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乡村教育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23-09-04潘进
潘进
摘 要:聚焦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乡村义务教育现状,北戴河区教师发展中心精准施策,补短板,强弱项,促均衡。聚焦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构建以“五大工程”建设为核心的“北戴河教学改革方案”,为乡村教育改革指明方向;抓实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因地制宜抓实教学评价改革,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培树乡村教育典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实现乡村学校的新发展。
关键词:乡村教育;教研创新;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1/24-0063-02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乡村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占比53.8%,乡村教育是北戴河区义务教育的短板,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让乡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在国家脱贫攻坚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北戴河区教师发展中心把教学教研的关注点放在乡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始终瞄准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均衡,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采取了一系列研训措施,助力乡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以“五大工程”建设为核心的“北戴河教学改革方案”,为乡村教育改革指明方向
“五大工程”即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工程、课堂教学改革工程、教科研先导工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和大阅读工程。“五大工程”是夯实学校发展基础的筑基工程、美化学校育人环境的塑形工程、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培根工程、升级学校文化建设的铸魂工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素养工程。从“五大工程”的实施效果上看,学校得发展,师生得成长,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此外,“五大工程”建设也让北戴河区教学改革的路径清晰起来,推进改革有抓手,避免了教学改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实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助力
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智力之源,发展乡村教育,必须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执教能力。近年来,北戴河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发展中心研训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结合教育实际,以龙头校辐射带动若干成员校协同发展,实施“1+N”模式的集团化办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成立了五个教育集团,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加强集团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让更多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北戴河区教师发展中心实施《教研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采取教研聚焦薄弱校和薄弱学科、教研员包校教研等措施,助推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此外,北戴河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部门安排国培项目优先让乡村教师参训,开阔其视野,增长其见识。在区域研训活动中,整合区域各学科优质教育资源,实施菜单式管理模式,使乡村教育的短板和弱项通过菜单式培训得到了加强。
三、抓实教学评价改革,助推乡村教育质量发展
2018年以来,北戴河区实施了项目申报和区域点项目评价,综合实践采取了“生态评价,晋级提升”的评价改革方案,率先在区域学校实施“以评促建”的评价改革,强调“评”“建”融合,重教育过程、轻资料堆积,重诊断咨询、轻考核结论。特别是2015年8月抚宁牛头崖片区5所农村学校划归北戴河区后,对乡村学校采取“红黄蓝绿”等级评价方式,通过学校认领评价等级,区域综合评估,让每个乡村学校也能伸伸手够得着,也能争第一,留足学校成长发展的空间、时间。这样的评价改革激发了学校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了學校内涵发展。
四、培树乡村教育典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支撑者,目前北戴河区有乡村教师602名,占全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人数的47.1%,许多满怀教育理想的有志之士长期奋斗在农村教学第一线,用知识点燃农家子弟的梦想。对这一群体中的优秀教师,全区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优秀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感人事迹,让这种精神在青年教师群体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里有全市教学改革的优秀校长、河北省骨干校长、北戴河区乡村教育改革一面旗帜的李慧校长;有扎根乡村教育35载春秋,情系校园,爱生如子,至今依然在三尺讲台挥洒汗水和智慧的优秀班主任骆玉丹老师;有北戴河区优秀共产党员,即将退休却像学校院旁高大梧桐树一样依然守望乡村教育的赵玉宝校长,等等。通过开展区域“守望初心,静待花开——梧桐花香进校园”艺术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赞颂乡村教师的坚守,弘扬乡村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五、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实现乡村学校的新发展
乡村教育既要“扎根”,又要“破土”,实现生活式、需要式、生存式、尊重式教育。乡村学校要回归土地,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将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建设富有特色的教育资源库,形成特色课堂、特色课程,以真实、贴切的教学内容提升教育效果,激发学生对乡村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特别是“双减”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乡村教育发展“有根的特色教育”。然而,“学生少”是很多乡村学校面临的现状,为此,乡村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力求做到精准化,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例如,蔡各庄小学的田园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了农村学生多样化的兴趣需求,“文化+教育”的发展模式,将田园文化的可贵因素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让“软实力”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硬支撑”。 学生在多彩的课程中得到了浸润,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