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创新策略探究

2023-09-01李妮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

摘要:电视剧是电视传媒发展的重要产物,在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出现之前,电视剧主要在电视上播放,是一种融合了台词、画面、声音、戏剧和表演艺术的连续性剧集,也是一种具有娱乐功能的重要电视消费产品。在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兴起后,电视剧的播放平台更加多元,电视剧的受众和粉丝数量不断攀升,电视剧越来越受到电视台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各大电视台逐步加大引进或制作高质量的电视剧作品的力度,在吸引受众的同时能为电视台带来巨大的广告收益。重大题材电视剧作为国产电视剧的代表之一,一般具有投入较高、制作精良、受众反响强烈的特点,但也存在题材相近、表演雷同、创新度不高的缺点,这也导致国产重大题材电视剧整体水平较高,但缺少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令受众眼前一亮的优秀作品。我国重大题材电视剧只有积极创新,才能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以《山海情》《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等为代表的重大题材电视剧,彻底打破了国产电视剧“有高原无高峰”的局面,引领了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走向。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从新叙事、新审美、新传播三个维度入手,积极寻求重大题材电视剧严肃性与娱乐性、价值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平衡,提出了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创新策略。在制作重大题材电视剧的过程中,要做好新叙事、新审美和新传播,积极寻求有效的突破路径,既要打破程式化叙事框定,拓宽内容边界和价值边界,又要于现实书写中照进浪漫诗性,释放文本情感张力,同时要注重社群化传播下的关系深耕,调动受众传播参与积极性,这样才能促进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重大题材电视剧;创新策略;叙事框定;价值边界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25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湖南省社科联项目“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的传播语态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YBM241

电视剧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电视媒体最具代表性的电视消费产品之一。作为电视艺术的集大成者,电视剧融合了台词、画面、声音、戏剧和表演艺术,通过连续性的剧集来展现事件、人物或者历史、故事场景,通过戏剧冲突或者曲折的剧情来吸引受众。由于电视剧具有连续性,所以电视剧的受众黏性较强,粉丝群也相对固定,且数量众多[1]。随着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蓬勃发展,电视剧的播放平台更加多元化,电视剧的受众群体和粉丝数量不断攀升,电视剧越来越受到电视台的关注和重视。

重大题材电视剧是国产电视剧的代表之一,它根植于中国社会文化新语境,承载着强烈的使命意识和主流理念,逐渐成为当代中华文明建设的核心面向与实现路径[2]。

和其他商业电视剧相比,重大题材电视剧一般由具有官方背景的制作机构制作,电视剧的投入较大,制作精良,价值导向明确,能反映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进程,受众的反响往往比较强烈[3]。但近年来,重大题材电视剧也暴露出题材相近、表演雷同、创新度不高的缺点,造成国产重大题材电视剧整体水平较高,但缺少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令受众眼前一亮的优秀作品的局面。

在媒介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媒介环境复杂多变,受众结构动态开放,重大题材电视剧制播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寻求新方向、新范式,以进一步拓宽文本内容边界和价值边界,并在国家话语、市场价值、受众需求的多维交互中形成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机制,进而全面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力、传播力,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4]。

本文主要從新叙事、新审美、新传播三个维度入手,寻求重大题材电视剧严肃性与娱乐性、价值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平衡,提出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创新策略。

一、新叙事:打破程式化叙事框定

重大题材电视剧必须打破程式化叙事框架,规避情节虚浮、人物失真、冲突造假等问题,要深层整合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在细微观照中凸显叙事张力[5]。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讲述了1915—19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和政治文化生态,包括《新青年》诞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等。但不同于以往重大题材电视剧,该剧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深挖细节,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聚焦不同个体的时代应然,基于史实进行人文升华,形成了新主流电视剧极具张力的叙事景象[6]。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中,多元、真实的个体冲突及文化碰撞,都服务于为中国谋出路这一严肃主题,剧中呈现了众多置身于宏观叙事框架内的血肉饱满的知识分子,艺术性地阐明了具象纷呈背后的底层历史逻辑。这种全景式宏观建构结合个体化生命观照的新叙事,实际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艺术践行,不仅能够凸显重大题材电视剧的思想内核,还能提升文本内容的人文高度[7]。

