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采用社会支持与康复训练综合干预的价值分析
2023-09-01田申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300100
田申(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 300100)
精神病属于心理障碍性疾病,患者因为严重心理障碍会导致情感、认知、情志以及动作行为等出现持续且明显的异常,对其学习、工作、生活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关动作、行为难以被正常人所理解,可能出现自伤、攻击他人等行为[1]。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长时间处于居无定所的状态,且缺少社会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其病情更为严重,不仅社会功能低下,同时可能因为各种异常行为对自己、他人与物品造成危害。在为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行常规救助过程中,药物治疗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康复需求。因此,想要更好地帮助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病情好转,使其回归社会,做好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至关重要[2]。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于2018年6月-2022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中应用社会支持与康复训练综合干预的临床价值,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研究对象的纳入方法为随机抽取法,抽取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抽取时间介于2018年6月-2022年6月,患者例数为28例。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4例。研究组男9例,女5例,患者年龄最高、最低值分别为55岁、24岁,平均(42.15±3.08)岁,病程最长、最短值分别为4年、6个月,平均(2.07±0.49)年;参照组男10例,女4例,患者年龄最高、最低值分别为55岁、25岁,平均(41.87±3.14)岁,病程最长、最短值分别为5年、6个月,平均(2.12±0.51)年,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上述常规资料后可知,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可比性显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精神病的诊断标准[3],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②患者具备基本的理解、沟通能力;③患者均接受相关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①存在听力障碍、肢体残疾与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②存在脑部相关疾病的患者;③配合度较差以及中途退出本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为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开展院内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健康宣教、用药指导与监督、养成规律作息等,按照医嘱常规开展各项必要的护理操作,并完善安全管理,避免患者因为病情而出现自我伤害或者是威胁他人安全的行为。为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护理方法为在参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社会支持与康复训练综合干预,具体如下。
1.2.1 社会支持 首先,要对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了解患者各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内容涉及衣物用品、住宿以及饮食,并在详细记录和整理之后做好宣教工作,对象包括院内医护人员、职工等,动员其为患者积极地献爱心。同时也要合理应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软件,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对外宣传,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在此基础上,积极联系社区、居委会进行宣传,呼吁大家一起献爱心,通过上述措施的应用可以建立完善的主客观支持系统。在客观支持系统中需要社会各界为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捐赠香皂、洗发水、衣物、大米、食用油、粮食等日常生活物品。主观支持系统需要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找到可以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时机,让患者知道医护人员、志愿者和相关社会成员都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并让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主动寻求社会帮助。同时,也要定期组织患者参与团体活动,每次时间为1个小时,可以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配合,共同完成生活技能训练,并为患者答疑解惑,通过足够的社会支持来帮助患者消除烦恼。
1.2.2 康复训练综合干预 在为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对一讲解、专题讲座以及情景模拟等相关方式,并可以在训练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建立奖惩措施,以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体的训练内容如下。①心理疏导:对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来说,在实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以帮助其更好地恢复心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联合应用个体与集体疗法,在个体疗法中抓住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碍,通过解释、保证与说明与患者积极交流,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集体疗法中则需要找到所有患者共同存在的问题,积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②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科学的干预下指导其形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并形成固定生物钟。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训练患者的基本生活技能,让患者练习自己穿衣服、洗漱和洗澡,有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较好的卫生状态。也要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指导其科学、合理且规律的饮食,保持相对较好的营养状态。在此基础上,要提升患者独立整理床铺和房间的能力,保证其可以依靠自己获得较好的生活环境,并训练患者独自清洗生活物品。③劳动技能训练:在为患者开展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其职业经历、性格等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主要的内容涉及打扫卫生、修剪植物等比较简单的劳动技能,每天上午、下午各开展1小时,并在训练中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为其回归社会奠定基础。④社会功能训练:这一功能的培训内容非常复杂且至关重要,需要护理人员教会患者怎样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寻求帮助等,通过护理人员的示范以及患者之间相互练习来让其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正确方式,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回归社会。⑤文娱活动训练:护理人员可以定期组织患者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包括自由活动、看电视、唱歌、下棋、打扑克、打球、绘画等,积极利用医院康复室的各种设备让其积极参与文娱活动。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观察、评价指标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1.3.1 护理前后临床症状 分别借助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情况进行评价。其中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4]包括焦虑抑郁、思维障碍以及缺乏活力等方面,共18个条目,均按照0-7级评分法进行评价,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5]包括依赖量表、活动能力缺乏量表、社交量表、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量表4个分量表,共28个条目,均按照0-7级评分法进行评价,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康复情况越差。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6]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学量表等相关内容,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按照无、极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以及极重评价为1-7分,评分越低则表示患者症状更轻微。
