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韧性水平测度及建设路径研究
2023-08-31高伟,张理浩
高伟,张理浩
摘要:在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下,提高城市韧性对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来揭示2011—2020年各城市韧性演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变异系数法来观察广西各城市总体韧性之间的差异程度。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广西城市韧性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变异系数;广西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13(2023)-03-010-10
引言
伴随着城市规模日渐庞大和城市管理工作的日益冗杂,对当下我国城市管理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首次将“韧性城市”这一概念纳入国家规划。在这种背景下,提高城市韧性对于城市应对风险挑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韧性(resililence)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其本意是“回复到原始状态”。20世纪70年代,Holling在生态学研究领域首次引入“韧性”这一新理念,此后韧性逐渐成了生态系统构建的基础因素。20世纪90年代末,学者们开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思考如何来应对和预防未来风险的冲击。2002年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理事会首次提出“城市韧性”并阐明其含义。2013 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启动“全球 100 韧性城市”项目,旨在提升城市韧性。2021年,浙江科学技术协会、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YES)联盟等组织联合举办韧性城市国际研讨会,国内外专家结合“新基建”战略,就如何构建安全、绿色、宜居的数字韧性城市展开研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自身城市韧性的发展,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率先一步,在最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城市韧性,建设韧性城市。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于城市韧性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范围和角度也较为有限。在城市韧性内涵方面,胡智超等(2021)认为城市韧性不仅要重视评估城市安全防灾能力,而且应加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判。而杨秀平等(2021)则主张从城市系统复杂、混沌的特征,来挖掘城市韧性的内涵。臧鑫宇(2019)通过对城市韧性概念和属性进行梳理和辨析,认为生态韧性和社会-生态韧性已成为当前城市韧性研究中的基本出发点。在城市韧性研究中,学者们将构建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研究城市问题的主要方法。在全国层面上,张明斗(2018)利用層次分析法对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韧性度进行了综合测算。杨晓冬(2021)等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利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索了我国各省份韧性水平的空间关系。李国平(2021)则更加关注我国国家中心城市的韧性建设。在城市群层面的研究中,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朱金鹤(2020)等则在多维视角下,剖析了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韧性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空格计量模型探查其影响因素。并且对于城市韧性的研究开始向交叉学科转变。学者们主要从城市韧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科技创新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在地区研究层面,主要有对于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城市韧性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在省域层面,孙亚南(2021)和张鹏(2018)分别探究了江苏省和山东省的时空分异格局。现有韧性城市研究主要着重于对理论框架的构建及阐释,在定量研究中对于省域层面的研究较少,并且多以东部省份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西部省份,特别是西部边疆省份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为例,测算目前城市整体韧性水平,并分析其中存在问题,以探究未来广西城市韧性发展建设新路径。
一、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疆,不仅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交汇点,还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门户节点。2021年广西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5.6%。虽然在疫情冲击下经济受到影响,但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广西近五年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21年城镇化率为55.08%。作为沿海沿江沿边的西部边疆省份,广西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建设韧性城市。为此,本文从城市韧性视角出发,对广西的城市韧性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以期能为西部地区城市未来韧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原始数据为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鉴于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性,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为研究时段,研究数据来源于该时段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缺失值采用插值法补齐。
二、测算方法
(一)广西城市韧性建设评价方法
为避免主观判断的偏差,对结果进行更好的解释,本文基于熵权法对广西各地级市2011—2020年韧性水平进行评价。运用此方法进行评价,符合城市韧性水平评价的研究逻辑和趋势。不同子系统的韧性水平(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社会韧性、基建韧性)通过把各个城市韧性不同维度指标十年的数据通过统一排序测算而得。
该算法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以m个城市n个指标构建原始矩阵,则xij为第i个城市的第 j 个指标的数值 (i = 1,2,…m; j = 1,2,…n)。
