提升长课文学习实效的重要方面。教师应厘清二者关系,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堂掌握方法,在课外积极阅读全文或整本书,实现“短教”“长学”齐步走,课内课外双丰收。

猜你喜欢

课外课文素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背课文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