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仍需多措并举
2023-05-09张金鑫
张金鑫
2022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9556亿元,比2021年增长4.9%,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比2021年增长5.1%,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见图1)。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加快落地实施,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等一系列举措逐步显效,投资呈现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投资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下一阶段,应重点关注投放资金使用,不断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促进项目落地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图1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一、全国投资增长总体平稳
(一)区域投资增长特点突出
2022年,东部地区投资比2021年增长3.6%,中部地区投资增长8.9%,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7%,东北地区投资增长1.2%。从国家重点发展区域看,长三角区域投资增长6.0%,珠三角区域投资增长7.9%,京津冀区域投资增长4.0%。从31个省(区、市)情况看,23个地区投资比2021年增长,其中4个地区增速超过10%,分别为:内蒙古增长17.6%,湖北增长15.0%,宁夏增长10.2%,甘肃增长10.1%。
(二)三次产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022年,第一产业投资14293亿元,比2021年增长0.2%。其中,渔业投资增长31.8%,农业投资增长16.1%。第二产业投资184004亿元,比2021年增长10.3%。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9.3%,采矿业投资增长4.5%。第三产业投资373842亿元,比2021年增长3.0%。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21.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14.5%。
(三)专项债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提高
2022年,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超4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使用结存限额发行专项债约5000亿元;使用金融工具投放资金约7399亿元。在一系列资金支持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连续8个月回升。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比2021年增长9.4%,增速比上年提高9.0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7.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9.3%,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0.1%,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3.6%。
(四)制造业投资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2022年,制造业投资比2021年增长9.1%,增速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4.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3.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9.1%,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3.2%,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8.7%。社会领域①投资比2021年增长10.9%,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社会领域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3.5%,教育投资增长5.4%,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6.1%。
(五)高技术产业投资加速增长
2022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2021年增长18.9%,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2021年增长22.2%,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7.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7.2%,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比2021年增长12.1%,增速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26.4%,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19.8%,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16.8%。
(六)投资项目到位资金等先行指标表现良好
从资金到位情况看,2022年投资项目到位资金比2021年增长21.8%,增速比上年提高17.2个百分点。从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2021年增长20.2%,增速比上年提高16.9个百分点。到位资金和新开工项目等先行指标的良好走势,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投资稳增长仍面临多重挑战
(一)世界经济滞胀风险加大,稳投资遭受外部因素扰动
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高涨,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收紧,世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强,滞胀风险加大。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看,2023年1月份全球制造业PMI②为49.2%,虽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但连续4个月位于50%以下,意味着全球制造业需求收缩压力持续加大。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看,2023年1月份北海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仍在80美元/桶以上,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64美元/桶,能源、粮食价格高位震荡或将进一步传导至我国生产生活投资领域。此外,受美国连续加息影响,中美利差倒挂且倒挂幅度持续扩大,导致我国资本流出压力增加,特别是以中长期投资为目的的资本流出,必将影响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投资。
(二)房地产开发市场低迷,观望情绪明显
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等指标均大幅下降,部分房地产项目融资难度加大,个别烂尾楼盘业主强制断供,市场观望情绪浓厚。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2021年下降10.0%,上年为增长4.4%,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2.7%,下拉全部投资2.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到位资金比上年下降25.9%,其中国内贷款下降25.4%,定金及预收款下降33.3%,个人按揭贷款下降26.5%。2022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4.35,连续10个月下降。
(三)民间投资增速较低,后续动力仍然不足
受疫情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受阻、市场需求不足、资金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民间投资盈利预期大幅降低,导致民营资本对未来预期更加谨慎,信心减弱,投融资意愿持续低迷。2022年,民间投资比2021年增长0.9%,增速比上年回落6.1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低4.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4.2%,比上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此外,一些地区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建设已过高峰期,加之项目储备不足,后续增长缺乏动力,难以形成有效支撑。
(四)疫情等因素对投资施工进度形成制约
2022年,我国多个地区先后发生聚集性疫情,导致部分投资项目施工进度放缓甚至停工,部分地区投资进度受到影响,出现投资同比下降或降幅扩大。如2022年,上海投资比2021年下降1.0%,上年为增长8.0%;吉林投资下降2.4%,上年为增长11.0%;广东投资下降2.6%,上年为增长6.3%;海南投资下降4.2%,上年为增长10.2%;贵州投资下降5.1%,降幅比上年扩大2.0个百分点;青海投资下降7.6%,降幅比上年扩大4.7个百分点;天津投资下降9.9%,上年为增长4.8%。
三、2023年投资形势预判及稳投资建议
2022年,尽管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叠加疫情、极端天气等诸多不利因素对投资回稳产生一定扰动,但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对投资运行形成有力支撑,我国投资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投资要素保障,激发投资内生动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不断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预计2023年,基础设施投资重大项目将加快推进,制造业投资将在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下继续提质增效,房地产开发投资有可能逐步恢复,投资整体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坚持稳中求进,继续推动各项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措施持续显效
2023年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持续落实好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继续紧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推动各项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持续显效。一是加速重大项目建设及设备更新改造进度,增加项目储备,确保投资持续增长的后劲。二是提前布局和谋划各地区重大项目,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带动地区投资的稳步增长。三是坚持以“两新一重”项目建设政策为导向,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和锻长板、增后劲相结合,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制造业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五是加强社会领域、生态环保、城镇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建设,真正发挥好投资的“稳增长”“调结构”作用。
(二)聚焦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着力提升投资服务水平
一是切实做好项目资金要素保障,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切实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度。同时,坚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大投融资创新力度,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做好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工作,充分发挥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作用,加强项目融资保障,利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拓展投融资新空间。二是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加快技术进步等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要采取更加直接有力措施,加强用地、用能、用水、用人等方面的要素保障。三是对符合政策鼓励方向的投资项目,督促地方政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快前期工作手续办理。
(三)加强市场监管,确保投资上游市场价格稳定
一方面,持续加大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力度,密切跟踪原油、金属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变化,完善原材料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引导重要生产原材料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降低国内外不利因素对投资的冲击。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原材料等要素市场平稳,确保投资上下游供应链的稳定。
(四)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降低投资门槛,积极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对基础设施、市政公用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项目中具有稳定收益、可获得较好预期投资回报,或通过适当补助可获得较好预期投资回报的项目推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三是鼓励金融机构采用续贷、展期等方式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搭建有利于民间投资项目与金融机构沟通衔接的平台,降低民间投资风险和金融成本,提振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
■ 陈宝林/摄
(五)坚持“房住不炒”,推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统筹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支持民营房企融资和模式转型,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和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开展房地产项目合作,双方优势互补,有效盘活项目,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发现和解决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保证项目快落地、早投产。完善政策工具箱,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帮助企业做好保交楼工作,增强房地产市场稳定性。
注释:
①社会领域包括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②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