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
2023-09-05朴李瑛
■朴李瑛
随着我国经济事业和教育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 世纪社会全面实行教学课程改革,使得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部分高校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了钢琴教学课程,吸引了许多学生的关注。但在钢琴教育课程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各种实际教学问题,为高校的教育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高校钢琴教学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体系和高科技教学设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素质教育理念内容
(一)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作为核心观念,尊重人的选择。素质教育的展开形式是根据不同类型的人的性格特征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素质培养,以改善人的思维习惯和形象素养。素质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的必然选择。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对年轻一代的综合性教育,是为了培养年轻一代未来责任的教育。我国的素质教育是以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种形式结合的综合教育,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共同体意识。素质教育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高校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多方素质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文化基础,相较于其他培养模式,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是最有成效的。素质教育的培养发展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素质基础。素质教育又包括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能力素质、审美素质、艺术形象素质等。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自学能力意识、社会公德意识、世界观意识、人生观意识、价值观意识等,是以发展学生为价值导向的。
(二)宿迁学院素质教育内容
宿迁学院秉承着“学校为家的办学情怀、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人才为王的办学方略”为自己的办学方针,在素质方面的教育有着自身的优势。宿迁学院在素质教育方面是主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主要包括钢琴教学课、音乐鉴赏会、传统文化传播等素质教学模块,旨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院的外在形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素质教育理念对高校钢琴教学的意义
(一)钢琴演奏的刚需
钢琴演奏家在演奏自己的作品时,观众能够感受到钢琴演奏作品其中所要表达的情绪,这些作品对观众来说有着独特的魅力。观众所喜爱的钢琴演奏是真实的、饱满的情感展现,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人们的认知理解中,钢琴所演奏的音乐美表现意境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表象层次,是对音乐的声音高低和大小的一种感悟,是一种基于耳朵所能听到的声音的感悟。第二种是中层形式,是对钢琴演奏的细节的欣赏,是对所演奏的体裁、和声、旋律等部分的一种直观感受,是建立于表象层析之上的感受,同样也是对音乐文化的直观感受。第三层次是音乐的深层感受,是基于对钢琴音乐文化的理念的了解和所处的感情意蕴等方面的“再认知”。钢琴演奏可以提升学生的眼光、满足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样,钢琴演奏也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想要弹好钢琴不仅需要学生的经常练习,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技巧训练。在一定量训练之后,学生还需要掌握更高难度的技巧训练,以激发对音乐创作的需求。演奏者只有将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用钢琴演奏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演奏者。当然,演奏者想要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还需要经过长久的锻炼和意志上的考验,需要具备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实现钢琴演奏效果的刚需
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其自身的思维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也曾观察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的学生单独演奏能力很强,但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演奏起来就会非常糟糕;有些学生在课堂后演奏得很流畅,而在上课的过程中却总是会出现不熟练的情况,这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心态问题。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控制力不够,对自己的演奏没有信心,导致在实际演奏过程中精神状态不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很容易问题。对教师而言,所要培养的学生是能够在任何场所下都能够演奏的,同时教师也要把情感训练与技能训练相融合,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的理论和方法有机地融合起来,既要理解学生的心理,又要善于利用音乐与心理活动的紧密联系,把抽象的音乐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充分利用情感和情绪的感染和动力功能,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理论基础
目前在我国高校钢琴课上,很多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指法训练和技巧训练,忽视了基础的钢琴理解和钢琴的基本理论,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下等问题。让很多人以为,学琴只是单纯地用手指去演奏,而忽略了演奏过程中的美感,从而导致演奏时缺少真实感,难以表达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事实上,当学生在寻求更好的音乐效果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加强自己技术上的锻炼,技巧和理论知识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只关注技巧是不可取的,这会造成演奏者的演奏缺乏演奏的灵魂,没有艺术化加工。
(二)教师教法单一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钢琴的教育仍较为单调,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个基础练习,不会过分要求学生的创作和演唱形式,在训练项目上也没有针对性计划,在训练时间上也没有固定的安排。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对不同的钢琴调子进行一个音阶的训练,然后安排一个练习来演奏对应的节奏和音乐,教师会循序渐进地给学生解释音阶和曲子,让他们自己去做。而学生们在重复的练习中完成了所有的课程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了。但训练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认为钢琴训练过于无聊,而在训练之后能够带给自己的演奏提升却很少,即使是针对演奏训练所得到的成效也很小。教师对学生的钢琴训练还是基于传统的训练模式,没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循规蹈矩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讨厌和懈怠。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下,教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长久以来固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的学习习惯限于机械性和单一性,因而未能充分发挥出钢琴在创造意象、营造氛围等方面的正面效果。
(三)教师的指导意见差异过大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意识都很好,但钢琴演奏对技巧要求很高。在钢琴演奏开始之前,教师会给学生一些指导,使得学生在钢琴演奏中有更好的成绩。但有时候教师的指导并不能为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获得加分,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扣分等情况。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在两个问题上:第一,因为教师的教学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态度较严厉,使学生对钢琴教学有了恐惧和抗拒的情绪,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回避钢琴演奏训练;二是因为教师的实际教学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言听计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将学生的独特性和优点发挥出来,造成学生所弹奏出来的曲子往往都是一成不变,缺乏灵动的感觉,而且很容易出现技术上的“瓶颈”。
四、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路径
(一)教学课程的合理编排
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敏感程度和领悟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确保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对演奏基本功好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其审美能力,把真实的生活与抽象的音乐相融合,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所传达的情感。比如《命运交响曲》,高校教师要让学生们积极地去学习和理解,同时也要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融入其中,让学生们对贝多芬的天赋和人生充满钦佩。在钢琴演奏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弹奏旋律,将抽象的音符、节奏、旋律等转化为感觉、听觉、认知,通过听力来增强对理论的领悟,使课堂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也能让课堂的内容更加充实、有效。
(二)教育理念的转变
尽管近几年,新的课程和新的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行,但许多高校教师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主要靠写板书和记录教学,缺乏创造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创新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要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要做到教师既要教授学生知识,又要平等地面对学生进行交流。在钢琴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要多注意观察和体会。比如,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组成小组进行比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能学习到音乐,又能将其应用到演奏中。舞蹈与音乐并驾齐驱,在钢琴课上还可以配合身体的运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节律,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三)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脑与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由于受钢琴自身因素的制约,钢琴的使用不方便,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用录像或Flash的形式,为学生演示如何弹奏一首歌,同时还可以调整速度,让学生可以重复弹奏,清晰地展现出不同类型的作品,让音乐变得更加“形象”,感受到它在氛围中的神奇效果,提升课堂的效果。
(四)多学科联合授课
现在学生的眼界相对宽广,在课堂上要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调整。没有一个科目是独立的,它必须与现实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使它发展。比如《蓝色多瑙河》,老师在弹奏一段乐曲之后,就可以把施特劳斯的生平与音乐成就告诉学生学,让他们了解到当时的时代和时代环境。18世纪德国因为战乱,巴赫的作品《B小调弥撒》《马太受难曲》等作品都是深受当时的社会背景影响。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让学生们对音乐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弹奏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作者的真实想法和情绪,展现出演奏者对美的欣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钢琴教学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应真正做到转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多学科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差异化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