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临方制剂应用的分析

2023-09-05薛彩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丸剂散剂汤剂

滕 明,薛彩红

(南宁市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中药临方制剂是指根据中医师对某一位病人辨证论治后开具的中药处方的要求,由中药专业人员按照相关的工艺将药物临时加工成不同的剂型,使病人的疾病得到及时、准确、满意的治疗,为他们“量体裁衣”,制作适合个人的制剂[1]。中药临方制剂即中医药的个体化治疗、中医特色治疗。一般来说,中药临方制剂的剂型主要有丸剂、散剂、膏剂、酒剂、合剂、酊剂等几大类[2]。近年来,中药临方制剂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多数患者的认可。我院于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投入院内中药临方制剂的研制与生产,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改革,形成了目前比较常用的丸剂、糖浆剂、胶囊剂、颗粒剂、酊剂、洗剂、灌肠剂、合剂、散剂、软膏剂等十几种剂型。本文在我院中药制剂生产与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院2020—2022 年中药临方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推测未来我院中药临方制剂的发展态势,为今后医院制剂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也为制定中药临方制剂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数据资料的获取方法:从我院医院信息系统及临方制作记录中获取2020—2022 年每年度全部中药临方制剂的相关数据,共计49 299 例记录,涉及散剂、丸剂、膏方、汤剂和浓煎剂等中药剂型。资料分析方法:将临方分布、加工总人次、临方制剂剂型、数量、科室应用分布等信息录入Excel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药临方制剂使用科室的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2020—2022 年我院中药临方制剂使用科室的分布情况为:(1)妇科使用院内中药临方制剂的情况:2020 年例数为2731 例,占院内临方制剂使用总量(8077 例)的33.81% ;2021 年例数为9852 例,占院内临方制剂使用总量(19 078 例)的51.64% ;2022 年例数为11 904 例,占院内临方制剂使用总量(22 144 例)的53.76%。(2)内科使用院内中药临方制剂的情况:2020 年例数为832 例,占院内临方制剂使用总量(8077 例)的10.30%;2021 年例数为6375 例,占院内临方制剂使用总量(19 078 例)的33.42%;2022 年例数为7718 例,占院内临方制剂使用总量(22 144 例)的34.85%。(3)产科使用院内中药临方制剂的情况:2020 年例数为1515 例,占院内临方制剂使用总量(8077 例)的18.75%;2021 年例数为1042 例,占院内临方制剂使用总量(19 078 例)的5.46%;2022 年例数为993 例,占院内临方制剂使用总量(22 144 例)的4.48%。(4)骨科使用院内中药临方制剂的情况:2020 年例数为1230 例,占院内临方制剂使用总量(8077 例)的15.23%;2021 年例数为1521 例,占院内临方制剂使用总量(19 078 例)的7.97% ;2022 年例数为1065 例,占院内临方制剂使用总量(22 144 例)的4.81%。

数据显示,2020—2022 年期间,我院中药临方制剂使用科室的分布有以下几个特征:(1)内科和妇科使用量大。使用中药临方制剂的科室以内科、妇科、骨科、产科等科室为主,其中妇科使用比例最高,占比49.67%,其次为内科、骨科和产科,分别占30.27%、7.74%、7.20%。说明我院中药临方制剂主要应用于内科、妇科疾病的治疗,体现了临方制剂在妇科和内科的优势特点。(2)内科和妇科使用量呈递增趋势。内科2020—2022 年中药临方制剂的使用占比分别为10.30%、33.42%、34.85%,妇科2020—2022 年中药临方制剂的使用占比分别为33.81%、51.64%、53.76%,可以看出我院妇科和内科近三年中药临方制剂的使用呈上升趋势,该数据可指导我院中药制剂生产部门的生产管理。(3)骨科的使用呈波浪形变化。骨科院内临方制剂的使用量呈波浪形变化,但波动幅度不大,总体来说使用量较为稳定。(4)产科的使用量呈递减趋势。产科中药临方制剂的使用量变少,与住院量、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专科中医师的数量等都有关系,下一步我们将针对产科做出更适合其使用的临方制剂,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2.2 中药临方制剂剂型的分布

中药临方制剂的剂型主要有丸剂、散剂、膏剂、酒剂、合剂、酊剂等[3]。我院中药临方制剂主要有汤剂、浓煎剂、膏方、散剂、丸剂、外用膏剂等,本研究中将我院中药临方制剂的剂型归类为散剂、膏方、汤剂、浓煎剂、丸剂五种剂型。2020—2022 年我院中药临方制剂五种剂型的使用分布情况为:(1)散剂使用情况:2020 年例数为1285 例,占总量(8077 例)的15.91%;2021 年例数为6671 例,占总量(19 078 例)的34.97%;2022 年例数为9170 例,占总量(22 144 例)的41.41%。(2)膏方使用情况:2020 年例数为1073例,占总量(8077 例)的13.28% ;2021 年例数为1516 例,占总量(19 078 例)的7.95% ;2022 年例数为921 例,占总量(22 144 例)的4.16%。(3)汤剂使用情况:2020 年例数为3348 例,占总量(8077 例)的41.45%;2021 年例数为7372 例,占总量(19 078 例)的38.64%;2022 年例数为8809 例,占总量(22 144 例)的39.78%。(4)浓煎剂使用情况:2020 年例数为2371 例,占总量(8077 例)的29.35% ;2021 年例数为2344 例,占总量(19 078 例)的12.29% ;2022年例数为768 例,占总量(22 144 例)的3.47%。(5)丸剂使用情况:2020 年例数为0 例,占总量(8077 例)的0.00%;2021 年例数为1175 例,占总量(19 078 例)的6.16%;2022 年例数为1275 例,占总量(22 144 例)的5.76%。

