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产主义事业前进的三重因素
——基于《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2023-09-01刘亚星王学军
□刘亚星 王学军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4)
列宁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其对共产主义运动有着深入且独到的看法。在欧洲革命陷入低潮之际,列宁敏锐地洞察到部分欧洲共产党存在“左派”幼稚病,于是写下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下简称《“左派”幼稚病》)一书。该书对布尔什维克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经验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采取的战略、策略进行总结,指出了推动共产主义事业前进需要满足的因素,并以此对欧洲“左派”幼稚病进行批评教育。《“左派”幼稚病》对于当时欧洲共产党纠正“左”的错误、争取群众和积蓄革命力量,以及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左派”幼稚病》写作背景
《“左派”幼稚病》是列宁写于1920年4月至5月的一部重要著作,全文共十章,后根据局势的发展又增补五章内容。列宁在该书中回顾了布尔什维克革命历史,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该书在1920年以俄、英、法文先后出版,并在当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分发给与会代表,后迅速传播,在各国共产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掀开了人类历史全新的一页,引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一个新的高潮。革命胜利后的两年多时间中,苏俄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之下,团结各族人民,先后击败了国内沙俄和资产阶级复辟势力以及帝国主义干涉军队,基本上粉碎了内外反对派的反扑,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整个局势不断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发展。列宁所领导的苏俄的胜利极大鼓舞了世界人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民族解放斗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欧洲,匈牙利和德国巴伐利亚地区先后建立苏维埃政权。在亚洲,中国、朝鲜、印度等国也相继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在此时受到严重冲击。
但好景不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德国、匈牙利革命失败,革命家卢森堡、李卜克内西等人被杀害,匈牙利和巴伐利亚革命取得的胜利果实付之一炬,欧洲革命遭到严重的挫折。在多次失败之后,欧洲部分共产党内逐渐出现了两种错误的思想。一是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和社会沙文主义者对俄国革命全盘否认,否认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指出,这种右倾错误有极大的危害,是最应极力反对的错误思想。二是德国等共产党的“左派”因缺乏斗争经验,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提出打倒领袖,不参加反动工会,拒绝参加资产阶级议会,宣称要沿着最直最快的道路走向共产主义而不容许有丝毫的机动、通融和妥协。列宁明确指出:“目前共产主义运动中左倾学理主义错误同右倾学理主义(即社会沙文主义和考茨基主义)错误比较起来,其危害性和严重性不及后者的千分之一,然而这只不过是由于左倾共产主义是一种刚刚产生的还很年轻的思潮。只是因为这个缘故,这种病症在一定条件下容易治好,但是必须用最大的努力去医治。”[1]210因此,虽然在当时条件下“左”的错误危害较小,但为了防止其错误思想不断发展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列宁写下了这本著作。该著作对布尔什维克在俄国革命中采取的战略和策略进行深入总结,选取其中具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普遍指导意义的部分介绍给欧洲年轻的共产党,以期对“左派”幼稚病进行强有力的批判,同时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二、《“左派”幼稚病》蕴含的重要经验
共产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理想追求,但革命事业的推进和最终胜利绝非一帆风顺,需要艰苦卓绝的斗争。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其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左派”幼稚病》一书中蕴含着推动共产主义事业前进需要满足坚持一般规律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坚强的党组织,以及善于灵活运用斗争策略三重因素。
1.坚持一般规律同具体实际相结合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对于俄国革命胜利的经验存在着两种错误且截然相反的态度:一是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全面否定十月革命,攻击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力图宣扬其和平过渡思想;二是欧洲的部分共产党将俄国革命胜利的经验绝对化、教条化,企图在本国完全照搬俄国革命经验。对于这两种有极大危害的错误思想,列宁明确指出,要辩证看待俄国经验。要看到其具有的普遍意义,“我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所具有的意义,不是局部地区的、一国特有的、仅限于俄国的意义,而是国际的意义”[1]132。也要看到其存在的特殊性,不能夸大俄国经验的真理性,扩大其适用范围,唯有将一般规律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务必要认识到俄国革命胜利经验中包含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部分,要坚决反对第二国际所谓的理论家们否定十月革命的错误思想。俄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证明了无产阶级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暴力革命可以达到解放自己、反抗剥削和压迫的目的。俄国革命的胜利形成了一条十月革命的道路,这条道路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广大劳动人民摆脱剥削和压迫,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俄国革命胜利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即“一切国家都必然要做俄国已经做过的事情”[1]141。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已经具有国际意义,即在党的领导之下依靠工农群众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极力否定十月革命及其成功经验,他们认为十月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并不成熟,对布尔什维克的暴力革命嗤之以鼻,对无产阶级专政横加批评。伯恩施坦更是荒谬地认为,苏维埃政权及其政策是“极端的社会唯心主义和赤裸裸的东方暴君专制并列”[2]。他们对于十月革命的态度实质是为了维护其修正主义立场,为其社会改良、和平民主、议会道路的主张摇旗呐喊。