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策略探讨
2023-09-01张艳绒
张艳绒
摘要:随着教育变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其中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进行成语教学的意义”为切入点,对小学语文成语故事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刻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策略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精神,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是职责所在。而成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汉字语言的精髓,成语故事在古代就已经广为流传。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身心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成语故事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加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成语教学的意义
成语在我国汉字语言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成语被广泛应用,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更应该讲授成语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養,让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运用成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一方面,成语的出现通常伴随着相关故事及典故,所以学生在学习成语时,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故事内容,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其掌握成语背后的深层含义。学生通过学习有趣的成语故事,能从中领悟相对抽象的哲学道理。通过成语故事,教师可以在巩固成语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热情,这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新途径,可以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成语理解与运用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可以塑造学生的品格,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从而使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
2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现状
在小学阶段开展成语故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尚小,对于一些新事物总是抱有好奇心,并且很容易接受和吸纳新事物。小学语文教师讲授的成语故事大多生动幽默,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成语故事教学时,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学生在课后常常表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由于成语的特殊性,往往四个字的成语会出现超过本身字数几倍的解释。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有教师带领和成语故事的辅助,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在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时,由于该阶段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就会觉得成语枯燥乏味,从而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产生抗拒心理。
成语本身具有短小精悍、富含深意的独特性,但是小学生还是会出现对成语概念混淆的情况。例如,差强人意,其本意为勉强使人满意,但是总会有人理解为没有使人满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家长会出现对某些成语概念混淆的情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所以,在教师的讲授下,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也会由于学习环境、课后不及时巩固、距离上一次成语讲授时间过长等因素而记不牢。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对于已经学习过的成语的遗忘,或者由于不清楚成语的具体含义,出现乱用、滥用成语等情况。
3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具体策略
3.1利用网络媒介,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成语故事的教学,注重让学生体会成语故事背后的道理,以此来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在上课时不易集中注意力听讲,如果教师只是进行语言陈述,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还会降低教学效率。现如今,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所以,教育教学引进互联网相关技术,借助网络媒介提升教师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能力是十分科学的举措。例如,在学习“指鹿为马”时,教师可以采用看图猜成语的方式进行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指鹿为马”四个字拆解,“指”可用手指的图画代替、“鹿”可用麋鹿的卡通形象代替、“为”可用嘴唇微张,旁边再加上一个电话图案,以此来模仿打电话时常说的“喂”字、“马”可用小马的卡通图案代替。之后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猜出各个图案分别代表哪个字,从而使学生猜出成语“指鹿为马”。此类课程导入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对相关的成语知识加深印象。
随后,教师先系统地讲解“指鹿为马”的字面含义为指着鹿,说是马。学生在教师讲解字面含义后,会对该成语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此举会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要将鹿说成是马呢?学生只要产生疑问,教师就会更顺利地引出下一步的讲解内容,即对该成语背后的故事进行讲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指鹿为马”背后的典故,可以选取较为幽默的动画片,或者较为通俗易懂的影片。即使“指鹿为马”背后故事并不是丰富多彩的,而是相对平淡的故事内容,但是,学生也已经被教师之前的教学步骤所吸引,会全神贯注地听讲,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尤为重要。最后,教师播放完相关视频,再次进行总结,引申出“指鹿为马”的深层含义为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随后,教师布置相关课后作业,使学生加深印象,从而完成“指鹿为马”的教学。教师利用网络媒介进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全方位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专业素养的提升,并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3.2优化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想推进成语故事的教学,应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切勿只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对成语故事进行演绎”的教学方式。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与成年人有所差异,其极富想象力,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成语故事演绎中,使成语不再只是毫无感情的汉字。在教师的带领下,成语在学生脑海中呈现的是引人入胜的画卷,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成语的记忆,提升其语文能力。
3.3创新作业形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在讲授成语故事时,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于成语的熟练运用。提升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不可避免地需要落实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作业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成语基础,而且能使教师掌握学生成语学习的情况,以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成语故事教学活动。但是,现如今部分教师采取的作业布置的方式不适用于大部分学生。教师在布置成语作业时,通常会让学生机械地抄写成语及含义,此举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对成语的印象,但是由于成语本身较为枯燥,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及内容又较为生硬、死板,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抵触成语学习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应该创新作业形式,不能局限于“读、写”这两种模式,可以運用网络媒介布置成语作业。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成语“游手好闲”时,提前准备一段视频,对成语故事及深层含义进行系统讲解。随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视频发布在家长微信群中,让学生回家在视频中找出与“游手好闲”意思相近的成语,并在作业本上进行标注在视频的第几分钟找到的,同时将该成语抄写在作业本上。学生也可以自行寻找视频,找寻意思相近的成语,在作业本上标注好、成语出现的具体时间及找到的成语等。教师通过此种方法,创新了作业模式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4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分层教学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分层教学制度。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各阶段学生的能力,而且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及运用已经学过的成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适当引导此类学生对于成语的探究思维,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要布置相对拔高的成语题,以便此类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第二层次是能力相对中等的学生,此类学生能够想起教师教授过的部分成语,但是相关基础知识记忆得并不牢固,在运用成语时,总会出现错误。由于处在中等水平的学生较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根据此类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方式,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教师要给此类学生布置容易产生知识点混淆的练习题,以此来查漏补缺,提高中等学生的学习水平。第三层次是成语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此类学生加以关注,探究他们能力较差的原因,并因材施教,给予此部分学生解决办法。在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时,应当注重其基础能力的夯实,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使此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高。教师科学地运用分层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各阶段水平学生的全面发展。
成语故事多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实,成语故事教学的本质为成语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小学语文的成语教学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与个体差异,制定适合学生成语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促使学生更加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田歌.批判性思维培育要求下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22(24):59-61.
[2]王亚亚.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积累运用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12):130-132.
[3]田歌.基于成语故事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J].求学,2021(40):43-44.
[4]杜培英.齐文化成语故事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教学探究[J].语文新读写,2021(13):67-69.
[5]康碧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新课程,2021(20):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