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8-10-24熊文景徐拥军
熊文景 徐拥军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强调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确立了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揭示了科技创新的建设规律,要求营造科技创新的人才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这些重要论述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强国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强国; 重要论述; 重大意义
[中图分类号] G3;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9-0015-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在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发表了许多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科技创新工作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科技创新领域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指出,我国科技创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第一,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逼人。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相对明显。例如,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依旧薄弱,科学理论、原创思想等方面成果较少,尤其是能够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在基础理论领域方面深耕的人才队伍缺乏。
科技管理体制仍需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是影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资源分布、科技成果评估等众多领域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仍有待优化。比如,科研经费管理过细过死,报表和审批缺乏灵活性,给正常科研活动造成延误;科研经费投入过分注重应用研究,对基础研究的成果考核缺乏长远眼光;科研项目多头管理,统筹力度不够,政府、企业、专家分工不明,行政命令过度干预具体科研工作,影响了科技创新效率。
科技人才发展工作机制还需不断健全。比如,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比较匮乏;全社会对鼓励、包容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不夠;科研人才使用方面,论资排辈现象比较突出,重资历,轻能力,照顾平衡的多,而破格提拔优秀人才少。当前,形势不容许我们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有丝毫的犹豫,我们必须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才能在科技创新方面把握大势、抢占先机。
第二,科技创新遭遇的挑战逼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加速突破应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花费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实施精准打击,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让“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国人面前。
因此,当前科技创新遭遇的挑战不容乐观,应对这些挑战,除了我们正确的对外政策外,更主要的还要靠我们自身国家的综合实力,而国家综合实力中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回归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唯有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核心技术,才是有效应对各种外部挑战的强国之道。
第三,科技创新担负的使命逼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科技强国战略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然而,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依然面临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1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告诫,“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 , 并且强调指出,“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2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实力,科技安全保障国家安全。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已是重任在肩,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当责无旁贷,全力投身创新实践,勇攀科技发展高峰。
系统论述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强调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创新战略储备一直是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生动形象地喻为“国之重器”。数据显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7次提到“科技”,特别是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部分,短短300多字中提到了9次“科技”,还提到了5次“技术”,这充分彰显了大国重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更将科技创新上升到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来阐释。他曾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其实,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是否能强大、企业是否能兴旺、人民生活是否能更美好,都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可见,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战略作支撑。
第二,确立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目标引领航向,科技描绘蓝图。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应遵循“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3。“三步走”战略创造性地将科技创新的近期目标与远景目标联系起来,既立足现实又高瞻远瞩,开启了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新篇章。此外,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面向”进一步指明了科技创新的方向,擘画了系统推进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的路径构想。一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要求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前列。二要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要求加强科技供给,加快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三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必须强化战略导向,更好服务创新发展。这“三个面向”揭示了科技创新战略目标的发展路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要求我们不要取得一点科技成果就妄自尊大、沾沾自喜,必须审时度势,弥补差距;“面向经济主战场”要求我们必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要求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
第三,明确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离不开标志性科技成果的诞生。这需要在科技创新的一些重点领域尽早取得突破,尤其是需要“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二是将工程科技形象比喻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具体而言,既要从当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出发努力,在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研究领域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上开辟新前沿新方向,又要重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因此,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既需要我们甘于坐冷板凳,努力在前瞻性基础研究方面下功夫,又需要我们自觉树立工匠精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经济建设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打好主动仗。
第四,揭示科技创新的建设规律。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关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1 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第五,营造科技创新的人才环境。“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的优先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就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关键在人”。不可否认,实现科技创新,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而“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则愈匮”。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极端重视营造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他强调,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 2。此外,对于已经成长起来的科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 1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开辟我国“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科技创新人才新局面所下定的决心。
具有引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引领我国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精神旗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在理论价值方面。其一,这些论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2这既恪守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品格,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哲学精髓。
其二,这些论述是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宏观布局和战略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还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论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还是坚持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无论是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需要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坚强后盾与坚实支撑。
在实践价值方面。其一,为我国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根据我国科技事业实际发展需要提出来的,它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科学性。这为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其二,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实现科技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增强“四个自信”,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为广大科技工作者选准方向和题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提供了基本遵循。
其三,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推动全球科技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任何时候,科技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就绝对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顺应了时代要求,体现了创新本质,有助于中国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有助于其他国家借鉴中国的科技发展经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熊文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徐拥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 许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