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盲童,他专业又长情
2023-09-03王刚潘丽萍田薇
王刚 潘丽萍 田薇
“他真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有那么好吗?”
“有!特别有!”
在太原市盲童學校的一间教室里,盲生们兴高采烈地向我们诉说着他们心目中的赵校长。透过这句用词不太“恰当”的评价,我们大致明白,孩子们要表达的意思是“赵校长经常‘打入学生内部,‘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这些“评价”也在我们接下来的采访中得到了印证。
孩子们口中的赵校长就是太原市盲童学校的校长赵谨。1989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的赵谨被分配至太原市盲童学校任教。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师范学院始建于1982年,是教育部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也是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特教师范本科院校。赵谨成为了该校第一批特教师范生中的第一位班长。可以说,从事特殊教育,他是“专业”的!
担子加身,需细致严谨
由于赵谨工作严谨细心、踏实热情,刚进学校没多久,就在教学的同时担负起总务工作。从此,他就和盲生吃住在一起,无论寒暑假还是节假日,他都坚守岗位,越是重大节假日,越不敢离开学校一步。
2017年底,原本分管后勤工作的赵谨接任校长一职。身为一校之长,赵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细致入微依然是他的工作常态。学校有12个年级,分别是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职高1-3年级,各年级都是单轨制,总共有学生120余人。赵谨对每一个盲生的名字、班级、家庭情况、性格喜好甚至饮食习惯都了如指掌。大到校舍的维修加固,小到孩子们冬天的棉衣棉被、夏天的短袖凉席,端午节的粽子、冬至的饺子,他事事操心、思虑周全。
在校园里,我们发现,不算大的院子里充满了“细节”。各种墙面的转角处、柱子转角的方形棱全部都被改成了弧形,并用胶皮垫作了防护。“学生们看不见,磕磕碰碰经常发生,我们尽可能多考虑细节,减少受伤。”为防止盲生受伤,他改造了学生宿舍里的热水水龙头,在空调外机周围装上了防护栏、在楼道里加装窗户……平常举措的背后是赵谨对盲生生活质量的精细考量。赵谨说:“为盲生办实事、做好事是我的职责所在,只要是有利于盲生的事情,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做。”3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寒暑假从不休息,建设学校门球馆、加固改造校舍危房、绿化操场……他把“家”搬到了学校。
看不见的世界,摸得着的“五彩斑斓”
特教学校的孩子年龄跨度比较大,学校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重点分三类学生进行培养。第一类是单纯的盲孩子,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学校重点在知识技能方面培养他们,让他们通过单考单招走进大学。“至今已经培养了13名大学生了”,赵谨欣慰地说,“其中一个女孩现在在社区医院当大夫,还有一个男孩在国外学习交流,他们都是党员。”赵谨很清楚,对于盲童来说,学习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有多么艰难,“特别是数学这些理科类的知识,相对抽象,全靠老师讲,盲生靠摸图建立空间想象。”赵谨刚入校的时候就执教数学一科,他深知看不见的孩子学习抽象知识的艰难,也十分清楚教师实施教学的不易。所以,13名大学生的“出炉”着实不易,令人佩服。
第二类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盲童,学校对他们的培养方向是职业教育,让他们学习按摩,保证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可以自食其力。第三类是全盲、智力较弱的孩子,学校主要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对于这两类盲生,赵谨同样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形式多样的课程———
“这是用板蓝根的叶子、石灰和碱做的染料……板蓝根能抗菌消炎,姜黄能通经止痛,盲学生学习按摩,将来他们可以把各种不同功效的布应用到按摩中。”在学校的手工教室里,任育萱老师向我们介绍着学生上课用的材料。放眼望去,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学生的手工作品琳琅满目,印染的、缝制的、串珠的、手绘的……“所有的图案都是盲生锁的边”,任老师拿起一件缝制的作品,欣慰地介绍道,“盲人怎么能缝纫呢?但是校长买了很多材料让我们尝试,我们这才开始教学生用缝纫机。”盲孩子也有权利体验五彩斑斓的世界,赵谨秉持着这样的理念,竭尽所能丰富学校课程,组织多样化的活动,让盲生感知世界的绚丽、体验生活的温暖。如,与太原市盲人协会、太原市残联联合组织开展“体验未见之美、感受自然魅力”太原植物园体验活动;前往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参加“‘我是你的眼———游山西·读历史”视障读者历史教育体验活动;赴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瞻仰纪念碑,为革命先烈献花;开展“学党史·祭英烈·践行动”诗歌比赛等等。太原市盲童学校的盲生享有了与普通学生同样的参加活动、感受生活的教育机会,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看见”了未来、“看见”了希望。赵谨掷地有声地履行了他刚踏入盲校校门时的承诺———“对特教事业负责,对每一个盲孩子负责”。
为了尊严,放下“面子”
“办好特殊教育,让盲生享有高质量的教育,为他们将来有尊严地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是赵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让盲生有尊严地生活,赵谨却常常需要放下“面子”。
盲校的学生大都家庭贫困,学校不忍心向家长收取校服费。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化缘”了。赵谨放下面子,登门拜访一个又一个企业,当遇到公司老板的冷脸和讥讽时,他想过放弃,可是“为盲生做好事、办实事”的信念告诉他不能放弃,于是就打起精神再去谈。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终于得到了企业的赞助,学生终于有了统一的校服。“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赵谨笑道,“孩子们在接受到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后,感恩社会的心情溢于言表,这能够激励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回馈社会,实现‘双赢。”
