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2023-09-03王伟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3期
关键词:银屑病皮损受体

王伟东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药剂科,辽宁 大连 116000)

银屑病为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和生活质量。该病属于慢性疾病,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为T细胞在刺激下被活化和激活,使大量的炎性因子产生,导致角质细胞过度增殖以及分化。相关研究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与银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且与复发高度相关[1]。临床上主要使用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可以对疾病的进展进行缓解。但该药不良反应较大,多数患者不能坚持长期使用[2]。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是一种主要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中重度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3-4]。笔者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旨在探讨该药物对患者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19~60岁,平均(40.00±10.70)岁;病程1~20年,平均(12.30±5.60)年。试验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21~60岁,平均(40.00±10.17)岁;病程1~20年,平均(12.40±5.70)年。经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相关内容。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病程>6个月,皮损>10%,近2个月内未接受过生物制剂治疗;可耐受研究药物,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心肝肾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处于严重的全身慢性感染的患者;对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其他皮肤病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并根据疗效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剂量。对照组以控制皮损为主,外用要主要为润肤剂、保湿剂、维生素D3衍生物、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人白细胞介素8单克隆抗体和焦油制剂等,系统用药要主要包括系统治疗药物包括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维A酸类,控制并发症发生,控制基础疾病。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强克,上海赛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04),每次25 mg,每周2次。疗程为12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第4、12周的皮损面积和严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PASI评分改善率<50%被认为无效。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皮肤是否出现相关症状,PASI评分增加>10%视为复发。记录结束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试验组PASI 90%、PASI 75%、PASI 50%比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2 复发情况 试验组结束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n(%)]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血小板减、关节酸痛、上呼吸道感染、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银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类疾病,为反复发作的免疫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且由于皮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会出现心理问题[5]。目前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近年的研究显示银屑病主要是由于代谢异常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有关[6]。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银屑病为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大量的炎性因子释放T细胞被释放,诱发炎性反应,其中质细胞过度分化是发病的主要因素[7-8]。TNF-α是T细胞分泌的多种免疫因子之一,为机体内非常重要的炎性因子,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间黏附分子-1、CD40、相容性抗原类分子,激活核因子KB信号通路,在T淋巴细胞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11]。TNF-α过表达可改变角质形成细胞内角质表达模式,会让角质形成细胞发生增殖、角化不全、表皮突延长、颗粒层消失、炎症浸润及微血管形成等[12-16]。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主要针刺TNF-α受体表面的IgG1抗体Fc段组成,可以与TNF-α三聚体结合,让其化学活性消失,从而阻断病情的发展,减少皮损面积[17-21]。本试验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试验组皮损情况优于对照组。该药物药理作用明确,稳定性高,不良反应低,已经成为治疗风湿免疫科的常用药物。本研究发现,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对患者血液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肝脏的影响较小[22]。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使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处于稳定范围,降低患者皮损面积,减少疾病的复发[23]。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银屑病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体内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促进患者皮损消失。

综上所述,采取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银屑病皮损受体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2,2’,4,4’-四溴联苯醚对视黄醛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妊娠与银屑病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Toll样受体: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