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内涵的变迁

2023-08-30李红辉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类

李红辉

一、前言

现今,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新技术应用于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因此,技术进步问题开始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技术进步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遍使用的概念。然而,技术进步的特定意义已经随时代而改变。目前学界对技术进步这一问题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其定义与内涵也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对有关的观念、表达和在当今技术进步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伦理准则进行整理,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二、技术进步的含义

技术进步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亚当·斯密在200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他的一个重要论据是“劳动分工”可以推动技术的进步,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以至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们就把技术进步看成是一种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知识进步,将其简单的定义为当资本或劳动力的输入与资本或劳动力相等甚至小于时产出的增长。也就是说,如果不需要资本或劳动力的新输入,就可以被称为技术进步。很明显,这并不能涵盖技术进步的全部。从技术的本质来理解技术进步,首先要以技术进步为核心来分析它的本质。“技术进步”一词由“技术”“进步”两个词组成,所以,在论述“技术进步”时,首先要分别明确“技术”和“进步”的概念。这是讨论“技术进步”问题的前提。

从词根上来说,“技术”一词在希腊文最初的含义是“技能,技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指出,“技术是一种在生产性活动中显现的熟练技能”。英语术语“Technology”是17世纪英国人对技术的称呼,意为“精益求精、实用主义”。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里,技术通常是作为一种依附生产主体而存在的能力,而不能与本体分离。从17、18世纪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带来了机械的大规模制造和应用。其中,工具、机械和设备因其对技术的重要作用而被认为是技术进步观念转变的标志。正是机械在工业界的运用,改变了技术应用的原始概念。到了18世纪,德文开始使用“技术”这个词,它代表了一系列与制造技术相关的过程和活动。在此阶段,“技术”已经从原来的“技能”转向了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技术制度。

随着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机械设备的生产与操作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在21世纪,由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技术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机器制造与操作,更多的是一种“学问”。邦格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技术即知识系统”这一全新观念。所以,“现代技术”这个概念,不仅仅是指诸如工具、机器、装备之类的物质,还包括了在自然界中进行各种能动行为改造的物质的活动。

技术被分为实体技术、实践技术和知识技术三种。实体技术是指以工具、机械和设备为代表的人为物品。实践技术是由生产、操作和制造三部分组成的,它体现了技术人为物品的生产过程。知识技术由结构知识、功能知识、技术规则、技术规律等技术知识组成。实体技术、实践技术与知识技术同属技术,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协同形成技术体系[1]。

因为技术被纳入实践的范畴,所以它始终以人类的某些目标为基础。贝克认为“科学技术就是利用智慧改造自然”,而马克思则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能动的联系,即人类生活中的直接生产方式”是对技术进行界定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是对人类能力的一种理性使用。

从以上关于技术的理解出发,我们可以将技术定义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改造,从而开展社会实践,由实体技术、实践技术和知识技术构成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系统,技术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一种能动关系。所以,技术进步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本身的发展和自然的改造。其中,人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经验与知识,而自然界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技术活动的结果。

“进步”这个观念并不是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的,而是在一个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在人类诞生之初,没有任何对于进步、循环或者倒退的认识。而古希腊哲人则相信,人类已经走过了五个时期,并逐渐走向堕落,即黄金时期,白银时期,青铜时期,英雄时期,以及黑铁时期。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在他的论述中进一步指出:“世间万物,必有循环,就像四季的变化、道德的更替一样。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总比现在要好。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将会有许多优秀的人和文明诞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之敬仰。”[2]

“进步”的观念是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并在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英国学者伯瑞曾在其著作《进步的观念》中指出,英国及欧洲大陆自16、17世纪起,便已把“进步”观念应用于知识,而“历史”的“进步”观念则是在18世纪末才得以普及,并最终变成了一种主流思想[3]。

无论是“进步论”还是“进步观”,其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对“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也就是“人的自觉”的觉醒。也就是说,“进步”观念的生成是由“理性”所保障的。理性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行动都要以理性为指导,而理性则具有绝对的权威[4]。“进步”是一个人为他自己以及他所处的这个世界设定的一种价值观。传统的“进步”观念建立在“已经,正在,将会持续的有进展之上”[5]。“进步”既有“今之胜古”,又有“将来之胜今”,既有“结果”,也有“过程”,这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价值判断”。

综上所述,从“技术”与“进步”的角度来看,技术进步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有”,即作为事实基础的存在性,是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包含技术知识的增长,技术人为物的数目与种类的增长,以及由知识与技术人为物构成的技术系统的效能的增长。二是技术进步的伦理取向,技术进步的伦理取向是技术进步的核心。