眼盲,心不“盲”
“为国家培养残而有志、自强不息的合格人才”,这是赵谨时时自省的使命担当。在人人平等的社会中,盲生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他们更需要与时俱进、自强不息。
为了让盲生紧跟时代的脚步,赵谨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思政课建设培训、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学习培训、大教研、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展示等方式,促进全校教师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思政因素,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实现全员、全学科、全过程育人。
“德育不能只是一味地说教,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要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成长。”为此,赵谨常常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宣传活动,让盲生时时浸润在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氛围中。
为了让学生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赵谨要求学生每天做课间操时都要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今已经坚持了6年。他要求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让盲生“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创造精彩人生。
守护,寸步不离
2022年4月3日,正值清明假期第一天,太原市小店区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例。听到这个消息,赵谨第一时间返岗,安排部署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是全日制寄宿盲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太原市外,清明假期未能全部返回家中,在校生达70%。鉴于这种特殊情况,按照市教育局的指示,学校实施全封闭管理。教工的流动性会增加防疫的难度,赵谨当机立断,带领9名在职人员和部分后勤临聘人员住校不返家,与在校学生一起封闭在校内,采取设岗定责、合理分组、交替轮值等方式,将任务明确到人,确保在校、居家师生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月6日,按照迎泽区的安排,全体在校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教工们是第一次做,没有经验,赵谨便亲自给大家发视频,与大家一遍一遍地学。学生的眼睛都看不见,他就把教工分成五组,帮学生一个一个采集鼻液,再一个一个挤到试剂测试板上,一个个看结果。检测结果出来后,赵谨脸上紧张的肌肉才慢慢松弛开来。
整整25天,赵谨与封闭在校的师生同吃同住,克服了很多困难。“党的干部在关键时刻必须挺身而出,冲在前面,要勇担使命,要吃得起苦,要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工作一线。守护盲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号召总是在关键的时刻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赵谨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定践行深深地感染着教职工。
“合格”与“不合格”
很多人赞赏赵谨:“你做着崇高伟大、行善积德的事。”赵谨说:“已经入了这一行了,做别的也做不好。我就想能教多少就教多少,让他们顺顺利利、安安全全、快快乐乐地度过这12年。”朴素的言语中透露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坚持。
然而,这名合格的校长却不是一名合格的父親,更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作为父亲,赵谨从未接送过自己的孩子,从未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对孩子来说,“爸爸的身影都是模糊的”。年迈的老母亲因生病瘫痪在床多年,吃喝拉撒都离不开人,老父亲理解支持儿子的工作,自己挑起了照顾病人的重担。母亲重病住院期间,赵谨每次匆匆赶去,在病床前守护一夜,清晨又匆匆赶去学校坚守岗位。母亲憔悴的面容,让赵谨心中充满了愧疚和牵挂……
如今,赵谨在特殊教育的岗位上已坚守30多个春秋,无论是作为普通教师还是走上领导岗位,他始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对特教事业的深厚情怀践行着他的教育初心和使命,用大爱守护着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他是专业又长情的盲童守护者!
记者手记:不久前,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这给视障群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不懈奋斗的动力。近年来,除了按摩、中医、音乐等传统就业方向外,心理咨询、播音、客服、电商等行业也渐渐开始接纳视障群体。视障群体的发展需求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他们的追梦路应该更加宽阔,这对特教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当前全国各地的盲校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盲文材料、特制教学用具不齐全,与高等教育的兼容程度低,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是像赵谨这样一生专注于特教事业的盲童守护者翘首以盼的。
责任编辑田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