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达标模式下护理干预对PCI术心肌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及心脏不良事件控制的影响
2023-09-01刘露杨帆贺梦晴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湖北当阳444100
刘露,杨帆,贺梦晴(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湖北 当阳 4441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危重急症,临床上,主要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PCI术可有效疏通梗死血管,消除病灶,促进心功能恢复。手术具有创伤性,易引发应激反应,会影响患者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若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则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2]。常规护理更多是重视疾病层面的干预,往往忽视了与患者的沟通,并未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互动达标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重视患者个人及人际、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在各个护理环节中,护理人员和患者都积极沟通,共同参与,为实现目标互动交流[3-4]。本研究就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围术期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干预、互动达标模式护理干预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1年7月-2022年7月;研究对象:120例心肌梗死PCI术治疗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57.53±6.8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17.5h,平均为(9.75±3.13)h;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10例、Ⅱ级45例、Ⅲ级5例。观察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为(57.19±6.7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18h,平均为(9.93±3.25)h;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9例、Ⅱ级47例、Ⅲ级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②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术治疗。③发病至入院时间≤18h。④均为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发作。⑤患者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③沟通障碍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⑤中途退出者。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伦审WM-2021(11)]。两组患者个人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整个围术期护理,主要有病情监测、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体位护理、用药干预、引流管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互动达标模式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组建互动达标小组。小组分别由护士长及主治医师各1名、责任护士3名组成,明确分工及责任。首先对组员进行互动达标理论和技能培训,其次是定期考核,考核成绩通过,最后才能上岗。②互动评估。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互动沟通,对患者的病情、护理难度进行综合评估,收集患者的资料后,小组共同制定护理目标,并根据目标开展对应的护理措施。③家属参与护理。根据患者的亲属关系,护理人员合理选择家属,使其参与到日常护理中。选择家属时,应注意选择与患者关系融洽的家属。采用视频、面对面、文字等方式,定期对选定的家属进行健康宣教,30min/次,每次宣教结束后,让家属简单复述宣教内容,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责任护士总结其遗漏和错误的知识,并以口头讲解方式纠正,加深家属的记忆。或者把宣教内容录制成视频,发给家属自行观看,以提高其掌握能力。④建立微信平台沟通渠道。组建一个微信群,让患者及家属扫码入群,由护理人员定期推送疾病知识,包括PCI术后护理、心肌梗死预防、个人日常护理、术后锻炼等。鼓励患者在群内与病友相互交流,分享个人心得。护理人员定期查看信息,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主观能动性。⑤院后互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持续在微信群内为患者推送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文章,提高患者居家自我护理能力。患者复查期间,护理人员定期召开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分享自己战胜疾病的故事,护理人员在会上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并发给患者,留作纪念。
两组均连续干预3周,并在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
1.3 评价指标 ①心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后的清晨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ml,检测心功能指标,同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数值。②心脏不良事件:记录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③遵医行为:随访3个月结束时,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调查患者的遵医行为,分别从用药、饮食、运动、复查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遵医行为越高。④生活质量:分别在干预前、随访结束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共8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cTnI、BNP、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两组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n=60)时间LVEF(%)cTnI(ng/L)BNP(pg/ml)观察组干预前46.78±5.63128.42±65.29177.39±80.48干预后52.18±6.2410.34±3.2150.18±6.29 t 4.54312.77311.143 P<0.001<0.001<0.001对照组干预前45.96±5.77130.17±65.03175.94±81.57干预后49.15±6.4915.83±4.4257.41±6.83 t 2.59712.40410.239 P 0.011<0.001<0.001 t/P两组干预前比较0.719/0.4740.134/0.8940.089/0.929 t/P两组干预后比较2.379/0.0197.106/0.0015.506/0.001
2.2 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心脏不良事件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遵医用药遵医运动遵医饮食遵医复查总评分观察组6022.39±2.5322.71±2.1522.67±2.3422.53±2.4690.31±3.51对照组6018.35±2.6218.14±2.9318.55±2.7218.68±2.6573.72±3.77 t 8.5929.7418.8948.24724.947 P<0.001<0.001<0.001<0.001<0.001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SF-36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干预前及随访结束时两组SF-36评分比较(±s,分)
表4 干预前及随访结束时两组SF-36评分比较(±s,分)
注:随访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
组别(n=60)时间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活力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观察组干预前 44.70±5.66 46.65±5.73 48.88±5.62 45.86±5.52 41.75±5.71 41.69±5.58 46.86±5.59 45.68±5.52随访结束时82.69±8.21*80.64±7.23*80.71±8.26*81.65±7.19*83.75±8.16*83.66±7.21*84.73±8.24*85.57±8.31*t 26.93826.05322.52827.91929.81932.55126.89328.273 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对照组干预前 45.68±5.71 45.95±5.82 49.51±5.46 46.88±5.47 40.76±5.63 40.71±5.74 45.84±5.65 45.48±5.33随访结束时70.52±8.44 71.48±7.39 70.15±8.47 70.32±7.51 73.45±8.55 70.62±7.34 74.88±7.27 72.61±8.35 t 17.23619.19114.48217.83922.57922.69722.30219.365 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3 讨论
目前,PCI术成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疗效显著,但也不能忽视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需重视围术期的护理[7-8]。常规护理在遵医行为、患者及家属互动方面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已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近年来,随着患者对护理要求的提高,护理理念发生变化,互动达标模式的护理干预有效避免了传统护理的不足,更具人性化,符合现代护理的要求,是未来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互动达标模式下的护理干预,重视护患互动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反馈,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有效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信念,提高依从性,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9-10]。
cTnI、BNP是主要的心肌损伤坏死标志物,心肌梗死患者的cTnI、BNP水平呈异常状态,而LVEF是心室射血功能的反映指标,在临床上均可作为PCI术预后评估的主要指标[11-12]。本研究经过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开展互动达标模式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究其原因,在互动达标模式下开展护理干预,通过互动评估,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难度,科学制定护理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实施护理措施,使护理更具针对性。加上家属参与护理和建立微信联系群,有助于患者调节情绪状态,树立治疗信心,提高配合度,从而有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大量研究表明,互动达标模式护理对疾病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13-14]。本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更高(P<0.05)。由此说明,互动达标模式下护理干预可提高PCI术心肌梗死患者的遵医行为。互动达标模式护理中,重视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家属方面,选择与患者关系和谐的家属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通过视频、文字、面对面等方式对家属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家属对疾病护理的认知。患者方面,把患者拉入微信群,护理人员定期在群内推送相关疾病文章、视频等,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鼓励病友间互相交流,分享个人护理经验,能激发患者的信心,提高其配合度。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以微信群方式干预,继续为患者推送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文章,提高患者居家自我护理能力,并定期召开病友交流会等,通过多方式、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张恒[15]等人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术期护理研究中证实,互动达标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钙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与本研究具有高度相似性。
互动达标模式是一种双向性护理活动,以护患关系为基础,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护患双方通过不断沟通、反馈,不仅满足患者需求,还能不断调整护理方案,使护理措施更适合患者[16-17]。本研究的心脏不良事件中,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互动达标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PCI术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这是由于该护理模式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疾病管理,加强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组建微信群,方便病友间交流,能有效调整患者情绪状态,全方位的互动沟通,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有学者认为,生活质量是对患者术后恢复日常生活的全面评价,也是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状态[18-19]。本研究随访结果提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互动达标模式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互动达标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是人际关系在医学领域的延伸,有效发挥了患者的主导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努尔古丽·买提哈提[20]等人研究证实,在外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开展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延续性照护,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基于互动达标模式的护理应用于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并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