共产党人务必要认清其本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学习和借鉴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要坚持将一般规律同实际相结合,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因为无数的惨痛教训足以说明教条主义对革命有着致命的危害。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指明了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它的胜利绝非偶然,胜利的经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一国的革命都要完全照搬俄国革命经验。各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吸取十月革命的经验时,要认真潜心调查、了解本国国情,将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列宁认为,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差别会长期存在,即使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这些差别仍会长期保持。这就意味着各国共产党在推进革命事业时,不要存有消灭民族多样性以及民族差别的荒唐幻想,而应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将这些原理同各民族、国家相结合,使之正确应用。不认识到这一基本原则,不承认各国具体革命之间的差异性,生搬硬套成功经验的结果必然是失败的。相反,将一般规律同实际相结合才能够推动共产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2.建立坚强的党组织
可以想象,在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保卫并巩固苏维埃政权是何其困难。俄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就是拥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即布什尔维克。自1903年布尔什维克成立至《“左派”幼稚病》发表,布尔什维克带领俄国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反抗沙俄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特别是在国内战争期间,面对武器装备和军队数量远超红军的国内外反革命武装,在一度丧失四分之三领土的情况之下,布尔什维克最终领导红军和广大工农群众反败为胜,取得了苏俄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充分证明,一个坚强的党组织对于共产主义运动至关重要,同时一个坚强的党组织要拥有铁的纪律、杰出的领袖,要在与错误思想路线的斗争中不断地成长、壮大。
1903年,在关于党的组织问题的讨论中,列宁同马尔托夫等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列宁严厉批驳了他们照搬西方政党组织的做法,主张实行民主集中制,建立一个拥有铁的纪律和集中统一的党,这是布尔什维克不断胜利的重要条件。“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1]135对于如何维持和加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纪律,列宁指出,第一要依靠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觉悟,第二要依靠同人民的紧密联系,第三要依靠政治正确。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共产党人建立有纪律的政党的理想就必然无法实现。同时,列宁指出,这些条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革命实践中才能造就。在沙俄的反动统治之下,俄国的有识之士不断寻求革命之道,最终历经万难寻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布尔什维克领导广大劳动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经十五年锻造了铁的纪律。这不仅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之后布尔什维克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确认识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的关系,拥有杰出的领袖是一个坚强的党组织的必要条件。西欧部分共产党人,以德国“左派”的共产党人为代表,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的相互关系,幼稚地提出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党,一种是“领袖的党”,而另一种则是“群众的党”,提出所谓的以“群众专政”代替“领袖专政”,要“打倒领袖”等错误理论和口号。列宁对这种可笑的“左派”观点进行了科学的批判。一方面,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党需要在不同时期采取合法的斗争和不合法的斗争两种方式。在不合法的斗争阶段,出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党不可能召开代表大会来进行领袖选举,而要采取一种非常规的手段来确定领袖。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确实存在着领袖脱离群众的事实,但这些领袖是第二国际的代表,是机会主义者,是“工人贵族”的代言人,是社会沙文主义者,他们脱离了最广大的底层工人阶级。不能因为没能进行所谓的合法方式“选举”领袖,或由于叛徒领袖脱离群众,而将群众和领袖对立起来,这是根本错误的。如果任由这种思想持续发展,就会产生像艾列尔等人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存在的这类极端错误思想。列宁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无产阶级、群众的相互关系,指出了领袖在无产阶级政党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政党是作为阶级的代表而存在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毫无疑问就是无产阶级的代表,而无产阶级领袖则是无产阶级的优秀代表,领袖自然是来自于群众。要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任何将领袖和群众对立起来的思想都是根本错误的。正因如此,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确立了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杰出领袖,他们领导无产阶级不断推动着共产主义事业向前迈进。