三、技术进步的表现形式

从技术进步内涵的角度来剖析,技术体系中各因素的发展都反映了技术进步。

首先是不断增长的技术知识。马克思指出,技术是一种反映人的本性的社会实践,技术的进步是人的知识、能力和物质条件的进步,是人对主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的进步。技术创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科学研究和技术知识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进步来自技术知识的增加,更多的是因为科学的进步。在现代技术应用背景下,技术知识的提高更多的是依靠对科学规律的领悟来完成的。由于这个原因,拉普主张“在不考慮即时的实用利益的情况下,技术知识的增加也可以被称为技术进步。”加快技术知识的积累,拓宽了技术创新的来源,为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其次就是由新技术所生产的商品在数目上和品种上都有了增加。技术的进步,就是通过现有的设备,使人们能够生产出更多的、更丰富的、更优质的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按照斯科列莫夫斯基的说法,技术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制造新的产品,而且还体现在制造类似的“更好”的东西上。“更好”这个词包含了很多含义,例如更耐用、更稳定、更灵巧等等。与此同时,这种多元化的产品也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最后是提高技术系统的整体效能。技术创新的意义是新的技术系统的设计和生产可以通过技术系统的效率进行测算。伦克认为“技术进步”这一概念具有一定的标准,他总是把它作为一种对比,即一种技术体系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或可以激发出一种更好的技术解决办法或业务的实施。效能是衡量技术体系绩效的重要指标,效能是指目标与技术实现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而技术进步则是指在系统中至少一个层面上的效能得到提升。在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利用热力学计算得到的有效电能与驱动力之比,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无法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衡量其效能。因此,在经济范畴内,效率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经过计算得到的结果的价值与投入生产的成本的比率。一种技术系统的效率越高,该系统的性能便越好;随着技术系统的输出与预定目标的一致性,系统的性能将随着系统中多余或不需要的结果的降低而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为:技术知识的增长,技术工具功能的完善,技术转化成果的应用效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的速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概括地说,它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潜力得到了增强。

四、技术进步的价值取向

就当前而言,技术效率的提升归根结底是由于人本身能力的提升,而这一提升又使技术效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然而,以此为指标的技术进步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和伦理问题,使人类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技术进步必须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约束,而价值观的评判是技术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进步要以提高人的自由、尊严与幸福为目标”[6],相对于理论而言,技术突出的更多的是一种实用主义,因此,就有了价值的维度。从价值的维度来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

首先,技术所要面对的问题。有人说技术进步有益于人,有人说技术进步有害于人;有人认为,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改造的能力增强,从而推动了人与社会的发展,也有人认为,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对人的控制、统治的趋势日益凸显,技术对人的异化产生了影响。因此,在技术行为中,技术责任就是要对技术行为负起的一种义务,要确保技术行为的结果和效果是“幸福”而不是“痛苦”。在发展技术以及在追求生产效率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和环境的保护,要谨慎地选择所开发和使用新的技术,避免由于技术的不当使用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技术的进步,既要着眼于当下有利,也要考虑对未来负责。

其次,就是技术的公平性。由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非完全自治,技术的进步与应用除了受技术进步主体价值观的限制外,还受其他社会因素的束缚。因此,如何确保公平既体现在技术的创造与应用,又体现在技术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上。技术进步的目标是不是要加强人的生活,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与人的发展是一致的[7]。要以造福于社会每个人的精神,努力使优质技术普及。技术应该在各个层面上推动人们的平等,并能为人们提供仅在奴隶社会中的少部分人所享有的自由。技术在追求无穷效率的时候,并没有妨碍人类对道德的把握。

再次,是关于人类发展的问题。技术伴随人类而来,自诞生之初,便一直环绕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人要达到更高层次的追求,就必须要从更多的有形或无形的約束和束缚中挣脱出来,这就要求人具有更大的支配外物的能力,因此,技术进步应该促进人自由的实现。自由的实现,是指人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历史是如何被自我创造的”[8]。因而,要实现技术进步并为人所用,就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最后,是对生态的影响。马克思指出,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是联系人与自然界的一条主要纽带,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自然界原本的形态的变化,从而引发生态系统的崩坏。因此,技术的进步必须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技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类本身就是处在自然环境中的一员,而在人类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它已经表明,人们的良好生活在实质上依赖于他们所居住的环境的均衡和稳定性,人的行为必须要与环境相协调。

五、结语

总之,技术进步可以定义为:为了满足更好的生活需求,人类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造、发明、创新出更高效的技术系统,进而增强自己对自然界更广泛、更和谐的控制能力。这就要求人类不停探索,通过技术进步更好掌握和运用自然之力,从而更好为人类服务;此外,在技术使用方面,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作为出发点,不仅执着于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

引用

[1]吴国林.论分析技术哲学的可能进路[J].中国社会科学,2016(10):43-45.

[2]杨豫.西方史学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5-76.

[3]伯瑞.进步的观念[M].范祥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4.

[4]孙亮.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进步观”辩护:“进步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进步”观的异质性勘定[J].人文杂志,2012(4) :1-7.

[5]汪堂家.对“进步”概念的哲学重审:兼评建构主义的“进步”观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1): 103-113.

[6]杨德荣.科学技术论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10.

[7]芒福德.技术与文明[M].陈允明,王克仁,李华山,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23.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3.

作者单位: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人类
颤抖吧,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会成长起来吗?
人类没有进化好
人类过去长啥样
出发!去最北人类定居地
人类第一杀手
共建“人类之眼”
人类,快醒醒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