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淑霞主任治疗肛瘘及其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2023-09-05章发瑞李淑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0期
关键词:肛瘘瘘管肛周

章发瑞,李淑霞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肛瘘指肛管、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形成异常病理性通道的一种疾病,多为肛周脓肿溃破或切开引流的后遗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肛门条索状硬结、肛门局部反复破溃流脓、疼痛、潮湿、瘙痒等[1]。在我国所有肛管直肠疾病中,肛瘘占1.67% ~3.6%,且以男性青壮年多见[2],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占5%~10%[3]。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肛瘘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4]。肛瘘根据瘘管情况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其中复杂性肛瘘是指累及30% 以上外括约肌的经括约肌肛瘘、括约肌上肛瘘、括约肌外肛瘘、马蹄形肛瘘等[5]。复杂性肛瘘的治疗难度较大,其治疗目标为既要治愈肛瘘,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肛门功能[6]。中医治疗肛瘘及其并发症历史悠久,临床疗效得到认可。李淑霞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诊疗肛肠疾病工作20 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文将详细介绍李主任治疗肛瘘及其术后并发症的思路和经验。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对肛瘘的认识有很长的历史,肛瘘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肛漏”,关于肛漏古代文献记载较多,有“瘘”“牡痔”“痔瘘”“痔漏”“肛漏”等描述。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以下方面有关:肛痈溃后,湿热未清,留恋肉腠,不能托毒外出,溃口久不收敛成瘘;虚劳久咳,邪乘下位,痰热火邪下袭肛门破溃成瘘;外感六淫邪气,风、湿、热、火等邪气侵袭人体,湿热凝滞,火毒结聚,郁久化脓溃破成瘘;饮食不节,内伤七情,房劳过度等致湿热内生,乘虚流注肛门破溃成瘘;痔疮久不愈合,或肛周气血运行不足,均可导致肛瘘的发生。肛瘘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内伤七情,肛痈溃后余毒未清、久不收口,痔疮久不愈合,肛门气血运行不足等方面。中医学认为肛瘘术后创面仍属于“疮疡”范畴,肛瘘术后为金刃创伤,局部肌肤受损,经脉离断,气血运行不畅,致气血瘀滞,因此肛瘘术后创面多湿、热、瘀、血虚阴亏并存[7]。现代医学关于肛瘘的发病机制尚未有定论,目前的观点认为肛瘘的病因是肛腺感染、化脓性感染、损伤性感染、特异性感染等[8]。Shafik[9]认为在炎症的初始阶段,中央间隙形成脓肿,脓液沿着中央间隙扩散至肛管直肠周围间隙,而后脓肿破溃或行不彻底的手术切开引流后发展为肛瘘,肛瘘和肛周脓肿属于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肛瘘的发生也与机体的免疫力相关,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受到病菌侵袭引发炎症[8]。性激素水平也是影响肛瘘发生的因素之一,雄性激素能刺激肛腺腺液的分泌,容易出现细菌感染,因此男性肛瘘的发病率相对较高[10];雌激素则是肛瘘的保护性因素,能起到抗炎作用[11]。也有研究认为内口高压使得肠腔内的粪便残渣、微生物等感染源经内口被压入瘘道,造成肛瘘反复发作[12]。李淑霞主任医师多年来从事肛瘘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认为肛瘘临床上以湿热下注型为多见,但临床诊疗工作中并不局限于此证型;肛瘘的治疗是通过手术切除瘘管并联合使用大黄消痔栓、古墨膏、参柏洗剂、四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等,术后创面愈合中期,个体化使用生肌玉红膏促进肉芽生长,后期则采用补法,促愈生新,临床每获良效。

