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2023-08-30宋燕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4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事业单位机制

宋燕

一、前言

在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控制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实现对单位内部环境的优化,提高单位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单位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义深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对内部控制工作更加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单位整体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

二、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提升单位效益,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资金、资产的有效管理需要科学合理又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通过制定完善的内控机制可以帮助单位明确资金、资产的使用情况,让各个部门在制度的约束下合理进行资金、资产的使用。比如,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进行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制定,对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审批程序与业务流程,有效规避资金低效、浪费等情况。在使用资产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严格把控资产购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环节,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提高事业单位效益。

(二)预防违规问题,加强人力资源考核和管理

在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如果单位管控能力不强,就很容易滋生出违规违纪问题,对单位后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所以,需要制定内部控制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与完善,规范各项工作流程与员工行为,有效预防违规问题。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明确绩效考核指标,在各项工作中严格把控对资金、资产的使用情况,有效降低违规问题的发生率[1]。

(三)规范各项财务活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促进单位财务规范化、程序化发展,在财务活动中加强内控管理效果,促使各项财务活动有序开展。另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往往包含了审计监督方面的举措,通过审计各项经济活动以及相关财务报表,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促进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审计意见也有助于提高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为单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透明度提供重要保障,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稍显薄弱

内控意识的强弱将会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带来直接影响。如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具备较强的内控意识,就不会重视内控工作,给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贯彻与落实带来阻碍,影响到内部控制效果。现在很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单位工作人员并未深入了解内部控制工作,只将其作为普通的管理工作,并未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内控的相关举措,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最终效果。此外,部分财务人员忽视了内部控制工作也是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的表现之一。一些财务人员并未根据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内控工作呈现出随意性的特点。再加上部分事业单位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以及其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不够全面,影响了单位内部控制效果。

(二)内部控制风险意识不强

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性质特殊,在風险控制方面事业单位风险意识较为欠缺,风险应对措施并未得到严格落实,甚至一些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体系并不成熟,很难定期系统性地梳理单位内部业务活动,很容易忽视一些风险点,一旦发生问题,将会给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2]。一些事业单位的例行审计或上级部门检查工作只是检查了财务数据,很少对风险进行检查。所以,很难发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一些事业单位会从廉政风险防控方面着手,从廉政的角度进一步梳理单位的风险隐患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廉政风险的方法措施。但是,廉政风险与内部控制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内部控制风险比廉政风险的覆盖面更广。如果单纯依靠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单位内部控制风险防控效果很难达到。此外,一些事业单位并未进行专门的岗位责任机制的设立,一般只是选出一个业务科室的工作人员负责完成本科室的相关工作,并未将职责深入落实到各个岗位与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权责模糊,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就很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三)欠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虽然也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内容并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制度执行情况也并不乐观,形式主义严重。如果事业单位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很容易让制度内容与单位运行情况不符,实施性不强。事业单位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等多个角度充分考虑。部分事业单位认为一些内控制度与单位现有情况的关系不大,因此,并未进行制度的合理制定;还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机制,但其内容并不全面;还有的事业单位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与完善内控机制,导致现有的内部控制机制与单位发展需要不符。而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全面加大了单位内控工作难度。

(四)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事业单位要想让内部控制各项举措得到深入落实,不仅需要内部控制人员的积极配合,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作为重要支撑。现今,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不完善,一些事业单位并未意识到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作用,并未将监督管理机制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结合,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落实与执行仍需进一步加强。部分事业单位存在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的问题,很多监督管理岗位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没有严格按照内控相关要求开展监督管控工作。甚至监督管理工作责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应付相关检查,这些问题都会对内控监督体系的应用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另外,内部审计机制的监督作用也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对监督管理最终效果带来了影响。一些事业单位的监督管控工作并未对外部监督机构的优势进行合理利用,常常只是通过外部审计机构对单位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其中涉及内控机制设计与优化较少,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控工作外部驱动力不足。