1.3.2 护理前后康复疗效 借助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判定量表[7]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涉及组织能力、讲究卫生、生活能力与社交能力,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康复效果越为理想。
1.3.3 护理前后社会功能 借助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8]完成评价工作,包括个人和社会关系、有用的活动、自我照料以及干扰和攻击行为四个维度,最高分为100分,评分与患者社会功能呈正相关,评分越高,社会功能受损越轻。
1.3.4 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9]进行评价,共包括10个问题,最高分为100分,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呈正相关。
1.3.5 护理前后生存质量 借助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10]进行评价,共包括45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按照1-5级评分法进行评价,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不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实现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借助%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借助(±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统计学分析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后可知,护理前基本一致,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评分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相对较低,显著差别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s,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s,分)
组别(n=14)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45.36±4.5931.25±2.4769.15±5.1230.25±3.1673.85±5.4861.10±3.21参照组44.87±4.5138.95±3.1568.78±5.0841.26±3.7472.87±5.3569.67±4.54 t 1.3832.2011.8332.1791.3632.145 P 0.1140.0370.0860.0390.1220.04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各项康复效果指标基本一致,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相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研究组患者各项康复效果指标评分明显较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康复效果指标比较(±s,分)
表2 护理前后康复效果指标比较(±s,分)
组别(n=14)组织能力讲究卫生生活能力社交能力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 12.39±2.148.42±1.304.29±1.142.40±0.878.42±2.155.07±1.269.62±1.597.20±1.13参照组 12.27±2.08 10.35±1.464.17±1.124.01±1.028.34±2.137.68±1.549.57±1.619.15±1.37 t1.5332.4472.3532.3651.4762.3061.9432.262 P0.1270.0360.0860.0430.1060.0390.0780.041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更为理想,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3 护理前后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比较(±s,分)
组别(n=14)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47.96±2.1668.59±3.1645.63±3.2170.58±3.62106.54±8.7564.20±4.58参照组48.25±2.2056.32±3.0845.98±3.3654.62±3.47104.28±8.6986.95±5.14 t 3.0784.3032.9202.7761.6382.571 P 0.1430.0380.0950.0400.1270.035
3 讨论
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是相对较为特殊的一类人群,其没有固定居所且无固定经济收入,长期处于在城市街头流浪的状态。我国目前的交通十分便利,全国流动性相对较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患者往往会因为生活无法保证、精神病症日益严重等情况而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隐患。对于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来说,其往往无法主动寻求社会的救助,一般都是由公安机关将其送至附近医院、救助机构等进行救助,所运用的往往都是常规救助方式,只能使其生存状态有所好转,但是无法帮助其恢复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所获得的救助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
对于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来说,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以及康复训练综合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社会支持对患者的主观、客观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且与健康、疾病之间有着相对较为密切的联系,将其应用于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助于避免其病情发展,实现预后改善以及社会转归。运用社会支持对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工作可以让其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理解,让其获得安全感以及归属感,得到来自于医护人员、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帮助,促进其更好地适应、回归社会[11]。康复训练综合干预是针对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的一套全面、系统且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其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康复训练综合干预的具体训练内容包括心理疏导、自理能力训练、劳动技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以及文娱活动训练。不仅疏导了患者的负性情绪,让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同时也帮助其提高了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社会功能等,让其积极参与各种文娱活动以及各项训练活动为他们的更好恢复、转归提供了基础。联合应用社会支持与康复训练综合干预是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一种理想护理干预方式,获得了相对较为显著的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为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社会支持与康复训练综合干预的应用效果理想且显著,值得予以进一步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