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及时代价值

2023-09-03王凯张友森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重要论述时代价值

王凯 张友森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对为什么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什么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怎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精要鲜明、系统全面、科学深刻的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系统梳理并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对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步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3)04-0003-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根本要求。全面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对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快速步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内因来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外部环境来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是应对风险挑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28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要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力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3〕107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转型升级的任务必要而迫切,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需要科技力量的驱动加持。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摆脱“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使命艰巨,在制造业领域竞争力偏弱、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多数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 ‘阿喀琉斯之踵”〔4〕8。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资本的积累、劳动力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科技水平一定的条件下,资本的扩张、劳动力的增加都不可能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而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会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2〕所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从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从外因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风险挑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科技是国之利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5〕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创新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可以看到,世界强国的崛起大多伴随着科技的崛起,新中国成立后,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党和国家集中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党中央果断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较短时间内突破了核武器、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军事威胁和科技封锁,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6〕27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7〕随着我国强势崛起,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不少西方国家纷纷抛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试图阻止我国前进的步伐,其中“中国科技威胁论”尤为突出。比如,为了遏制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态势,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从“实体清单”“芯片禁令”到“企业封锁”,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挑起了不公平竞争,用出口管制、限制投资、限制人员准入等方式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根据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共有611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涵盖了通信技术、计算机、芯片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一众高科技领域。

现实警醒我们,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变革浪潮,必须不断强化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能力,这是在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背景下的重大战略抉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攻克“卡脖子”难题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抵制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科技霸权的利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3〕109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起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顶梁柱”,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3〕110。

二、什么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理论深邃,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内在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

(一)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在2021年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为科技自立自强加上了一个重要定语“高水平”。从科技自立自强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层次更深、范围更广、要求更高,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新的使命担当。“高水平”是指重大科技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要自主、可控,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8〕,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1〕35从当前全球产业链布局来看,关键核心技术是被嵌入全球高端价值链中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被称为“卡脖子”技术。相对于一般技术而言,“卡脖子”技术具备高度的垄断性。目前,我国在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触觉传感器、高端电容电阻、核心工业软件等领域存在短板。针对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家把核心技术当‘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怎么可能提供给你呢?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9〕新征程上,只有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才能加快突破“卡脖子”问题,变“卡脖子”为“撒手锏”,才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二)坚持自立自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3〕107。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10〕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构成了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现代化建设最能够依靠的有力支撑,也是一条最安全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4〕41如果自主创新能力落后,就很难摆脱跟着别人跑和受制于人的局面。目前,我国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能力还不强,重引进、轻消化的问题还存在。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一味依赖技术引进,“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11〕。因此,自主创新是别人抢不走的“法宝”、废不掉的“武功”,只有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劣势领域补齐“短板”,在优势领域打造“长板”,在强势领域树立“样板”,抢占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科技创新强国才不至于流于空谈 〔12〕。

(三)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是辩证统一的。自立自强意味着在国际舞台上以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同各国相处,是进行开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4〕76国际科技合作已经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手段和保障措施,也日益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和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开放创新,就是要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科技自立自强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14〕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与世界科技创新交流中发现不足,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勇气不断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水平。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1〕35世界发展受益于科技进步,人类命运因科技创新合作而更加紧密。所以,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秉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理念,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才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同各国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为更多人所享。

三、怎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是系统完备的科学体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是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指导与方法遵循。

(一)坚持党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都高度重视发展科技事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两弹一星”再到拥有各类大国重器的科技成就,不断实现从科技弱国到科技大国再到科技强国的发展目标。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7〕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战略上作好前瞻性谋划,找准重点关键,制定针对性策略,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进行一体化部署、统筹推进,“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4〕15。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科技事业之所以实现历史性重大进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行”再到“领跑”,最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科技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15〕全方位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需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技发展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科技发展有其鲜明的价值取向,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要求也是根本保障。

(二)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1〕3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国家治理新任务。所谓新型举国体制,是一项集中全国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以国家发展和国家利益为根本旨归,以攻克某项重大项目或完成某项重要任务的体制机制〔16〕,是我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制度保障。

在重大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配置中,由于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高投入、长周期、复杂性、战略性等突出特点,往往突破难度较大,存在“市场失灵”风险,新型举国体制则成为实现特定科技创新目标的理想选择。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科技创新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国家需求为引领、企业研发为核心、市场调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产生了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汇聚起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合力,有助于集中优势力量和稀缺资源打好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坚战”,从而掌握更多“撒手锏”技术,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基

