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背景下师范生师德的消解与破局
2023-08-31陈阳,喻星,李家豪
陈阳,喻星,李家豪
摘要:“饭圈”文化作为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的一种青年亚文化,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师范生是肩负时代使命的教师后备军,但同时也是极易受“饭圈”文化影响的青少年群体。在深入剖析“饭圈”文化的定义与特征及其对师范生师德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饭圈”文化背景下师范生师德的建设路径:师范生个体应自省自觉,媒体平台应激浊扬清,教育部门应提高重视,偶像艺人应自律自爱。
关键词:“饭圈”文化;师范生;师德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13(2023)-03-082-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师范生作为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力量。在追捧“娱乐至上”的网络时代,正处于“三观”建立完善关键期的师范生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近年来,“教师带领学生课堂上应援某明星”“教师以偶像明星作为中小学试题命题素材”等师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正确审视“饭圈”文化这一网络催生的新生代文化现象及其对师范生师德的影响,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饭圈”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一)“饭圈”文化的定义
“饭圈”是粉丝群体的简称,是追星粉丝达成群体共识而自发组成的有组织规则的亚文化群体。“饭”即粉丝,“圈”增添了群体边界、区隔、限制的意涵,呈现一种普遍性、大众化与合理化的追星行为趋向。
“饭圈”文化的主体是以青少年为主的粉丝,而客体则是作为焦点与中心的偶像,“饭圈”活动即粉丝依托现代媒体平台围绕偶像所进行的意义生产行为和集群性交往行为。在“饭圈”中,粉丝们将对同一偶像的崇拜视作精神纽带,以维护偶像利益和形象为目标,并愿意付出一定成本支持偶像。在“打投”、“刷流量”“控评”等一系列的“饭圈”行为中,粉丝们找到了自身于“饭圈”中的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从中获取的巨大满足感也致使“饭圈”成员将对偶像的支持行为作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2018年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还是2020年的《中国新说唱》,这些火爆的选秀节目都充分体现了“饭圈”狂热且强大的行为力量,也正是在这些媒体平台的推动下,“饭圈”文化发展愈演愈烈,迅速普及并渗入社会大众,使这一青年亚文化在主流文化中脱颖而出。
(二)“饭圈”文化的基本特征
1.圈层阶级性 饭圈“圈子结构的中心性高,圈内关系既亲密,又具有一定的权利地位不平等特征。”“饭圈”成员们以情感纽带关系,尽管存在着较为亲密的内部关系,其内部结构却依旧错综复杂。同一个“饭圈”中存在多个阶级划分,也有不同的圈层分类。根据各粉丝成员的知识、能力以及获取偶像前线消息的机会等,“饭圈”中会有“小透明”“大粉”“粉头”的区别,并存在根据粉丝不同属性而分成的各类小圈层。粉头相较于其他粉丝有着更丰富的追星经验,起着领导管控作用。粉头往往能够对接到偶像方的要求并传递至各阶层粉丝,依据各层成员的能力分工,落實“饭圈”成员各司其职,完成整个“饭圈”行为。例如:微博“超话”中会存在“超话”主持人管理“超话”内容,大V粉丝博主分享资讯,其他粉丝接收、浏览资讯,从而实现“饭圈”追星。各圈层粉丝的行为方式和态度观念有着明显的不同,从而诱发了不同圈层的矛盾与对立。从粉丝的不同称谓来看,“唯粉”与“CP粉”、“颜粉”与“实力粉”、“女友粉”与“亲妈粉”等各圈层之间可能存在不和甚至歧视的情况。
“饭圈”文化背景下师范生师德的消解与破局2.参与互动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粉丝群体得以在如微博、QQ、豆瓣、百度、贴吧等多种社交平台上分享与传播自己的想法和个人见解,并能够在他人的浏览与评论中得到认同感和心理满足。“饭圈”行为全面地体现了每位粉丝都试图通过参与线上、线下各类活动,实现与群体和偶像的互动,在群体中得到身份认同。“饭圈文化”突出的参与性、互动性间接帮助了粉丝实现了自身与偶像的想象性投射,在对偶像的幻想中寻找共同点、弥补自身的缺失部分,并于其中得到强烈的参与感和心理满足。如一短视频平台的“与偶像合拍”主题活动中,粉丝可以通过与偶像互动合拍短视频,被广泛分享传播,甚至得到偶像的评论与点赞,此类活动使得粉丝群体获得了充分的参与感和互动。
3.独立排他性 “饭圈”往往是单核式的,一切行为只以自家偶像为核心而维系。偶像作为“饭圈”唯一核心,其利益在最大程度上是所有“饭圈”行为的出发点。因此,各个以不同偶像而存在的“饭圈”相互独立,且有强烈的排他性。在当代互联网时代下,媒体不停创造有关偶像明星的话题,通过各自的“饭圈”来制造关注度,同时给偶像们带去巨额流量,促使其人气高涨,引发了“流量为王”的思潮。“饭圈”显著的独立排他性也导致“饭圈文化”中频频出现为维护自家偶像利益而出现的“互掐”“造谣”等乱象。
二、“饭圈”文化对师范生师德的影响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饭圈”文化并非主流文化,而是一种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亚文化,在青年受众中传播广泛。师范生作为青年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饭圈”文化的扩散过程中极易受到影响。尽管近几年“饭圈”乱象的频发导致社会舆论“一边倒”,但深入剖析“饭圈”文化的利弊后,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饭圈”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追星”并非原罪,借以“追星”名义不顾道德底线、危害社会的行为才应当得到社会的声讨谴责。
(一)消极影响
