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本》成为学生政治启蒙的明灯
2023-09-07于海琴
于海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用好读本,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责无旁贷。
1.探索方式,提升教学引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喜欢听故事,对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读本时,教师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增进学生对读本内容的理解。
在执教《读本》中的《我们的中国梦》时,三年级学生对“梦想”一词比较熟悉,但提到“中国梦”,他们不太明白。教师从袁隆平、屠呦呦的梦想入手,让学生感受梦想的崇高和伟大。接着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聚焦学校的水电工叔叔,他的梦想是用自己的所长为学校节约水电。教师把水电工叔叔请进课堂,他讲述自己多年来为实现梦想做的一次又一次尝试,最终研制出一套设备,为学校节约水电费近30万元,听到这里,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课前,学生收集了很多关于圆梦的故事和资料,在小组交流中,学生进一步明晰梦想的实现需要努力、坚持和探索的精神。最后,学生谈自己的梦想,畅谈我们都是追梦人。
该课结合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教学中,笔者通过故事讲述、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手段,深深吸引学生,让他们了解不同人的梦想,感受梦想的力量,从小树立为梦想奋斗的志向。
2.品读金句,感悟思想伟力
对于学生来说,读是他们学习《读本》的基本方式,尤其是《读本》中的金句值得学生好好读、反复读。反复读文本,可以加深学生对“我”以及“我”身边的人、事、物的理解,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情感。
《读本》中《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梦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教师先让学生读一读石油工人王进喜、深圳拓荒牛等有关人民力量的故事,再出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通过诵读与品味,学生懂得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民的付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人民是国家的坚实根基,深化了学生对人民的理解,进而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让学生从金句中感悟其所蕴含的思想伟力。
3.拓展资源,增强教育效力
开展《读本》教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提高政治觉悟,搜集和挖掘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日等特殊日子,为《读本》学习营造浓郁的氛围,凸显课内和课外、校内和课外联动的育人价值。学生身边的人与事、学生的生活体验、网络资源、书刊等都是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善用妙用,增强教育的效力。
盐城是革命老区,我们利用地方红色教育资源,助力《读本》学习。在教学《读本》中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后,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新四军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激起了学生的爱国情,也让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之后,班级涌现了一批铁军讲解员,大力弘扬铁军精神,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深深地镌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4.多维融合,形成育人合力
《读本》教学可以与语文、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学相结合,以加强教学联动,形成育人合力。
在教学《读本》中《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的第一部分“有梦想就会有创造”时,笔者结合统编《道德与法治》五下《富起来到强起来》中“改革创新谋发展”的内容,设计了小组活动: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小组交流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前后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交流分享,学生充分感受到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只有心中有梦想和目标,才能精准发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5.注重评价,焕发教育张力
《读本》学习倡导采用多主体、多样化、开放性的评价方式,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评价的真实性、可信度、公正力和客观性。
在教学《读本》中《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上讲述的身边的榜样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卡片“好少年在行动”上写写自己的感受以及后面准备如何行动,然后收集起来,每个月集中总结。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行动中,才是真正的铭记于心。
总之,在《读本》教学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不应是现成的结论,而应是由结论转变而来的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助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读本》成为学生政治启蒙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