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摄影技术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023-08-31陈庆财黄建钦陈荣鹏
陈庆财 黄建钦 陈荣鹏
1 大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放射室 (福建 三明 366100)
2 大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 (福建 三明 366100)
3 大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 (福建 三明 3661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析尘肺病患者诊断中,直接数字X射线摄影(D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中心体检诊断疑似职业病的60例尘肺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DR与高千伏摄影胸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尘肺病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得到胸片的优良率相比,DR高于高千伏摄影(P<0.05);DR诊断P影率高于高千伏摄影,但两组数据无差异(P>0.05);两种诊断方法相比,DR的Ⅰ期检出率高于高千伏摄影(P<0.05);高千伏摄影和DR检查方法相比,曝光条件不当、暗室污染是高千伏摄影胸片质量的影响因素,肩胛骨未出视野、体位不正是DR胸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尘肺病诊断中,DR技术的优良率较高,能提高Ⅰ期尘肺病患者的检出率,但诊断需注意调节正确体位、避免肩胛骨出现的扫描视野中。
尘肺病发生率近年来持续上升,患者发病早期以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与感冒症状较为相似,若检查不仔细易导致误诊[1]。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持续出现气促、胸痛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职业因素是导致尘肺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尘肺病确诊后及时治疗,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中晚期尘肺病患者将面临死亡威胁,可见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2]。目前,临床上诊断尘肺病的方法较多,包括X射线摄影、直接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计算机体层成像等。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等高端检测方式的经济性低,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长期临床实践分析各种影像学扫描方式在尘肺病诊断中的优缺点,最终得到高千伏摄影胸片、DR的性价比较高,且能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高千伏摄影与DR技术各有优缺点,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3]。高千伏摄影用于分期诊断的优势显示,DR技术能够将影像信息快速转化为数字信号,还能有效降低照射剂量,具有层次丰富、检出效能高等优势。目前临床关于两种诊断技术的效果还存在争议,鉴于此,本研究重点比较DR与高千伏摄影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以60例尘肺病患者为对象,展开下述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60例尘肺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选取时间:2018年1月~2022年12月。患者年龄42~68岁,平均(55.63±1.24)岁;尘肺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各35、15、10例;粉尘接触时间5~18年,平均(12.56±2.13)年;职业(岗位)类型:采煤工、掘进工、破碎工及其他粉尘暴露职业(岗位)各18例、17例、15例、10例;体重44~80kg,平均(56.12±2.13)kg。
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②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积极配合检查;③意识清晰的患者,全程独立完成检查;④既往肺部功能正常;⑤精神状态正常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肺部肿瘤、肺结核患者;②合并精神分裂、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③肝肾、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采集在本中心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诊断为疑似尘肺病患者的高千伏摄影检查影像资料和该患者在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职业病诊断时的胸部DR检查影像资料。
DR检查:选择美国GE的DR系统(名称: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DR),批准文号:京械注准20182300103,型号:optima XR646HD,厂家:北京通用电气华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产地:美国)。设置电压、电流、功率参数为:125kV、160mA、20~25kW;曝光量、滤线栅栅格比、栅焦距离、焦点分别设置/选择:0.8~1.2mAs、14:1、1.8m、1.0mm。调整患者为合理站位,扫描得到后前位胸片,拍摄期间患者两臂向前旋转,拍摄架、胸前壁紧密贴合,避免肩胛骨出现在扫描视野中,拍摄期间引导患者持续保持屏气动作,直至拍摄完成后才能换气。
高千伏摄影检查:选择北京华润万东公司生产的高千伏摄影高频摄影系统(名称:医用诊断X射线机,批准文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3300240号(更),型号:F52-8C,厂家:华润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产地:中国)。设置电压、电流和功率参数为:120kV、160mA、20kW,焦点<1.0mm,曝光时间不超过0.1s,设置靶片距离1.8m。调整患者为合理站位,扫描得到后前位胸片,曝光期间引导患者持续保持屏气动作,直至拍摄完成后才能换气。若患者有既往胸片拍摄记录,需参考既往胸片的摄影条件。
