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着自己的理想
——看柳琴戏《窑湾往事》
2023-09-05季国平
■季国平
柳琴戏《窑湾往事》由华春兰编剧、石小梅导演、江苏省柳琴剧院演出,是一出别出心裁、别具风韵的好戏。首演那天的徐州音乐厅座无虚席,观众无不为剧情、人物和“勾人魂魄”的柳琴声腔所感动。首演那天我在看戏后写下了一段笔记,虽然只是点滴和片段,却是最直接的艺术观感。在此,不妨引录一段:
剧目的首演是成功的、出彩的。戏很有意思,柳琴戏声腔也很动听。戏核是一对清末男女青鸾和文春自由恋爱的故事,通过当代女青年时扬在老屋无意间发现的一封书笺,接通了时扬和青鸾跨越时空的往事演绎和心灵对话。而且,忆古还是为了思今,通过青鸾的故事,时扬也重新发现了自己,引起了当代青年关于人生和婚姻的深入思考。
窑湾往事发生在光绪十一年(1885),故事的主角是大运河畔乡绅人家的小姐青鸾,受时代风气感染,喜爱外面的天地,追求个性和婚姻的自由,在夜猫子集市与跑船的文春爱上了。显然,这一故事与《西厢记》《牡丹亭》的故事,青鸾与崔莺莺、杜丽娘都是不同的,这样的性格和故事大概也只能发生在中国近代新旧社会交替之时,发生在通商繁忙、各色人等聚集的大运河畔,有着“寻着自己的理想”,冲破封建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女性解放、个性放飞的时代色彩。
编剧用古今交替、时空转换的结构方式,不仅让今天的待嫁女性发现一百多年前女性追求自由婚姻的窑湾往事,也自然会引起当代女性青年的自我反思,这出戏也就有了独特的主题立意和别样的新鲜风貌。唱词优美雅致且富有激情,与人物的个性很匹配。青鸾与文春的主戏有三场,编剧和导演善于在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上做文章,大段的唱词既见性格,也为柳琴戏的演唱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基础。舞美很简洁、空灵,够用就好,制作也很精美。从演员动人的唱腔和细腻的形体身段可以看到,导演导戏也训练了柳琴戏演员,提升了柳琴戏剧种的艺术品位。
首演后的观感尽管是感性的、零散的,却是最直观、最真实的。近日,我重读《窑湾往事》剧本,首演时一幕幕场景再次浮现眼前,挥之不去,正是该剧的独特和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华春兰是当下一位颇为引人注目的编剧新人,是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的业务骨干,近年来有历史人物题材的昆剧《元好问》、革命历史题材的淮剧《雪枫卖马》、大运河题材的《窑湾往事》等作品问世,还有与俞思含、向阳、王洁合作的锡剧现代戏《回家》,颇受好评。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在才女罗周的带领下,聚集了一批年轻的女性作家,她们相互扶持,相互激励、迅速成长,创作了一批在国内颇有影响的作品,已经成长为当代剧本创作的一支生力军。华春兰正是这一群体中的佼佼者。
作为女性作家,华春兰自然会较多地关注女性和婚姻家庭的题材。柳琴戏《窑湾往事》可能是江苏省柳琴剧院的委托创作,但更是华春兰的用心、用情、用功之作。用她本人的话讲,该剧“采取独特的叙事方式,让主人公穿梭于不同时代,游走在虚实之间,通过古建修复工程师时扬走进静谧幽深的古宅,从黄昏至清晨的短短一夜之间,回望窑湾人突破自我、追寻自由与梦想的故事,来观照当下现实”。在我看来,第五场“悟笺”正是该剧的点题所在和对现实的观照。文老太告诉时扬,青鸾与心爱之人“随着号子,沿着运河,走过扬州、苏州、杭州,从宁波下水,飘洋过海,游遍南洋,饱览异国风光。深院大宅锁不住她,贞节牌坊镌不了她,口舌之间容不下她,可她一直活着,活着,寻着自己的理想”。窑湾往事也感动了时扬,面对着滋养了过去,也滋养着现在的大运河,她决定留在运河之畔,留在古镇窑湾。显然,在华春兰的笔下,一段大运河的往事,一代青年青鸾的形象,一次当代青年时扬的特殊经历和人生感悟,也寄寓了编剧对于人生和理想的思考和追求,对于当代青年同样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
《窑湾往事》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张力,作家善于写人写情,以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打动观众。全剧五场戏中,问嫁、逼婚、出嫁是关于青鸾的情感往事,“逼嫁”一场最激烈,“出嫁”一场最感人,也最好看。青鸾生长在窑湾这样一个开放的大运河畔,夜猫子集市催生了当地青年思想的解放和自由生长,青鸾的父亲是开明的,对女儿是“放养”的,这铸就了女儿自由奔放、追求理想的性格。但一旦谈婚论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传统定律,“逼嫁”一场中,青鸾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抗争。剧中的张公子也是一个新鲜的形象,窑湾河畔孕育了青鸾,也孕育了开放的张公子。张公子并不是以往古装剧中游手好闲式的衙内哥儿,他喜爱自由,喜爱外面的世界,与青鸾有着相似的爱好和相同的性格。所以,尽管他也很喜欢青鸾,但他尊重青鸾的理想和选择,还是答应了青鸾的“三个条件”。青鸾最后嫁给了文春,正是她执着性格和理想追求的“浪漫化”结果。“出嫁”一场戏,无论是剧情还是二度呈现,可说是该剧最为出色的亮点,剧中青鸾大段的唱腔,一唱三叹,酣畅淋漓,传达心声,抒发情感,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将该剧的情感戏推向高潮。
《窑湾往事》的导演石小梅,是当代杰出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她执导时特别强调,要尊重柳琴戏自身的艺术规律,淋漓尽致地呈现属于柳琴戏即“拉魂腔”的艺术特点,同时力求将舞台表演精致化、唯美化、意境化,力求带给观众美好的舞台呈现。我们当下对于剧种的态度正应该如此,既要尊重传统柳琴戏的民间性,保留剧种风格的特殊性,也要与时俱进,观照当代审美,提升剧种的表演水准和内涵,提升柳琴戏的艺术品位,以吸引更多的当代青年进剧场、看大戏。
全剧有着浓烈的乡土气息,激越的船工心曲、浓浓的民俗风情、委婉的“拉魂”神韵,为剧目增色不少。大运河畔,窑湾古镇,历经千年,生生不息,一代代窑湾人沿着运河走南闯北、开拓进取,青鸾的理想已经实现,明天的窑湾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