不同于《觉醒年代》时序性的叙事结构,《功勋》通过散点聚焦式的叙事,于宏大主题的整体聚合下进行重点书写,拓宽了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边界[8]。该剧共分为8个单元,分别讲述了8位国家功臣、民族英雄的故事。每个单元细分为6集,通过层级化书写扩充文本内容和主题意蕴,形成多元统一的叙事风格,其中既有对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也有对历史风云的宏观架构;既有意味深长的细腻铺排,也有浪漫天真的诗意书写。此外还有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共40集,每集仅30分钟,聚焦单一个体或事件,形散而神聚,叙事多元且饱满[9]。

重大题材电视剧必须加强叙事创新,打破传统单一叙事格局,突破程式化框架,通过多维延展叙事视角、叙事结构,打造更加开放的文本话语空间,在宏观与微观、单向与多维的交互中凸显重大题材电视剧现实书写的人文厚度。这样既能吸引受众注意,又能丰富电视剧的层次,提高电视剧的饱满度,增强电视剧的厚重感[10]。

二、新审美:于现实书写中照进浪漫诗性

作为时代化、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电视剧的优势并不在于营造视听奇观,而是在于艺术化描摹现实,强调剧情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深层共振,于常态化个体生存中传达丰富的情感意蕴,进而凸显相关的严肃主题[11]。因此,重大题材电视剧要坚持诉诸日常,在审美艺术的本位引领下,基于故事性、真实性共同发力,于现实书写中照进浪漫诗性,进而形成年轻态的新审美。

《大决战》《山海情》《觉醒年代》《百炼成钢》等重大题材电视剧都将审美价值至上作为核心诉求,深挖现实细节,强化年代质感,进而赋予作品独特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感染力。

以《觉醒年代》为例,该剧全面践行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强调镜头语言、故事情节的诗意化,在现实与浪漫的碰触中进一步丰富受众的审美体验。其中,有一个经典镜头:青年毛泽东手捧油布包裹的《新青年》,在雨中的长沙街头一路奔走,路过场景“一镜到底”,有泥水中捡食的乞丐,有横冲直撞的军阀,有冷眼旁观的看客,有坐车吃三明治的小少爷等,在高度浓缩的现实书写中又透着带有悲苦底色的浪漫,再现了旧中国的穷困、迷茫、混乱,极具情感穿透力。还有,陈独秀在码头送别儿子时,通过交叉蒙太奇手法再现了二人无悔为革命牺牲的场景,演员面带微笑地回眸,扣人心弦,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令人动容,在现实书写的梦幻转变中释放了巨大的情感张力。整部剧给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如开头利用特效技术将传统版画转化为三维效果,这种带有浪漫诗性的影视表达为受众提供了优质的沉浸体验,充分满足了其个性化情感需求和价值诉求。

重大题材电视剧这种新审美风格的形成,虽然在全球电影史上能找到一些痕迹,但更多的是一种当代性、在地性的个性生成,也就是说,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2]。

同样以《觉醒年代》为例,剧中大量隐喻符号、蒙太奇手法的出现,既有西方蒙太奇学派宏大叙事的审美特质,也有中国传统美学浪漫诗性、含蓄隽永的意境之美。对此,在后续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實践中,创作者要坚持新审美的价值导向,于现实书写中照进浪漫诗性,全面凸显中国美学特质与中国文化气派,全面提高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审美境界和艺术水平[13]。

全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已经成为重大题材电视剧成功的必备基因,而如何创新传播方式与传播渠道,自然而然也成为重大题材电视剧创新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移动平台受众结构的社群化演进,重大题材电视剧除了依托多媒体矩阵进行“广撒网”式的传播外,还要积极采用大数据算法,围绕受众“趣缘化”社群分布展开精准推送、关系深耕[14]。如此,重大题材电视剧通过新叙事、新审美引发受众情感共鸣的同时,依托社群化传播网络实现裂变式传播,进而全面提高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影响力、传播力[15]。

2021年,以《觉醒年代》《大决战》《外交风云》等为代表的重大题材电视剧,在第27届白玉兰奖、第3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等国内顶尖奖项评选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但获得了电视剧观众的追捧,还赢得了官方和市场的高度认可,既赢得了奖杯,又赢得了口碑[16]。统计发现,相关重大题材电视剧微博话题阅读量合计超过30亿次,豆瓣评分在8分以上。而在网络观剧受众中,年龄25~35岁占比最高,达65%,这种年轻态的受众结构与重大题材电视剧的社群化传播有直接关系。因为社群化传播能为受众提供全新的体验,全平台协同宣发形成的“超强矩阵”,再加上网络社区的精细化运营推广,有利于实现重大题材电视剧的“破圈”传播[17]。反观近年来的新主流电视剧,随着剧情推进,创作团队会利用社交平台碎片化推出纪实片段、幕后花絮、演员互动、导演采访等具有较高话题参与度的周边内容,具体形式包括短视频、海报、故事文案等,同时联动抖音、快手、豆瓣、贴吧等平台进行全面宣发,在与受众建立强关联的过程中充分点燃受众的观剧热情。比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狂飙》等,电视剧的宣发单位通过在抖音、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上发布精彩片段和短视频来吸引观众,最终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点赞,进而去追剧、看剧,引发电视剧的收视狂潮。

