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特色学校创建热的冷思考

2017-03-21肖晓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特色学校创新

肖晓玛

摘 要 乡村正掀起特色学校创建的热潮。乡村特色学校的创建应以外推性发展模式转向内生性发展模式,要坚持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要关注全校学生素质的提升与潜能的发挥,要充分利用全校师生、家长、社区等各种资源,注重整个创建过程中的付出和进步,这样才能走出特色学校创建的误区。

关键词 乡村教育 特色学校 创新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广大学校要“办出各自特色”。2010-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又一次明确将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针对这一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特色学校的创建作出了许多明确的要求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形成每所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和风格既为我国中小学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机遇,也是我国乡村学校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在创建乡村特色学校热的当下,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和商榷。

一、从外推发展到内生发展

乡村学校在创建特色学校时,大多考虑通过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专家等外部力量为主导、自上而下的“推”和“拉”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外推性”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乡村特色学校创建的多种局面,如:“政府为乡村学校寻找特色”“专家为乡村学校审定特色”,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受时间、空间、资源、教学任务、办学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乡村特色学校的创建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实质性介入,不管是特色学校发展的方向,还是对特色学校前沿性知识的理解,都会大打折扣。乡村特色学校的创建要努力争取地方高校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与合作,高校专家学者能对乡村特色学校建设的科学规划指明方向。乡村特色学校的创建离不开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各级政府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但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乡村特色学校的建设,而且在经费、时间、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支持和协调,还要对乡村特色学校创建的进程、成效等方面进行监督,以确保创建工作的良性运转。但“外推性”发展在乡村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仅起指导作用,没有自觉的、主动的、丰厚的内生性发展为支持,特色学校的创建可能流于形式,昙花一现。“内生性”发展主要指立足本校的校情,挖掘、利用和整合本地的资源、师资、人才等要素,以推动特色学校创建的发展模式。内生发展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将特色学校的创建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突出地位,把乡村本土的文化和环境素材融入每所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乡村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的教学目标、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切实提高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广大乡村的孩子提供“家门口” 的优质教育,使乡村学校真正成为“当地老百姓”满意的“好学校”。

二、从模仿复制到传承创新

学习和借鉴已有特色学校的经验是乡村特色学校创建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有些乡村特色学校的创建几乎是对其他学校的简单复制或移植,这种“形似神离”的做法只会导致“千校一貌、千生一面”,不是真正的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指出:何谓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一般,不是平平淡淡,而是要有所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每所乡村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文化能量,这都是有着潜在特色和能量的有效资源,只是需要发现、挖掘、组织。乡村特色学校的建设需要在充分考虑和仔细研究自己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地理位置、办学规模、经济状况、师资队伍等现有的各种资源上,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文化,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针对自己学校的一个问题或一个方面或一个领域,寻找与选择一个带有决定意义的突破口,不限方法、不拘形式、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大胆革新,创办“走自己路”的特色学校。

三、从部分关注到整体提升

一些乡村特色学校的创建把开办奥数班、艺术特长班、英语补习班、武术特长班、校内火箭班以及各种兴趣班作为自身的特色创建,这些特色班注重的仅是部分尖子生、特长生的培养,不是针对全校学生素质的提升与潜能的发挥,不是特色学校的本质追求。众所周知,任何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是“育人”,“育人”是让接受学校教育的每一孩子都得到同等的关注。特色学校的创建不能偏离或违背这一基本宗旨,创建特色学校是要为学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和有效发展提供帮助、搭建舞台。特长教育不是特色学校,但特长教育可以为特色学校的创建奠定基础。乡村特色学校的创建可以通过提炼与挖掘隐含在某些兴趣班或某一特长后面的深层次文化底蘊,与德育、美育等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提炼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并把这种理念的精神内涵渗透到学校所有的各科教学、整个管理和课程内容中,指导着师生的教学行为,让置身于学校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得到熏陶和教育,最终促进所有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这可以成为特色学校创建的一种可能途径。

四、从置身事外到全员参与

校长是特色学校创建的核心人物。校长是领导者和决策者,在乡村特色学校的创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需要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锐意改革的精神、应对挑战的勇气与清晰的改革思路,结合时代特征和学校现实情况,提炼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以引领特色学校的创建。乡村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全校教师、所有学生、家长、校友、社区以及民间组织的参与。首先,全体教师和学生应是特色学校创建的主力军,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全校师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特色学校创建的规划与设计,提炼与归纳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教师的呕心沥血、职工的辛勤劳作、学生的刻苦努力在整体上推进特色学校的创建。其次,家长、校友、社区、民间组织等是乡村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支持者。一方面,他们是这些学校历史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对学校的情况较为了解和熟悉;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和校友非常乐意也有能力提供各种资源,为特色学校的创建贡献力量。在乡村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尽可能多地调动和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创建特色学校共同体,推进特色学校的创建与发展。

五、从效益导向到过程投入

乡村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得到广大师生、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最终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乡村特色学校的效益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准确定位、初显特色,到彰显特色,再到深化与优化阶段,它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可能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乡村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不能以获得立竿见影的外在效益为导向,而是一个从计划到实施的完整过程。其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反思、积累经验、反复修正,以实现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逐步形成与创建富有个性的特色学校。

推动乡村学校特色创建,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均衡,缩小校际差异,提升办学水平,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更优的教育,使乡村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充分考虑乡村学校校际间的差异,避免乡村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走入盲目性、随意性、表面化、简单化的误区。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特色学校创新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育部启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