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涵育公共参与素养 调“味”思想政治活力课堂

2023-09-06廖玉立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高中思想政治

廖玉立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着重要的德育功能。针对部分高中生知行脱节的现状,在生本理念下,发展学生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应有之义。在教学的准备和实施阶段,找准学生情感点、立足生活经验、亲历活动体验、增强社会实践,以此增强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构建活色生香、活灵活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于潜移默化中助力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公共参与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 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0-53-0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具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如何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到实处?笔者尝试以“四味”调剂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通过情感教学、生活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教学创建培养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活力课堂。

一、活色生香的“情感味”:真情实感,价值引领

情感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深度思维,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习惯。基于此,将情感教育与传统认知教育有机融合所打造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优化所教学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认知能力,引领学生的内心体验朝着积极健康的情感方向前进。更为重要的是,情感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的吸收,而且强化了情感教学,这对提升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因此,在确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时,可在课前通过观察、交流、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学生情感点,在此基础上选择教材中可链接的学生关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等方面的情感元素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从学生情感诉求出发的同时,以情感视角组织和优化教学形式,联系学生的情感期待,从而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挖掘自身的生命体验,将浅表的、零散的情感体验通过思想政治课上师生共同的理性梳理形成深刻的认知,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

在必修4《哲学与文化》“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中,可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片段。在这些“高燃”瞬间里,出现了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青花蓝、剪纸、虎元素、中国结等中华文化元素。学生在短短的3分钟内,在优美的视听觉盛宴中深深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吸引。在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过程中,他们或微笑,或点头,或神情专注,在感动中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播放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高燃”瞬间,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在这样真情涌动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价值等相关知识,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契合“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学习主题,精选学生熟知的北京冬季奥运会这一国家盛事的视频,使学生真情流露,在美的感受中以情感沟通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达到知、情、信、意、行的真正统一,使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在情感交融中一步步走向深处。

二、活水天成的“生活味”:立足生活,学以致用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为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创设提供了新鲜的源头活水。链接学生学习与真实世界,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结合生活,学生才会把教材的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未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认可学习的目的在于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从而认识和体验理论知识对生活的价值,做到知行合一。

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巧妙运用生活进行教学,联系高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来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值得注意的是,所创设的情境应是对真实生活素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二次加工”,再辅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那么,学生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势必能在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思维中逐渐被深化。为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可将教材概念知识链接学生生活原型或有较强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感悟、思考、分析,最后再引导学生将教材理论运用于生活实际中,从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案例]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王芳老师执教“法治社会”。

子议题一:“了解法治社会的具体内涵”。

“课堂小剧场”活动:学生分别扮演养狗方、不养狗方、老人、小孩、物业公司管理人员、保洁员等角色,就所关心的“制定社区文明养犬公约”问题展开讨论。

探究:请运用法律知识评析各方意见。

归纳总结:思维导图表示法治社会内涵。

子议题二:“法治社会的具体表现”。

视频探究:“执法检查‘回头看:厦门养犬管理工作质效明显提升”。

思考:厦门养犬管理工作质效为什么能明显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个体经验及认知的差异导致了对这一问题产生原因的不同看法,可从法治意识、法律实施、法律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认识“法治社会”应有的表现。

子议题三:“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

课前调查:问卷星调查本班学生关于“文明养犬”情况的认知。

阅读信息:组织学生进行问卷数据解读和信息解析。

问题探究:①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②治理不文明養犬行为还可以有哪些做法?请你提出建议。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法治社会相关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养犬问题。

视频再现:“厦门重拳打击违规养犬:吴先生遭遇的养犬纠纷”。

问题探究:如果你是吴先生,你会通过哪些渠道寻求法律帮助?