X=[xij]m×n(1)
第二步,为了让各数据之间拥有可比较性,使得各数据不会受到不同指标测量度和量纲的影响,因此本文选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正向指标:Zij=xij-minxijmaxxj-minxj(2)
负向指标:Zij=maxxj-xijmaxxj-minxj(3)
则Zij为第i个国家的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数值(i=1,2,3…m;j=1,2,3,…n)。
第三步,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城市占该指标的比重:
Pij=Xij∑ni=1Xij
其中i=1,2,…m;j=1,2,…n。(4)
第四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ej=-k∑mi=1Pijln(Pij)(5)
其中k>0,k=1ln(n), ei≥0。
第五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dj=1-eim-Ee,Ee=∑nj=1ei,
0≤dj≤1,∑nj=1dj=1(6)
第六步,确定各指标权重。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和差异性系数,再计算各指标权重:
Wj=dj∑ni=1dj(7)
式中,i=1,2,3…m;j=1,2,3…n;dj为差异性系数;W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
第七步,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综合指数。
Ui=∑ni=1WiZi(8)
式中,Uj为第j项指标的综合得分;W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Zj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数值。
(二)变异系数
通过计算得出变异系数,我们可以分析研究时段内广西各城市总体韧性以及其他四个子系统之间的变异程度,并用CV来表示。
CV=(SD÷MN)×100%(9)
其中SD为特定年份各个城市总体韧性得分的标准差;MN为特定年份各个城市总体韧性得分的平均值。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市韧性水平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它是由经济、社会、生态和基建等不同维度子系统作用并共同构成的。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并遵循相关文献各项科学原则,来构建合理、完善的指标体系。
经济韧性的大小反映的是城市在面临外部冲击和大变革机遇下,具有应对外部经济动荡的能力,这种能力反映在城市可以通过内部动态调整维持稳定的就业和经济产出,并且通过产业和经济转型,释放出新的经济能量。社会韧性是城市应对社会变化,通过社会整合实现自我振兴,从而维持社会整体有效运行和抗冲击性的能力。生态韧性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应对外部自然灾害,并在灾害出现时仍能维持其主要功能运转的能力。基建韧性指基础设施韧性,基础设施对城市建设尤为重要,是城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一般包含交通、邮电、园林绿化等方面。
本文在计算过程中,把广西各个城市十年的指标数据进行统一排序,来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后根据上文的公式来计算权重和综合得分,不同子系统韧性水平的权重和综合得分的计算亦是采取此方式进行。本文构建的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由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如下表1所示。
三、测算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广西10年的数据作为评价单元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分别得出各地级市2011—2020年总体韧性水平以及各子系统的韧性水平。根据测算结果从整体韧性水平演变趋势、变异系数分析和子系统变化特征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整体性韧性水平分析是为了反映广西城市韧性整体变化特征;变异系数变化分析是为了观察广西各城市在整体韧性和子系统韧性之间的差异程度;子系统分析是为了更具体地揭示城市韧性四个子系统之间的发展协调关系以及各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
(一)广西各城市综合韧性水平分析
通过熵值法对数据进行综合测算,可以得到2011—2020年广西14個地级市的韧性水平,如表2所示。
1.城市韧性水平总体上均有所提高。为了更好地反映近十年广西城市韧性水平的变化,本文参照已有研究,将韧性水平在0—1范围内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低度韧性(0-0.25)、中度韧性(0.25-0.50)、中高度韧性(0.50-0.75)和高度韧性(0.75-1)。在2013年之前,广西14个地级市城市韧性均处于中高度韧性水平以下。2013年南宁市韧性水平突破0.5,成为中高度韧性城市。同时,钦州、来宾两市实现了从低度韧性到中度韧性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十二五”计划收官之际,广西所有城市都从低度韧性提升为中度韧性城市,这得益于广西在“十二五”期间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并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2019年南宁城市韧性水平达到峰值,成为广西第一个达到高度韧性的城市。桂林和柳州紧随其后,完成了从中度韧性城市到中高度韧性城市的转变。截止到2020年,广西区内城市韧性均提升至中度韧性水平之上。其中,北海和防城港市,通过持续发展向海经济,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韧性水平分别达到0.4965和0.4992,基本达到中高度韧性水平。钦州市作为广西三大港口城市之一,于1994年建立地级市,由于建市时间较晚,且未享受到沿海开放城市政策,所以发展较为居后。城市韧性水平在2020年达到0.44,低于北海和防城港市。
2.各城市之间韧性水平差距大。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背景下,城市韧性水平均值从2011年的0.2489提升到了2020年的0.4857,增长率达95.13%。但从表2中可以发现,各城市韧性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在2011年,14个城市韧性水平均值最低,并且各城市韧性水平之间差距较小,排在首位的南宁与最后一位的崇左相差0.26;2015年南宁与末位的河池相差0.32,差距扩大;2019年,韧性水平达到峰值的南宁与河池相差0.41,差距得到进一步扩大。这表明广西城市韧性发展不均衡。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通过更多的要素集聚,来持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桂林和柳州作为广西要打造的副中心城市,通过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分别加速建成广西现代制造城和世界级旅游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要素、资源可获得性较强。河池市地处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且南宁和柳州位于其周边,对其有一定的“虹吸效应”,因此河池市在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进度缓慢,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当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韧性水平,进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3.