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2023-09-06李赟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小学体育双减

李赟

【摘 要】在小学时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价值观念,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运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到运动中。要使学生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就需要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转变教学思想,改良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可采取“创新思想,升华体育理念促运动;创新内容,巧用生活技能助运动;创新方法,妙施多维手段教运动”等策略,使学生在“学会、提高、运用”的过程中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 “双减”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0-30-0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创新,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创新思想,升华体育理念促运动

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異。这要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因材施教,运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学生学习体育、进行运动锻炼提供社会基础和时间保障。课程标准主张体育教学要进行一定的生存性教学、生活化教学,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双减”政策下的教学内容,构思新颖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加强其对良好生活品质的积极追求。创新思想理念,也为落实好“双减”目标,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情感保障。

二、创新内容,巧用生活技能助运动

(一)层层递进,迁移运动技能

在体育教学中所谓“学习迁移”指的是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凡是掌握前一动作对学习后一动作有良好促进作用的叫运动技能的正迁移(即迁移)。[1]例如“抽鞭子”这个生活技能,通过手臂扬起鞭子,形成鞭打之势发力,生活中可以用来驱赶家禽牲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小竹竿系绳子的方式带领学生制作鞭子这一道具,设计“赶鸭子”的小游戏。可在开阔的场地,将各种大小不同、类型不同的球类分散放置在不同的道路,教授“抽鞭子、赶鸭子”的内容,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尝试鞭打动作。

接着进一步迁移技能,巩固动作方法,引入传统玩具陀螺,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现代陀螺种类繁多、造型独特,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要玩好陀螺,就必须学好鞭打动作,并且要对不同方向、角度、力量的鞭打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尝试和练习,这有助于技能的进一步强化。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可在课堂内外不受场地空间的制约进行练习、交流和比赛,通过一系列的鞭打动作,感悟到发力的肢体动作的连贯性后,再进行投掷教学或者羽毛球挥拍动作的练习,会发现原来这些生活中常用的技巧,在正迁移的作用下,同步转化到各种不同但具有共性的运动项目中,实现动作方法的形成和突破。如果一开始就进行投掷或是羽毛球挥拍练习,当教师在说鞭打动作时,学生是无法建立运动联系的。从“抽鞭子”到“赶鸭子”再到“抽陀螺”,有了生活教学的前奏,再进行教学时学生能够迅速获得运动感知,教学效果明显。

(二)由点到面,构建运动表象

所谓运动表象,即人脑中保留和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它反映了某个具体的技术动作在空间方面、时间方面和力量方面的具体特征形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联系。“教师把讲解、动作示范作为教学训练的基础,通过运用运动表象训练这一心理训练手段,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练习中肌肉动作表象与动作相结合,这样就可以加快动作概念的建立,加速动作技能形成与巩固,而且还可以提高动作技术水平。”[2]例如扫地是常用的生活技能,通过拨动扫把杆带动扫帚刷方向变化,或平推,或挑尖,或摆动,或转拉。扫地不仅是生活的技能,而且是生活的学问,面对各种不同形状类型的垃圾,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轻松地处理。教师可以先开展“大扫除作战”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劳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通过先尝试,再讲解,再尝试,最后比赛的过程,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会如何才能快速扫地,扫干净地,扫各种情况的地。这一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懂得劳动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分组合作、互相帮助、积极团结的精神品质。尤为重要的是,以此契机建立了手控制扫帚杆灵巧发力、迅捷转向的运动表象。

接着通过经典体育游戏“赶猪跑”来熟练控制木杆,锻炼判断摆动球运动轨迹的能力,更为细致地构建出运动表象。教师可以先用篮球当成“猪”赶起追逐跑动,再到足球、软排,最后到网球或者垒球,促进学生使用杆控制球的能力越来越精细化。在一定时间后进行“赶猪入圈”的推球入门练习,接着进行延伸,从两人甚至多人的传接练习到四人及多人的分组对抗练习。在建立这系列运动表象后,教师再拓展到具体的运动项目,曲棍球运动的教学应运而生。对于这类专业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虽然没有专业的场地,但是丝毫不影响学生对这一项目的向往和体验。学生通过运动表象由点到面建立起对曲棍球运动的总体概念了解,用一木杆控制球状物,通过配合和攻防获得分数。由扫地这一生活技能点,演化成曲棍球运动的学习面,巧用生活技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普及新兴的运动项目,丰富了体育课堂,使学生在课上和课后都能建立运动联系,并以此经常锻炼,循序渐进,强化学习效果。

(三)引领节奏,搭筑运动舞台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切实增强学生锻炼,辅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活技能学习。这需要体育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一切可练习的生活技能与运动能力紧密联系起来,融合生活元素,使学生真正学起来、动起来。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炒菜和拖地时的节奏感,搭配轻快动感的音乐,编排设计锅铲舞、拖把舞,使学生四肢和腰部协同发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样,家成了运动的舞台,成了运动生活化的实践之地。锅铲挥动,如刀似盾;拖把抖转,翩翩起舞。既充满生活气息,又让学生在模仿动作时充满了喜乐新奇。此外,和面、筛米、挑水、洗衣、擦窗等生活常见的内容都可以拿来改编,通过音乐烘托、语言表达、艺术渲染、手工制作等方法,巧妙地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锻炼。

