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大盘企稳 恢复向好可期
2023-09-03王微王念
王微 王念
2022年我国消费市场遭遇超预期因素反复冲击,在波动中顶住压力实现大盘基本稳定,展现出超大规模消费市场较强韧性,取得了极为不易的成就。面对严峻复杂的环境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政策,有力推动交通物流恢复畅通,确保价格平稳运行,为消费升级和活力释放营造了稳定的市场环境,汽车置换和升级、线上新型消费等一批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涌现。展望2023年,一揽子政策陆续发力将为消费复苏注入新动能,五大结构性因素持续促进消费市场全面恢复。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消费为主导扩大内需,有效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和持续扩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一、消费大盘实现基本稳定,消费主动力作用经受考验
虽然受疫情及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冲击,2022年我国消费市场运行仍顶住压力,实现基本稳定,展现出大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的较强韧性。
(一)消费市场再遭超预期冲击,顶住压力实现大盘基本稳定
2022年,我国消费市场经历了大幅起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万亿元,在波动中实现了大盘基本稳定。虽然2022年消费市场开局良好,1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同比6.7%的增长,但进入3月份以来,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消费市场急转直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创2020年4月以来新低。随着一系列稳经济、促消费政策相继发力,5月份消费市场较快回升,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8月份同比增长5.4%,“V”型复苏走势基本确立。但受新一轮疫情冲击,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再次放缓,同比下降2.7%,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
(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一度转负,主动力的作用经受考验
自2013年以来,消费始终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受疫情反复冲击,202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出现较大起伏,再次出现由正转负的情形,消费的主动力作用面临严峻考验。2022年一至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当季GDP增长分别为3.2、-0.9、2.2和0.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67.4%、-217.5%、55.5%和6.7%。2022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2.8%,对经济增长稳定向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二、政策出台及时有力,为稳定消费市场形成重要支撑
为顶住超预期因素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各地积极作为,有效地促进了消费市场运行回稳。
(一)保通保畅工作扎实推进,物流不畅问题得到及时缓解
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长三角等地区交通物流受阻并影响全国市场流通,成为影响二季度消费市场运行的重要原因。4月份公路货运量、快递业务量同比分别下降14.3%、11.9%,部分城市居民生活物资保供压力增大,大量消费需求未能及时释放。对此,国务院迅速成立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并出台工作方案,各地物流不通不畅的困难大幅缓解,物流业景气指数回升,业务总量、新订单、业务活动预期指数逐月增长,并在2022年6月重回荣枯线以上。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及时发力,为全年消费市场顺畅循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中央政府及时出台一揽子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对稳消费大盘起到重要支撑
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2022年4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围绕消费内容、消费主体、消费能力、消费平台、消费制度、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20条支持政策。5月份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六个方面共33项具体政策措施,其中“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中明确提出“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以及一系列稳企纾困政策,对稳定消费大盘、提振消费信心起到了非常及时和必要的支撑。
(三)促消费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消费券成为各地激活消费的重要举措
各地政府结合本地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和难点,积极探索和创新有针对性的促消费政策措施,对稳定消费市场运行、激发消费市场活力起到了重要支撑。2022年各地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例如,北京将往年用于补贴绿色节能产品的资金转换为绿色消费券,加强消费引导和促进效果;上海分三轮发放10亿元电子消费券,促进市场复苏。作为复商复市、提振消费的抓手,消费券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三、消费市场持续提质升级,新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
总体来看,2022年消费市场价格运行平稳,消费升级和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完善,汽车置换和升级、线上新型消费、绿色健康消费、品质品牌消费等一系列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涌现。
(一)汽车置换升级动能强劲,新能源汽车引领消费增长
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汽车市场展现出较大增长空间和挖掘潜力。2022年5月份以来,在国家出台汽车购置税阶段性减免措施、各地出台多项促消费政策的支持下,汽车消费增速明显反弹,6月至9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9%、9.7%、15.9%和14.2%,持续高于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22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累计同比增长0.7%,增幅比上半年提高6.4个百分点。汽车消费支持政策较好契合了行业转型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带动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消费增长点加速形成,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约567万辆,比上年增长90%。
(二)线上消费活力凸显,成为消费创新的重要引擎
根据测算,当前我国居民每增加1元线上消费,带动总消费增长0.36元,新增效应处于趋势性回升阶段。受疫情影响,居民线下接触性集聚性消费减少,线上消费逐步成为消费重要渠道。2022年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7.2%,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比2020年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线上消费新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短视频兴趣电商在疫情期间得到更多关注。在消费者对便利与新鲜的需求推动下,即时零售新模式的销售额在4月和5月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0%和23%;特别是在一线城市,社区团购的市场渗透率较2021年也有大幅提高。
(三)一批消费新增长点加快涌现,高端消费平台吸引力集聚力进一步提升
年轻群体和新一线消费者群体加快崛起,推动我国消费市场不断创新和细分。随着绿色健康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一批新品类消费快速增长。如2022年上半年蛋白营养牛奶、无糖碳酸饮料、营养软糖等健康食品的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4%、32%、31%。同时,新一线城市逐步成为引领消费升级的新动力。据测算,2022年上半年新一线城市居民消费增速达17.1%,比一二线城市高14.4个百分点。同时,我国高端消费平台也日益成为倡导最新消费理念、展示消费创新活力、吸引全球消费资源的重要窗口和广阔舞台。2022年第二届消博会的成功举办带动当月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额超50亿元,同比增长21%。
