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非在编教师自主发展调查研究
2023-09-04宋佩佩
宋佩佩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非在编教师仍是具有相当规模的教师群体。现阶段,基础教育非在编教师面临着缺乏外部资源支持、自主发展定位不清晰、专业发展能力不足、团队参与活动不够等现实困境。通过激发其自主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师德修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专业交往和完善生存环境管理等措施,可促进非在编教师实现自主发展,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基础教育;非在编教师;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1/24-0018-03
在我国,教师群体通常分为在编教师和非在编教师,非在编教师是指没有事业单位编制的教师。受城镇化快速发展造成的人员流动、事业单位控制编制措施和多孩生育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非在编教师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尤其在基础教育学段,非在编教师队伍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非在编教师作为国家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自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阐述其意义并提出相应对策,符合现实需要。
一、非在编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涵
(一)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涵义
郝晓东在《新时代教师自主发展的困境与路径》中认为,自主发展指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有较强的内生动力,能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自觉主动进行专业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金美福在《教师自主发展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中提出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作为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通过总结不同专家对教师自主发展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师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自发地采取各种手段实现个人专业素养成长的过程。
(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非在编教师自主发展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高非在编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态势新要求,给教师带来了全新挑战。基础教育阶段非在编教师数量庞大,为了适应新课改和新高考的要求,唤醒非在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激发非在编教师的工作热情,消除职业倦怠感,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非在编教师自主成长,有助于提高非在编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有助于提升非在编教师的幸福感。一些非在编教师受体制机制的影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面临着工作压力过大、经济待遇不高、社会认可度不够及自主发展机会匮乏等诸多现实问题与困境,使得非在编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大打折扣。通过对基础教育阶段非在编教师自主发展策略的研究与探索,能够帮助非在编教师找到实现自主发展的可行性方法,以便事半功倍地促进个人成长,促使其获得职业满足感,进而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
二、基础教育阶段非在编教师自主发展的困境分析
(一)缺乏外部资源支持
受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非在编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缺乏有力的外部资源支持。一是非在编教师在职业培训、职称评定和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权益不及在编教师,加之政府、学校对非在编教师培训的投资力度不足,导致非在編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单一,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平台。二是非在编教师大多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学校工作,睡眠时间少,锻炼机会少,工作压力大,其自主发展的时间难以得到有效保证,需要付出的成本相对更高。三是部分非在编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非在编教师,因工资待遇较低等,只能通过低端、低效的专业发展活动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或者“被迫”选择放弃培训的机会,阻碍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自主发展定位不清晰
非在编教师的工作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导致非在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低,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逐渐丧失了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教育教学态度不积极,最终使得工作投入和绩效处于较低水平。非在编教师职业认同感低则会带来自我专业发展认同感低;追求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对于个人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表现不积极;职业规划往往不够长远,存在短视行为;部分非在编教师对于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兴趣不高,缺乏自主发展行为。
(三)专业发展能力不足
部分非在编教师在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理论、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等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存在着“有文凭、没水平”“有学历、没能力”的现象。部分非在编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足,他们认为只要做好日常教学就可以,不必再继续学习,更不需要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加之,一些学校又不重视教育科研活动,在任教师也缺乏独立的科研能力,认为只有评职称才需要撰写论文和开展课题研究。非在编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不符合新课改和新高考的要求,进行自主专业发展是必然要求。
(四)团队活动参与不够
非在编教师日常工作行为受“应试教育”和“唯分数论”的深刻影响,面临着日常教学工作量太大的问题,他们疲于组织教育教学和各种考试,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团体活动,个体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也不多。另外,为了争取绩效工资和职称、职位的晋升机会,有些非在编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没有归属感。一般情况下,非在编教师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独立完成各项任务,即使在交流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也是一副小心翼翼的心态,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这样,非在编教师固守在自己的阵地上,缺乏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严重地束缚了教师群体的创造性,降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三、基础教育阶段非在编教师实现自主发展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自己,激发自主发展内生动力
正确认识自己是实现自我健康成长的前提,非在编教师要对自身的优劣势进行全面分析,明确自己的发展意愿与发展目标,熟知内外部环境带来的便利和阻力,复盘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在此基础上,非在编教师要积极培养“我要发展”的意识,激发自身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发展意愿的驱使下,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实现自主发展有意愿、有计划、有方向,形成发展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提升师德修养,树立自主发展责任感
部分非在编教师因身份不同带来的落差感,产生了工作态度不积极、职业倦怠等不良情绪和行为,进而忽略了教师应承担的职业责任。非在编教师应重新认识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意义,加深职业认同感,努力修炼高尚人格,培养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学生建立深厚感情。应将工作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以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认识到教学才是实现自主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在不断教学与反思教学中实现专业成长。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发展能力
非在编教师要养成互联网思维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自主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尤其对来自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地区的非在编教师来说,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非在编教师要有辨别意识和能力,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筛选符合需求意向的资料。非在编教师要充分利用国家或者学校提供的专业发展资源和平台,为自主专业发展提供便利。
(四)加强专业交往,借助集体实现成长
非在编教师要积极加入专业发展团队中,从团队中汲取养分。首先,团队可以实现相互学习。团队交往提供了与不同教育能力和知识结构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非在编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积累教学经验。其次,团队可以激发竞争意识。竞争可以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团队中的“比学赶超”氛围,有利于个体树立竞争意识,迫使自己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在竞争中快速成长。再次,团队可以进行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往往需要組建研究团队,通过分工开展课题研究,能帮助教师拓展专业知识,转变教育观念。
(五)完善生存环境管理,提供外部支持
为支持非在编教师自主发展,从学校层面来讲,要提供资源条件,完善硬件设施,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对于非在编教师要适时给予评价和激励,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调动非在编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从国家层面来讲,要进一步完善非在编教师的评聘制度,解决非在编教师发展机会少、评职称难的窘境,完善城市、农村教师定期交流的制度,为农村非在编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供进城学习、实地操练的机会。与此同时,要适当加大农村偏远地区非在编教师的宣传力度,防止非在编教师群体在社会公众心中被边缘化。
参考文献:
[1]沈胜林.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特征及构建[J].教育科学论坛,2019,(35).
[2]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陈国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短长”论[J].教育科学研究,2015,(11).
[4]周跃良.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叶 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