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民办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

2023-09-05毛静

剧影月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导师校企

■毛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音乐市场日渐成熟,音乐产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专业水平不高等,地方民办高校的音乐专业人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在此背景下,地方民办高校构建校企合作人才模式势在必行。地方民办高校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困境,与公办高校相对比,地方民办高校往往拥有更加灵活和多元素的教学模式与资源配置,但由于缺乏行业的支持和公信力的认可,往往面临着学生就业困难、专业认可度低等问题。而地方民办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有利的机遇平台,可以帮助地方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和提高专业认可度。因此,在合作背景下,当地民办高校为音乐专业人才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与紧迫。

一、音乐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实践学习”配合“课堂学习”教学

长期以来,学生偏科现象屡见不鲜,高校中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有存在理论知识优异,而疏忽专业技能训练,或是专注技能训练,不注重理论知识积累的现象。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跨界融合的同时,“实践出真知”更是要求音乐人才将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的高效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发展,让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学习到系统的理论知识,也能及时运用到实践中。课堂学习基础理论,实践学习知识运用和创新,探索新的音乐表达方式和音乐形式,既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也可以促进音乐专业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实践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并对自己进行反思总结,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追溯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形成,就是源于新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与当地企业如音乐机构、艺术团体、文化机构等进行市间合作,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实践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效结合,有利于音乐专业人才教育创造性、新性地发展。

(二)“人才市场”契合“就业市场”需求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培养音乐技能的能力,还能让学生明晰音乐市场的需求和音乐职业岗位的内容。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将会成为社会艺术普及者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一部分,充分开展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工作。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有效对接国家和社会的具体需求,提前规划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地方民办院校也要不断聚焦精准对接,强化校企合作,持续搭建平台,高效做好人才培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避免和减少学生失业风险。校企合作的方式也能够促进人才的流动,让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能够得到施展,让企业方也能够看到音乐专业人才的价值和潜力,更多地与学校合作,招聘和培养这些人才。“人才市场”契合“就业市”场可以更好地匹配企业的需求和毕业生的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概率,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还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带动整个社会的艺术氛围和艺术生态的升级。

(三)“科研成果”促进“音乐产品”应用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研发出新的音乐产品和技术,从而为音乐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和企业加强交流之后,可以吸引企业参与科研项目,共同探索,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例如我们一直强调音乐课堂上要注重立足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在参与到企业实践之后,我们更能把这些科研价值应用到实践中,在音乐制作与创作课堂中制作出来的音乐成品,可以通过实践教学传授给学生,为音乐专业的科研成果提供更加全面的转化和应用。高校还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将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结合,研发和推广新的音乐产品与技术,将音乐产品推广到企业和社会大众,吸引到更多的群众和企业参与到应用中来。

(四)“企业人才”加强“学校师资”力量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当地企业的人才可以为学校的师资队伍提供前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学校教师也可以了解到音乐行业当前最新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校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与当地企业合作之后,企业还会为学生提供一些招聘信息和职业培训会等,学校学生能掌握到第一手资源,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校企合作企业人才可以为学校师资队伍提供合作机会和合作平台。与企业合作可以让学校教师和企业人才相互交流和学习,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同时,合作也可以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更加紧密和深入的合作关系,为未来的合作和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融合“校企合作”诉求,地方民办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与策略

(一)科技驱动:改善地方民办高校教育生态

科技的进步在音乐领域催生了许多新的市场,在交叉相融合科技驱动的现状下,传统的音乐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在互联网、智能媒体赋能下,地方民办高校需要引进一些先进技术,促进学科融合,实现课堂智能化、信息化,使教学资源能够被最广泛地运用。音乐专业也是一个充满了创意和创新的领域,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与技术应用。地方民办高校可以积极寻求与音乐科技产业相关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可以考虑建立一个音乐教学或表演的在线平台,学生可以观看企业方的教学动态,实时学习,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音乐表演或比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演自信心。学校还可以向当地企业引进一些实时音乐创作工具,如虚拟乐器、音乐编曲软件、音乐编辑工程等,这将允许学生在没有乐器或者没有音乐工作室的环境下进行实时的音乐创作。学校还可与企业建立一个云端音乐库,提供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相关资料。通过科技驱动来改善音乐专业的教育生态,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创新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并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管理。

(二)工学交替: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音乐复合型人才

在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要设置专业课程如音乐理论、音乐史、声乐或器乐等演奏技巧等传统课程,还应该增设一些跨学科课程,如音乐产业管理、录音技术、音响导演、电子音乐制作、多媒体艺术、音乐智能AI 技术、游戏声音、互动媒体的声音制作与设计等课程。这类都属于学科交融课程,此方向课程对学生的理科理解能力也需要一定的要求,所以地方民办高校也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讲解,该类课程对于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均衡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当地院校可以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来校授课,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需求。通过与当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具有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学生可先在学校学习完相应的课程之后,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实现“工学交替”,先学习后实践,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音乐产业的需求,结合当地的企业实际情况,把“人才市场”与“就业市场”对接好,可以开设有关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把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落到实处。

(三)师资互聘:人才互利,建立双导师型队伍建设

建立好双导师队伍建设,学校一导师,企业一导师,首先要先确立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方案,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助于提高导师教学质量,明确导师制的目标和职责。其次,选取的企业导师应是当地较为优秀的企业,具有一定资历和经验的专业人士,学校导师则应该是校内的教师或专业研究人员,要同时确保两位导师有着相似的学术领域和专业技能。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在教学内容存在一些差异,学校导师可能更注重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理论知识,而企业导师则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更能督促学生练习技能,提高音乐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跟踪学生在两地的学习和进度,学校和企业还可以建议一个档案平台,实时在平台上跟进学生学习的进度和状态。档案平台可以包括一些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计划、学生实习记录以及教师反馈等。在实施双导师制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同时可以受到学校和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也需要及时向导师汇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确保实践过程的质量和效果。

(四)校企互动: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

当地的音乐专业学校与企业可以建立合作关系,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同时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洽谈等方式达成。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开设专门的实习课程,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生可以在企业内部实践,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参与到项目中来,积累经验。企业可以招募兼职实习生,为学生提供兼职实习机会。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空余时间里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企业可以邀请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项目,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资料,如企业资料、音乐作品等,让学生了解更多实践情况,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总之,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开设实习课程、招募兼职实习生、参与项目和提供实践资料等方式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三、结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地方民办高校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该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然而,该模式的实施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首先,校企合作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需要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和需求,加强沟通和合作。其次,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

总之,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应用,为地方民办高校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该模式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导师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导师榜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爱情导师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