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反应蛋白、PCT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辅助诊断效能及与血培养结果的关系

2023-09-03姜丹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3期
关键词:肺结核淋巴细胞满意度

姜丹花

(漳平市医院检验科,福建 漳平 364400)

肺结核是通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发生与免疫系统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1]。在组织损伤的急性期,患者机体通常会发生非常明显的炎性反应,出现较多的急性反应蛋白,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通常明显多于健康人群[2]。肺结核患者在得到相关治疗之后,组织修复之后,炎性因子会有一定的下降趋势。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较为常见的炎性指标[3]。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早期诊断机体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能够对细菌感染情况进行监控和鉴别,PCT水平表达情况与疾病感染程度呈正相关[4]。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脂多糖是位于结合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物质,能够将血液中的PCT水平提升,在肺结核的预测中有着一定的特异性,但与肺结核之间的相关性尚无统一的结论[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是炎症指标中的一种,在各种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不过在肺结核患者中相关研究较少,与其他一些炎症指标的联合治疗价值尚无较为确切的依据[6]。本研究对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旨在分析CRP、PCT、NLR水平的辅助诊断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8例,分为研究组(活动组39例,非活动组29例),时间范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另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同期健康对照组68名。对照组男36名,女32名,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6.7±6.1)岁。研究组男41例,女27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47.3±6.7)岁。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结核疾病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依从性高。④知情同意本研究内容。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者。②存在精神障碍者。③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④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取纳入对象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测定CRP、PCT、NLR水平。NLR水平应用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PCT水平应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进行计算。CRP水平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血培养主要采用患者外周循环血样,采用BD血培养仪进行培养。将菌落分离出来之后采用细菌鉴定仪进行相关鉴定,同时对菌落类型进行判断。临床上在检测血清PCT水平时使用免疫荧光检测仪以及原装试剂盒(万孚公司,型号S-112飞测Ⅱ)。PCT的阳性标准为:≥0.5 ng/mL,代表细菌感染的产生,其水平的提高说明细菌感染程度加重。CRP使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7180)以及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森龙生物科技公司)。CRP阳性标准为:CRP≥10 mg/L,代表细菌感染问题的产生,其水平的提高说明感染程度的加重。NLR水平的提高说明感染程度的加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CRP、PCT、NLR水平。观察并记录肺结核患者不同疾病情况间的CRP、PCT、NLR水平。观察并记录肺结核患者CRP、PCT、NLR水平与血培养之间的关系。观察并分析单一CRP、PCT、NLR指标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观察并分析单一CRP、PCT、NLR指标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满意度。以100分为满分,其标准为:完全满意度为超过90分,基本满意度为70~90分,不满意为低于70分。总满意度=(完全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应用SPSS 24.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RP、PCT、NLR水平对比 研究组CRP、PCT、NL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CRP、PCT、NLR水平对比()

表1 两组CRP、PCT、NLR水平对比()

2.2 肺结核不同病情CRP、PCT、NLR水平对比 在研究组中,活动组患者CRP、PCT、NLR水平高于非活动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病情CRP、PCT、NLR水平对比()

表2 两组不同病情CRP、PCT、NLR水平对比()

2.3 CRP、PCT、NLR水平与血培养结果对比 CRP、PCT、NLR水平与血培养结果有着密切相关。见表3。

表3 CRP、PCT、NLR水平与血培养结果对比[n(%)]

2.4 CRP、PCT、NLR水平单一与联合检测诊断效能对比 CRP、PCT、NLR联合检测诊断效能优于各项指标单一检测(P<0.05)。见表4。

表4 临床诊断效能[n(%)]

2.5 CRP、PCT、NLR水平单一与联合检测满意度对比 CRP、PCT、NLR水平联合检测的满意度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见表5。

表5 检测满意度

3 讨论

在进入21世纪以来,肺结核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此疾病是由结合分枝杆菌所产生的,全球各国家已认识到防治肺结核的重要性。我国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国超过15岁人口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基本达到500万,依据感染原因不同可将全部肺结核患者分为涂阳肺结核、菌阳肺结核两类肺结核患者。2014年,有近93万人新发肺结核症状,在全球范围内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我国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开展过程中承担较大的负担。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有着较长的病程,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在被确诊时通常已进入发展期,因此临床前期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7]。针对肺结核患者,临床上将病原体检测作为判断是否感染和感染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但因为其检测工作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一般在检测工作完成后3~7 d才可以得到最终的诊断结果。如果肺结核患者病情持续加重未得到有效控制,不仅会对患者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危害,而且会大幅度增加周围人群的肺结核感染概率,甚至会增加肺结核患者的死亡数量。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快速明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尤为必要。如果患者机体产生以细菌感染为代表的炎性反应,患者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数会出现明显提高,淋巴细胞数也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临床检测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水平可直接反映肺部组织的具体感染情况,为随后肺结核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临床上将鉴别结核病作为重点内容,早诊断、早治疗结核病有利于公众健康的发展,降低结核病发生率。但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通过患者病史、体征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和影像学结果来进行诊断。肺结核患者血液中NLCR水平与细菌性肺炎存在明显差异性。NLCR以7作为临界值,如果其表达水平<7代表患者机体内产生肺结核疾病。与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数相比,NLCR在鉴别肺结核和细菌性肺炎方面的诊断准确性更高。NLCR是临床诊断与鉴别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疾病的重要依据。与白细胞计数相比较,NLCR在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对于肿瘤重症患者来说,如果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症状时,机体内淋巴细胞减少程度可直接反映患者的具体病情变化情况。基于上述分析可知,NLCR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感染预测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工作中。近年来,在临床诊断肺结核疾病的过程中,与传统CRP、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相比较,NLCR的临床价值较高。