各城市之间韧性水平增幅存在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虽然各城市整体韧性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各城市之间的增幅存在差异。南宁和贵港增幅明显,在0.30左右,位居前列。梧州和玉林增幅较小,仅为0.18。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和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在全区的首位度不断提升,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明显。这使得南宁城市韧性水平逐年稳步提升且始终排名第一,增幅也最大,从2011年的0.4346增长到2020年的0.7480。贵港市虽然韧性水平整体不高,但其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等产业,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城市韧性水平增幅也十分显著,紧随南宁市之后,城市韧性水平从2011年的0.1768增长到2020年的0.4732。梧州和玉林同属于桂东地区,两市韧性水平增幅最小,十年间仅增长0.18,这主要是由于两市经济实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与周边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二者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优势不明显。因此两市在未来城市建设中需要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将韧性城市建设作为长期发展目标。
(二)广西各城市间韧性水平变异系数变化分析
在对广西各城市韧性水平的变异系数进行分析时发现,其整体呈现出一种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广西各城市间韧性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在不断缩小,城市韧性水平变异系数从2011年的0.3105下降到2020年的0.1791,十年间下降了0.1314,下降率为42%。在研究时段内,广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利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来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城市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还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城市之间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十二五”以来,北部湾经济区对全区的支撑带动作用愈发突出,并且随着北钦防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截至2020年,三座城市的韧性水平十分接近中高度韧性,与其他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2014年,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广西实施意见》的实施,西江经济带沿线七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沿线城市韧性水平十年间增长率为120%,与第一梯队城市南宁、柳州和桂林的差距不断缩小。沿线各市通过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辐射能力,加快城市发展,这都为沿线城市韧性水平的快速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广西各城市子系统韧性水平分析
1. 经济韧性水平。对广西四个不同子系统的韧性水平进行分析,发现经济韧性整体水平逐年提升,这不仅符合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也说明广西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壮大。具体来看,广西经济韧性水平的变化发展(见图2)有两个表现特征,其一是经济实力强劲的城市经济韧性得分高。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和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在区内城市中经济水平最高,第三产业发展完备,占GDP比重也最高。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和“强首府”战略的深入实施,城市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了三大重点产业集群,服务业产值突破新高,2020年其经济韧性水平达到0.91,领跑区内其他城市,这也与南宁市在全区的经济地位相吻合。柳州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化率长期位于全区前列,经济韧性排名第二,仅次于南宁市。北海市经济总量处于广西中等水平,防城港市经济排名更是全区倒数第一,但经济韧性水平整体却位于第三和第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经济韧性的测度指标中,两市人口基数小,虽然经济总量不占优势,但人均GDP排名长期处在前列。其二是广西区内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呈现出中间高,两侧低的分布态势。一是因为广西首府和“北钦防”三大港口城市位于桂南地区,而且廣西两大副中心城市又位于桂北,从而形成了一条南北经济带。另一方面,桂西地区属于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且发展较晚,与桂中地区差距较大。桂东地区与广东毗邻,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完善,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区域整体经济竞争力还有待提升。因此,桂东和桂西的经济韧性水平不高,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2.社会韧性水平。由图3可以看出广西整体社会韧性水平较低。通过对比图2和图3可以看出,经济韧性水平高的城市与社会韧性水平高的城市并不完全一致。在社会韧性排名中,南宁市依然位居第一,而桂林市排名第二。2020年南宁市社会韧性达到0.72,远高于区内其他城市,依旧领跑其他城市。桂林市2020年社会韧性为0.65,在社会韧性层面排名第二,社会韧性水平较高。原因在于桂林市不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有效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且注重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服务能力,促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相反,柳州市在社会韧性层面表现不佳,即使是2019年社会韧性水平达到最大值,也仅为0.43,与排名前列城市差距较大。原因之一在于柳州市城镇登记失业率较高,个别年份甚至一度达到4%。