三、创新方法,妙施多维手段教运动

(一)制作器材

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大量的辅助器材。课堂内,传统体育教学用品往往数量、种类有限,不具有使用的普遍性和耐用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可能由于教具的匮乏而练习密度或练习强度不达标。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观察身边的可利用资源,重新整合,引领学生制作适合运动锻炼的器材。笔者将创新器材运用方法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1.第一阶段:课前

在教学导入部分,可通过动作导入或器材辅助导入的方法,使学生提前感知技能特点。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备课时为学生准备适合辅助练习的道具。例如在水平一“持轻物投掷”教学导入环节,教师会为学生准备一张图示如何叠“纸炮”的A4纸和许多废旧打印纸。首先,从纸飞机开始引导,带领学生比比谁的飞机飞得远,既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在飞纸飞机的过程中建立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运动联系。其次,引导学生照着图示折成“响炮”,通过比比谁的响炮甩得响的游戏,让学生不断尝试挥臂鞭打的动作,理解鞭打动作的重难点在于快速折叠成直臂。最后,将反复利用的纸揉成小团,形成了这节课内容的最终道具,通过持“轻物”投掷,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及上肢与各关节的协调力。在此阶段,制作的器材要把握三个原则:①简便易操作;②一物多用;③经济实惠。

2.第二阶段:课中

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大量地练习运动技能,巩固教学内容,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制作的道具需要非常直接地作用到学生身上。例如在水平三“障碍跑”的教学中,应寻找到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富有挑战意义,同时还具有安全性的障碍物。传统的栏架、球类、跳板、障碍杆等,硬度大,容易傾倒。教师可将报纸卷成管状,再用胶水将其拼搭成栏杆;用纸板箱剪成突刺与软垫搭建成障碍桩;用废旧的软排剥掉外皮,剖开成四瓣,放置在行进的路上成跨越点;用椅子加绳子编成障碍网;等等。在此阶段,制作的器材要把握三个原则:①能直接作用;②可循环使用;③好积累归类。

3.第三个阶段:课后

课后是指学生的课余时间,可以是大小课间、体育活动课、放学回家后、假期里。教师在该阶段制作的教具,主要用来方便学生巩固技能练习。例如往有握把的瓶子里灌水或者灌沙可以形成小哑铃;将大型塑料袋或者多个塑料袋串联在一根轻质绳上,绑在腰间,可以作为减速伞,通过变相增阻的方式提高自身爆发力;用一根短绳连接小网兜将足球或者排球装在里面进行颠球、垫球练习。在此阶段,制作的器材要把握三个原则:①随手可得,随时可作;②体量较小,便于携带;③综合发展,安全可靠。

(二)深化内涵

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是动作方法的学习,而且是倾注了精神品质的培养。

1.结合校本特色

练习长跑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学习,教师可以引入品格提升工程,把整个学习过程变为一种社会实践。例如G学校的“走读运河”品格提升工程:教师带领学生脚踏实地“走”一段运河小路,探访运河水、运河桥,追寻运河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学生虽然身体较累,但是能移步观景,乐在其中。在品“读”这一脉传承的运河精神中,学生不由得感叹,意味深长。通过分段打卡,或走或跑,走跑结合,学生的体能也增强了。只有将教学目标与生活实际、当地特点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置身于自主学习的氛围中。

2.融入党史教育

融入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激励人心,将学生一下子代入慷慨激昂的情绪中。当代学生不是缺乏锻炼,而是缺少勇敢的心。唤醒当代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志向、磨炼学生坚强意志,势在必行。例如障碍攀爬练习,障碍多,难度大,体能消耗严重,许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第一节课的效果很不好,教师可在课后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一起观看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第二节课学生再次站到障碍物前,教师可鼓励学生:“同学们,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这些伟大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现在的障碍桥就是我们要翻越的泸定桥。”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气势大增,动能无限。此外,还可向障碍点投掷乒乓球“子弹”、软排“炮弹”。在此过程中,学生咬紧牙关,一个个突破自我,勇往直前。

3.促进民族团结

在教学中,可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学设计,融入民族、民俗体育项目,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有利于体育课的丰富性发展。例如朝鲜族的珍珠球和篮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可在学习篮球的基础上,体验珍珠球运动,学生容易被这种使用特殊道具的项目吸引,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融入民族元素,重视个体差异,发扬传统体育文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运动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汇集创新思维,转变教学思想,改良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最终使学生在“学会、提高、运用”的过程中不断促进身心健康,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芳.对体育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8(15):140.

[2]张伟.运动表象训练在普通高校网球选项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5):112.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小学体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