1.异化师范生的“三观” “饭圈”乱象中的病态、畸形现象时有发生,粉丝以及明星出现的超越道德伦理、违规违法行为不断出现。流量明星吴亦凡性丑闻曝光、被依法刑拘后,其部分粉丝通过谩骂女方的方式来“洗白”偶像、为偶像声援、给偶像祈愿甚至宣称要去“劫狱”的种种举动令人咋舌。由此可见,在偶像的错误示范与“饭圈”中存在的“信息茧房”效应的双重干扰下,众多极端谬论荼毒着每一位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极易对该群体造成错误引导,导致其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钝化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 过度沉迷追星是滋养学习怠惰性的温床。作为一名学生,师范生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以知识回报社会。“饭圈”文化在资本力量的加入下逐渐趋向功利性,资本操控下的应援打投、刷分控评等“饭圈”活动需要师范生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容易导致师范生在课业上的分心,大大降低和钝化师范生学习积极性。此外,以“yyds(永远的神)”“zqsg(真情实感)”等为代表的“饭圈”用语通过媒体得以普及流行,助长了学生用词的随意性,极易致使学生在日常文字的使用中缺乏严谨性。
3.弱化师范生的私德养成 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德性,主要调节私领域个体之间的关系。“饭圈”活动中,粉丝为应援偶像而超前消费、无节制消费的行为会助长社会奢靡之风、诱导粉丝个人消费观的扭曲,间接导致粉丝群体私德的缺失。2021年5月,偶像养成系节目《青春有你3》因倒奶事件被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责令暂停。此事件中,粉丝为助力偶像出道,购买大量某品牌牛奶获取投票机会,最后雇人将喝不完的牛奶倒入水池,这类浪费行为遭到了社会的谴责与批评,反映出了资本控制下“饭圈”文化中掩藏的种种弊端。师范生在这类让人大跌眼镜的“饭圈”活动的影响下,容易形成不健康的消费观,造成个人私德的缺失。
4.淡化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一名教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落实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师范生作为教师团队的后备军,培养自身职业认同感是其责任之一。将“饭圈”文化带入课堂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缺失及其对自身历史使命的忽视。2021年引起社会关注的“南宁某教师组织学生应援”事件是一例有效佐证。从这一事件的反思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理智的追星行为导致该教师丧失了自己的职业情感,通过组织学生应援来满足自身心理上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二)积极影响
诚然,“饭圈”文化的确常因粉丝群体的偏激行为和明星名人的频频塌房等不良现象和影响屡遭社会批评,但如若将其置于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循环之中,“饭圈”文化对师范生师德的养成也不乏积极影响:如某青年演员粉丝在观看抗癌主题影片积极参与“青丝行动”,为抗癌人士提供免费假发;某养成系偶像的粉丝后援会以偶像名义助养海洋濒危野生动物、建立公益图书室……不少粉丝在偶像的正确引导下,投身于公益事业,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除了积极响应偶像的正能量号召外,粉丝也将优秀偶像视为人生榜样与精神支撑,以偶像为目标,不断努力奋斗、提升自我,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定位,肩负起作为社会乃至世界一份子的社会责任,努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优秀的偶像可以成为师范生受挫时的精神支柱和追求教育事业的奋斗榜样,理智的追星行为能够帮助师范生自身不断投身社会公益,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向偶像投以“爱”的付出的同时,充分认识和定位自身“逐梦人”“筑梦人”的双重社会角色,让自己在其追星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优秀,最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饭圈”文化背景下师范生师德的建设路径
(一)师范生个体自省自觉:提高师范生自我教育与反省意识,构建师德自觉
欲施教于德必先正其身。从师范生个人层面来说,培养师德首先需要师范生本身正确认识“饭圈”现象,强化自我教育意识。在参与“饭圈”活动时强化自我反省意识与自我理性分析意识,避免盲从,提升自身理论修养。人民日报在对“某教师组织学生应援偶像”事件进行评论时提到:“‘饭圈不能圈一切,尤其是孩子的课堂。职业底‘线不能破,理性之‘圈不能出。” 客观而言,欣赏某位明星是教师的自由,教师可以拥有自己的审美追求和偶像崇拜行为,但应当注重自身言行修养,避免将个人喜好带入课堂。利用职务之便将个人喜好强加给学生,利用课堂传输“饭圈”文化,显然是错误的示范。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场所,是知识殿堂,我们不能把课堂变成“娱乐场”。
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后备军,师范生应认清自身的定位与使命,培养职业情感,养成教育情怀,在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之前,每一位师范生都应当清晰自己的个人定位与时代使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师德底线不容突破。
(二)媒体平台激浊扬清:承担社会责任,净化网络环境