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定的收入对居民来说尤为关键,特别是在遭遇如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稳定的收入来源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原因之二在于每万人中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和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相对较少,这意味着当地高等教育资源和公共设施配置的落后,这不仅会影响城市品质高质量发展,还会影响城市居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3.生态韧性水平。对比图4和图1,可以发现在经济韧性得分高的城市,生态韧性得分并不高,并且从整体上看生态韧性水平均值高于经济韧性水平,这符合建设壮美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的战略规划。以南宁和柳州为代表,经济韧性水平虽然排在全区前列,但生态韧性水平却表现出相反的态势,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水平落后于其他城市。在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子系统中表现平平的贺州市,其生态韧性水平在2020年达到0.79,排在全区第一。其中由于贺州市始终坚持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从2017年开始,贺州市的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始终排在全区前列。除此之外,贺州市的污水年排放量长期位于全区后几位,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其近些年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工业园区重视对于污水的集中处理,从而降低了污水排放量。近年来,广西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向并举,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全区生态韧性水平整体有所提高。
4.基建韧性水平。
由图5可以看出,广西城市基建韧性水平从整体来看不断提升,但整体增长率不高,各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贵港市在2019年韧性水平得分最高,为0.68,这主要得益于贵港市近年来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并且安排专项资金,着重补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短板,使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而梧州市由于对基础设施投入较低且未合理规划,在2019年,梧州市基建韧性水平排名最低,为0.37,与贵港市差距明显。另外,各城市基建韧性增长速度也有较大差距。桂林市2011年基建韧性水平最低,为0.47。2018年韧性水平最高,为0.53,八年仅提升0.06,年均增长率为1.6%,增长速率十分缓慢。贺州市与之相对比,基建韧性水平从2011年的0.26增长到2020年的0.56,十年间增长了0.3,年均增长率为11.5%,是桂林的7倍。这主要是因为贺州市加快“东融”脚步,推动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而桂林市近年随着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迟缓,给城市交通带来不小压力,因此,想要整体提升城市基建韧性水平,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利用2011—2020年的数据对广西城市韧性进行测度,并对广西城市韧性及其各子系统韧性水平進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广西各城市韧性水平在研究时段内均有所提升,但各城市间韧性水平和增幅存在差异。截止2020年,区内各城市整体处于中度韧性以上水平,个别城市达到高度韧性水平。(2)在研究时段内,广西城市韧性水平变异系数呈现出在波动中下降的态势,总体上城市之间的韧性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3)对比各子系统韧性水平,依次排名为生态韧性、基建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在研究时段内,各城市经济韧性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并且总体经济韧性水平呈现出中间高,两侧低的分布态势。区内城市社会韧性水平最低,生态韧性水平最高,社会韧性和生态韧性得分高的城市与经济韧性水平高的城市不完全一致。基建韧性水平整体较高且不断提升,但整体增长率不高,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和增幅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补齐弱项短板,全面提高城市韧性水平
广西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整体水平较低,在“十四五”期间需要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经济和社会韧性水平。自治区应当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讲话精神,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产业联动步伐,持续深化公共服务对接合作,促进自身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对于促进消费和稳定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还有利于其他维度韧性水平的提高。因此广西应当加快建设基础设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并强化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在社会民生方面,要健全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就业,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卫生健康建设,提升地区城市社会韧性水平。
(二)合理配置各要素,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虽然各城市整体韧性水平在十年间有提高,且城市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城市韧性水平和增幅依然存在不小差距。随着强首府战略的深入实施,南宁市的核心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和经济辐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畅通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要素流通渠道,强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通过建强中心城市来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提高城市韧性水平。柳州和桂林作为广西着力建设的副中心城市,柳州市在建设现代制造城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来宾、河池市的能源优势,引导两市参与工业强市建设。桂林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同时,通过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提高城市品质,来辐射带动贺州、河池等市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三)化解不利因素,促进韧性水平稳步提升