以上数据反映出:(1)我院中药临方制剂的剂型中,以汤剂和散剂所占的比例居多,占比基本都在40% 左右,说明我院临方制剂中的散剂和汤剂在普外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应用广泛;(2)散剂、汤剂和丸剂使用量呈递增趋势。三种剂型使用量逐年上升,具有明显的增幅。虽然丸剂的使用量从2021 年的占比6.16%下降到2022 年的5.76%,但总量是呈上升趋势;(3)膏方和浓煎剂的使用量呈递减趋势。膏方使用量从2020 年的13.29% 减至2022 年的4.16%,浓煎剂从2020 年的29.35% 锐减至2022 年的3.47%,不但占比下降,使用量也大幅下降。

3 讨论

中药临方制剂即药师根据中医师对某一位病人辨证论治后开具的中药处方的要求,由中药专业人员按照相关的制作工艺,将药物加工成不同剂型,以适应患者的不同需求,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中药临方制剂的出现,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可根据患者病情、药物的性质、用药部位及服药季节的不同加以选择。目前,我院配有中药饮片600 余味,通过辨证施治、循法组方,针对患者的不同体质选择治疗型药方或滋养型药方,做到“一人一方,随方加工”,针对性强,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且周边区、县的较多居民也纷纷前来咨询并定制。中药临方制剂的特点是辨证施治,随症加减,一人一方,将不便熬制、携带的中药汤剂由制剂室制成丸剂、合剂、糖浆剂、膏方、浓煎剂等适合剂型,又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临时调配成溻渍药包、外敷膏剂、外用散剂、洗剂等剂型供患者外用[4]。中药临方制剂具有以下优势特点:(1)可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慢性病的调理。每年季节交替变换时,是流感、感冒的高发季节,体质较弱的幼儿及老人经常容易被感染。为了更好地防治这类疾病,临床通常会使用膏方、茶饮、外用贴剂如三九贴、三伏贴等进行预防与调理。对于病情稳定需较长时间治疗的患者来说,其用药特点是服药时间长、服用量大,显然汤剂并不是最佳的治疗剂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医生及患者的用药需求,配制相应的茶饮、浓煎剂、丸剂、膏方等,做到“一人一方,随方加工”;(2)可辅助穴位治疗。在穴位治疗中,通常会使用药棒或针灸对穴位进行相应的刺激,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辅助穴位治疗,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用药部位、用药时长的不同,为患者配制相应的溻渍药包、外敷贴膏、局部散剂、外用熏洗剂等协同治疗;(3)剂型可调整。传统汤剂虽然起效快、操作简单,但其口感苦涩,又不便于携带,使很多患者望而却步。我们可以根据制剂通则要求,将汤剂制成胶囊剂、合剂、糖浆剂、丸剂、浓煎剂等合适剂型,以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这不仅能节约经济和时间成本,同时也能带来更好的用药体验,促进了中药药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发展。

中药临方制剂的加工过程需要医师、药师、患者等多方配合,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与互动。在中医临床用药中,医生多关注处方的疗效而易忽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内服汤剂为例,常规汤剂剂量大、携带不便,改成浓煎剂后则具有诸多优点:(1)药物浓度高,吸收快,起效迅速;(2)经浓缩后,药物含量不变,服用量小,单剂量包装可使携带及服用更加方便、准确;(3)经灭菌处理、密封包装,质量稳定,可长期保存,免去了临用煎药的麻烦,适合慢病患者、亚健康状态人群、病后术后等需要长期服药群体;(4)与膏方相比,对脾胃的影响更小,无胶类物质的滋腻。患者对于临方制剂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日常养生保健,如养生茶饮、膏方、足浴包;二是使用相对方便,无特殊使用要求,如颗粒剂、浓煎剂、丸剂等。丸剂是近两年我们才开始开发的新剂型,随着医生和患者对丸剂熟悉度的提高,丸剂的使用率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要提高中药临方制剂的使用率,更好地服务大众,就要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想病人之所想,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及时、快速地开发出合适的剂型供医生和患者选择,提供多元化的临方制剂,满足大众的需求[1]。例如,为改善妇科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引起的咽痒、咳嗽、咳痰等症状,制剂室与妇科联合研发出了一款针对性的穴位贴敷膏剂——如意止咳膏,以及针对妇科下体湿痒的如意止痒熏洗液、面向儿童寒咳的温肺化痰包、具有通络止痛作用的泡脚方、与儿科合作开发适合儿童服用的正气方养生茶等。我院结合实际,为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的中药临方制剂。

从我院2020—2022 年中药临方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来看,临方制剂的使用人数正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中药临方制剂带来的益处。中药临方制剂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特点,是中医药传统特色服务项目。中药临方制剂作为医疗机构服务模式探索中新的切入点,在不断挖掘具有中药特色临方制剂的基础上,有望获得服务模式上的新突破,并不断研制新的成方制剂。鼓励和支持中药临方制剂,大力发展中药临方制剂,必将提高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5]。中药临方制剂可以有效避免药物的浪费,提高临床疗效。临方制剂是验方制剂与时俱进的产物,有着广阔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不仅可以吸引来更多的病人,也会提高医师的治疗水平,增加医师治疗、药师调剂的技术含量[6]。中药临方制剂的应用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临床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疗手段,有利于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中医特色服务能力,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丸剂散剂汤剂
散剂源流探述*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中草药散剂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观察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干燥温度对中药丸剂溶散时限的影响探讨
不同中药物料对丸剂溶出的影响及其体内外评价
火麻仁片剂生产技术研究
鲜蒺四物煮散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