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金融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2023-09-03孟祥众
孟祥众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在经过多次金融改革后,原会计准则已经不适用于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制定了新会计准则。在金融资产管理方面,新会计准则除了重新调整了金融资产的分类,最重要的改动是将原来的既定损失减值模型调整为预期损失减值模型,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的形式,预测可能发生的金融资产损失,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金融资产风险,或者将金融资产减值降到最低,切实维护企业的经营效益。新会计准则不可避免地会对企业当前的金融资产管理产生冲击,本文就如何应对这一冲击展开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的相关调整
(一)金融资产分类的调整
原会计准则根据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不同,将其分为4 种基本类型:(1)以公允价格计算且变动作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企业有明显的持有意向,但是短期内不准备卖出的可回收数额稳定的融资资产;(3)借贷或应收账款;(4)除上述3 种以外的其他可以自由买卖的金融资产。而新会计准则是根据企业财产的约定现金流量,以及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对金融资产进行了分类,会计准则调整后的金融资产有3 种类型:(1)按照摊余成本计算的金融资产;(2)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其波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3)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范围的调整
在原会计准则下,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两种不同的资产。前者的公允价值变化被列入“其他收入”一项,而后者的公允价值则被列入“投资收益”一项。在新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对企业当期经济损益产生了直接影响。例如,按照新会计准则,除了允许以摊余成本计算金融资产,只要企业实际掌握的金融资产达到合同规定的现金流,也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1]。简单来说,实行新会计准则后,能够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类型更多了。另外,按照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通过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类资产(包括应收账款),也能计入当期的“综合收益”。
(三)金融资产减值标准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现代企业对金融资产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在原会计准则中,只有在金融资产发生实际减值以后才允许计算减值金额。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实现对金融资产风险的事后控制;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以利用预期损失减值模型,将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类型等作为输入信息,利用减值模型对金融资产的潜在风险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前采取应对策略,从而让企业实现对金融资产风险的事前防范,切实维护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避免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新会计准则调整以后,不仅企业能够利用预期损失减值模型进行风险识别,投资者也能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这对构建良好的市场生态有一定的帮助。另外,企业在推行新会计准则后,除了要对已经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还要对未发生减值的资产加强管理,这样有利于实现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
二、新会计准则给企业金融资产管理带来的影响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相比旧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作出了多处调整。而新旧制度的转换,必然会对企业金融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深刻影响,并直接决定金融资产价值的发挥程度。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要想在新会计准则下进一步提高金融资产管理和利用水平,必须要了解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管理产生的多方面影响,进而及早准备、及时变革。
(一)对信息披露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金融资产信息披露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要求企业对外发布的金融资产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以保证投资者通过信息披露报告了解到的信息与企业真实的金融资产信息一致,防止因为披露信息不完整、不准确而引发投资风险。旧会计准则虽然也对信息披露作出了规定,但是没有提供统一的金融工具准则,多数情况下财会人员还是根据主观经验对金融资产进行划分、评估,经常会出现分类不标准、不细致,评估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编制的信息披露报告也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而新会计准则提供了清晰、明确的金融资产分类依据,以及更加真实的金融工具准则。这样一来,企业财会人员就能对现有的金融资产进行科学分类,然后根据每一类展开评估,保证评估结果的可信性。在此基础上编制的金融资产信息披露报告,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金融资产状况以及最近的经营状态,从而帮助投资者理性决定是否进行投资[2]。
(二)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有较高的概率引起企业盈利的大幅度波动。如果盈利剧烈波动,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从而使企业正常的生产陷入停滞,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企业必须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内控制度,这样才能通过加强对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灵活调控,将盈利的波动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影响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企业在推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时,因为金融资产减值调准发生调整,为了应对因为减值带来的盈利风险,企业必须获得或保留更多的资本。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完善内控制度,通过加强对各类资产、资源的调控、配置,提高盈利能力,获得更多的资金储备,提高应对盈利风险的水平。第二,企业可基于经营现状和管理经验,提前做好减值准备,调整各个年度的收益总额。通过优化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提高预测和估值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有效降低因为金融资产减值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对财会人员的影响