2 验案举隅

2.1 案例一

王某,男,36 岁,于2022 年4 月21 日初 诊。主因“肛旁反复流脓水1 年余,加重伴肛周肿痛3 d”就诊。患者1 年前进食辛辣油腻食物后出现肛周肿痛不适,并在肛缘发现有肿物隆起,当时未予重视,肿物自行溃破流出脓水后又自行愈合,进食辛辣食物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3 d 前患者饮白酒后肛旁出现肿痛,今日破溃流脓水,遂至我科就诊。专科检查:视诊肛门居中,膀胱截石位分别于1 点位距肛缘5 cm 处、5 点位距肛缘3 cm 处见两处溃口,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流出。触诊:于肛旁溃口处可触及通向肛内的硬条索物,有触痛。肛门指检:截石位1 点位齿线附近可触及中心凹陷的小硬结,压痛(+),未触及肛门肿块及狭窄。肛门镜检查示:1 点位齿线处充血红肿,未见异常分泌物。该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其他病史。刻下症见:肛旁肿痛流脓,脓液质地稠厚,局部灼热瘙痒,肛周有两处溃口,按之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口气重,纳食可,睡眠欠佳,二便调,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中医诊断:肛漏,湿热下注证。西医诊断:复杂性肛瘘。建议手术治疗切除瘘管,因患者近几日家中有事无法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暂予以中药内服及中医特色外用药治疗,决定择日行手术治疗。治则:清热利湿,方药予以四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药用:黄柏9 g,苍术12 g,薏苡仁15 g,萆薢12 g,茯苓12 g,牡丹皮9 g,泽泻6 g,通草9 g,炙甘草6 g。5 剂,水煎服,日1 剂,早晚分服。外用药:参柏洗剂(甘药制备字220190219000,规格:250 mL)125 mL 加入等量开水熏洗10 min,然后以大黄消痔栓(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中心,甘药制备字Z20190375000,规格:每粒重1.5 g)1 枚涂抹古墨膏纳肛,早晚各1 次,并嘱患者清淡饮食,忌辛辣烟酒及发物。

2022 年4 月25 日复诊,患者肛周肿痛流脓及口气重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纳食可,睡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滑。办理住院后完善术前检查,行手术治疗。术中患者取侧卧位,腰俞穴麻醉,李淑霞主任主刀行低位瘘管切除,主、支管对口引流,高位瘘管通过橡皮筋挂线,以达到保护肛门功能的目的,术后每日常规换药1 次,换药前用温水将患处清洗干净,将参柏洗剂80 mL 加入肛肠熏洗治疗仪(KRXZ-2008A)中熏洗坐浴15 min。熏洗完毕后,擦干患处,局部碘伏消毒后以大黄消痔栓1 枚涂抹古墨膏纳肛,再用无菌纱布将古墨膏(约3 g)均匀敷于创面上并用胶布固定,出院后继续于门诊定期换药。门诊换药期间,患者创面脓腐基本干净时予以生肌玉红膏外敷,以促进创面愈合,后期患者出现神疲乏力、自汗等症状,考虑病久伤正,在外用药的基础上予以口服中药汤剂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益气扶正、促愈生新。2022年5 月26 日复诊,患者自诉无任何不适症状,查体:视诊肛门居中,肛门处可见手术平坦的瘢痕,无分泌物及压痛,无肛门松弛及失禁。患者病情痊愈,遂停药,嘱其平时注意饮食,不适随诊。

按语:患者1 年前肛周脓肿未予重视,脓肿自行溃破,症状反复,形成肛瘘,此次饮酒后出现肛旁肿痛流脓,脓液质地稠厚,局部灼热瘙痒,口气重,纳食可,睡眠欠佳,二便调,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李淑霞主任考虑到患者因个人原因无法立即手术的情况,先予以参柏洗剂局部外洗、大黄消痔栓1 枚涂抹古墨膏纳肛,配合口服中药汤剂四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大黄消痔栓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是在消痔栓的基础上加强清热之力,再加以止血、活血、消肿、通便、除湿之品组成的,全方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凉血止血之功效[13]。古墨膏中含有古墨、黄连、人工牛黄、麝香、冰片等药物,具有消炎止痛、止血止痒的作用[14]。二者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消肿止痛、止血止痒之功。中药汤剂中,黄柏、苍术燥湿清热,配伍牡丹皮凉血止血;薏苡仁、萆薢、泽泻、通草利湿清热,使湿热之邪从便而解;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湿之源,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消肿止痛之功。患者经保守治疗1 周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将低位瘘管切除,主、支管对口引流,高位瘘管通过橡皮筋挂线。术后早期治疗以清热消肿止痛为主,中期予以生肌玉红膏外敷促进创面愈合。后期患者出现虚证表现,在外用药的基础上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益气扶正、促愈生新。在本例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根据其病情变化,将中医外科的“消”“托”“补”三大治法灵活运用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2 案例二