在同错误思想路线的斗争中,布尔什维克成长壮大为坚强的领导力量。列宁在总结布尔什维克发展的历史进程时,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同工人运动内部的两种错误思想路线进行斗争,一是右倾错误,二是“左派”幼稚病。右倾错误是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的错误,他们受到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而其理论和实践却是在企图破坏和阻碍共产主义事业向前推进,这是极度危险和错误的倾向。列宁指出:“这自然是布尔什维主义在工人运动内部的主要敌人。”[1]142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同右倾错误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先后于1912年将孟什维克开除出党,1919年同第二国际彻底决裂,建立第三国际。这些举措揭露了右倾错误实质,戳穿了他们的图谋,保障了党内思想的正确和统一,提升了党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左派”幼稚病是党内受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出现的现象。列宁指出,“左派”幼稚病表现为革命性的摇摆不定和华而不实,这一错误如果任由其发展,也必将危害革命事业。布尔什维克曾出现两次大规模的反对党内“左”倾的斗争。一是在1908年因部分“左派”反对参加议会被开除出党。二是部分“左派”布尔什维克坚决反对同帝国主义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他们无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帝国主义德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坚决反对向帝国主义妥协。经过激烈的讨论,列宁最终取得胜利,签订了和约,这对于保存革命力量,挽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有着重要意义。正是在同“左”和右的斗争之中,布尔什维克一步步成熟壮大,不断取得胜利。
3.灵活运用斗争策略
革命形势的日新月异必然要求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善于灵活运用斗争策略,随时根据形势变化转变策略,唯有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欧洲的部分共产党患有严重的“左派”幼稚病,他们无视实际革命形势,顽固地提出坚决不参加资产阶级议会和反动工会,坚决不进行任何妥协的错误策略。列宁在总结俄国革命斗争经验时,对欧洲各国共产党斗争形势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列宁指出,务必要根除“左派”共产党人教条主义的做法。共产党人的责任,是要时刻掌握和了解革命形势,要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变更斗争策略,在复杂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是否在反动工会中工作这个问题,以德国“左派”为代表的部分西欧共产党人给出了坚决否定的回答。他们看到了工会中存在的反动现象,看到了盘踞在工会中的“工人贵族”具有的反革命性,但他们得出的结论不是要同这些反动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并去争取人民群众,而是要退出反动工会,建立所谓的纯洁的“工人联合会”。列宁对这种错误的“左派”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列宁谈道,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工会在维护工人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工人阶级信任工会,也参与到工会之中。无产阶级政党出现之后,虽然工会的行会性、狭隘性等反动特性逐渐暴露出来,但是不通过工会,不采取工会同无产阶级政党协作的方式,无产阶级是没有其他方式可循的。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中,工会是一种非党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机构。通过同工会的紧密联系,苏维埃政权取得了在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同时,通过工会对广大群众的教育、训练和培训,培养出了“会做一切工作的人”的社会主义新人。以德国“左派”为代表的部分共产党人害怕工会存在的反动性,不敢与其斗争而采取逃避的态度和做法是极其愚蠢的,是共产党人在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严重错误。应积极展开斗争夺取工会的领导权,哪里有群众,就一定要到哪里去工作。列宁根据俄国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参加并领导工会顺利开展革命和建设的经验,阐明了共产党要密切联系群众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出德国“左派”共产党人所犯的错误是脱离群众的严重错误,各国共产党应积极争夺工会的领导权,最大限度地去争夺群众的支持。
以德国“左派”为代表的部分共产党人宣称要拒绝参与资产阶级议会。他们认为资产阶级议会在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已经建立的世界范围来看已经过时,这本无过错,但他们却错误地认为议会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群众也已经过时,由此出现了拿历史的尺度去衡量现实斗争中无产阶级政党策略的严重问题。列宁对这种错误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驳,指出德国“左派”共产党人不敢在反动议会中同各种反动势力斗争,争取群众。列宁指出,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就世界历史而言,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已然过时,苏维埃取代资产阶级议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就具体国家如德国等,并没有证据可以表明资产阶级议会已经过时。相反,在德国有“数百万的”和“无数的”无产者仍然支持议会,对于解散议会、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无产阶级和群众的各种准备还不充足。因此,可以明确得出,德国等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议会并没有过时,其在广大群众当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威信。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在革命时,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程度地参加资产阶级议会,利用议会阐明自己的观点,教育群众,争取群众,为之后的苏维埃取代资产阶级议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需要充分利用议会这一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仍然信任的场所展开斗争,通过议会的选举、辩论等形式来揭开资产阶级蒙蔽人民群众的虚假面具,揭露议会的资产阶级专政本质,消除并克服广大群众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偏见,教育无产阶级中仍占较大比例的落后阶层,将其吸引到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周围,不断增强革命力量。同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资产阶级议会没有为无产阶级政党所利用的价值时,便不必参加。显然,当时德国的情况并非如此。列宁关于共产党人应利用资产阶级议会争取群众的思想,对于和平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斗争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欧洲共产党“左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妥协的口号,他们将妥协看成是极端危险的,认为妥协会模糊共产主义和机会主义间的区别,转向机会主义。这是一种错误且极端危险的思想。例如德国共产党“左派”固执地公开提出不承认凡尔赛条约,不做丝毫的妥协,于是他们便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跳入英、法帝国主义所设的陷阱,这是幼稚而愚蠢的。列宁指出,要辩证地看待妥协,不能一味地去否定。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妥协:一种是为了推进革命事业前进而做出的妥协,这种妥协不会影响无产阶级对革命的态度,是正确的、可取的妥协;另一种则是背叛革命的妥协,他们甘愿向资本低头,充当工人阶级的叛徒,无耻地背叛革命,背叛工人阶级,这是错误的、不可取的妥协。