企业财会人员在管理金融资产时,必须遵循行业制度与会计准则。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减值标准,以及公允价值剂量范围等均作出了比较明显的调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金融资产管理的依据发生了变化,对财会人员工作开展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如果财会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缺乏了解,或者是仍然沿用原来的会计准则开展工作,不仅会导致金融资产闲置、浪费和损失,而且会因为资金、资产的配置不合理而影响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要深刻认识到新会计准则实施对金融资产管理和财会工作产生的深层次影响,并及时面向财会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3]。通过培训,财会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容,以及新旧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相关制度的调整等,然后立足本职工作,及时调整方法模式,提高对金融资产的管理水平,防范金融资产风险。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金融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金融支持管理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果企业仍然按照传统思维和方法进行金融资产的配置、使用,不仅无法保证金融资产保值增值,而且极有可能造成金融资产严重减值,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损失。因此,探究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金融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至关重要。
(一)健全企业内部监管机制
随着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监管部门除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金融资产管理作出明确限制和必要指导外,还要求各企业尽快设立内部监管机构。构建“内部+外部”联合监管的格局,一方面保障企业金融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合理配置、高效利用金融资产,让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并实现长远发展。
第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结合现阶段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形势,围绕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制定金融资产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制度。在按照新会计准则对现有金融资产进行精细分类的前提下,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对各类金融资产进行科学配置。通过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保证各项业务、战略规划能够落实。第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引进危机预警体系,提高对金融资产风险的应对和应变能力。利用风险系数、公允价值、违约损失率等指标判断金融资产是否安全[4]。根据预测和评估结果,如果发现金融资产风险威胁到企业的健康发展,立即采取有效手段保护企业金融资产。第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尤其是加强对负债增减变动的核实与审批管理。企业财会人员在熟悉新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要提升自身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评估能力,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企业可通过上述措施切实提高内部监督水平和内部控制能力,为金融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创造良好环境。
(二)提前做好盈利变化预案
在新旧会计准则交替、过渡的阶段,企业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盈利风险,必须获得并储备更多的资本,保证在风险发生后能够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从而顺利化解风险、渡过难关。为了避免出现盈利大幅变化的情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从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调整生产规模,让盈利变化维持在可控范围内。二是主动运用新会计准则中的金融工具,根据预测要求使用调节减值准备的措施,让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能够与往年各年度的收益总额持平[5]。这样一来,企业管理人员可根据往年的经验制定决策,提高决策的可行性。从应用效果来看,企业提前做好盈利变化预案,能够显著增强应对盈利波动的能力,在盈利波动的可控范围内使金融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信息公开服务质量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和股东提交的资料必须具备完整性、真实性,能直观地展现近段时间内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新会计准则提供了明确的金融资产划分标准,规避了以往凭借个人主观经验进行金融资产划分带来的诸多问题。这样一来,企业的经营规模、收益率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地呈现在投资人面前。投资人根据企业公开的信息,对企业的金融资产情况、整体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积极作用。因此,无论是从企业顺利融资角度来看,还是从维护整个投资市场的秩序来看,企业都必须保证金融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提高信息公开服务质量:一是利用好业务财务一体化发展的有利契机,实现对企业各个部门金融资产信息的精准把握,保证金融资产信息发生变动以后能够第一时间同步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保证公开披露的信息与企业金融资产的真实情况一致。二是设立金融资产信息的复核机制,编制披露报告和审查披露报告的不得为同一人。在复核过程中,除了要认真核对报告中金融资产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外,还应对信息来源是否可靠、报告填写是否规范等展开审查。对于发现问题的,应联系报告编制人员进行确认、修改。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从源头上提升金融资产信息披露报告的质量,为企业进行金融资产的优化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四)推广风险信息导入系统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下,企业应构建风险信息导入系统,将经营风险导入该系统,把企业的经营范畴、经营行为、经营效益等作为评价指标,衡量企业的信用风险。同时,根据新会计准则对减值标准作出的调整,构建基于债项回收率的减值模型。在新的减值模式下,如果企业某个时间段内的经营风险持续上升,则计提金融资产整体存续期间的减值损失;反之,经营风险未出现明显上升,则计提12 个月后的减值损失。利用风险信息导入系统建立减值模型,以真实数据作为依据,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对资产流动减值作出更加客观、精确的判断。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为接下来企业进行金融资产控制提供相应的参考。
(五)增加投资,提高资产实际利润
企业为了规避新会计准则推广与实施带来的冲击,必须对交易资产的规模进行严格控制,从而降低经营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投资的方式,将流动资金转移出去,通过增加投资所占比例,提升金融资产的实际利润。如此,一来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二来即便是金融资产出现价格波动,也能保证损失在可控范围内。为此,企业要做好市场调研,挑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风险较小、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项目进行投资。同时,企业在投资其他项目时,还要加强股权管理,通过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决策权,利用自身的经营管理经验规避金融风险,提高金融资产的管理效率。这也是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合理利用金融资产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是我国会计行业成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推动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从企业角度来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金融资产管理、企业经营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金融资产管理策略,成为当下企业财会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新会计准则,企业一方面要利用好预期损失减值模型,对金融资产的未来风险进行准确预测,提前调整金融资产的配置策略,减少风险损失;另一方面,要完善内部监管机制、推广风险信息导入系统,通过提升监管水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等措施,为金融资产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在优化金融资产配置的基础上,助力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