最重要的是,受众依托优质文本进行二次创作,能够产生叠加式传播效果。以《山海情》为例,在脱贫攻坚的严肃主题下,男女主人公得福和水花的感情线是含蓄隐忍的,年轻受众将两人每一次对视的镜头剪辑整合到一起,配上音效,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发布,最终获得百万级关注、评论和转发,再一次引发裂变式传播。也就是说,PGC、UGC的有效联动,能够释放更多传播效能,在“破圈”中实现重大题材电视剧影响力的几何式增长。在未来的传播实践中,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宣发单位必须形成新媒体意识,持续深耕受众关系,以社群化传播为撬点进行深层渗透,全面增强剧作黏性,夯实长效传播的基础。

三、结语

重大题材电视剧在未来的制作与传播中,要围绕新叙事、新审美和新传播三大关键词,积极寻求有效的突破路径,既要打破程式化叙事框定,拓宽内容边界和价值边界,又要于现实书写中照进浪漫诗性,释放文本情感张力,同时要注重社群化传播下的关系深耕,调动受众传播参与积极性。但无论未来如何演进,可以预见的是,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创新都将更加坚定诗意现实主义原则导向,逐渐走出舒适圈,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参考文献:

[1] 陈刚,乐音.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领袖人物表演塑造的新发展[J].当代电视,2022(11):9-16,36.

[2] 邵将,戴清.革命新史诗的青春化探索:论近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J].东岳论丛,2022,43(9):28-37.

[3] 张几凡,孙媛.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内容生产策略: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J].四川戏剧,2022(3):95-97.

[4] 魏兵.论重大题材电视剧《功勋》的共情叙事与价值取向[J].当代电视,2022(5):24-28.

[5] 贺艳,余金红.《麓山之歌》:工业题材剧的人物形塑与叙事创新[J].中国电视,2022(12):17-21.

[6] 曹舒婉.《麓山之歌》:新时代献礼剧的叙事美学[J].上海艺术评论,2022(6):80-82.

[7] 吴格尔.工业叙事的重塑:电视剧《麓山之歌》的创新意义[J].电视研究,2022(12):111-114.

[8] 孙文辉.湖南大学生戏剧的历史与现状[J].创作与评论,2012(10):116-121.

[9] 佘晔.《麓山之歌》:科技的争锋与温暖[J].新湘评论,2022(19):62.

[10] 吴鹰.工业题材电视剧的奋斗抒写与工匠精神淬炼:评电视剧《麓山之歌》[J].当代电视,2022(12):23-27.

[11] 李若溪.是枝裕和的电影美学风格:以电影《无人知晓》为例[J].戏剧之家,2022(5):158-160.

[12] 赵军伟,张露莹.虚实互嵌·史诗形态·意涵建构:《跨过鸭绿江》的美学风格解读[J].电影文学,2021(19):136-138.

[13] 李新,刘纯成.观者视域下主旋律电视剧“破圈”现象分析:从电视剧《人世间》谈起[J].人文天下,2022(10):43-47.

[14] 张智华,段文婷.论中国都市职业剧的价值取向与艺术创新:以电视剧《安家》为例[J].当代电视,2020(5):8-10,25.

[15] 高吉全,刘翼.艺术创新与川剧个性坚守的均衡:浅论当代川剧导演应具备的综合素质[J].戏剧之家,2020(14):9-10.

[16] 周峰.形象重塑·史戏相洽·现实反思: 《天下长河》的艺术创新与价值引领[J].北方传媒研究,2023(2):24-29.

[17] 王腾飞,张懿慧,丁友东.数字逆龄:《爱尔兰人》面部捕捉技术与艺术创新[J].现代电影技术,2022(7):39-43.

作者简介 李妮,记者,研究方向:广播影视艺术、新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
电力企业党建科学化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中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策略分析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网络环境下烟草企业营销创新探析
基于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