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信息圈层化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的问题探赜和路径探究

2023-09-01张帅解丽君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全面发展三全育人

张帅 解丽君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而“三全育人”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渗透到了高校教育的点、线、面、体工作中,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也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活力。但随着以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的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圈层化传播逐渐显现,引发了“三全育人”工作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三全育人”工作的高效布置与实施。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分析网络信息圈层化传播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的问题所在,包括圈层信息同质化分解“全员育人”的系统合力、圈层信息娱乐化分化“全过程育人”的系统衔接、圈层信息层级化分离“全环境育人”的系统联动。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问题提出相对的对策:高校要落实推进“三全育人”,就要主动入圈、积极破圈、重新塑圈,凝聚“全员育人”系统合力、紧密“全过程育人”高效衔接、促进“全方位育人”协调联动。只有解决网络信息圈层化传播的消极面,才能把“三全育人”工作落到实处。通过研究网络信息圈层化传播,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剥除藩篱,为高校思政教育清除阻碍,为大学生发展开阔视野。

关键词:“三全育人”;网络圈层;高校教育;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034-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D2022095

一、网络信息圈层化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的問题探赜

(一)圈层信息同质化分解“全员育人”的系统合力

互联网信息聚合和分散是高效的,能够及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针对性输出。但是针对性输出信息也导致了信息传播的同质化,尤其在网络圈层内这种同质化特征被放大。“‘群体盲思会助长轻率的一致以及危险的自我审查。”[1]圈层信息同质化意味着圈内成员总是在同类信息里认知、思考和行动,极易陷入“群体盲思”的陷阱。

实现全员育人首先在于教育者的信息输出与大学生的信息接收相匹配。但是圈层信息同质化使信息壁垒高筑,教育者主动的信息传导不是被阻隔在圈层之外,就是被同质化信息所淹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逐渐式微。“圈层外的‘全员在发声发力,圈层内的学生却不闻不问。”[2]信息壁垒高筑,高校教育者则无法实现与圈内学生之间信息的深度连接和高效反馈,教育者无法精准锁定大学生心理、认知、情感等状况,不能根据大学生需求进行有效信息供给,教育者在线下教育中体现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被网络圈层筛除过滤,导致全员育人实效性不尽人意。

(二)圈层信息娱乐化分化“全过程育人”的系统衔接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3]全过程育人的要义不仅在于整个网外教育过程所体现的“又红又专”,同时在于网内教育能够实现全程覆盖、缓慢渗透、积极引导。网络信息圈层传递信息以娱乐化内容为导向,以微小叙事方式为依托,不断冲击网外思政教育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系统性,致使思政教育在向网络迈进的过程中需要迎合“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当教育场域转换到网络时,线下育人所应用的教学工具、语言形式、教育方式需要主动革新,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有机串联起来。实现全过程育人,把握好网内教育的真空地带是重中之重。“话语主体要把握话语环境的变化趋势。”[4]网内教育要积极应变,探索网内教育的发展态势、客观规律,并且要主动求变,实现网络教育话语表达的宏大叙事与微小叙事相结合,娱乐性与严肃性相补充,不断拓展网内教育的辐射范围。

(三)圈层信息层级化分离“全方位育人”的系统联动

全方位育人不仅在于方位全,还要求各方位育人要素多元、协调统一、均衡发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系统联动,增强高校育人的实效。“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5]。全方位育人要想取得良好实效,就要把握好网络圈层这一变量。圈层信息层级化现象阻碍大学生认知提升、情感熏陶、思想升华,大学生思想被层级化信息所包裹,这种不平衡的信息传播不断固化层级内成员的思维和认知,不断压榨成员信息接收的广度和深度,导致成员思想空间呈现扁平化。由此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系统联动的要求与网络圈层信息层级化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导致全方位育人虽然要素齐全、方位广泛,育人有所发展,但是育人效力不够、深度不足,育人的“全方位”有所欠缺的现实。

二、网络圈层下高校“三全育人”路径探究

(一)主动入圈:凝聚“全员育人”系统合力

网络圈层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网络活动的背景板,成为高校育人工作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6]。高校育人队伍在校园内、课堂上的力量发挥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在网络教育方面存在欠缺,很大的原因在于育人队伍未能深入了解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知、情、意、行,未能精准判断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需求,所以不能按需供给、对症下药。

1.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红与专”的优势

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红与专”的优势,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这一群体由浅入深地融入圈层。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由浅入深地了解、思考、研判大学生在网络圈层中的需求,尤其要把握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做到以情感人、以理化人,提高高校育人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网络圈层下的育人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高校育人队伍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网络圈层满足了大学生话语表达的游戏化、娱乐化,但也折射出部分大学生对宏大叙事和权威叙事不感兴趣甚至质疑、抵制的现状。“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建设要理解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7]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守正创新,在坚持思政话语“红与专”的同时,实现话语表达的微小叙述和情感号召。