曾某,男,65 岁,于2022 年4 月28 日初 诊。主因“肛旁肿痛流脓水7 d”就诊。患者7 d 前进食辛辣食物后出现肛旁肿痛不适,自觉肛旁有脓水流出,脓水流出后肿痛症状稍缓解。患者自诉既往3 年前曾于外院行肛瘘手术,当时手术的具体情况患者未能叙述,诉术后愈合良好。专科检查:视诊肛门居中,膀胱截石位5 点位距肛缘3 cm 处可见通向肛内的一陈旧性手术瘢痕,9 点位距肛缘3 cm 处可见一暗红色溃口,有少许水液流出。触诊:于肛旁溃口处可触及通向肛内的硬条索物,有触痛,瘢痕处无压痛。肛门指检:截石位9 点位齿线附近可触及中心凹陷的小硬结,压痛(+),未触及肛门肿块及肛门松弛。肛门镜检查示:9 点位齿线处红肿,未见异常分泌物。刻下症见:肛旁隐痛,流出液量少、质地清稀,神疲乏力,纳食一般,睡眠欠佳,二便调,舌淡白,苔薄白,脉濡。中医诊断:肛漏,正虚邪恋证。西医诊断:低位肛瘘。考虑患者既往有肛瘘手术史,年龄较大,且目前无肛门失禁、括约肌松弛等表现,此次诊断考虑低位肛瘘。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肛门功能后于腰俞穴麻醉下行低位瘘管切除术,术后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并以参柏洗剂熏洗创面,古墨膏外敷,配合托里透毒中药汤剂口服,方选托里消毒散加减,药用:黄芪12 g,当归9 g,党参12 g,白芍6 g,川芎6 g,白术12 g,白芷9 g,茯苓12 g,皂角刺9 g,桔梗9 g,金银花12 g,甘草3 g。水煎服,日1 剂,早晚分服。患者于2022年5 月12 日出院,出院后继续于门诊定期换药。

2022 年5 月19 日复诊,患者自诉创面时有痒感,无明显乏力症状,无其他不适。查体:创面干净,无渗血及分泌物,局部肉芽鲜红,无明显触痛,无肛门狭窄及松弛,予以生肌玉红膏外敷,每日1 次,以促进创面愈合,余换药同前。口服中药汤剂稍作调整,方药如下:黄芪12 g,当归9 g,党参12 g,白芍6 g,川芎6 g,白术9 g,白芷9 g,茯苓12 g,熟地黄6 g,金银花6 g,甘草3 g。水煎服,日1 剂,早晚分服。2022 年5 月28 日复诊,患者创面基本愈合,无明显触痛,无肛门狭窄及松弛,嘱患者用参柏洗剂熏洗至创面完全愈合后停药,停用其余药物,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卫生,忌食辛辣刺激及烟酒等品,不适随诊。

按语:患者年逾六旬,既往有肛瘘手术史,此次发病时无肛门失禁、括约肌松弛等表现,病属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后予以手术切除瘘管并配合扶正祛邪中药口服,标本兼治。用药方面选用性味平和的药物配伍,避免使用大量清热解毒、苦寒药物,以防损伤正气。全方扶正祛邪兼顾,既达到了祛邪的目的,又避免使用补益药物致毒邪壅滞、闭门留寇。

3 小结

肛瘘的治疗目前以手术为主,其主要治疗目标是清除内口及上皮化瘘管,并尽可能减少肛门括约肌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及维持肛门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15]。复杂性肛瘘的治疗难度大,术后创面愈合缓慢,容易复发。中医治疗肛瘘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治疗肛瘘的优势在于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辨证论治、个体化加减用药,以期达到精准治疗。李淑霞主任根据肛瘘的发病特点认为湿热下注型较为多见,除了常规手术治疗外,还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疾病初期善用大黄消痔栓、古墨膏、参柏洗剂、四妙丸合萆薢渗湿汤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药物,但并不囿于湿热下注证型,结合疾病的不同阶段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中医外科“消”“托”“补”三大治法,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在临床上多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各种肛瘘手术方式的不断涌现,在处理好瘘管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括约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我们要善于将现代医学与中医特色治法相结合,以期在肛瘘的治疗中取得更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肛瘘瘘管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