广西生态韧性水平高的城市,经济实力不强,而且基建韧性水平整体增长率偏低,且城市之间增幅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北海市和贺州市生态韧性水平较高,但经济总量较小。在“十四五”期间,北海市应当在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滨海生态花园城市的同时,要加快产业集群的培育,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推动北海市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助力北海市向海经济的发展。贺州市在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要利用自己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快地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融合,提升城市综合实力。针对基建韧性整体增长率偏低等不利因素,广西应加快建成有效支撑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综合防灾抗灾能力。
参考文献:
[1]KLEIN R, NICHOLLS R J, THOMALLA F.Resilience to natural hazards: How useful is this concept?[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art B Environmental Hazards, 2003, 5(1-2):35-45.
[2]HOLLING C S.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73, 4:1-23.
[3]MOTESHARREI S,RIVAS J,KALNAY E,et al. Modeling Sustainability: Population, Inequality, Consumption, and Bidirectional Coupling of the Earth and Human Systems[J].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6.
[4]胡智超,王昕晧,张健,等.城市韧性评价体系及提升策略[J].宏观经济管理,2021(11):72-77.
[5]杨秀平,王里克,李亚兵,等.韧性城市研究综述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1,37(6):78-84.
[6]臧鑫宇,王峤.城市韧性的概念演进、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J].科技导报,2019,37(22):94-104.
[7]张明斗,冯晓青.中国城市韧性度综合评价[J].城市问题,2018(10):27-36.
[8]杨晓冬,李紫薇,张家玉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市韧性的时空评价[J].城市问题,2021(3):29-37.
[9]李国平,杨艺.国家中心城市的韧性城市建设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1(1):57-63.
[10]殷为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韧性综合评价及其空间演化研究[J].学术论坛,2019,42(5):124-132.
[11]陈韶清,夏安桃.快速城镇化区域城市韧性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诊断——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0(1):37-44+103.
[12]张永欢,薛晔,徐美玲,等.京津冀城市韧性动态预测及时空演进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1,41(5):77-81.
[13]陈晓红,娄金男,王颖.哈长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动态模拟研究[J].地理科学,2020,40(12):2000-2009.
[14]朱金鹤,孙红雪.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时空演进与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20,34(2):72-79.
[15]马德彬,沈正平.城市韧性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37(7):820-821+827+822-826.
[16]周倩,刘德林.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城镇化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4):286-292.
[17]何佳慧,吴映梅,李婵.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38(1):46-52.
[18]张明斗,李维露.东北地区城市韧性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收敛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0,39(5):3-12.
[19]高志刚,丁煜莹.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的韧性测度及影响因素[J].科技导报,2021,39(24):118-129.
[20]孙亚南,尤晓彤.城市韧性的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化规律——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21(7):31-40+48.
[21]张鹏,于伟,张延伟.山东省城市韧性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J].城市问题,2018(9):27-34.
[22]丁煜莹,杨习铭.河南省城市韧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分析[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1,37(5):109-123.
Urban Resilience Level Meas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Path Research
——Taking Guangxi as An Example
GAO Wei, ZHANG Lihao
(School of Public Police and Management, Guagn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new concept and trend of urban development, improving urban resilie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Taking 1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Guang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resilience of various cities from 2010 to 2020. On this basi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verall resilience of various cities in Guangxi. Finally,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urban resilience in Guangxi is proposed from threeaspects.
Keywords:urban resilience; valuation system;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Guangxi
(責任编辑:黄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