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对结核分枝杆菌和宿主间相互作用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肺结核疾病的形成和转归程度。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效应记忆T细胞为细胞(DPT细胞),在结核抗原肽刺激后产生活性,可大量增加IFN-γ、TNF-α有效分泌细胞因子数量,代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DPT细胞在抗结核应答中产生相应的价值,其比例变化能够对抗结核治疗整体效果进行直接反映,从而为预测患者预后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在肺结核细胞免疫机制中CD4+T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具有较为重要的指标价值,与此相反,中性粒细胞增多是肺部组织炎性反应形成早期的重要表现。NLCR在实验室检测方面为结核病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NLCR作为鉴别肺结核疾病的重要价值指标,为肺结核疾病辅助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提供支持。此外,CRP、PCT、NLR指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肺结核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准确性,为随后临床肺结核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CRP、PCT、NL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RP、PCT、NLR水平与血培养结果密切相关,说明CRP、PCT、NLR水平因活动、非活动因素影响而发生明显变化,进而通过上述指标变化情况判断患者的具体状态,同时能够直接反映血培养情况。分析原因主要是:NLR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理想和简单的一种标志物,与其他的炎性标志物不同的是,NLR是一种较为廉价的标志物,在判断以及评估的过程中都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进行额外辅助工作,对于患者住院过程中的病死率以及生存率预测都有着较高的有效性[8]。肺结核患者因为受到疾病的影响,炎性因子升高,同时淋巴细胞相对较少,对肺部循环阻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加重肺间质水肿的情况,血液里的儿茶酚胺类物质以及糖皮质激素水平不断升高,进而致使淋巴细胞计数降低[9]。因此,如果NLR水平出现升高的情况,可将其作为一种风险预警标志物[10]。

一般来说,PCT通常是通过甲状腺中的C细胞进行分泌的,但是如果出现了炎症感染的情况,机体中的其他细胞也可分泌PCT[11]。尽管结核杆菌无法对外毒素以及内毒素进行生产的,但结核杆菌中的菌体能够在机体组织细胞中进行大量分泌和繁殖,进而引发机体出现炎性反应,同时出现超敏反应,进而出现血清PCT升高的情况。由此可见,PCT能够在肺结核的诊断中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12]。

CRP是急性反应蛋白中的一种,可将补体激活,促进免疫调节,提升细胞的吞噬效果[13]。CRP在血清中通常有着较低的含量,但一旦发生组织损伤或者组织感染的情况后会发生急剧升高的情况。临床中通常将CRP作为一种较为重要的指标,主要应用在疾病早期诊断中,在疾病活动性评估中有着广泛的使用[14]。CRP水平和肺结核的疾病情况呈正相关,CRP水平越高表示肺结核所导致的组织损伤程度越高,这一点对于肺结核的病情控制情况指导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在耐药性的评估方面也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15]。

CRP、PCT、NLR三者联合检测对于肺结核的病情评估以及临床诊断有着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联合检测能够提升肺结核的检出率,减少误诊情况以及漏诊情况,方便早期及时诊断和治疗,控制肺结核的后期发展和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CRP、PCT、NLR联合检测诊断效能优于各项指标单一检测(P<0.05),CRP、PCT、NLR水平联合检测的满意度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说明应用CRP、PCT、NLR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肺结核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满意度。

本研究仍存在一系列的局限性,随后相关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吸引患者对分组模式进行持续优化。本研究中并未与NLR、CRP、PCT等因子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并未对NLCR联合结核菌素试验、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结核病的诊断效能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的样本数量相对较少,无法完全表明此结论的科学可靠性,仍需大量相类似研究进行论证。

综上所述,CRP、PCT联合NLR在肺结核患者中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可以反映肺结核患者的疾病程度。

猜你喜欢

肺结核淋巴细胞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82例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HBsAg携带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