媒体平台在“饭圈”文化的扩散传播中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弱化“饭圈”亂象对师范生师德的影响,媒体平台必须注重社会的公共性,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自觉遵守行业规范,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坚决杜绝、抵制刷流量、带节奏等行为。除此之外,媒体平台也应当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明星类型的多样性,积极选树先进典型,挖掘教育资源。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网络平台的监管,把规矩立起来,把红线树起来,督促微博等平台规范运营管理,规范“饭圈”互动机制,落实网络实名制,加强信息审核和把关,加大监测和审查力度,及时干预和处理不当言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自媒体工作者也要具有基本的职业操守,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不能为了博取关注度而放弃职业道德。
(三)教育部门提高重视:加强师范生职前师德培养,设置师德评价机制
要破解“饭圈”文化对师范生师德的负面影响,当务之急是通过教育引导,让师德观念在师范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要把师德教育纳入师范生必修课堂,加强师德师风宣传教育,积极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树立身边优秀师德典范,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讲好师德故事,增进师范生对师德重要性的认识与了解,重视对师范生的职前师德培养。高校要组织定期师范生师德考核,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育队伍后备力量。
(四)偶像艺人自律自爱:提升自我修养,起好榜样模范作用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首先,明星艺人作为公众人物,应当树立正面形象,以身作则,自律自爱,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加强道德自律,打破虚拟数据铸造的空中楼阁,凭借自身作品获得社会认可,自觉弘扬正气。其次,偶像应自我纠偏,改变过去无底线的“宠粉”,代之以有意识、有责任地“养粉”。“宠粉”是对粉丝“为爱发电”的一种真情回馈,给予粉丝适当的回应。“养粉”是纠正粉丝的偏激行为,为粉丝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偶像明星可以适度“宠粉”,但更应该将重心放在“养粉”。“粉丝行为,偶像买单”这一说法并非笑谈,偶像作为粉丝经济的受益者之一,应当肩负起为粉丝群体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责任,及时阻止个别粉丝的煽动性行为,营造健康“饭圈”生态。
参考文献:
[1]孟威.“饭圈”文化的成长与省思[J]. 学术前沿, 2020(19):9.
[2]解文峰,解宸龙.新媒体时代饭圈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1(3).
[3]彭兰.网络的圈子化:关系,文化,技术维度下的类聚与群分[J]. 编辑之友, 2019(11):8.
[4]杨琳惜.特稿:偶像工业时代的饭圈生态观察[D]. 浙江大学.
[5]王汝源.新媒体视域下粉丝文化发展特点研究[J]. 汉字文化, 2020(11):3.
[6]李济沅.“饭圈”文化现象的生成逻辑与青少年引导策略[J]. 中国德育, 2020(16):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8]栾轶玫.饭圈失范的表象及纠偏[J].人民论坛,2020(26):136-139.
Countermeasure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Norma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andom” Culture
CHEN Yang, YU Xing, LI Jiahao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Changsha 410205, China)
Abstract: As a booming youth subculture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Fandom” culture has an imperceptible influence on the lifestyle and values of young peopl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are the reserve army of teachers who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but they are also a group of young people who are easily influenced by “Fandom”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andom” cultureand its influence on normal school students mora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morality under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Fandom”. Normal students should reflect themselves; the media platform should be enlightened;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and the idols should be self-disciplined.
Keywords:“Fandom” cultur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eachers morality
(責任编辑:王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