基础研究是人类科技大厦的最初起点,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世界各国之间围绕以基础领域为主阵地的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谁能够在基础研究中脱颖而出,谁就能够在全球科技竞争的比拼中赢得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强基础研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他强调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17〕197“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3〕108当前我国面临不少“卡脖子”技术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往往是基础研究存在短板,源头和底层问题模糊不清。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18〕。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由于起步晚、任务重、压力大等多方面原因,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仍然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22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支出达3.09万亿元,是2012年的3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91%提升至2022年的2.55%(见图1),超过法国(2.35%)、荷兰(2.32%)等创新型国家,并进一步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2.67%)。2021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951亿元,占R&D经费比重为6.5%。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呈现出总量大、增速快的显著特点,但投入强度低于多数主要创新型国家15%~25%的水平(见表1)。

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拓进。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突破转变阶段,如何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基础研究质量和效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我国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18〕基础研究做不好,科技自立自强就无从谈起,只有对基础研究持续加大投入,才能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攻克核心技术才真正成为可能。

(四)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旨在强化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搭建科技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1〕35其目的就在于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营造良好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政策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4〕63一方面,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良好的科技生态系统是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要从资金、人才、自然资源和社会等方面提供最优支持,“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19〕,建立成果监督评价机制,用政策保落实。同时,坚决防范盗取核心科技机密、骗取研发经费等危害科技事业的非法行为,在建设高质量创新生态中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形成更加高效的产学研协同互动格局;另一方面,要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青年科学家,遵循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的规律,营造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优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20〕,“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領军人才挂帅出征……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17〕201!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保证科技研发创新过程的公平竞争性,通过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使更多的科技人才心怀国家、担负使命、从而实现更多重大科技突破。

(五)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33。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一方面,要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17〕202人才是第一资源,卓越的战略科学家和一流的科研人员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要素,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主动。目前,我国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创新人才队伍,R&D人员全时当量超过570万,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见图2)。 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精神支撑。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一代代科学家心怀“国之大者”,将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理想熔铸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其中将科学家精神概括为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和育人六大方面。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1〕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要求广大科研人员秉着服务人民群众的价值目标,不断追求科学知识和探求真理,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传承工匠精神和团结精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科技事业前途紧密相联。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是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动指南,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理论价值:当代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集中体现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蕴含着巨大的革命力量。”〔22〕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强调要善于利用科学技术改善人民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中国科技发展方针,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进入太空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震惊世界的伟大成就,国家主权和安全获得有力保障,为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坚持自主创新,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并强调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3〕。1988年邓小平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技之于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明我国要在自立自强的基础上,实现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目标〔6〕279。在此期间,党中央领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独立自主地建成了核电站、对撞机和超级计算机等,实现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的突破。20世纪90年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时期党中央制定并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发展战略。正如江泽民所言:“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4〕

步入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大力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成为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指出:“只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发展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25〕面对科技发展的百年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同时,对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具中国特色、更加聚焦发展实践且符合时代性的阐释,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思想,推动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在实践中取得新突破,展现新气象。

(二)实践价值: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科学指南

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统筹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壮大。“嫦娥”揽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空间站巡天、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成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正在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经过不懈努力,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开启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

科技实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谁能够占领科技制高点,谁就能在现代化发展中走在前列。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會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发挥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动力作用。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生产力提升的关键要素,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2〕。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擘画了建设科技强国的蓝图,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世界价值: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应该成为限制、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手段”〔26〕,“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17〕201。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17〕201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掌握核心技术,但固守零和思维,鼓吹“脱钩”“断链”,妄图将“脱钩”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武器”,损害了他国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福祉,特别在面对生物安全、贫富差距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时,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随着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实践者。在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方面,根据科技部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方面,“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明显,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四项行动取得丰硕成果,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在参与全球创新治理方面,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重视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解决气候变化、能源、环境、农业、健康等关乎全人类福祉的领域。我国在实现科技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同时致力于解决全球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创新能力、塑造发展优势、培育增长新动力,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N〕.光明日报,2023-03-06(01).

〔3〕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 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N〕.人民日报,2022-06-30(01).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 抢占先机迎难而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N〕.人民日报,2018-05-29(01).

〔8〕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21-05-29(0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6.

〔1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7.

〔1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2).

〔12〕汪长明.坚持“四个面向”的理论逻辑〔N〕.学习时报, 2020-09-23(06).

〔13〕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强调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N〕.人民日报,2020-09-12(01).

〔1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11.

〔15〕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1:267.

〔16〕何虎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N〕.学习时报,2021-04-26(01).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切实加强基础研究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N〕.人民日报,2023-02-23(01).

〔19〕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72.

〔20〕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强调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N〕.人民日报,2021-05-22(01).

〔21〕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

〔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8.

〔24〕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5.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84.

〔26〕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 强调解决时代课题,必须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21-01-26(01).

责任编辑 郎明远

猜你喜欢

重要论述时代价值
科技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关于党和法的关系重要论述
学习习近平党建重要论述,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近10年对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看气象科普的未来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