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不断同各种势力妥协:在1907年为了利用议会,在杜马选举中同“社会革命党”人建立政治同盟;在1903到1912年间为了争取俄国的无产阶级,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同处于统一的社会民主党之中数年;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曾对“考茨基派”等社会革命党做出妥协;在十月革命时,为了向农民证明布尔什维克的诚意,同小资产阶级的农民妥协;在1918年,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和平,同帝国主义德国签订暂时的和约。这些妥协都十分有力地证明了适时采取正确的妥协完全有益于革命向前推进。列宁同时指出,错误的妥协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最鲜明的错误妥协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国际主张所谓的“保卫祖国”。在帝国主义战争条件下,“保卫祖国”就是保卫资产阶级利益,保卫资本主义议会制度,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反对苏维埃政权,这种妥协就是危害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错误妥协。德国“左派”共产党人没能看到妥协的两种性质,因而得出要根本上否定妥协的错误结论。列宁强调,妥协的实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不同阶段,利用敌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尽可能去获得同盟者,进而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共产党人妥协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是为了“退一步,进两步”。为争取更多的同盟者以战胜强大敌人,务必既要反对出卖原则的机会主义错误,也要坚决反对否定策略灵活性的关门主义错误,始终坚持原则性同灵活性相结合。一方面,为了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不断地发展和巩固统一战线,而这一过程必然要进行妥协。另一方面,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为了保留自身的实力,就必须同敌人做出一定的妥协。列宁关于正确对待妥协的思想,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开展斗争的一项重要策略。
三、《“左派”幼稚病》的当代意义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正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千锤百炼中锻造出了一个坚强的党组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历程中善于灵活运用斗争策略才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3]我们要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和领悟,学习列宁《“左派”幼稚病》中的重要思想。
第一,要继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断抬头,各国矛盾和冲突不断激化;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困难和阻力前所未有,触碰到的利益更多,难度更大,挑战更加严峻。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同实践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更好地解决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4]
第二,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地同各种“左”倾和右倾错误做斗争,始终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纪律建设,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种资产阶级思潮渗透到党内,严重影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5]我们党务必要以严格纪律保障党内思想的集中统一,以高度的纪律要求带动党的各方面建设不断推进,使我们党永葆旺盛的生命和强大的战斗力,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途上破浪前行。
第三,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要善于运用斗争策略应对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6]面对伟大斗争中的严峻考验,“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7]。善于斗争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斗争策略的运用。在党的百年征程中,运用策略是党的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面对新局面、新挑战,共产党人要善于分析和灵活应对前进道路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采用正确的斗争策略。首先,要掌握斗争的规律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斗争都具有其特殊性,但从总体上看,前途是光明的,但其过程具有复杂性。要深刻把握这一斗争规律,既对斗争前途保持乐观,又要重视斗争过程。其次,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就斗争而言,共产党人要坚决反对“本本主义”,要敏锐地掌握世情、国情的变化,实事求是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最后,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策略思想,学习他们在面对严峻挑战时展现出来的战略定力和高超的斗争艺术,使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为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均做出了重大贡献。列宁所著《“左派”幼稚病》内容极其丰富,充实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列宁为医治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出现的“左派”幼稚病所完成的重要著作,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左派”幼稚病》中所蕴含的推进共产主义事业需满足坚持一般规律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坚强的党组织以及灵活运用斗争策略三重因素,是列宁指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总结的宝贵经验,也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破浪前行的重要指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应学习和感悟《“左派”幼稚病》中的重要思想,继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从低谷走向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