(四)消费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可控,有力支持了民生和实现供应稳定
202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运行总体平稳,始终保持在3%以内,与全球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物价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市场供给总体充足,流通不畅对物价的冲击得到较快缓解,也对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形成较强支撑。从结构来看:消费品价格上升较快,是推升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原因;由于大部分消费场景仍然受限,需求难以充分释放,服务消费价格延续2020年以来在2%以内低位运行走势。从重点消费内容看:国际油价上涨向国内市场持续传导,202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共上调13次,油价上涨推动居民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在6月同比增速达到32.8%,增速进入三季度后方才有所放缓。2022年上半年猪肉价格保持在负增长区间,较大程度缓解了油价上涨带来的压力,不过三季度以来猪肉价格增速突破20%,并在10月一度突破50%,使得居民消费价格出现新的上涨压力。
四、结构性潜力持续释放,新动能助推消费市场全面恢复和持续增长
展望2023年,我国经济稳定性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经济增长信心逐步恢复,促进消费增长的结构性潜力加快释放,为消费加快恢复和实现较快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
(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消费市场提供强大信心
当前我国已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为消费市场提供了强大信心和新的发展机遇。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消费市场的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注入了坚定信心、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为消费市场的持续成长壮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
(二)五大结构性因素将促进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将集中出现一些新的结构性变动因素,成为促进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收入水平提高及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将成为消费提质扩容的主导力量;人口年龄及家庭结构变化,将促使消费需求不断细分;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扩大和重塑消费增长空间;数字技术深入普及,将使消费创新发展的动力日益增强;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培育,将为消费绿色转型开辟新空间。
(三)增长预期较为乐观为消费复苏创造较好的宏观环境
经济仍将实现合理增速,为消费市场发展提供根本支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三大国际机构预测,2023年中国GDP增速能达到4.4%、5.2%和4.6%,分别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8个、2.2个和2.4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较为乐观。作为全球经济发展动能较强、消费市场规模潜力最大的国家,我国消费市场韧性依然较强。
(四)短期内政策陆续发力为消费复苏注入新动能
为顶住经济增长下行压力,2023年我国将持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一揽子稳增长、稳主体、稳预期政策措施将密集出台,也将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促消费政策陆续出台,有利于稳住经济大盘,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加快消费信心和预期恢复,为消费恢复和增长注入新动力。此外,基建投资既对中长期消费增长有支撑作用,也对短期消费有促进作用,当前大力度投资政策将进一步提振消费需求。
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消费为主导扩大内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下一步,要长短结合、远近兼顾,既要抓紧时机在短期内“稳预期、畅循环、保基本”,也要顺势而为在中长期“重创新、提品质、促转型”,尽快恢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消费市场稳定复苏。
(一)尽快稳定居民收入和消费预期
通过加大收入分配政策改革力度、稳定就业和改善民生,进一步稳定预期和增强市场信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政策,提高子女教育、住房贷款等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推动购房抵押贷款逐步转向据实抵扣。加快消费税调整和改革,将具有大众消费特征但仍按高档消费征收的部分手表、化妆品、黄金首饰从税目中剔除或进行减税。加大稳就业政策实施力度,扩大以工代赈以促就业增收入带消费,发挥平台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
(二)进一步激发线上消费引领带动消费创新的活力
抓住5G商用契机,拓深拓宽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应用面,推动生活服务智能化,加快促进生活服务业上线上云,优化到店与到家双向服务模式体验。围绕线上线下消费融合趋势和要求,加大多式联运、冷链物流、城乡智能物流配送体系、智慧零售、社区商业等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农村物流终端基础设施、电商收发点等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多元化、融合化的商业设施升级投入。
(三)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品质提升
支持和鼓励大型中心城市举办各类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等促消费活动,提升城市消费引领能力。大力发展免税零售业态,在上海等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的城市,新设一批市内免税店,提高免税购物额度,丰富免税品种类和品牌,进一步吸引消费回流。实施“数字三品”升级战略,对各类市场主体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技术研发投入、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给予更大力度激励和支持,鼓励平台企业培育更多新国货消费品牌。
(四)以更大改革力度释放服务消费增长的结构性潜能
按照“非禁即准”的精神,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凡是法律、行政法规未明令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服务业。发挥民营企业在扩大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保持政策适度稳定,将扩大服务业开放落实到法律规则上。对标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领域标准化建设。适当扩大政府消费,引导其优先向教育、养老、医疗和育幼等重点民生领域倾斜。
(五)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更好促进消费恢复
适度扩大消费券规模,放大杠杆效应。通过安排各省的一般债务限额,补充地方政府用于发放消费券的资金来源。借助平台数据,精准研判消费券覆盖的消费人群和品类,支持地方政府设计更具针对性、更大杠杆撬动作用的消费券发放办法。消费券优先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致贫返贫人员等人群定向发放。重点针对餐饮、零售、文旅等线下实体场景或小微商户门店发放专项消费券,助力供需双侧同步恢复。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研究为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节能改造家装等消费贷款提供阶段性财政贴息。
(六)着力稳定市场主体消费供给能力
支持地方政府出台租金补贴和救助政策,重点补贴和救助承租非国有房屋且未办理歇业登记、不裁员少裁员、坚持开门营业等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并明确具体的补贴比例和期限。多方面发挥互联网平台助力纾困作用,支持平台为符合条件的商户提供垫付货款,帮助商家提前回款、加快资金周转。将社会集团消费纳入国家和地方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支持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医院、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和中小微企业更新办公设备设施、装修办公场所和参加国内外会展,并适当给予阶段性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