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育理念下陶行知劳动教育观的现实审思
2023-09-04王颖
王颖
摘 要:陶行知的劳动教育观既是立足国情与教育形势的先进思想,又是在贯彻落实中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的现实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且具有时代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发展仍存在实践性缺失,劳动教育体系尚未建立;无法進行协同育人等问题。基于此,劳动教育要在立足实践,回归聚焦理念提升;手脑并用,契合学生全面发展;聚焦核心,明确协同发展内核等方面有所突破,这才是劳动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协同教育;陶行知;劳动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1/24-0109-04
劳动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学者关注的焦点。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重视发展劳动教育以促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勃兴。如,颁布于2020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以政策形式推进实践,此为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进一步贯彻,更是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及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的直接体现。在如今,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而相对于近现代教育发展中,著名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将自身教育思想与当时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符合形势的且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因而,结合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其对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培育与发展意蕴深厚,启发实践。
一、陶行知劳动观之解构
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贯穿于其劳动教育理论体系之中。“生活即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本质,以社会为教育课堂且“教学做”三者相统一是贯穿其教育体系的方法。
(一)陶行知劳动观的内涵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含在生活中进行劳动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劳动场所;以“教学做合一”为教育方法等方面。
1.生活中进行的劳动教育。“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这是生活与劳动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其“生活即教育”理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且三方面层层递进、逐步明析。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认为,凡是能够体现在生活中的事都需要进行教育,劳动同样也不例外。如,从人的生活角度而言,过什么样的生活以及选择生活的方式便决定人需要接受何种教育。同时,生活中所需要的劳动教育贯穿于人发展的始终,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是不能脱离生活的,是要通过生活实践而进行的。如劳动教育,无论是针对其劳动的内容或是将其置于生活中,都要根据生活需要而制定。最后,生活与教育相互作用,生活决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原则等等;反之,教育也同样改变人的生活、生活方式以促进人与社会发展。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本质是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因而“生活”便真切地体现在劳动教育中,劳动与生活密不可分,它既关乎学生生存又促进学生发展。劳动是生活的基础,生活与教育的相互作用是将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成功实现的重要关键;劳动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现实基础,学校需要发挥其作为人全面发展过程主阵地的中坚作用。
2.“社会即学校”的劳动场所。“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基础上的现实与具体化。生活的场所是社会,而教育面向的场所是学校。社会虽是无形的,但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认为,学校与社会之间隐形的隔阂,会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无法推演至社会与自然之中。即学生从学校所得的知识与劳动能力需要投入到社会中检验。一方面,劳动作为社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一环,其激励劳动人民要在社会中学习,向社会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运用社会力量促使学校用实践去实现自身发展。陶行知先生在实践劳动教育思想时,不论是在工学团或是晓庄学校的实践中,无一不让学生在学校的课上、课后生活中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学校中所形成的能力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绝不能局限于学校这个缺乏实践的场域中。要着眼于社会,学校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只有真正自主地应用到社会中,才是真正实施的劳动教育。
3.“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陶行知对于教育这件事情则认为,教育不是为了教而去教,也不是为了学而去学,而是教人学做事情。教、学、做三者互为包含、相互作用。首先,在劳动中,教是一切的基础。教人者需先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并能在自身发展陷入困境时进行自教。其次,学与教相互促进。学是建立在教的基础之上,学生主体对于知识的主动吸收的过程;教是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的教师主体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最后,教与学也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做”的行为。行是知之始,实践出真知。间接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行动与劳动也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来源,其二者须互为表里方能出真知,才能创新。因而,“教学做合一”其内涵要求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和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就是学习与实践最好的办法,同时也是进行劳动学习最有效的方法。
(二)陶行知劳动观的特征与时代背景
陶行知的劳动教育观于当时的时代相适应,并且具有适应其发展的特征。陶行知的劳动观具有三种明显的特征:生活性、实践性、融通性。生活性与实践性相互融通。其劳动教育思想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面对当时社会中大多数平民子弟无法接受到良好教育的时代现状,陶行知的劳动思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教育脱离民众与社会生活的弊端,将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只有办好有质量、能将教育内容深深烙印在学生思想中的教育,真正做好平民教育,才能培养符合时代的实践人才。陶行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各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生活技能教育、农事生产教育、社会公益教育。生活技能教育贴合生活,更具实践性;农事生产教育使学生懂得劳动的不易与光荣;社会公益教育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又培养其社会与公民意识。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中学习内容的统一与融通,也是将所学劳动教育贯穿于各项内容的学习。在实践中进行创造,创造的教育即行动的教育。劳动也是促进人的全面与创新性发展,即陶行知深刻描述的创造性教育发端于行动,来源于实践生活,主张教育与人民的生活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二、聚焦学校劳动教育困局
(一)完备的劳动教育培育体系亟需建立
