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09-03庄凌梓董真齐潘小燕石开璇王小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3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肌纤维盆底

庄凌梓 董真齐 陈 岑 潘小燕 石开璇 王小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科,福建 福州 350004)

产后盆底功能性障碍作为妇产科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妊娠和分娩造成盆底结构改变,如雌激素变化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分娩中子宫收缩疼痛、胎儿挤压盆底等均可导致盆底肌力减退或肌纤维断裂,故在产后容易出现盆底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严重降低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电刺激疗法可通过适宜的电流刺激兴奋神经肌肉,利于缓解症状,修复肌力和神经[1]。生物反馈可通过实时反映盆底肌活动状况,针对性进行调整训练,提高训练效果。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利于提高产妇依从性,但实际应用能否进一步保证康复治疗效果需深入研究。为此,本次研究对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接收的产后盆底肌力康复产妇98例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接收的产后盆底肌力康复产妇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9例。本次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31.15±3.63)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15±0.82)周;胎儿体质量2.1~4.6 kg,平均(3.12±0.42)kg;初产妇32例,经产妇17例。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31.28±3.57)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22±0.81)周;胎儿体质量2.0~4.5 kg,平均(3.18±0.41)kg;初产妇30例,经产妇19例。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足月单胎;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电生理检测盆底肌肌力2~4级;白带常规、子宫附件超声等相关检查结果正常;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金属节育器放置者及电子设备植入患者;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伴阴道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泌尿生殖系手术史者;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病变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康复训练。①盆底肌锻炼: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安抚患者情绪,以放松的身心状态进行有意识的盆底肌肉管理,双腿屈曲,指导患者吸气时用力,呼气时放松,吸气时以最大力度收缩会阴部、尿道和肛门,用力6~8 s后放松,再重复用力,持续10 min。②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取平卧位,适度增加腹内压力,鼻子吸气时腹部向上,缩唇呼气时腹部收回,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5~2.0):1,反复练习,持续10 min。③阴道杠铃:选择瑞典LE-LO阴道哑铃进行肛门收缩训练,清洁阴道哑铃后,将圆头一端置入阴道内2 cm处,指导患者进行有意识的盆底肌肉及阴道用力,完成收缩-放松-收缩-休息的流程,循序渐进增加哑铃重量,每日1次,每次5~10 min。完成为期5周的治疗。

1.2.2 观察组 在上述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选择法国PHENIX SB4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在治疗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消毒后置入电极片,下腹部和髂骨处各贴2片。输出频率为10~30 Hz,脉冲100~200 μs,需以患者的盆底肌被动收缩程度,疼痛感受进行频率、强度、脉宽等调节,同时根据Ⅰ类纤维、Ⅱ类纤维肌力功能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以肌电图、压力曲线等作为反馈,实时调整指导,提高对不良盆底肌肉的控制强度,每日1次,每次20 min,持续15次。完成为期5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盆底肌力 采取会阴肌力测试法评价:0级为无收缩;1级为收缩1次,且持续1 s;2级为收缩2次,且持续2 s;3级为收缩3次,且持续3 s;4级为收缩4次,且持续4 s;5级为收缩5次,且持续5 s。

1.3.2 测定两组盆底肌疲劳度 采取盆底功能诊断仪测定2级肌力、3级肌力、4级肌力下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的盆底肌疲劳度值。

1.3.3 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尿失禁程度、盆腔脱垂程度及性生活质量 尿失禁采取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评价,0~21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盆腔脱垂程度采取国际尿控协会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POP-Q)评价,0~4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性生活质量采取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评价,2~36分,分数越高,性生活质量越好。

1.3.4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含尿失禁、子宫脱垂、直肠脱垂、膀胱脱垂。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4.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比较 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以5级为主(59.18%),显著高于对照组(28.57%)(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比较[n(%)]

2.2 两组产妇的盆底肌疲劳度比较 2级肌力、3级肌力、4级肌力下盆底肌疲劳度比较,观察组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的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盆底肌疲劳度比较(%,)

表2 两组产妇的盆底肌疲劳度比较(%,)

2.3 两组尿失禁、盆腔脱垂程度及性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尿失禁程度、盆腔脱垂程度及性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CI-Q-SF、POP-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SF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尿失禁、盆腔脱垂程度及性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尿失禁、盆腔脱垂程度及性生活质量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45%(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虽然女性对妊娠、分娩等认知越来越全面,主动遵从医嘱进行危险因素的防范,提高了分娩安全性,利于产后良好恢复。但分娩过程中所造成的生理创伤和心理创伤仍不可忽视[2]。根据临床调查研究可知,较多产妇在产后出现一定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尿失禁、盆底脱垂,因此需重视对产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尤其产后6周内为最佳预防治疗时机,应采取科学可靠的治疗方法,尽可能促进盆底损伤修复,提高产后康复效果[3-5]。如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备受女性重视,传统治疗以盆底肌康复训练为主,即由专业妇产科人员指导产妇完成有意识、科学性、节律性的盆底肌肉锻炼,可起到增强盆底肌力、减轻盆底功能障碍、提高尿道闭合压和盆底支撑能力的作用,对促进盆底肌力恢复、预防产后并发症发生有一定的效果。但因其作用局限,难以修复神经功能,需产妇高度配合和依从,导致实际治疗中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6]。如今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受到重视,其中电刺激可通过刺激局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唤醒受损肌肉的弹力、收缩力,利于盆底肌力的恢复和增强。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现代生理仪器引导患者通过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实施针对性的训练,实现有意识的意念控制,调节自身盆底肌力,利于盆底肌力恢复[7-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以5级为主,显著高于对照组,盆底肌疲劳度比较,观察组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的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促使产妇的盆底肌力良好改善,并进一步减轻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的盆底肌疲劳度,利于产后恢复。与张小勇等[9]结果相近。常规盆底康复治疗要求产妇建立强大的意念和信心,而产后产妇处于明显不适状态,难以高度依从盆底肌功能锻炼,且单纯锻炼的作用有限,因此需联合其他治疗方案[10]。电刺激可选择适宜的位置黏贴电极片,通过电刺激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唤醒神经细胞,并松弛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主要体现为生理层面的刺激作用,利于症状消退,盆底组织、血液循环改善,增强盆底肌力[11]。生物反馈疗法在电刺激的同时,依据肌电图、压力曲线将肌肉活动信号转化为可视信号,利于医师和患者实时感受,促使患者能够自主调节不良位置的肌肉,属于通过意识影响肌力改变,即通过生物反馈建立新的控制模式,具有疗效明确、直观有效的优势[12-13]。治疗后,观察组ICI-Q-SF、POP-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SF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有效可减轻尿失禁程度和盆底脱垂程度,利于产后患者性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14]。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实现生理、心理的双重治疗,促使患者主动锻炼盆底肌,有意识的控制盆底肌活动,纠正不良盆底肌肉收缩,修复神经肌肉功能,减轻因妊娠、分娩等因素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改善性生活质量[1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防范常见产后并发症,提高康复效果。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纠正盆底肌肉的错误运动模式,促进机体代谢速度,强化肌肉收缩,防范产后并发症,利于盆底功能的良好恢复[16]。

综上所述,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是促进患者盆底肌力恢复、疲劳度减轻的有效措施,可有效防范产后并发症,减轻尿失禁和盆底脱垂,改善性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肌纤维盆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microRNA-139对小鼠失神经肌肉萎缩中肌纤维的影响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