读片方法:所有拍摄胸片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进行阅片,若阅片结果为0级或1级密集度者,可与健康人的肺部扫描影像进行对比阅片,提高阅片的精准性。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评价DR与高千伏摄影检查的胸片质量,参照GBZ70-2015版本的尘肺病评估标准,将本次得到的胸片,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计算优良率;记录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患者肺部的小阴影形态,分为P影、S影和Q影,不同小阴影的判定准则不一。P影与Q影都用于评估圆形小阴影,直径≤1.5mm的为P影,1.5mm<直径≤3mm的为Q影;不规则小阴影评估以宽度为指标,当宽度≤1.5,提示为S影。②统计尘肺病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判定标准:Ⅰ期:总体密集度1级小阴影存在,且分布不少于2个肺区。接触石棉粉尘后,出现总体密集度1级小阴影,出现胸膜斑,阴影分布肺区为1个。Ⅱ期:总体密集度2级小阴影、3级小阴影均存在,阴影分布均超过4个肺区,胸膜斑出现,心缘、膈面受累。Ⅲ期:阴影面积增大,全部为总体密集度3级的阴影,阴影分布超过4个肺区,阴影长短径分别为20mm、10mm,阴影面积较大,单侧胸壁、膈面受累,累及心缘导致蓬乱。③统计影响DR、高千伏摄影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包括体位不正、暗室污染等。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5.0用于分析统计学数据,计量资料(±s),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P<0.05提示组间差异明显。
2.结果
2.1 胸片优良率与小阴影形态
两种检查方法得到胸片的优良率相比,DR高于高千伏摄影(P<0.05);DR诊断P影率高于高千伏摄影,但两组数据无差异(P>0.05),两组S影、Q影检出率均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胸片优良率与小阴影形态(n=60,n/%)
2.2 分期诊断率
两种诊断方法相比,DR 的Ⅰ期检出率高于高千伏摄影(P<0.05),Ⅱ期、Ⅲ期检出率两种方法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分期诊断率(n=60)
2.3 胸片质量影响因素
高千伏摄影和DR检查方法相比,曝光条件不当、暗室污染是高千伏摄影胸片质量的影响因素(P<0.5);肩胛骨未出视野、体位不正是DR胸片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胸片质量影响因素(n=60,n/%)
3.讨论
我国目前工业化进程较快,部分水泥厂、铸造厂及地下采矿点等粉尘污染较重的厂矿生产工艺老旧,粉尘危害无法避免。粉尘经工人呼吸道进入肺部,引发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否则随着粉尘量持续在肺部沉积,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纤维组织溶解破裂,感染周围组织,危及患者生命[4]。近年来用于尘肺患者诊断的方式较多,不同诊断方式也有相应的优缺点[5]。
传统X射线胸片成本较低,但需要经过复杂的操作,患者配合度较低。因此本研究提出高千伏摄影、DR检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尘肺病患者的准确度,同时这两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性价比,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经济压力。高千伏摄影能够大致观测到肺部病变,但无法详细显示肺部病变细节,检查局限性强。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持续发展,DR技术逐步应用在尘肺病患者诊断中,初步获得理想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DR检查优良率高于高千伏摄影,DR诊断P影率高于高千伏摄影,Ⅰ期患者检出率也高于高千伏摄影,说明通过DR检查,能够获得较高的诊断优良率,且在尘肺病P影、Ⅰ期患者中的检出率较高。
获得上述良好效果,与DR检查技术的应用有较大关系。DR技术是X射线摄影的成熟化技术,摄影数据经暗盒,形成系统化的数字图像,图像由荧光屏转化成数字信号,进而获得层次感丰富、成相片质量高的影像学图像。利用DR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病灶位置,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与高千伏摄影诊断方式相比,DR胸片的优势可总结为:曝光宽容度非常大,患者只需进行1次曝光检查,无需重复照射检查;对人体的辐射伤害较小,且检查人员能够控制拍摄条件;DR检查无需完成洗片工作,且成像清晰有层次感,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准性。此外,DR检查废片率低,能够更加精准地捕捉尘肺病早期患者。DR胸片与计算机软件处理图像直接捆绑,拍摄期间计算机能灵活缩放图像,还能自由调节影像的边缘灰度和对比度,增加肺部组织病灶的观测清晰度和分辨率[7]。尤其是计算机屏幕恢复的调节,能让检查人员清晰地观察到肺部弥漫性阴影密集度,提高对早期尘肺病的检出率。
利用DR技术还能调节曝光度,这是传统高千伏摄影技术无法达到的。DR技术后期可增加影像的曝光度,优化成片,得到质量较高的成片,进而提高对尘肺病患者的检出率。此外,DR技术探测器能够根据实际摄像情况调节范围,图像探测范围更加广阔,同时也能保证摄像精密度,不仅能显示高密度影部位,还能显示密度差较小的区域[8]。这对观察患者肺部阴影、大小、性状等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还能与肺结核、肺气肿等其他肺部疾病区分开来。此外,本研究还得到,高千伏摄影和DR检查方法相比,曝光条件不当、暗室污染是高千伏摄影胸片质量的影响因素,肩胛骨未出视野、体位不正是DR胸片质量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尘肺病的DR检查过程中,需避免上述影响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干扰,提高检查准确率[9]。
尽管本次对DR技术的优势进行全面评估,但也要认识到该项技术存在的不足:DR检查过程中,肺野不是该检查过程的感兴趣区域,无法突出肺野信息;DR检查系统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和锐利度,判断患者肺部阴影密集度时存在差异,还会增加小阴影密集度的分布区域;可人为修饰,不利于证据的固定,易引起争议;不同型号的DR技术、参数、图像质量也不同,均需要加以规范。
综上所述,尘肺病诊断中,DR技术的优良率较高,能提高Ⅰ期尘肺病患者的检出率,但检查期间需规避不良因素对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