2.发挥高校其他教职工队伍的优势

要充分发挥高校其他教职工队伍的优势,推动这一群体由少到多地融入圈层。“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育人工作者。”[8]高校非思政课教职工队伍最大的优势在于数量,随着近几年“课程思政”的建设,这一教育群体具备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底色,已经由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但是,要想把质量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还必须激发高校育人队伍的参与意识、提高高校育人队伍的协同能力、完善高校育人队伍的联络机制。通过这一教育群体由少到多地融入圈层,不断提升全员育人的内在张力、扩大全员育人的辐射范围、凝聚全员育人的系统合力。

(二)积极破圈:紧密“全过程育人”高效衔接

“全过程育人”体现的是高校育人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本质上实现了高校育人工作由点成线的发展,它不仅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同时还体现在高校育人系统中。

1.以线下教育为圆心,统筹育人工作各环节

当今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体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线下生活以接受教育为主,以娱乐生活为辅;线上生活以娱乐生活为主,以接受教育为辅。正是这一特点为网络圈层下高校育人工作指明了一条道路,就是要使大学生从线上回归线下,拨开网络世界弥漫在大学生思想中的迷雾,帮助大学生厘清网络生活和现实的关系,明确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方向。“巩固线下‘有形的育人阵地,提升线下传统育人工作的质量。”[9]以线下教育的真实性、真诚性、真理性打破圈层壁垒。同时,打破圈层壁垒还要统筹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要通过育人方式的融通、育人渠道的畅通、育人载体的互通来衔接“断点”,通过协同育人主体、整合育人力量、挖掘育人潜能覆盖“盲点”。

2.以“网络教育”为半径,覆盖育人工作全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0]。高校育人必须常做常新,顺应时代发展,建设好网络育人工作的阵地。现实中大学生接受的来自学校系统化、科学化、正面化的教育被网络圈层碎片化、娱乐化、虚拟化的信息所屏蔽、覆盖和抵消。高校育人工作这个圆圈做成实心圆还是空心圆,关键在于把握好“网络教育”这个半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内容为王,建立健全内容体系。”[11]“用什么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问题,无论是现实教育还是网络教育,都要选择正向、积极、健康的内容,这直接关系着高校育人工作这个“圆圈”的鲜明底色和靓丽成色。

(三)重新塑圈:促进“全方位育人”协调联动

“每一网络圈层因其交往场域、交往内容不同,形成独有的空间壁垒。”[12]大学生在业缘、趣缘、地缘等多重因素的驱使下融入圈层,他们在“圈”与“圈”之中可以实现部分相交,但是很难实现“层”与“层”的上下流动,这就导致大学生在网络圈层中呈现出“平面化”而非“立体化”发展。

1.以“三大领域”育人工作为圆心,跨越层级鸿沟

“这些领域在立德树人中处于不同层次、面临不同问题、依循不同逻辑。”[13]

筑牢第一领域:高校。高校是思政工作的主阵地,是建设“五位一体”大思政格局的重中之重。一要落实教师思政,推动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协同联动,实现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同向同行。二要筑牢学科思政,推动学科思政的理论创新,实现学科思政和学生思政同频共振。三要完善课程思政,充分挖掘课程思政中的育人资源,实现课程思政与学生思政良性互动。四要创设环境思政,不断开发环境思政中的文化素材,实现环境思政与学生思政融合发展。

深化第二领域:社会。社会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实践场地,检验高校育人工作成效关键在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主动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是否能够满足社会提出的要求、是否推动社会进步。深化社会领域的育人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落细落实落小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得真知灼见的过程。

占领第三领域:网络。网络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领域。“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上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14]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因事而新,因势而行,要把握好网络圈层这一新的现象和趋势,推动网络思政不断发展,不断解放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思想活力、思考动力、思维能力。

2.要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半径,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育人体系半径的延展,必然进一步赋能大学生发展。“十大育人体系所包含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一个子体系。”[15]十大育人体系实现了高校育人工作全面多层立体化发展。十大育人体系以多样化育人主题为中心,实现了高校育人工作全面化;以多元化育人视角为依托,实现了高校育人工作的多层次化;以多维度育人模块为重心,实现了高校育人工作的立体化。在网络圈层化明显显现的当下,十大育人体系有效缩小了网络圈层的层级鸿沟、推动了网络圈层由“类科层制”向“扁平化”转变、拓宽了大学生的层级视野,推动着网络圈层向包容、开放、共享、平等方向发展。

三、结语

在网络信息圈层化传播过程中,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迎来了诸多挑战,既影响着高校育人工作的高效进行,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因势利导,积极消解网络信息圈层化传播对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推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落实,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艾尔芬·詹尼斯.团体迷思[M].波士顿:霍顿·米夫林公司,1982:7-9.

[2] 张翼.网络圈层化下高校“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20(3):52-56.

[3]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4.

[4] 周启丽.新时代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7):101.

[5] 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7(7):4-9.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6.

[7] 李羽佳.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网络育人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24):31-32.

[8] 王艳平.高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9):103-106.

[9] 王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三同”线上线下协同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10):107-111.

[10]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11] 崔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0):62-64.

[12] 苏景荣.“圈层化”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建构[J].福建醫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9-53.

[13] 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14] 周如东.习近平“全过程”育人重要论述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引领[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4-91.

[15] 张正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4):1-4.

作者简介 张帅,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解丽君,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全面发展三全育人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