大中小劳动教育一体化是指要进一步聚焦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如今的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源动力、国家课程、运作机制、学生的创造性、教师的组织和指导能力、實践基地建设需求等方面都有待发展。可见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并未建立,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课程融合性、评价体系、课程的统一与衔接性等方面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在课程建设方面,更要明确劳动教育的学科独立地位,加强与学科课程的融合与协同共建;同时在能力层次方面加强衔接,不同学段的能力培养应层层递进,除大中小普通学校外,其他种类学校也应探索自身的特色劳动教育,取长补短。家、校、社的协同是完整教育的必要条件,三者各有所长,针对性不同。
(二)协同的劳动教育合力亟待形成
劳动教育虽是以学生为发展主体,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社会、家庭甚至学生自身各方面皆对劳动教育造成影响。国家劳动教育政策针对劳动教育的优化以保障其发展,但当下,社会与群体并没有为劳动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社会主流中不乏“劳动最光荣”等时代宣传语和口号,但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对于劳动者的观点与看法并不尽友好,从而导致社会劳动氛围缺失。学校中,学校劳动教育存在弱化与异化,在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培育学生过程中,需要政府主导,积极协调和企业及其他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并且开展合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实践基地与场所提供支持。家庭中,部分家长持唯分数论的观点,对于孩子的要求只有分数与名次的进步,对待学生发展不但不能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甚至效果适得其反。
三、陶行知劳动观的现实审思
针对陶行知劳动教育的思想,其理论仍是当今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但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现阶段的劳动教育需要学习的是陶行知将时代背景与其劳动思想相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性,以及促进新时代对于劳动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一)立足实践,回归聚焦理念提升
立足劳动教育实践的同时,更要加强完善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体系与一体化。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不仅着眼立足劳动与教育联系的重要性,同时在促进理论体系的回归中也给予了学者现实启发。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得到重视与认可,其教育的价值则要立足于综合育人。劳动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含劳动教育发展的目的、内涵与解读、内容与形式、评价体系建设、实践策略等方面。同时要拓宽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要切实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的相对性决定了教育理论与实践需要彼此适应,理论发展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学校观与教育观,进一步拓展教育视野,兼顾时代发展的特点与现实状况。
(二)手脑并用,契合学生全面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劳动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只聚焦于学生体力付出的过程,而是要让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并最终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内化过程体现在劳动教育的阶段性及延续性中,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与难度,才能使劳动教育对人的培育呈现永续性意义。劳动教育的发展在不同程度须具备阶段差异性,以针对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为劳动教育的阶段性与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做准备。小学阶段注重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促进劳动技能与知识的发展。内容设置更具实践性与趣味性。初中在小学的基础进一步上升台阶,开发学生发展的思想性。高中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主,贯彻劳动教育思想于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价值观中,促进学生劳动能力创新性发展。大学以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端正劳动态度,提升劳动技能。劳动教育最终是要促进提高学生素养,以及将劳动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等方面。
(三)聚焦核心,明确协同发展内核
正如陶行知“社会即学校”中的劳动思想所言,劳动教育不仅是在学校中进行,更是在家、校、社的协同之下培育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威机构,则须承担劳动教育的主要责任。但学校劳动教育的问题也尚需完善,如学校劳动教育需要在劳动教育体系化建设、课程规划建设、实践场地、教师素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作出积极应对。社会实践是劳动教育落实的有力保障与支撑。政府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学校发展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以保障劳动教育的落实。政府与企业也应强强联合,推动劳动教育项目的发展,以促进劳动教育有质量地实施。企业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学校建立合作,以便学生实现场所与实践基地的应用。家庭的参与是协同发展劳动教育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教育的一致性与贯通性。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向家长普及劳动教育的理念并尽可能改变一些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形成良好且双向受益的家庭氛围。家校社联合,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培育形成良好的扎根环境与优渥土壤。作为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推进主体,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都要坚定自身责任。
总而言之,陶行知的劳动教育观使得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发展迎来极大的心灵启迪与思维拓展。提出劳动教育发展的实质即生活和实践;“社会即生活”的教育场所,教育不应拘泥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劳动教育中“教学做合一”的实用性方法等对当今劳动教育发展都颇具影响。同时,其结合当时的时代环境所实践的劳动教育,不乏具有前瞻性思想。因而,在劳动教育培育发展时,劳动教育内涵的科学理论是其培育的基奠;发挥多主体的协同作用是保障力量;立足劳动教育实践则是关键之力;培养具有劳动知识、能力、观念与习惯的新时代人才是培育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1-03-15].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l.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赵 伟.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157~164.
[4]周洪宇,韩旭帆.论陶行知的劳动观及其当代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03):60~65.
[5]赵 伟.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157~164.
[6]郑智勇,宋乃庆,沈小燕,何海洋.在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J].人民教育,2021,(21):46~48.
[7]方凌雁.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建议——2019年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调研报告[J].人民教育,2020,(01):15~19.
[8]檀传宝.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人民教育,2018,(20):30~31.
[9]李 珂,曲 霞.1949 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