(五)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不足

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具备充足的内部控制人才,只有内控控制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与管理控制水平,才能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3]。但实际上,现在很多事业单位都欠缺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现有的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很难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实现高效管控。并且,在新时代,各行业领域都积极引入了现代化手段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并不高,其计算机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同时,个别单位还存在管理层任人唯亲的现象,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并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长期如此,必然会给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带来阻碍。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建设

针对事业单位内控意识较为薄弱的问题,事业单位应在单位内部多宣传内部控制工作在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单位全体员工的内控風险意识[4]。对此,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发挥单位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单位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单位领导对加强内控的文件精神应该进行认真研读,从思想上意识到内控的积极作用与开展内控的必要性,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工作在单位内部的深入贯彻。第二,在单位内部开展专题会议,对内控的内涵与意义进行大力宣传,帮助单位员工深刻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并在领导的带头作用下对单位内控风险点进行详细的排查,并对排除风险的方式进行有效探讨。事业单位还可以定期组织内部管理大会,对近期内控工作成果、内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回顾,督促单位全体员工严格按照内控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二)提升风险防控意识

事业单位要想在新时代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就必须提高单位风险防控意识,更加重视风险防控工作,在内部控制中有效规避风险,才能促进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进行。事业单位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首先,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风险问题,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还要加强业财融合工作,将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结合事业单位发展情况,构建信息系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科学分析与运行相关数据,促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有效结合。其次,事业单位可以利用管理风险与财务风险模型对风险的类型与实际特点进行辨别,精细化分析相关风险,以此为后期决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最后,事业单位还应加强风险评估的事后管理,一旦出现风险点能够被及时发现,并为风险评估的精确性、科学性提供保障。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必须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各项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才能提高单位风险管理水平。

(三)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规范内部控制时应遵循相关原则,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对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各工作岗位责任落实到相关工作人员身上。对此,事业单位应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采取零基预算,对各项预算进行细化,针对预算制定合理调节机制,并制定合理的预算考核制度。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体系建设,让风险管控全过程有迹可循,并进行制度流程设置,积极进行单位服务平台、管理平台以及分析平台的合理构建,促进网上审批的实现。还可以将审计、财政等外部数据系统接入其中,并进行异常信息预警机制设置,有效增强事业单位内控水平[5]。

(四)构建并完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应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在单位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完善单位内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充分考虑到内部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监督管理机构的合理设置,确保不相容岗位完全分离,对权力职责范围进行规范,为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管理中的规范性、合法性提供重要保证。同时,对动态化监督思维方式进行充分利用,将监督管理机制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促进与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力度,有效降低单位内控风险。事业单位还应在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制的保障下全面落实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并在各部门考核评价工作中纳入这方面的内容,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单位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发展,也让各部门更加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参与配合内控相关工作,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对内控专业人才的培养

事业单位要想高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应要有充足的内控人才作为支撑,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提高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此,事业单位可以在人才招聘时提出相关要求,引入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内控人才;事业单位还可以组织现有的内控人员进行内控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帮助内控人员提高计算机水平、内控能力与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内控工作要求。事业单位还可以借鉴其他单位优秀的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提高单位内控水平。另外,事业单位内控人员也应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明确自身不足之处,积极学习先进的内部控制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确保各项内控工作的高效开展,提高单位内控效果。

五、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是预防控制单位日常经济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达到相应的控制目的。有效的内控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也有助于实现廉政风险防控,还可以提高单位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单位社会效益。在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认识到内控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内控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积极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引用

[1]李颖.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面临困难及推进措施[J].财经界,2022,613(6):26-28.

[2]臧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强化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3):71-73.

[3]杨欣悦.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加强措施[J].财会学习,2021,317(36):190-192.

[4]王广雨.加强全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及措施[J].质量与市场,2021,299(24):49-51.

[5]郑继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问题及措施[J].财会学习,2021,316(35):197-198.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气象局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事业单位机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