交流归纳:在法治社会过程中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课堂最后,课件展示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一份“社区文明养犬公约”。

本课教学采取议题式教学法,以“养犬”这一生活化现象为切入点,设置“依法养犬意识共提升”“依法养犬共发力”“养犬纠纷共调解”“养犬公约共制定”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分析、探讨、反思和行动。教师借助思辨性问题情境——“评析社区文明养犬公约各方意见”、开放性问题情境——“厦门养犬管理工作质效为什么能明显提升?”、生成性问题情境——“从問卷调查的结果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治理不文明养犬行为还可以有哪些做法?请你提出建议”,引导学生从“法治内涵(认知冲突)—法治表现(原因探究)—法治要求(维权途径)—提出建议”的逻辑关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高阶思维,让“法治社会”这一议题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回归真实世界。而学生关于“养犬”这样生活化的直接经验通过处理后“艺术再现”于课堂之中,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能理解和接受,这样的生活素材能使学生融入其中、乐于其中、思在其中。学生在四个环节中谈体验与感受时,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寻求“养犬”这一生活经验和“法治社会”理论知识的结合点,由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养犬”这一直接经验迁移到对“法治社会”这一教材知识的间接经验。在课堂尾声,通过布置“制定社区文明养犬公约”这一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将“法治社会”的间接经验再次转化,实现“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思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知识的实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更促使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逐步进阶,增强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育人效果更加深刻。

三、活灵活现的“活动味”:情景体验,思辨探究

学生只有亲历实践过程,才能深刻理解教材理论知识,进而发展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通过活动与体验,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构建真实且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实践,引导他们进行观察、调查、探究、访问、表演、创造、想象与反思,从而促使学生自觉生发内心体验。这样的体验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彰显和扩展人的生命价值,促进知行合一,提升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案例]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朱卉娟老师执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节选)。

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

课前社会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组负责的“桥”主题,通过网络、书籍、报刊、采访等多种途径收集南京长江大桥、厦门海沧大桥、港珠澳大桥的相关材料,了解建桥时的处境、解决的智慧和对国家的伟大意义,以视频镜头、图片剪辑、文字简介等要素制作PPT呈现调查结果。

课堂展示(略)。

问题探究:①三个大组代表所播放的视频共同说明了什么?②大桥建设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困难重重之下最后仍成功建成的原因有哪些?③这对我们的成长发展有何启示?

归纳总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前行的伟大历程值得铭记和感恩。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正确选择将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锦绣前程。

课堂尾声,学生纷纷表态:发奋学习,努力成为新时代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

本环节教学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前亲自动手收集南京长江大桥、厦门海沧大桥、港珠澳大桥三座大桥的相关资料并且交流,为本课的主题学习储备感性认识、做好情感铺垫,同时使学生更直观、更真实地体验和感受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智育得以发展。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实践、课中深入探究和观点碰撞,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教材理论知识更具亲切感和说服力,学生更加明确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意识到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以及科技自主创新的重大作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可以说,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探究,学生实现了价值引领与自主构建,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识得以丰富和深化,价值观得以澄清和树立,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提高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践行能力,公共参与素养悄然落地。

四、活泼生动的“实践味”:走进社会,体悟升华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把思想政治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二者相结合的意识,因为丰富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为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肥沃的生长土壤。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将学科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户外教学”,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适合的公共事务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校园小记者、参观访问、参与社区民主管理、研学实践等,从而让学生在对公共事务的实际参与和体验中强化认知,学会理性有序的公共参与,培养学生的公共责任和公益精神,实现知行合一。

[案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节选)。

议题: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学生活动1:走进本地社区居委会,根据任务分工开展调查活动,观察社区宣传栏重要事项公布,访问工作人员,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与办事群众进行交流。

分析:学生通过社区基层实地参观访问,对本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职责和程序运行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明白作为居民应如何积极、理性、合法地参与到基层自治中,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个陌生的知识点变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切实参与到日常的公共生活中。

学生活动2:利用学校的“开心农场”平台,在各班小菜地上进行种、灌溉、捉虫等,同时,对“开心农场”环境建设、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形成议案交到德育处信箱。

分析:学生在这一校内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意义,提高公共参与的意愿和能力,激发自信和知行合一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探究聚焦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巧妙激发学生情感点,精选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创设喜闻乐见的活动体验,有效开展社会实践,实现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散发无穷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高中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知行合一”做合格政工师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认识与探究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导入策略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心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